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邦動力訊】醫生也要「乘風破浪」。
在3分鐘內介紹完自己的手術方案,只有2分鐘時間回答評委質詢,隨後由5位評審團評委現場打分,而在此之前,海選已經淘汰了近萬名醫生,當天能上臺答辯的也僅有6人,而最後站在聚光燈前的只能有3人。
在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與其他年終頒獎上臺領獎、發表感言等環節迥異,這場盛典的最終獲獎者要經歷重重考驗。
最終,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劉春軍獲得「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獎」一等獎,重慶星榮整形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王秋玉、上海市東方醫院副主任醫師錢玉鑫獲得二、三等獎。
醫美百科全書
對醫生的嚴苛要求,與醫美的醫療屬性相關。
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曾表示,自2013年成立之初,新氧便開始踐行「以醫生為核心」的戰略,並確定了醫生作為醫美產業鏈核心的地位。
這一地位在新氧平臺基礎建設上可見一斑。
打開新氧APP,在醫生主頁中,所列信息事無巨細。這種呈現方式用專業術語來說,便是POI(Point of Interest)建設,將用戶可能的興趣點或所展示對象的信息點進行集合呈現,每一個細分信息都可以理解為價值單元,類似於你在百度地圖中搜索某地後,呈現的具體位置、電話、實景圖、周邊信息等,通俗理解的話,就像是一個百科全書。
信息交換是平臺公司的基本特點,也是核心價值。《平臺革命:改變世界的商業模式》一書中曾指出,無論是牲畜拍賣者向一大群農場主喊價,還是ebay網搜索頁面顯示的可銷售商品,每一次的平臺互動都是以信息交換開始的。這些信息會讓參與者決定是否以及如何去進行進一步的交換。
作為醫美平臺上的兩個核心角色,醫生和醫美機構的信息建設是新氧為用戶提供信息價值的關鍵所在,也是新氧平臺能否產生進一步交換和交易的基礎。
據了解,在醫生側,新氧平臺上的信息維度包括醫生認證、粉絲數、好評率細分維度、問診方式、用戶評價留言、所在機構LBS信息、機構一鍵呼叫、醫生服務案例(短視頻集合呈現)等等。在機構側,新氧官方認證、機構評分(效果、環境、服務)、行業影響力和專科影響力排名、機構地址和營業時間、服務人次、諮詢人次、熱門方案等信息均在列。
馬蹄商業評論對比了行業排名靠前的醫美APP,從對醫生信息的展現豐富性來看,新氧的維度最多,可以實現的交互功能也最多。
在頒獎盛典現場,金星表示,過去的一年裡,僅在行業底層基礎信息的補足上,新氧就花了大功夫,目前新氧平臺醫生和機構信息的可用性、豐富度、實用性都比以前有了巨大的提升,新氧將繼續以「全準淨」為標準,致力於做到行業數據最全、頭部數據最精準,打造醫美機構和醫生數據的大百科。
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
據了解,除了主動入駐的醫生和機構信息,新氧還聚合呈現了全網的醫美信息,目前平臺上展示的醫美機構已經達到11000多家,醫美醫生有20200多名。此外,針對名目繁多的醫美細分項目,新氧百科還提供詳細的文字/視頻解釋,包括基礎屬性、效果屬性、項目操作屬性等多個維度;針對醫美產品,新氧也建立了產品百科庫。
為了保證平臺信息的使用率和有效性,讓醫美大百科發揮更大作用,新氧技術負責人告訴馬蹄商業評論,新氧在背後還構建了一整套完整的畫像體系和數據管理系統,這一套體系中,最核心的三個實體便是用戶、機構和醫生。
在用戶管理系統上,新氧給用戶打上了300多個標籤,基於標籤可以圈定特定用戶人群,完成信息的精準定向投放與觸達;在機構和醫生數據系統上,新氧通過對數據的層層抽象,輸出了一部數據字典,通過標準API接口應用到各種場景中,包括APP裡看到的機構和醫生基本信息、商家自己的後臺數據看板、新氧內部運營與BD人員的數據看板等等。
新氧醫美大百科的建立,進一步解決了廣為詬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在金星看來,每個行業的線上化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現行業信息的線上化,第二階段是推動行業服務的線上化。
其實,如果只是把信息放在網上,這在PC網際網路時代都可以實現。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必然催生更多線上新形態。
一款線上工具4.6億次使用
新氧的服務線上化,源於一次偶然事件。
「你看我們醫院總共有幾千甚至上萬平的面積,而且還花費了上千萬買了各種新的醫美儀器、設備,可是我們在新氧平臺的主頁上看起來和其他機構沒啥區別,消費者在線上根本感受不到我有這麼大的投入」,參觀調研過程中一位老闆的「吐槽」,讓新氧開始考慮如何將平臺的信息呈現更加可視化、顯性化。
今年10月,新氧正式發布基於VR技術打造的場景化、全時化、個性化的線上服務產品——VR智能展廳。目前VR展廳可以預先呈現醫美機構全景小星球特效,支持720°全景還原醫美機構實景;在虛擬遊覽中,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查詢機構的醫生、設備、項目資料;還可以在線上觀摩醫美手術,了解手術流程、特定科室就診環節等。
在規劃中,新氧希望將VR智能展廳打造成一個沉浸式的「內容體驗場」,在這個場中,通過對醫美機構照片牆上的醫生進行技術標記,消費者可以直接點擊感興趣的醫生進行諮詢;在手術室參觀中,消費者也可以發起醫美項目諮詢;而在其他場景中也可以植入優惠和促銷信息,實現轉化率的提升。
已有數據顯示,在接入新氧VR技術後,醫美機構的用戶訪問量平均提升了130%,點擊量增加了180%,用戶停留時長則增長了330%,而用戶的諮詢率也提升了80%。
除了VR技術的使用,新氧也試圖通過AI工具,將「未然」的信息「已然」化,給消費者醫美決策提供更多顯性參考。
醫美用戶小蕾(化名)告訴馬蹄商業評論,之前在醫美機構線下面診時,醫生在溝通整形需求後,會在她臉上畫一些線或形狀進行確認,但事實上,她還是很難感知到具體的效果,只能通過醫生的描述腦補畫面。她期望能有更好的方式直觀地看到自己的變美效果。
小蕾的遭遇是線下醫美服務的典型痛點,而在線上,也有數以萬計的消費者希望可以提前看到自己變美的效果,進而評估是否到線下面診。
2018年,新氧首次嘗試推出AI工具——模擬整形,之後兩年時間相繼迭代出了魔鏡測臉、皮膚檢測、明星臉、眉形設計、髮型設計、3D形象、模擬整形視頻流等AI新應用。新氧科技副總裁李薇表示,目前新氧AI模擬整形已經可以對整形後的效果有一個立體的、比較穩定的展示,「直觀的模擬效果,比模糊的語言更有力,相信越直觀的視覺感受,越能激起愛美女士的變美衝動」。
在一個專業領域落地新技術,遠沒有想像中那麼輕巧。醫美行業極具特殊性,從大類上可以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再細分又包括面部輪廓、皮膚管理、眼部、鼻部、胸部、私密整形、抗衰緊緻、脂肪填充、美體塑形等等,而每一個細項裡又包含了大量的子項。
把原本線下發生的服務進行線上化,需要企業有映刻現實的技術能力。據了解,目前新氧AI產品已經申請33項國家專利,在面部檢測上積累了60項特徵數據,在面部的模擬項上有20種。
數據顯示,在抖音上,與新氧AI工具有關的短視頻累計播放已經突破36億次;2020年,AI魔鏡測臉小工具實現突破性增長,累計使用量達4.6億次。
在技術助力下,新氧實現了部分服務的線上化,讓消費者在平臺的內容生態中,不僅感受到了信息的豐富性,也能隨時體驗場景化的服務和反饋。在行業專家看來,場景在線化、信息立體化,正在為新氧積蓄新的流量池——通過全場景和精細化運營,不僅用戶的使用體驗會增強,平臺也可以經由積累的大數據對用戶發起主動邀約,機構也能第一時間獲得平臺反饋的用戶興趣信息,實現全生命周期服務,達到用戶、機構和平臺三贏。
生存啟示:
內容是垂直平臺的護城河
無論是構建完善的醫美百科全書,還是讓服務線上化,新氧的諸多舉措都指向平臺內容生態的豐富性、立體性、互動性。
其實,新氧很早便確立了「媒體+社區+電商」的商業模式,通過新媒體矩陣的原創內容吸引用戶,通過社區用戶的真實分享幫助消費者決策,進而通過電商完成預約服務。但在上市一年有餘的2020年,新氧為什麼再度強調起了平臺基礎信息建設、內容生態的完善?
或許我們可以從金星此前的發言中,一探究竟:
「電商模式是吃流量的模式,如果你做的是電商模式,(擴充品類後)品類和品類之間確實是搶流量,如果你做的是內容模式、社區模式,本身是生產流量的,用戶原本在平臺上看某一類內容,現在有一些新品類的內容,可能順便看看新的內容,如果你是社區和內容的模式,其實並不會爭奪你原來的流量,反而可能會讓你的平臺變得越來越健康。」
顯然,對內容的強調,事關新氧的品類擴充和長遠發展,也是新氧對外界質疑其流量模式的回應。
新氧對信息化基建的加碼,在外界看來,也是垂直平臺應對外部挑戰、深耕核心能力的表現,特別是阿里、美團等擁有海量流量的大公司闖入醫美賽道後,專業內容優勢是垂直平臺直面競爭的護城河。
在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金星還分享了2020年新氧的更多變化,包括對後端新氧通(新氧智能營銷服務平臺)的重構、推薦算法和搜索策略優化、評價系統和風控反作弊系統升級,以及疫情期間發力視頻面診、推出綠寶石醫生榜單等。而這些都與新氧的內容生態建設相關。
新氧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氧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870萬,同比增長153.7%。當季,新氧平臺促成醫美服務交易總額超過11億元。
對此,有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指出,與日常消費決策不同,醫美的消費決策鏈條較長,加之醫美消費的不可逆性(整形失敗風險),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服務時更傾向於三高(高可靠性、高專業性、高安全性)平臺。醫美平臺的內容生態日益完善,將為消費決策提供更多專業依據,還將吸引更多消費者用腳投票。
因為行業的特殊性,醫美內容建設更像是一場馬拉松,在這場比拼中欲速則不達。當更多選手加入跑道時,領先一程的新氧還需要更多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