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8月12日,浙江義烏某公交車上,一老人上車後見沒座位竟直接坐在小孩腿上。
據後排乘客描述:一位小男孩跟母親並排坐在座位上,母親抱著更小的孩子。老人上車後見沒空座,直接擠入小孩座位,並要求小孩站在兩排座位間的空隙裡,或者夾在腿中間坐。小孩母親表示老人需要讓小孩讓座前,應先與其商量,不能一聲不吭做出如此行為舉動。隨後,左前排一位乘客,主動提出讓其女兒起立為老人讓座,老人卻拒絕並義正言辭道:「尊老愛幼必須是小孩讓位於她,沒有她讓小孩的道理」老人堅持坐在小孩的座位上,而該小孩一直被夾在座位中間持續到最後。
此事讓人不禁想起一個熱詞,叫做「倚老賣老」或者「為老不尊」。而此類事件的背後早已經有了一種社會現象:道德綁架。
山東,公交車上,一位大爺嫌男孩讓座太慢,猛踹男孩肚子,男孩轉身時,又狠拍男孩後腦勺。
西安,公交車上,一位孕婦在下車時給一名老太太讓座,非但不感謝,反而嫌孕婦讓座不及時,並理直氣壯地說:「你孕婦咋了?我是老人,你就該讓座!」
武漢地鐵6號線上,一名老人要求一名女士讓座,遭拒後竟當眾扇女士一耳光。
河南洛陽:由廣場舞大爺和廣場舞大媽霸佔著公共籃球場跳廣場舞,因為一小夥上前理論,將其群毆。
何為「倚老賣老」?百度百科漢語解釋是:仗著歲數大,擺老資格,不尊重他人。而「道德綁架」的定義則是:以道德的名義,利用過高的甚至不切實際的標準要求、脅迫或攻擊別人並左右其行為的一種現象。 比如,要求一個富人掏錢支持希望工程,這儘管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一個人不掏就要譴責,這是道德綁架,因為這並非他的道德義務。
道德綁架出現主要是源於群體思想覺悟低,資源分配不均勻所產生的不平衡心理。案例中的老人屬於前者,在她的認知中,存在固執的「尊老愛幼」道德觀念,殊不知,社會對於老人的尊重,更多的是因為其人格,而不僅僅是年齡。
「究竟是老人變壞了,還是壞人變老了」,對於這前後兩者,群眾都是不能接受的。由於個人素養問題不值得他人乃至社會尊重認可的人,不會因為年齡問題而獲得諒解。
另外,對於此類問題,我們不能只進行「單線思維」,片面淺顯地看待問題,老人「為老不尊」,老人們其實也是受害者。當今社會老年人早已是社會的弱勢群體,承受著巨大的生活壓力,由於我們國家過去的特殊歷史,老人們所處年代,使他們得不到良好的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從而未能形成正確的思維與認知方式。我們還是應該適當的體諒他們的艱辛不易,儘量少與其發生正面衝突。
當然,此類老人,此類現象畢竟是少數,我們應看到更多積極陽光的方面。
例如,2019年7月1日澎湃新聞網報導的腰掛「勿需讓座」LED牌的「硬核大爺」,在地鐵車廂內,手拉扶手,筆直站立。2019年5月15日網易新聞報導,「容嬤嬤」扮演者,表演藝術家李明啟老師在公交車上,善意拒絕孩子的愛心讓座,並「強行」將其摁回座位,自己堅持站立乘車。2019年1月17日中國青年網報導,河南鄭州公交車上,老人婉拒年輕人讓座,並稱:「你們比我累,我是去玩的。」
最後,願長輩們能做好模範,用言傳身教影響後代;作為晚輩,願大家保持陽光心態,尊老愛幼,共同維護和諧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