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好端端的人,就被十幾頭熊四分五裂,只剩了頭顱。
10月17日,一輛緩緩駛進野獸區的車輛停在了黑熊區附近,眼見十幾頭熊蜂擁而至,撕咬拉扯著,成為上海動物園最激烈的一處展示臺。
淺淺河灘旁邊還有穿不上的鞋子,滴滴答答的血珠,來不及的呼喊。
不是親眼所見,也能感同身受,逃不了也躲不掉。
img
這不是第一次野生動物園出事故了,上次被爆出來的還有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老虎傷人。
血淋淋的經歷都在眼前,仿佛過去沒有多久。
以前動物在籠子裡行動不方便,受到各界廣泛關注,大家都在呼籲保護動物,改造珍惜動物園。
現在人在車子裡,還要動物展示自己的獸性奪人眼球,增加人流客,最後動物餓極了不幸傷人就會及時控制和瞞報,而不是設置有限防禦機制。
動物可憐終有獸性,人雖無辜卻有因果。
其實,有很多種可能是可以避免26歲飼養員生生被啃死的,下方來自知乎高贊飼養員經驗貼:
1.帶辣椒噴霧,必帶遇見熊接近,先緩緩後撤,這B敢衝上來,呲它丫的,注意往臉上呲。別空呲,有極少數鬥志強的熊,一次你呲不走,可能會二次襲擊。如果你緊張,一次噴光了,第二次熊衝上來 ,你就沒防禦手段了。熊如果走著麥可傑克遜的步伐,屁股衝著你向你跑過來,那你只能等死了。2.帶熊鈴,熊鈴說白了就是大號的鐵鈴鐺,這玩意不僅能防熊,還能防各種野生動物 。掛身上,叮鈴鈴直響這樣熊會知道有人來了 ,一般會避開注意,是一般,不是肯定避開。3.避免在河邊露營,這個就很矛盾 ,很多釣魚的必須得河邊,這個你們自己權衡吧。4.避免亂吃東西,吃完了亂扔,營地裡放食物 ,一般來說熊的嗅覺比狼要發達的多。狼的嗅覺跟狗基本一致,但是聽力更好。熊能隔著幾百米聞到你泡的康師傅牛肉麵的味道,一般來說進山建議帶一些味道不濃烈的食物。或者乾脆就別帶。5.避免在風口露營,風會把你營地的味道吹到每一個角落,熊順著味道就來了。6.如果遇見熊,如果在安全距離百米開外,默默退走就行了,不要跑會驚嚇到熊。
img
被熊襲擊的人本不該死,據說他是為了勸阻施工人員才下車勸阻的一片良善之心。
大家也不要當成玩笑話來看,這個畢竟關乎個人生命安全。
可能在沒有發生這件事情之前,包括我在內的大伙兒對熊的印象一定停留在熊出沒裡面的熊大熊二身上,憨態可拘,只吃蜂蜜就能滿足他們,或者對熊的了解還體現在戰鬥民族的好朋友上邊。
事實上,對於「熊」這種大型兇猛動物來講,在吃不飽的情況下真的會有吃人的情景出現。
只是這種離開人間的方式太過於慘烈,想想都覺得後怕。
除了防熊,還要防其他更兇猛的獸—獅子老虎。
2013年12月17日10時30分,上海動物園繁育場發生一起華南虎咬死飼養員的慘劇。
2016年7月23日15時許,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東北虎園內,發生一起老虎傷人事件,造成1死1傷。
這麼多起兇獸傷人的背後,難道都是因為猛獸的獸性麼?人就一點兒沒錯?
為什麼現在猛獸傷人事件持續發生,跟動物園的管理機制是否也有關係,所有的問題背後都逃不開利益枷鎖。
img
其實最近翻開看很多野生動物園為了吸引遊客增加了刺激獵奇的旅遊項目,其原因也是因為野生動物園全國各地競爭開始日漸激烈:
不僅各地興建的大量野生動物園,海洋世界越來越多,但是總的遊客流量並沒有增加。
同時動物園運營管理費用支出巨大,為了省成本也就不得不在現有條件下節省——動物夥食。
另一方面,很多刺激的主題公園也對動物園營業產生很大影響,所以為了經營考慮,才會有那麼多不顧遊客,飼養員,動物安危的事情發生。
如果動物園解散,成千上萬的動物又要歸到哪裡呢?
如果離開了動物園的飼養,這些動物又能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經歷過這件事,我也開始在想野生動物園存在的意義,也在想人們去野生動物園增加園區收入,反向動物要通過展示自己獲得更多園區收入。
這真的是一個利益驅動的循環鏈條,導致小編腦袋嚴重不夠,一個人還不足以抗衡自然。
只能在自己條件範圍內,保證人身安全。
關於作者:什麼都喜歡寫寫畫畫的95後青年
可以談天說地,聊八卦
關注「拾易君」,成長每一天
喜歡的話,右下方點讚,轉發,在看,三連喔!你的關注就是對我最大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