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趣談,以最酷的方式趣談世間百態】
近期連續兩次發生了「熊吃人」事件,駭人聽聞。5月15日,青海一牧民女子被棕熊從帳篷中叼走咬死;5月17日,四川江油再發生一次「熊吃人」事件,一女子在送7歲孩子上學時遭黑熊襲擊,在女子以命相護下孩子才得以脫險,但在後續尋人、捕熊的過程中,又有兩人不幸遭到攻擊。
國家法律規定,獵殺野生動物的行為將承擔刑事責任。但這兩起「熊吃人」事件,在網上引起了熱議,人類與野生動物到底該如何共處?
1.吃過人的猛獸應該一律擊斃
擊斃吃過人的野獸,與保護野生動物是否衝突?答案是否定的。
保護野生動物,首先要保護人類自己。
不要為了保護好野生動物,而忽視了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這是本末倒置的。
在人類的思想裡,有法律道德、規矩方圓,而這些在猛獸的腦子裡,完全不存在。
我們看到的殘忍獵食,其實就只是他們捕殺獵物時的自然反應。
據說,人類肉體對於野獸來說,是一種非常美妙的食物,高脂肪高鹽量,野獸只要吃過一回,就會想念人類肉體的美味。
而與熊等野獸相比,人類在體型和力量上差距太大,正面交鋒毫無勝算。如果還善心泛濫姑息他們,只會導致它們視人類為主食,從而更加頻繁地攻擊人類。
如果變成這樣的情況,該是如何悲哀。
擊斃吃過人的猛獸,並非是我們喪失了同情心,而是切實保護人類自身的最佳方法。
2.野生動物為何會攻擊人類
其實在中國歷史上,人類與野生動物的密切接觸一直持續了很久。比如《水滸傳》中經常路遇猛虎;比如60、70年代,晚上還會有黑熊到院子裡覓食,那時卻幾乎沒聽說野獸傷人事件。
在國外很多國家,比如非洲、南美、北美、歐洲等國家,人類都還保持著與野生動物和平共處的習慣。在美國加拿大經常有萌萌的小黑熊不知道怎麼找吃的,還要人類幫忙。
大部分野生動物在正常狀況下,不會選擇主動傷害人類。
人類文明記載以來,沒有一種大體型動物,進化成以人為主食。人類是群居的雜食動物,而且有強大的自我保護能力,這些表明,人類不是一個可靠的食物來源。
但是,也還是會存在小概率原因,觸發野生動物的攻擊人類行為。比如極度餓了;比如以前受過人類驚擾甚至某種傷害;比如狂犬病、精神病等非正常狀態,行為不正常。
所以一般而言,行為正常的野生動物,不會主動地去捕殺人。
3.人與野生動物如何和諧共生
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一直爭議不斷的話題。
無論社會如何發展,人類不大可能與大自然及野生動物隔絕。中國人終需如古人一樣,再次學會與野生動物,包括一些猛獸在一定的尺度上和諧相處,這是一個難以逆轉的趨勢。
人類統治地球的情形下,野生動物的該保護的,它們是維持生態平衡不可或缺的,但是如果一些動物的數量太多,對人類環境產生了負面影響,那就應該在先確保保護好人的情況下,再保護動物生存。
我們保護野生動物是為了維護生物多樣性,進而保護生態環境,最後還是要保障人類的生存環境。
野生動物究竟是應該單獨享有獨立的生活區域,還是和人類共享棲息地,還應期待科學的研究數據,或許在研究數據的指引下,生態移民,是個比較好的辦法,既把自然還給自然,又為山民找到出路。
而在研究最可行措施的過程中,還是有很多可以試行的辦法,降低潛在的傷害風險,比如科普、警示,比如禁止捕殺野生動物,比如建立防護網,將野生動物和村民隔開,保障人和野生動物的生命安全。
4.結語
保護野生動物重要,保護山區同胞的生命更重要,如何找到一個科學有效的辦法,讓人類和自然和諧相處,應該是全社會要深入思考並研究的事情。
本文為【酷趣談】原創,關注我,一起趣談世間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