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何晞宇
鳳凰學會涅槃,還是近100年的事。
鳳凰其實是只老鳥,如果按《山海經》的寫作年代計算,至少2400歲了。《山海經》中,鳳鳥出現了12次,其地位之重要可以見之。它是百鳥之王,是舞神,是祥瑞,是儒家德、義、禮、仁、信的化身;到後來鳳鳥能力擴展到「能究萬物、通天地、象百物」,德行十全十美,以至於「備文武,王下國」,最後成為古中國的神獸序列中,唯一與龍比肩,站在神權頂端的瑞獸。
儘管如此,鳳凰在1920年以前,還不會「浴火」,也不會「重生」,而教會它這兩項技能,是一個28歲的中國留學生。這個浪漫至極的青年在日本留學期間,異想天開地把中國古代至尊神鳥鳳凰與西方神話中的「Phoenix」聯繫在一起,編出「鳳凰涅槃」的故事,並創作了同題長詩。由於兩者意象結合得過好,極深入人心,使這個「新梗」竟稀裡糊塗成為一個的「典故」。
這個變化並不是偶然,而來自於這個青年對於時代的敏感。1920年的中國,正值亂世。數千年封建制度毀滅,王權被翻覆,真龍神話破滅,附之而生鳳凰文化從高高在上的權力頂端跌下。皇家不再,人人皆可成龍鳳。留學異國的青年敏銳地捕捉到這個巨大的時代變化,以西方文化為舟,令古中國鳳凰之魂在新時代重生。
這個青年名叫郭開貞,筆名沫若。而那首驚世的長詩和詩集《女神》一起,成為中國新詩的開山之作。
風幻化的神鳥
鳳凰,早年寫作為「鳳皇」,由這神鳥兩性之名合一而來。鳳鳥為雄,皇鳥為雌。鳳凰最早見之於《山海經》。《南山經》稱鳳凰來自丹穴山,所以又被稱為「丹鳳」。它身披文字一般的五色紋路,見之則天下安寧,是一種吉祥神鳥。據成都大學原中文系主任、漢語言學家朱英貴的考證,鳳凰的形象從上古神話中的神鳥,逐漸演變成蘊涵豐富的「理想」化身,經歷了複雜的歷史流變。
學界認為鳳凰最初的神體為風神。殷墟甲骨文中「風」與「鳳」是同一個字。先民崇拜自然之力,將其神話,使風具象為鳳。朱英貴表示在造字時代,並無鳳凰這種飛禽,「人們觀念中『鳳』實際上是對『風神』形象的擬物化,於是所造的字,既是對作為風神的『鳳』的稱呼,又是對風神所興之『風』的稱呼。」
陝西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暉同樣認為「風」「鳳」二字同源,鳳乃是先人對候鳥的一種認知結果。在甲骨文卜辭中,東南西北四方有四風神(即四季風)。鳳鳥作為風神的化身,是天帝的使者,隨季風變化出現,預報時令。王暉研究認為,鳳凰的原型並非一種禽鳥,「因為它是一種具有遷徙報時能力的候鳥」,所以在先秦時期,鳳的形象也因時間朝代、因部族國家的不同而變化。比如,周朝尊崇的赤鳳,顏色火紅,又稱「火精」。而殷商時期,長江中下遊的部族也崇拜鳳鳥,這種鳳鳥卻是「玄鳥」(黑色的大鳥),在《楚辭》中多有記錄。
秦統一各國以後,各地從軍事經濟到文化開始糅合為一,鳳凰的形象也逐漸成為雜糅眾鳥,兼備五德的神鳥。這是鳳凰形象的第一次大轉變:從報時的候鳥,演變成為一種全能全聖的神鳥,「鳳凰,應運而生。它象徵著部族諸侯林立時代的結束,思想文化上大一統局面的形成。」此時,鳳凰從原始自然崇拜的神靈徹底成為王權德行的象徵。
王權與女性化
先秦時期,象徵著風調雨順的鳳鳥被賦予至高至美的形象,以及伴隨天帝左右的身份,到後來演變為美德的化身與救世的希望。《呂氏春秋》中兩處記錄當權者施行德行時,鳳鳥就會降臨世間,也可以說聖君能號令鳳凰來儀,使得天下太平。
從漢代開始,與帝王相關的事物開始被冠以「鳳」字,帝王繼位之前的官邸被稱作「鳳邸」,帝王儀仗被叫做「鳳蓋」,皇家園林也稱「鳳苑」。但此時鳳凰還未完全被皇權壟斷,賢才也可被比喻為「鳳」,因為「鳳鳥之德與君子之德具有心理潛在意義上的暗合」。《論語》中聖德之人被稱為鳳,有「鳳兮鳳兮,何德之衰」。三國時期軍師龐統因其德行謀略被人稱為「鳳雛先生」。晚唐詩人李商隱有「雛鳳清於老鳳聲」,來比喻兒子勝於父親。
有研究認為,由於皇權對龍鳳的壟斷,促使鳳的指向逐漸偏於女性。唐以前時,皇室中對龍鳳的使用並無太大差別,這其中一代女皇武則天特別喜愛鳳凰,常以「鳳」自比,將中書省改為鳳閣,門下省更名為鸞臺,推動了鳳鳥的女性化應用。宋以後,龍成為天子專屬,鳳則逐漸成為皇后的紋飾。元以後,帝後輿服龍鳳分制被固定下來,使得龍紋的地位完全超越鳳,使得鳳成為帝王(男權)的附屬。明以後,九品以上的命婦均可採用「鳳冠」,之後民間女子出嫁也能穿「鳳冠霞披」。這樣,鳳凰成為百姓最親近的神權符號。
明萬曆,點翠嵌珠石金龍鳳冠。(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清,點翠鳳凰紋頭花。(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鳳凰是古代女性最喜愛的配飾花紋之一,不僅寓意吉祥,鳳求凰還有陰陽協調,夫妻相親相愛的含義。在詩詞中鳳釵就常常被用來指代女性。鳳字也常被用於女子名。其中最有名例子就是《紅樓夢》裡唯一的一隻鳳鳥——王熙鳳。這個複雜,幹練高門女子,不僅是榮寧二府榮耀的象徵,也是二府衰落的預兆。她的判詞:「凡鳥(繁體「鳯」字拆解)偏從末世來,都知愛慕此生才」,道明大勢所趨,不管她身份再高,能力再強,也只是時代的一粒塵。
結果,凡鳥的末世真正來到了。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宣統退位,結束了中國5千餘年的君主制。皇家禮法驟然消失於歷史現場。這年2月17日為農曆除夕,就像郭沫若在詩歌裡描述的那樣:除夕將近的空中/飛來飛去的一對鳳凰/唱著哀哀的歌聲飛去..鳳已飛倦了/凰已飛倦了/他們的死期將近了。
壽山石龍鳳瑞獸紐「慈禧皇太后御覽之寶」。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鳳入火重生
鳳凰儘管有悠久的歷史,和複雜的文化內涵,但浴火重生卻是它近代才出現新技能。1986年,畫家黃永玉為出訪日本廣島準備國禮:國畫《鳳凰涅槃》。他在查閱相關資料時發現,翻遍了所有資料室,跑遍北京每一個廟,「有關這四個字的材料一點影子也沒有。」無奈給錢鍾書打電話諮詢,錢鍾書答他,這個成語沒有什麼根據,「是郭沫若1921年自己編出來的一首詩的題目。」
1986年,黃永玉向日本廣島市贈送國畫《鳳凰涅槃》
1920年,郭沫若正在日本九州帝國大學醫學部學習,同時他還是個熱愛新文學的文藝青年,他與上海《時事新報》副刊編輯宗白華交好,陸續寫了一些新詩發表。1920年1月18日,他在寫給宗白華的信裡,說自己「壞」透了(指受到舊學的影響過深),很想像Phoenix一樣,燒毀自己現有的形骸,再重生。
Phoenix是西方神話中的不死鳥。它是《哈利波特》中的頂級神獸,能夠吞掉伏地魔的索命咒,因此校長鄧布利多以它命名了反抗伏地魔的組織即「鳳凰社」。但中文「鳳凰」並不是一個合適的翻譯,因為它與Phoenix是兩種完全不同的神鳥。
《哈利波特》中的神奇動物「鳳凰」。繪畫/Jim Key
Phoenix源於古埃及,傳說生活在沙漠中,存活數百年後會自焚於柴堆,而後從灰燼中重生,又稱不死鳥或者長生鳥,其形象接近於老鷹。在西方宗教文化中,不死鳥象徵著不朽、復活與精神永存。它與中國傳統文化中「鳳凰」象徵吉祥的形象完全不同,也與佛教「涅槃」(意為解脫,一種不生不滅的狀態)沒有關係。
埃及科普特信仰中的phoenix浮雕。(阿姆斯特丹大學附屬考古學博物館藏)
但博文廣識的郭沫若卻憑藉直覺將Phoenix與鳳凰、涅槃聯繫了起來。在他去信宗白華信後第三天,懷著作別過去舊體詩意念、拋棄傳統寫詩手法,意圖解脫「新生」的念頭,寫了一首白話文長詩。長詩的意象選擇了具有重生技能的Phoenix。畢竟不是寫英文詩,所以他在中文意象上,郭沫若「直感」地選擇了與Phoenix地位相當的中國神鳥鳳凰。
詩取名為「鳳凰涅槃」,副標題為「菲尼克司的科美體(Phoenix的喜劇)」。全詩描寫了鳳鳥和凰鳥瀕死、被圍觀、再重生的全過程。
「夜色已深了,
香木已燃了,
鳳已啄倦了,
凰已扇倦了,
他們的死期已近了!
啊啊!
哀哀的鳳凰!
鳳起舞,低昂!
凰唱歌,悲壯!
鳳又舞,
凰又唱,
一群的凡鳥,
自天外飛來觀葬。」
在序言裡,郭沫若明確表示菲尼克司(Phoenix)就是中國的鳳凰。自此之後,鳳凰便成為Phoenix的標準中譯。
1920年1月26日,《鳳凰涅槃》寫就後第6天,郭沫若再次去信宗白華說,他將過去吐瀉乾淨了,「我如今卻掉了一個法門,我要朝生處去了……我今後的生活要在光明世界裡做人了。」
郭沫若為個人思想新生而寫作的《鳳凰涅槃》,被聞一多看作是真正的時代精神。他真正理解到Phoenix所代表的的物質湮滅,但靈魂不死的精髓,「20世紀是死的世界,但這死是預言更生的死。這樣便是20世紀,尤其是20世紀底中國。」
同時,聞一多也看到郭君過於歐化的問題。他看到郭君叫囂著破壞、反抗、創造,然而他的詩根底是西方的精神,即便是用中國的典故,也是西方化的中國,「他所愛的老子,恐怕只是託爾斯泰所愛的老子」。他所寫的鳳凰是西方的Phoenix,也「並非中華的鳳凰」。
但此時,郭君的浴火鳳凰已經融入新文化運動的星火之中。
部分參考資料:
《郭沫若書信集》
《之時代精神》、《之地方色彩》,聞一多
《「細說漢字」鳳皇來儀——釋「鳳」(鳳)》,朱英貴
《「鳳凰涅槃」多重誤植的背景》,舒建軍
《論周文化中朱鳥赤鳳崇拜的原型、蘊義及演化》,王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