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信息化狂飆:發力POI基建 覆蓋1萬多家機構2萬餘名醫生

2021-01-08 億邦動力網

【億邦動力訊】醫生也要「乘風破浪」。

在3分鐘內介紹完自己的手術方案,只有2分鐘時間回答評委質詢,隨後由5位評審團評委現場打分,而在此之前,海選已經淘汰了近萬名醫生,當天能上臺答辯的也僅有6人,而最後站在聚光燈前的只能有3人。

在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與其他年終頒獎上臺領獎、發表感言等環節迥異,這場盛典的最終獲獎者要經歷重重考驗。

最終,中國醫學科學院整形外科醫院主任醫師劉春軍獲得「中國醫美飛翔獎·年度技術突破獎」一等獎,重慶星榮整形外科醫院副主任醫師王秋玉、上海市東方醫院副主任醫師錢玉鑫獲得二、三等獎。

醫美百科全書

對醫生的嚴苛要求,與醫美的醫療屬性相關。

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曾表示,自2013年成立之初,新氧便開始踐行「以醫生為核心」的戰略,並確定了醫生作為醫美產業鏈核心的地位。

這一地位在新氧平臺基礎建設上可見一斑。

打開新氧APP,在醫生主頁中,所列信息事無巨細。這種呈現方式用專業術語來說,便是POI(Point of Interest)建設,將用戶可能的興趣點或所展示對象的信息點進行集合呈現,每一個細分信息都可以理解為價值單元,類似於你在百度地圖中搜索某地後,呈現的具體位置、電話、實景圖、周邊信息等,通俗理解的話,就像是一個百科全書。

信息交換是平臺公司的基本特點,也是核心價值。《平臺革命:改變世界的商業模式》一書中曾指出,無論是牲畜拍賣者向一大群農場主喊價,還是ebay網搜索頁面顯示的可銷售商品,每一次的平臺互動都是以信息交換開始的。這些信息會讓參與者決定是否以及如何去進行進一步的交換。

作為醫美平臺上的兩個核心角色,醫生和醫美機構的信息建設是新氧為用戶提供信息價值的關鍵所在,也是新氧平臺能否產生進一步交換和交易的基礎。

據了解,在醫生側,新氧平臺上的信息維度包括醫生認證、粉絲數、好評率細分維度、問診方式、用戶評價留言、所在機構LBS信息、機構一鍵呼叫、醫生服務案例(短視頻集合呈現)等等。在機構側,新氧官方認證、機構評分(效果、環境、服務)、行業影響力和專科影響力排名、機構地址和營業時間、服務人次、諮詢人次、熱門方案等信息均在列。

馬蹄商業評論對比了行業排名靠前的醫美APP,從對醫生信息的展現豐富性來看,新氧的維度最多,可以實現的交互功能也最多。

在頒獎盛典現場,金星表示,過去的一年裡,僅在行業底層基礎信息的補足上,新氧就花了大功夫,目前新氧平臺醫生和機構信息的可用性、豐富度、實用性都比以前有了巨大的提升,新氧將繼續以「全準淨」為標準,致力於做到行業數據最全、頭部數據最精準,打造醫美機構和醫生數據的大百科。

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

據了解,除了主動入駐的醫生和機構信息,新氧還聚合呈現了全網的醫美信息,目前平臺上展示的醫美機構已經達到11000多家,醫美醫生有20200多名。此外,針對名目繁多的醫美細分項目,新氧百科還提供詳細的文字/視頻解釋,包括基礎屬性、效果屬性、項目操作屬性等多個維度;針對醫美產品,新氧也建立了產品百科庫。

為了保證平臺信息的使用率和有效性,讓醫美大百科發揮更大作用,新氧技術負責人告訴馬蹄商業評論,新氧在背後還構建了一整套完整的畫像體系和數據管理系統,這一套體系中,最核心的三個實體便是用戶、機構和醫生。

在用戶管理系統上,新氧給用戶打上了300多個標籤,基於標籤可以圈定特定用戶人群,完成信息的精準定向投放與觸達;在機構和醫生數據系統上,新氧通過對數據的層層抽象,輸出了一部數據字典,通過標準API接口應用到各種場景中,包括APP裡看到的機構和醫生基本信息、商家自己的後臺數據看板、新氧內部運營與BD人員的數據看板等等。

新氧醫美大百科的建立,進一步解決了廣為詬病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但這些還遠遠不夠。

在金星看來,每個行業的線上化基本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實現行業信息的線上化,第二階段是推動行業服務的線上化。

其實,如果只是把信息放在網上,這在PC網際網路時代都可以實現。移動互聯時代的到來,必然催生更多線上新形態。

一款線上工具4.6億次使用

新氧的服務線上化,源於一次偶然事件。

「你看我們醫院總共有幾千甚至上萬平的面積,而且還花費了上千萬買了各種新的醫美儀器、設備,可是我們在新氧平臺的主頁上看起來和其他機構沒啥區別,消費者在線上根本感受不到我有這麼大的投入」,參觀調研過程中一位老闆的「吐槽」,讓新氧開始考慮如何將平臺的信息呈現更加可視化、顯性化。

今年10月,新氧正式發布基於VR技術打造的場景化、全時化、個性化的線上服務產品——VR智能展廳。目前VR展廳可以預先呈現醫美機構全景小星球特效,支持720°全景還原醫美機構實景;在虛擬遊覽中,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查詢機構的醫生、設備、項目資料;還可以在線上觀摩醫美手術,了解手術流程、特定科室就診環節等。

在規劃中,新氧希望將VR智能展廳打造成一個沉浸式的「內容體驗場」,在這個場中,通過對醫美機構照片牆上的醫生進行技術標記,消費者可以直接點擊感興趣的醫生進行諮詢;在手術室參觀中,消費者也可以發起醫美項目諮詢;而在其他場景中也可以植入優惠和促銷信息,實現轉化率的提升。

已有數據顯示,在接入新氧VR技術後,醫美機構的用戶訪問量平均提升了130%,點擊量增加了180%,用戶停留時長則增長了330%,而用戶的諮詢率也提升了80%。

除了VR技術的使用,新氧也試圖通過AI工具,將「未然」的信息「已然」化,給消費者醫美決策提供更多顯性參考。

醫美用戶小蕾(化名)告訴馬蹄商業評論,之前在醫美機構線下面診時,醫生在溝通整形需求後,會在她臉上畫一些線或形狀進行確認,但事實上,她還是很難感知到具體的效果,只能通過醫生的描述腦補畫面。她期望能有更好的方式直觀地看到自己的變美效果。

小蕾的遭遇是線下醫美服務的典型痛點,而在線上,也有數以萬計的消費者希望可以提前看到自己變美的效果,進而評估是否到線下面診。

2018年,新氧首次嘗試推出AI工具——模擬整形,之後兩年時間相繼迭代出了魔鏡測臉、皮膚檢測、明星臉、眉形設計、髮型設計、3D形象、模擬整形視頻流等AI新應用。新氧科技副總裁李薇表示,目前新氧AI模擬整形已經可以對整形後的效果有一個立體的、比較穩定的展示,「直觀的模擬效果,比模糊的語言更有力,相信越直觀的視覺感受,越能激起愛美女士的變美衝動」。

在一個專業領域落地新技術,遠沒有想像中那麼輕巧。醫美行業極具特殊性,從大類上可以分為手術類和非手術類,再細分又包括面部輪廓、皮膚管理、眼部、鼻部、胸部、私密整形、抗衰緊緻、脂肪填充、美體塑形等等,而每一個細項裡又包含了大量的子項。

把原本線下發生的服務進行線上化,需要企業有映刻現實的技術能力。據了解,目前新氧AI產品已經申請33項國家專利,在面部檢測上積累了60項特徵數據,在面部的模擬項上有20種。

數據顯示,在抖音上,與新氧AI工具有關的短視頻累計播放已經突破36億次;2020年,AI魔鏡測臉小工具實現突破性增長,累計使用量達4.6億次。

在技術助力下,新氧實現了部分服務的線上化,讓消費者在平臺的內容生態中,不僅感受到了信息的豐富性,也能隨時體驗場景化的服務和反饋。在行業專家看來,場景在線化、信息立體化,正在為新氧積蓄新的流量池——通過全場景和精細化運營,不僅用戶的使用體驗會增強,平臺也可以經由積累的大數據對用戶發起主動邀約,機構也能第一時間獲得平臺反饋的用戶興趣信息,實現全生命周期服務,達到用戶、機構和平臺三贏。

生存啟示:

內容是垂直平臺的護城河

無論是構建完善的醫美百科全書,還是讓服務線上化,新氧的諸多舉措都指向平臺內容生態的豐富性、立體性、互動性。

其實,新氧很早便確立了「媒體+社區+電商」的商業模式,通過新媒體矩陣的原創內容吸引用戶,通過社區用戶的真實分享幫助消費者決策,進而通過電商完成預約服務。但在上市一年有餘的2020年,新氧為什麼再度強調起了平臺基礎信息建設、內容生態的完善?

或許我們可以從金星此前的發言中,一探究竟:

「電商模式是吃流量的模式,如果你做的是電商模式,(擴充品類後)品類和品類之間確實是搶流量,如果你做的是內容模式、社區模式,本身是生產流量的,用戶原本在平臺上看某一類內容,現在有一些新品類的內容,可能順便看看新的內容,如果你是社區和內容的模式,其實並不會爭奪你原來的流量,反而可能會讓你的平臺變得越來越健康。」

顯然,對內容的強調,事關新氧的品類擴充和長遠發展,也是新氧對外界質疑其流量模式的回應。

新氧對信息化基建的加碼,在外界看來,也是垂直平臺應對外部挑戰、深耕核心能力的表現,特別是阿里、美團等擁有海量流量的大公司闖入醫美賽道後,專業內容優勢是垂直平臺直面競爭的護城河。

在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金星還分享了2020年新氧的更多變化,包括對後端新氧通(新氧智能營銷服務平臺)的重構、推薦算法和搜索策略優化、評價系統和風控反作弊系統升級,以及疫情期間發力視頻面診、推出綠寶石醫生榜單等。而這些都與新氧的內容生態建設相關。

新氧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9月30日,新氧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870萬,同比增長153.7%。當季,新氧平臺促成醫美服務交易總額超過11億元。

對此,有網際網路行業分析師指出,與日常消費決策不同,醫美的消費決策鏈條較長,加之醫美消費的不可逆性(整形失敗風險),消費者在選擇醫美服務時更傾向於三高(高可靠性、高專業性、高安全性)平臺。醫美平臺的內容生態日益完善,將為消費決策提供更多專業依據,還將吸引更多消費者用腳投票。

因為行業的特殊性,醫美內容建設更像是一場馬拉松,在這場比拼中欲速則不達。當更多選手加入跑道時,領先一程的新氧還需要更多耐心。

相關焦點

  • 華立科技:發力新技術和大數據應用,搶跑新基建
    (原標題:華立科技:發力新技術和大數據應用,搶跑新基建)
  •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昆明發力「新基建」 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  總投資逾萬億元 重點布局五大領域,昆明「新基建」風口正盛。  重點布局五大領域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黨組書記、局長趙小平介紹,《實施方案》以新技術新理念為驅動,以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線,全市將實現5G等信息網絡全面覆蓋,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與傳統領域深入融合,基本建成泛在感知、高速連接、協同計算、智能決策、綠色安全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
  • 新基建如何發力?
    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消息,北鬥系統基礎設施建設將成為新基建的重要落腳點。這是繼衛星網際網路之後,官方首次明確將北鬥納入新基建範疇。當「新基建」遇到北鬥,相關產業將迎來哪些新機遇?一起來看《人民論壇》最新文章!
  • 新基建深度報告:新基建開啟創新大時代,七大行業深度研究
    醫療信息化以電子病歷 為核心,通過信息化技術實現醫院內多條業務線的信息化,最終實現依託大數據 對臨床診療進行提示和輔助的目的。2018 年 8 月 28 日國家醫政醫管局發布的《關 於進一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療機構信息化建設工作的通知》要求,2020 年全國三級醫院全部要達到電子病歷 4 級以上水平。而截至 2018 年平均應用水平 僅為 2.11 級,還有很大提升空間。
  • 新基建,是什麼?
    新基建是什麼?誰來建?能帶來什麼?有何趨勢?圍繞這一國家重大部署,《瞭望東方周刊》聯合有關機構進行了專題調研,推出《新基建,來了!》專題報導,共十篇,此為第一篇。作為一項系統性工程,新基建絕非一蹴而就,也非政府一己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匯聚各方智慧和力量,持續推進。
  • 2020三季報:新氧跌慘,淨利潤驟降!醫美概念不行了?
    財報數據顯示,該季度新氧的非GAAP淨收入為2640萬元人民幣(390萬美元),而2019年同期非GAAP淨收入為4050萬元人民幣,同比大跌34.8%; 淨利潤上來看,新氧在該季度的利潤相比去年同期的3160萬元降低了97.2%,僅為90萬元。
  • 新氧: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增長路徑
    以線上化加速轉型,成為眾多機構首選發力方向。受疫情影響,中國醫美市場持續兩位數的年均複合增長率,在2020年戛然而止。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
  • 新氧:飛輪效應越發明顯
    隨著消費能力的恢復,預計未來新氧的收入又將進入爆發性增長。管理層預計今年四季度收入在4.2億到4.5億之間,同比增長17.3%至25.6%。 從新氧的細分收入來看,三季度信息服務和預定服務均回到了2019年四季度的水平。
  • 醫療新基建浪潮下,我們為何看好這些醫療 AI 公司?
    科亞醫療:用三類證為行業正名作為醫療AI行業率先拿到醫療AI三類證的企業,科亞醫療在今年1月,著實給醫療AI行業提振了信心。科亞醫療表示,醫療新基建就是一個以醫療大數據平臺和新一代醫療信息網絡為基礎、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推動力的智慧醫療建設過程。
  • 國網「新基建」已經明確本年度電網重點投資方向 信息化及特高壓需...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輸配電網訊:北極星輸配電網獲悉,國家電網「新基建」第一次領導小組會議已經明確本年度電網重點投資方向——信息化及特高壓需加快推進。數字基建:最大的超預期所在,第一次作為重點方向納入國網新基建範疇,2020年投資額預計翻倍。
  • 新氧App再曝刷單造假:醫美代運營費用一年18萬 疑仍銷售違規藥品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稱,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氧科技」)旗下「新氧App」 仍存在刷單造假、銷售違規藥品等現象。時間財經搜索淘寶網發現,目前在該平臺上仍存在大量的「醫美託管」商戶。所謂「醫美託管」,就是把入駐新氧App的醫療機構或者醫院裡的企劃部、新媒體部、電網諮詢部等獨立出來以外包方式操作,內容包含醫院運營推廣、活動策劃、整形項目包裝、醫美代寫,及案例日記代寫等。「我們是按月收費,新氧每月1.5萬,一年18萬。如果年籤,可以優惠。
  • 理論動態|徐洪才:推動「新基建」投資需要新的思路
    從產業鏈特點看,擴大這七大領域的投資既可短期創造就業和增長,也可促進經濟結構轉型升級,帶動中長期健康發展;其中又以數字基建更具底層價值。當前,我國數字經濟產值佔GDP三成,增速是GDP增速的兩倍多,從業人員約2億。數字經濟成為驅動增長、吸納就業的新引擎。
  • 遠東控股:發力新基建,跑出「十四五」加速度
    遠東控股:發力新基建,跑出「十四五」加速度 來源:財訊網 • 2020-11-26 11:24:19 當前形勢下
  • 北京發布「新基建」方案:聚焦生態系統基礎設施等六大方向
    擴大5G建站規模,加大5G基站選址、用電等支持力度,2020年實現5G基站新增1.3萬個,累計超過3萬個,實現五環內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室外連續覆蓋,五環外重點區域、典型應用場景精準覆蓋。加速推進5G獨立組網核心網建設和商用。加強5G專網基礎設施建設,在特殊場景、特定領域鼓勵社會資本參與5G專網投資建設和運營。
  • 廣州市首批73個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籤約
    1800億元投資發力數字新基建  新基建新動力,老城市新活力。5月8日上午,廣州舉行首批數字新基建重大項目籤約及揭牌活動,籤約項目共73個,總投資規模約1800億元。華為、百度、京東、雲從等全國300多家企業眾星雲集,共同見證「雲籤約」「雲揭牌」,亮出廣州領先發展新基建的頭雁陣容。
  • 華立科技蘇本立:超前布局「新基建」,以數據驅動精益造
    新基建是當下社會邁入數位化、信息化、智能化數字經濟的主要助力之一,在其涉及的領域中,新文娛已經成為新興技術應用的重要戰場。作為國內外知名的專業遊戲遊藝龍頭企業,華立科技在AI、VR、AR、5G、大數據等新技術應用方面都有重大突破。
  • 醫美行業發生新變化,新氧是如何踏準節拍的?
    財報數據顯示,截至9月30日,新氧科技三季度總收入3.596億元,同比增長18.9%。新氧移動端平均月活躍用戶870萬,同比增長153.7%,預約服務的付費用戶數超25萬人,付費醫療機構數超4000家。第三季度,新氧平臺促成醫美服務交易總額超11億元。那麼,疫情下,醫美行業到底在經歷怎樣的變化?新氧科技為何能夠實現逆勢增長?
  • 集體為新基建代言!兩會開幕,科技業大佬提案、建議大匯總
    丁磊:加快數位音樂產業基建,推動少兒編程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網易公司執行長丁磊向兩會提交了多份提案。丁磊的提案圍繞著促進數字中國高質量發展,高標準實施數字新基建的主題,覆蓋到數字文化、數位音樂、數字教育、數字抗疫、數字養老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領域。
  • 【招商策略】「新基建」投資機會幾何?——宏觀策略聯合五大行業...
    2020年以來,隨著新冠疫情爆發,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逆周期政策再度加碼,作為逆周期政策之一的「新基建」近期在高層會議中頻繁被提及,根據高層定調,新基建是發力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包括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等七大「新基建」板塊,預計相關板塊將持續獲得政策支持。
  • 醫美界「諾貝爾獎」終於揭曉 讓好醫生展翅「飛翔」
    12月19日,以"蓄勢"為主題的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新氧盛典")成功舉辦,回顧2020年行業發展,展望2021年趨勢方向。記者看到,雖然受疫情影響,2020年中國醫美行業暫時失去了兩位數的年度增速,但據天眼查數據顯示,2020年倒閉的醫美機構數為1410家遠遠少於2019年的2404家,充分說明了中國醫美行業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