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2019年5月2日,「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新氧在納斯達克上市。新氧未來如何保持「新氧」?
近日,新氧創始人、董事會主席、CEO金星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採訪,成為《專訪董事長·第一季》第三期主角。
在我們採訪他本人那天,金星穿著一身灰色毛衣,白色襯衣從領口精確地露出來,十分考究。他曾給自己貼過許多標籤,比如「小鎮青年」、「軍迷」,在採訪中,我們仍能感受這舊標籤背後代表的危機感、謹慎和進擊欲。
正是這些精神特質,讓金星不斷創業,並對自己的事業做出了第一場整容手術。而當下,面對媒體監督、外界質疑、巨頭挑戰,金星正用更加謹慎的動作,拿起手術刀,對新氧做新一輪「整容」,削骨磨皮,為公司擁抱更大市場做足準備。
給新氧的第一張臉
顏值黨
「自己是一個比較外貌協會的人。」金星曾公開表示,這是為什麼他的三次創業項目,都跟女生變漂亮有關。
不過,仔細看看他的三次創業,或者聽聽那句似曾相識的口號——「讓天下沒有難看的人」,這三次創業經歷,電商的印記同樣明顯。
金星的第一次創業是離開打工的網站,創辦了國內最早的社交式購物分享社區。畢業6年的金星當時還有張年輕消瘦的臉,用他的話說,當時的創業項目如果成功了,或許就是今天的小紅書。方向雖然正確,但那年,他個人能力的短板造成了首次創業失敗。還有個原因,那年是2007,第二年全球經濟出了什麼問題已經不必多說。
「時不至,不可強生;事不究,不可強成」。
再次打工3年後,金星開啟第二次創業,或許是當年在社區網站的經驗太豐富,他仍選擇做女性購物分享社區,但當時美麗說、蘑菇街已經成為行業新秀,投資人認為這個賽道格局已定,不太看好其他創業公司。這次創業失利讓金星認識到,時機很重要,每件事都有它的時間窗口,一旦錯過機會就很渺茫。
兩次創業,十年歲月,積累的人脈與獨立判斷,讓金星看準了第三次創業的賽道,創立了新氧。
那年,醫美行業趨勢已成,而這個賽道的電商屬性還沒有開發,金星找到了一張骨架標緻、正等待五官舒展開的臉。
相比於鄰居韓國,我國醫美整容行業起步晚、受眾接受晚而尚未到達成熟期,在需求蓬勃發展之時,信息卻非常不對稱,集合信息並形成社區就成了一個有價值的生意。
當進入這個行業時,金星曾對自己的臉進行了一次小小的醫美「整形」,但更重要的是,他對自己創業項目的第一次整形即將成功。
以新氧為代表的平臺,被看作醫美行業向網際網路轉型的產物,其目的在於解決消費者和醫療機構間的信息不對稱、不透明的痛點。
新氧面向其C端客戶提供原創優質內容和活躍的社區氛圍,以滿足用戶獲取信息的需求,包括要不要整容、整哪裡、找哪個醫生和應該花多少錢。
其次,新氧作為平臺方,對B端醫美機構在議價方面有一定話語權,因此能夠提供消費合規醫美機構相對低價的服務與產品。
當時機、能力和運氣匯聚到一起,新氧誕生六年後就登陸納斯達克,並成為行業領軍者。
在2019年初上映的紀錄片《燃點》中,金星一出場就是在醫美手術室裡,手術進行時畫面一度血腥。這部紀錄片裡,和金星一起出場的創業者,還有錘子手機的羅永浩、PaPi醬、ofo的戴威。
2019年結束時,他們的狀況卻相去甚遠。和找到一片藍海創業相比,能在這片藍海中不斷航行,才是更艱難的。
給新氧的第二張臉
求生者
近年來,新氧已經經歷了快速增長和規模擴大階段。其招股書顯示,2016年,新氧就已經具備造血能力,2018年實現稅前淨利潤超5000萬元。
隨著年輕人掌握錢包,行業也繼續被看好,第三方平臺艾媒諮詢稱,2018年中國醫療美容市場規模已高達2245億元。
一切看起來金光燦燦,但談起公司時,金星卻言辭謹慎。他並不急於把話說得「很美」,思索問題時,他很少看向記者或鏡頭,而是習慣性地看向地面,然後再說出經過思慮後的答案。
經營公司如履薄冰,「戰戰慄慄,日慎一日」,新氧經歷了前期的飛奔,正在補完那時留下的一些遺漏。
過去6年裡,新氧也經受過因醫療事故和虛假宣傳等帶來的質疑。在受訪時,金星並不迴避這些質疑的聲音。
醫美是醫療服務領域市場化程度最高的一塊試驗田,私營機構佔比也最高。資本逐利,過去,醫美事故頻發以及行業的暴利現象一直受到外界高度關注。
隨著醫美機構看到藉助新氧提高曝光率和吸引消費者的機會,一些虛假帳號、廣告營銷甚至是偽造案例開始在平臺上出現。為此,與「黑產」作鬥爭成為新氧發展過程中極為重要的一步。
自創建初期,新氧也通過技術和人工審核兩方面對不良信息進行攔截,目前通過技術攔截的可疑日記有129萬篇。今年8月,新氧又上線人臉識別認證系統,成為國內第一個採用真人與照片比對技術進行內容審核的醫美平臺。
但即使已嚴加防範,事故仍不時見諸媒體,外界質疑新氧是否對違規行為已黔驢技窮?
對此,金星表示,新氧最新推出了一套用戶風險指數的算法,這套算法曾被許多銀行以及網際網路金融機構用於用戶風控。算法上線後,新氧平臺將根據42個維度給用戶行為特徵打分,95%的虛假用戶將被攔截在平臺以外。
一個更為直擊靈魂的問題是,新氧是否將像百度的競價排名一樣,給予報價更高者以更高頻次的曝光、更好的推廣甚至是選擇性忽視質量的營銷?
面對這個問題,金星乾脆地否認了。他表示,新氧的商業模式不管是以收取信息服務費用為主還是交易佣金為主,都是以用戶體驗決定商業模式。
隨後,金星對新氧的定位補充道:「如果一定要找一個對標,我覺得我們更像汽車之家,有大量內容、資料庫和經銷商的在線報價,提供一整套的信息服務。」
但是,新氧既然以收取信息服務費用為主,是否實際並未降低醫美機構的獲客成本,而是把成本從線下轉移到了自身平臺?金星回應道,新氧給每一個醫美機構帶去一個到店顧客的成本為600元,而過去這一數字是4000到5000元,醫美機構的獲客成本顯著降低。
面前的金星,正對公司進行第二次醫美手術,這一次,他操刀的手更加謹慎。
「醫療行業,跟吃一頓飯、買東西不一樣,所以我們會以內容審核的嚴謹性為優先,首先是保證公司自身能力,包括對內容的把控,哪怕會影響公司的發展速度。」正如金星曾經說的,「網際網路醫療是一個慢行業,這個領域裡的公司,都是慢公司。」
在《燃點》中,金星還說了這麼一句話:內心隨時有種危機感和不安感。如果有一天達到了一個讓自己很舒服的狀態,不知道該做什麼,該挑戰什麼,可能會更焦慮。金星知道當前該做什麼,也向記者描繪了新氧接下來該挑戰什麼,這是一個更大的計劃。
給新氧的第三張臉
「縱橫」家
2019年上半年,新氧淨利潤達到7520萬元,超過2018年全年。但未來公司能否仍保持較高的業績增速?這是投資者最關心的事情。
金星說,新氧正在做的一件事,是讓求美者不僅在新氧平臺上了解醫美,還試圖將那些想做牙齒矯正甚至近視手術的人都吸納到平臺上來。
總之,所有關於「變美」的事,都能在新氧平臺上完成。金星將這套策略總結為「一縱一橫」:「縱」是指新氧將在醫美行業繼續深耕,做產業網際網路;「橫」則是在品類上擴展至更多消費醫療領域。
據金星透露,新氧齒科平均客單價高於3000元,比醫美業務平均客單價還高。同時,這些領域無論是消費者決策的複雜程度、還是機構面臨的轉化難問題,都與醫美行業極其類似。這些特點讓新氧相信自己在醫美行業的經驗可以複製到消費醫療領域。而一旦新氧「跨界」成功,其將進入規模更大的消費醫療市場,機遇不言而喻。
對於進入醫療領域新領域,金星說,雖然該領域有強烈的消費屬性,但本質還是醫療。因此他沒有急著畫大餅,而是再次提到「醫療是一個慢行業」。「它不會像外賣、打車一樣經歷爆發式增長,行業的客觀規律、風控、內容把控無一不需要注意。」金星謹慎地認為,新氧擴展到消費醫療領域還需要3~5年時間,而業績的體現則更加漫長。
除了公司自身未來的戰略,市場還關心新氧的戰鬥力——網際網路醫美市場機遇大,眾多實力強勁的對手已經介入。
2019年7月,阿里健康發布數據顯示:天貓醫療美容消費人群年均增長超過200%。京東與全球領先的皮膚健康公司Goldmei達成合作,並在北京開設了旗艦店「瑞藍」。美團也將醫療美容業務從麗人業務部升級為美容業務部。
面對強勁的對手,金星似乎仍較為淡定,「巨頭入局其實是一個特別好的現象,因為它們的到來能加速整個行業的網際網路化」。
金星認為,許多入局的綜合性電商平臺做的仍是醫美電商的模式,它們能帶給求美者的最大優勢在價格等方面,同時,它們也聚集在醫美決策的後期階段。而在決策鏈條的前端,消費者依賴地還是有社區、有視頻甚至是有AI技術加持的綜合性醫美平臺。新氧在這些領域有不少積累。在金星看來,在專業領域,新氧已走在了這些巨頭前面。
對於未來,新氧也在利用5G帶來的風口從直播、短視頻和視頻面診方面發力。當被問及是否看好醫美行業也將出現「李佳琦」這種網紅時,金星稱:「李佳琦之所以是李佳琦,90%的原因在於他的天賦,你問醫生群體裡有沒有這樣的人,就我目前見到的來說,沒有。」
醫生裡沒有李佳琦,這是好事。金星也認為,醫生最理想的狀態是不需要做營銷,因為毫無疑問,一個好的醫生全部時間都應當用在學習和治療,「但我們都說,這個時代不營銷是不行的,而新氧做的是把營銷全民化、普及化且高效化、低成本化,讓醫生在學習和工作的同時去積累用戶和粉絲。」
求美者有一句話,「外面有那麼多比你好看還比你努力的人」。醫美手術室外,市場瞬息萬變,也有很多好看又努力的公司,未來,金星需要保持他心中的那份救命的危機感,不斷為公司美容。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