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氧App再曝刷單造假:醫美代運營費用一年18萬 疑仍銷售違規藥品

2021-01-14 北京時間財經

為何屢禁不止?

近日,多家媒體報導稱,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氧科技」)旗下「新氧App」 仍存在刷單造假、銷售違規藥品等現象。

時間財經搜索淘寶網發現,目前在該平臺上仍存在大量的「醫美託管」商戶。所謂「醫美託管」,就是把入駐新氧App的醫療機構或者醫院裡的企劃部、新媒體部、電網諮詢部等獨立出來以外包方式操作,內容包含醫院運營推廣、活動策劃、整形項目包裝、醫美代寫,及案例日記代寫等。

「我們是按月收費,新氧每月1.5萬,一年18萬。如果年籤,可以優惠。我們負責整體的運營,包含醫生包裝、項目包裝、文案撰寫、案例更新等,每天更新兩條案例,也就是一個月60條」,淘寶一家醫美代運營商戶對時間財經表示。

2019年7月,新京報等媒體曾報導稱,入駐新氧App平臺的部分醫美機構,存在涉嫌銷售違禁肉毒素等藥品的行為,而作為其醫美社區生態一環的「美麗日記」,也存在造假刷評現象。有商家對假「美麗日記」明碼標價2000元一套,手術前後對比圖數百元一套,形成「一條龍服務」的網絡灰產。

彼時新氧科技回應稱,報導中提及的涉嫌出售違禁藥品的機構,雖未將藥品在新氧上架,但新氧平臺仍對涉事機構進行了下架,並將配合監管部門的後續處理。對報導中提到的有公司提供虛假日記代寫服務,新氧稱其內部調查小組已對相關帳號和日記進行了封禁。針對醫美日記,新氧將上線人臉識別技術,進一步提昇平臺審核能力。

新氧科技自2013年底成立以來,一直備受資本青睞。截至目前,新氧科技已進行6輪融資,是國內唯一一家進入E輪融資的醫美平臺。2018年9月,新氧宣布完成7000萬美元E輪融資,躋身網際網路醫美獨角獸陣列;2019年5月,新氧成功登陸納斯達克,成為「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

時間財經多次聯繫新氧科技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18萬「代運營」

值得注意的是,伴隨新氧App平臺的崛起,目前還滋生出一些專業的代管運營團隊,從醫生包裝、項目包裝到文案撰寫、案例更新都由第三方專業團隊運營,形成了一條醫美品牌代運營產業鏈。

「目前市面上主推兩個平臺,就是新氧與更美,兩個平臺一起做的話可以打九折,也就是一個月2.7萬。以我的個人經驗來看,新氧的流量要高於更美,新氧的效果會好一些」,淘寶代運營商戶對時間財經表示。

該商戶還稱,「我們作為代運營的話,就相當於你花了1.5萬招了一個網絡運營總監、一個美工、一個文案。你如果實際招聘這些人,不止這些錢。」

淘寶醫美機構代運營商戶供圖

時間財經要求該商戶提供一些成功的案例,對方表示,「現在官方查的很嚴,不方便提供,這些都是獨家案例資源」。最終對方只提供了拍攝一些視頻素材,從視頻來看,疑似一些用戶整形前後對比圖片的素材。

2019年12月,新氧董事長兼CEO金星在演講中表示,2019年新氧私信量達5700萬條、短評量累計超過211萬條,用戶在新推出的問答板塊上累計發出了174萬條問答。醫美百科累計覆蓋了800多個項目、100多個設備及189種藥品。

據財經網統計,當下的醫美機構代運營平臺已可以提供包括新氧、美團、微博、朋友圈、小程序等全渠道的線上委託運營,但其真實性及數據水分有多少不得而知。

涉多起違規

官網資料顯示,2013年7月,新氧科技成立,業務涉及教育、科普、內容、醫械等領域。截至目前,新氧在中國、韓國、新加坡、日本、泰國5個國家的351座城市開展業務,吸引7000餘家正規醫美機構和25814名有執業資格的醫生入駐;2500萬用戶在新氧平臺上留下搜尋和消費的足跡。

除存在「代運營、代寫代刷」的專業造假團隊外,據《財經國家周刊》報導,新氧App平臺還存在涉嫌違規銷售肉毒素、人胎素等藥品和服務的行為。

早在去年7月,新氧App就被曝出涉嫌違規銷售肉毒素。據財經雜誌,肉毒素產品在中國的需求量瘋長,但目前中國僅批准上市了兩款「瘦臉針」,分別為國產肉毒素產品「衡力」及進口肉毒素保妥適(Botox)。作為處方及毒麻類藥品,從流通到使用,肉毒素均受到嚴格管控。這意味著,除了上述兩種肉毒素注射產品,售賣或注射其他產品均違法。

另據《財經國家周刊》報導,新氧App平臺上還存在幹細胞療法、PRP自體血清美膚等其他多個國內尚未獲批的醫療服務項目。以幹細胞治療為例,目前,除了已有規定的、未經體外處理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是被允許的,包括醫美整形在內的其他各類型幹細胞療法尚處於臨床研究階段,並未獲批上市。而新氧App平臺上,此類「治療」項目不在少數。

時間財經在新氧科技官網也注意到,有多家美容醫療機構在宣傳上使用「幹細胞療法」,但這些機構大多為韓國機構,地址多為韓國首爾地區,國內普通用戶難以分辨。

遭多位明星起訴

據天眼查顯示,新氧科技的法律訴訟達64起,其中有關肖像、名譽、人格權糾紛達40起,涉及到的明星包括鹿晗、李小璐、林志玲、黃渤、張豐毅等。

以李小璐的訴訟為例。2017年4月,原告李小璐得知,新氧科技未經許可在其運營的公眾微信平臺發布了標題為《李小璐2米寬的雙眼皮竟然變,窄,了!》等十餘篇文章,且帶有原告數十張肖像。

新氧科技在涉案文章中,大量使用原告不同時期拍攝的影視劇照片進行所謂的「整容前後對比」,更在「臉僵」、「下巴像錐子」、「雙眼皮可以夾死蒼蠅」、「嘴巴打了三斤玻尿酸」等文字下方配有原告的肖像圖片。

此外,新氧科技還在涉案文章中捏造諸如「以前兩米寬的雙眼皮不見了」、「天了擼,李小璐突然成了整形界的清流」等文字,暗示原告進行整容等不實信息。法院審理認為,新氧科技的上述行為旨在利用原告的姓名及肖像,對被告提供的整形美容服務進行商業推廣宣傳從而營利,商業屬性非常明顯。

該案判決結果顯示,新氧科技於判決生效之日起十日內賠償李小璐經濟損失80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60000元、維權成本2000元,並刊登致歉聲明。

近日,新氧科技發布了2019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截至去年9月底,新氧實現營收3.02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79.6%;淨利潤為人民幣3160萬元,同比實現扭虧。(北京時間財經 李洪力)

相關焦點

  • 連續增收不增利的新氧醫美,還能走多遠?
    據研究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分析,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在2018年達到1216.7億元人民幣,在2023年預計達到3601.3億元人民幣,複合增長率為24.2%,是全球增速最快的醫美市場之一。但是,根據新氧近日披露的2020年第三季度財報,其18.9%的營收增速來看,甚至還沒有跑得過複合增長率。
  • 醫美行業發生新變化,新氧是如何踏準節拍的?
    2020年7月,新氧醫美抗衰節期間共發起821場相關直播,直播時長達957.7小時,觀看人次超1177.1萬,相關互動評論達16.7萬條。另外,疫情也讓更多消費者選擇視頻面診,線上預約。新氧2020年三個季度財報中的平均月活躍用戶數字都體現了在線醫美的火爆。
  • 2020三季報:新氧跌慘,淨利潤驟降!醫美概念不行了?
    前幾天,新氧2020三季報發布,從這份報告裡,蜜姐看到醫美行業光明前景背後,新氧本身的小焦慮。銷售和營銷費用為人民幣2.216億元(約合3260萬美元),比年的人民幣1.566億元增長41.5% 對此新氧三季報解釋說: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品牌和用戶相關費用的增加
  • 更美APP:刷單衝量純屬謠言
    近日,網上一段採訪所謂「更美合作醫院」的錄音傳得沸沸揚揚,更美APP「逼迫」合作醫院「刷單衝量」的消息也在醫美行業及創投圈被大量傳播。記者為此採訪了更美APP,更美表示,此次被傳刷單衝量是競爭對手的一次大規模有組織誣陷。
  • 新氧APP回應「售違禁藥」:第一時間對涉事機構進行下架
    首先,新氧感謝媒體的監督,並第一時間組建了內部調查小組。經核實:一、報導中提及新氧平臺上有對違禁藥品的介紹。在媒體報導前,新氧平臺的醫美信息百科中就已經對」粉毒」、「綠毒」、「白毒」等產品做出明確提示,指出該藥品尚未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認證,同時針對該類型產品明確提到國內市場目前只有兩個合法品牌,即國產的蘭州衡力與進口的保妥適(Botox)。
  • 1美App:我在韓國做醫美,外國的月亮真的更圓嗎?
    今天,1美App作為一名普通求美者深入到了韓國醫美診所之後,面對面地接觸了韓國的醫生,帶你揭開韓國醫美的面紗!韓國醫美的光明面KFDA:韓國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美市場好靠的是什麼?當然是醫療設備和藥品,而韓國很多新技術、新項目韓國和歐美幾乎都是同步的,甚至有些項目韓國還是起源地(例如埋線線雕),為什麼會這樣?
  • 新氧:飛輪效應越發明顯
    隨著國民收入水平的增長,不少人對自身容顏有更高的追求,由此催生了醫美行業,並且驅動著該行業快速增長。說到醫美,就少不了中國最大的醫美平臺——新氧。 新氧在11月25日披露2020年三季報,從財報中可以看到新氧在後疫情時期基本恢復到疫情前水平。
  • 新氧上市衝擊網際網路醫美第一股:平臺角色潛力可觀「顏值經濟」迎來...
    據悉,公司以每股13.80美元價格,共計次發行130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或1000萬股A類普通股(15%超額配售權),募集資金約1.8億美元。按照發行價計算,新氧科技市值約為13.8億美元。作為網際網路醫美服務平臺龍頭企業,新氧科技近三年營收規模實現了跨級式增長。
  • "碰瓷"明星、案例造假 大平臺衝擊下更美能否"美"下去
    醫美作為一種重決策消費,其居高不下的獲客成本一直都是行業痛點,專業醫美平臺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減輕入駐機構的獲客成本壓力,但從行業頭部企業新氧最新一季的財報來看,平臺自身的營銷費用約佔營業費用的63%。作為行業老二的更美,其營銷壓力可想而知。  營銷費用對利潤的擠壓,迫使醫美機構積極尋求成本更加低廉的獲客方式,而在這一過程中,線上醫美平臺上的案例造假也應運而生。
  • 新氧:如何在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增長路徑
    據Frost&Sullivan今年5月發布的調研報告數據,預計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同比增幅僅5.7%,創五年來新低。與此同時,2020年中國在線醫美服務平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2.2%,遠超醫美市場總體增幅,中國醫美行業線上化程度進一步加速。12月19日,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以下簡稱「新氧盛典」)上,醫美服務線上化趨勢,成為現場討論的焦點。
  • 新氧CEO金星:中國醫美市場未來還有6倍增長空間
    中國網財經8月9日訊(記者 段思琦) 《新氧2018年醫美行業白皮書》發布會昨日在京舉行,中國整形美容協會秘書長朱美如、新氧CEO金星、著名整形達人吳曉辰等出席發布會。新氧CEO金星稱,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整體規模超過2245億人民幣的規模,我們對照未來,至少有6倍的成長空間.
  • 填平醫美亂象坑?新氧綠寶石榜單「三重價值」賦能醫美好醫生
    近日,Fastdata披露了《2020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美行業發展分析報告》。報告顯示,中國網際網路醫美市場快速發展,網際網路醫美活躍用戶持續恢復性增長,僅2020年9月,每天就有約30萬人通過新氧獲取醫美資訊、分享醫美經驗。與此同時,2019年中國醫美行業實際從業醫師數量38343名,但非法從業者人數至少在10萬以上。
  • 3家上市,醫美頭部資產稀缺,企業尋求實在的業務增長和利潤曲線 |...
    整個醫美產業鏈來看,主要由上遊的藥品、器械生產廠商,中遊的醫療美容機構,以及下遊醫美中介O2O平臺、金融服務等與行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環境要素構成,而華熙生物、鵬愛以及新氧這三家企業分別位於上中下遊產業,他們能夠在「資本寒冬」的大勢下上市,這帶給無數的從業者以希望。
  • 3家上市,醫美頭部資產稀缺,企業尋求實在的業務增長和利潤曲線
    2019年,醫美產業幾家明星企業上市,給醫美產業注入一針強心劑。美東時間5月2日,北京新氧科技有限公司(簡稱新氧)登陸納斯達克。整個醫美產業鏈來看,主要由上遊的藥品、器械生產廠商,中遊的醫療美容機構,以及下遊醫美中介O2O平臺、金融服務等與行業發展密切相關的環境要素構成,而華熙生物、鵬愛以及新氧這三家企業分別位於上中下遊產業,他們能夠在「資本寒冬」的大勢下上市,這帶給無數的從業者以希望。
  • 醫美行業深度:全球醫美市場有望在2020年破萬億,微整佔主導增長
    香港醫思集團(02138),香港最大醫美連鎖服務提供商。醫美App服務商:新氧(SY.US),中國最具規模醫美App平臺。風險提示醫美服務個性化強,可能引發醫療糾紛;行業監管政策出臺低於預期;行業亂象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目錄1.
  • 新氧信息化狂飆:發力POI基建 覆蓋1萬多家機構2萬餘名醫生
    在3分鐘內介紹完自己的手術方案,只有2分鐘時間回答評委質詢,隨後由5位評審團評委現場打分,而在此之前,海選已經淘汰了近萬名醫生,當天能上臺答辯的也僅有6人,而最後站在聚光燈前的只能有3人。在2020第六屆新氧亞太醫美行業頒獎盛典上,與其他年終頒獎上臺領獎、發表感言等環節迥異,這場盛典的最終獲獎者要經歷重重考驗。
  • 醫美議題的時代新解是什麼?
    從視頻結尾的文案上來看,筆者認為做出以下兩點解讀應該是沒有太多爭議的——一是新氧傳達了醫美行為首選專業機構和平臺,這是在如今魚龍混雜的醫美市場的正確引導,我們應該點讚。二是新氧做了一個促銷節日,最近會有優惠折扣。有聲音認為廣告有引導未成年人整形之嫌。
  • 與點評APP描述相去甚遠 「刷單炒信」相關法規有待完善
    可一對比,小楊起了疑。在成都期間,小楊既去了網上推薦的幾家餐廳,也去了朋友推薦的。「網上推薦的可信度只能到50%,有的確實不錯,但有些真不怎麼樣。不過朋友推薦的都很不錯。」為什麼品質不高的餐廳反而有高評分?這就不得不說說「刷單炒信」。「刷單炒信」是指在網絡交易平臺上通過刷單方式炒作商家信用的行為。這其中有正向和反向兩種。
  • 業務員串通經銷商「飛單」,4個造假案例通報
    廈門某建材公司業務員以公司名義,將購買的假冒產品賣給裝修公司,導致公司被罰18萬元,自己也被刑拘、罰款。 長沙某陶瓷代理商「飛單」,私自銷售假冒產品,還偽造檢測報告矇騙消費者,令人哭笑不得是,其仿冒產品的網站竟然是賭博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