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上午18時左右,四川綿陽江油市發生黑熊襲擊村民事件。當時一名唐姓村民送7歲孩子到鎮上,結果在下山時,遭遇黑熊襲擊。47歲的女子唐某當場被黑熊咬死,7歲的兒子因為躲在草叢中才躲過一劫,可是卻親眼看著自己的母親被黑熊咬死。
之後其親屬蘇某下山搜索又被黑熊襲擊殺死,後來黑熊又襲擊殺死了一名68歲的村民搜救小組組長朱某。
到5月18日凌晨,搜救的公安特警與黑熊正面遭遇,並將黑熊擊斃,至此這起黑熊襲擊殺人事件才算結束,在這起事件中,共有3人無辜喪命。
在事情發生後發生後,當地也是採取了善後措施,進山的道路已經拉起了警戒線,後期可能會在當地建立保護區,對居民進行移民。
其實這樣的惡性事件並不是第一起,在上個世紀的日本還發生過一起更為殘忍、恐怖的棕熊吃人事件。
1915年,在日本的北海道發生過一起震驚全日本的「三毛別羆事件」,三毛別是村莊名,羆是熊的一種,也就是棕熊。在這起事件中,一頭無法冬眠的棕熊因為飢餓闖入了村子裡,吃掉了7名婦女和兒童,重傷了3人,製造了日本歷史上最可怕的動物傷人事件。
事情的最後,怒不可遏的村民,在轉移了村裡全部的婦女老人還有孩子之後,所有的男人集中了起來,要去報復那頭吃人的野獸。12月12日,北海道警察部、陸軍第七師團也介入了進來,他們共同組成了一支600人的討伐隊,最終在山上將其擊斃。
之後村民們為了發洩對於巨熊的仇恨,將其分而煮食,還在當地樹立了紀念碑,以告慰那些無辜死去的村民。
後來這件事還被日本給改編成了各種小說、影視等作品,用以警示人們永遠不要忽視野生動物的危害。
兩起影響巨大的惡性動物攻擊人類事件,在給當事人帶來極大的傷害,讓人們見識到了野生動物的可怕之外,也給人們帶來了一個極大的警示,拋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動物攻擊人類應不應該被擊斃。
其實一直以來對於這個問題的討論從未停止過,有認為應該被擊斃的,也有認為不該被擊斃的。
就像四川那起事件一樣,有哀悼死者的,認為這種襲擊殺人的野獸必須堅決的擊斃的。
也有為熊喊冤的,覺得熊會襲擊人,是因為人類的貪婪侵佔了它們的生存之地,它們才迫於無奈的吃人的。
還有認為熊很可憐的,其實警察可以不用擊斃,用麻醉槍將其制服就可以的。
甚至還有說警察將熊擊殺,就是因為想要殺熊,只是偽裝成了正當防衛的。
看著這些言論,我的腦海中第一時間想起了一種動物--羊駝。
在這裡筆者想問那些為黑熊喊冤的人一個問題:
如果它襲擊的是你,是你的親人,那麼你還會有這樣的想法嗎?
動物不是人,它們沒有道德法律的約束,它們只會憑自己的本能去行動,可能在我們的眼中,我們本沒有意願去招惹它們,可是它們卻會將其當成挑釁。
我們確實是需要保護野生動物,可那也是建立在它們不影響人類的基礎之上,動物的生命權益不能凌駕於人類之上。
而且那些遵循著本能的野獸,如果在第一次品嘗到了攻擊人類的甜頭之後,若不對其嚴懲,它們只會變本加厲。
最後筆者想說,現在不管是人類的活動範圍擴大,還是自然保護區增多,亦或是生態條件的改善,人類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似乎都在增加。如何兼顧對於野生動物的保護與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才是這麼多血淋淋的現實帶給我們最該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