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界的廣東人鵜鶘:「只要能吞下,沒有我們不敢吃的」

2021-01-09 鍾銘聊科學

鵜鶘,由於嘴巴特別大,再加上看到什麼東西都想吞進嘴裡,因此有人戲稱為:「動物界的廣東人」。

儘管它們的嘴巴是為捕魚而設計的,但是當鵜鶘遇到其他鳥類時,也會忍不住嘴欠地想要將其吞入到口中。

遇到動物,也會忍不住嘗嘗人家是什麼滋味。

即使遇到長頸鹿,也會嘴欠地想要將人家吃掉。

如果鵜鶘針對的僅僅是動物也就算了,它們居然還把主意打到人類身上,看到小朋友就想嘗嘗可不可口。

不僅是小孩,就連大人也不放過。

儘管它們的嘴巴非常大,但它們顯然是沒掂量掂量自己有幾斤幾兩,人類沒吃掉它們就算不錯了,它們居然還想把人類吞入口中。

鵜鶘的嘴巴

鵜鶘超乎尋常的大嘴並不是它們嘴巴特別大,而是它們有著超級大的喉囊,在沒有張嘴之前,鵜鶘的嘴巴看起來很正常,但張開嘴巴之後,你就能感受到什麼叫做血盆大口。

鵜鶘最早出現於距今3000萬年前的漸新世,當時的鵜鶘已經有這麼大的嘴巴,在之後很長時間裡,它們的嘴巴都沒有發生較大的變化,這意味著該嘴巴非常有利於它們的生存,以至於演化出其他類型嘴巴的鵜鶘要麼因無法適應環境滅絕了,要麼改吃其他食物了,只有鵜鶘依舊延續著祖先的習慣。

鵜鶘的嘴巴非常大,在覓食時,它們會在水面上緩慢又平靜地遊動,等到發現魚兒時,它們會突然將大嘴伸入到水中,將水和魚都兜入到嘴巴中,然後收縮喉囊,將水從嘴巴中擠出,然後吃掉嘴巴裡的魚。

不過,由於鵜鶘的大嘴非常能裝,它們在捕魚時,也經常把河底的淤泥、樹枝等一併吞進口腔中。但是鵜鶘有辦法應對,它們會經常清理自己的喉囊,將喉囊裡的小沙子、小石頭都清理乾淨。

鵜鶘的喉囊雖然看起來非常薄,甚至能夠透過它們的喉囊看到口腔裡的魚,但實際上它們的喉囊非常結實,即使是一群魚在裡面折騰,都無法刺破它們的喉囊。

然而,有一些魚被魚鉤所釣著,然後又掙脫了,導致魚兒攜帶著魚鉤逃脫了,當它們不小心被鵜鶘捕捉到時,鋒利的魚鉤有可能會劃傷鵜鶘的喉囊,使其無法捕魚。

鵜鶘屬於一夫一妻制的鳥兒,和其他鳥兒不同的是,鵜鶘一旦確定了伴侶就會終身不換,一直相伴到老。在交配之前,雄性鵜鶘會向雌性跳舞求愛,只有當雌性對它們滿意時,它們才會交配,之後共同繁衍後代。

在繁衍後代期間,鵜鶘會把喉囊當做儲物袋,將魚兒裝在裡面,不過如果裝的很多的話,鵜鶘就會頭重腳輕,很難飛翔。當鵜鶘返回巢穴時,它們就會將讓幼崽深入到它們口腔裡,吃掉媽媽給它們準備的食物。

鵜鶘的現狀

全世界一共有8種不同的鵜鶘,其中在我國分布著3種鵜鶘,分別是白鵜鶘、斑嘴鵜鶘以及卷羽鵜鶘,它們都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

從全世界範圍來看,鵜鶘處於無危狀態。但我國境內鵜鶘數量非常少,大約只有50隻左右的卷羽鵜鶘,以及零星幾隻其他種類的鵜鶘。然而在過去,鵜鶘曾經是我國西北地區非常常見的鳥類。

導致我國鵜鶘數量較少的原因非常複雜,首先鵜鶘是一種候鳥,它們每年會在歐洲地區繁殖,而在非洲以及亞洲西南部地區越冬,在過去我國的新疆天山地區、塔裡木河地區以及青海湖都是它們的棲息地。

但由於世界範圍內的環境破壞,導致鵜鶘在遷徙過程中的補給點被破壞,以至於它們無法飛躍到我國。另外,鵜鶘是一種溼地生物,對環境的要求較高,不僅要求當地環境適宜,還要求溼地裡有大量的魚類,能夠滿足它們的生存需要。

然而在過去,溼地環境不斷被破壞,溼地內大量捕撈魚類,導致它們的食物銳減,以至於一些鵜鶘遷往他處過冬。

但在最近幾十年,隨著我國環境的保護,以及退耕還田等措施,在原來鵜鶘的過冬季,現如今也發現了一些鵜鶘的痕跡,相信隨著我國環境的恢復,這些鵜鶘會再次返回我國越冬。

相關焦點

  • 鵜鶘,堪稱鳥界廣東人,動物界的王大陸!
    鳥屆廣東人鵜鶘,這應該是廣東人被黑的最慘的一次。同時,王大陸也難逃被調侃的命運。不分伯仲。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它吃不到的。鬆手,不對,松嘴,我快窒息了。鵜鶘:別動,別動,我看看你有沒有偷吃我的零食。可憐的鴿子,這是在世間看的最後一眼,這大嘴包容天下啊。
  • 愛吃會吃敢吃的廣東人,遇到山海經裡的異獸,恐怕也下不了口吧
    廣東人在會吃、敢吃方面是出了名的。在很多外地人眼裡,廣東人真的是天上飛的除了飛機、地上跑的除了坦克、水裡遊的除了潛水艇,四條腿的除了桌子都吃了個遍,以此比喻廣東菜品的種類繁多。似乎很多冷門的食材,很多其它省份的人都不敢吃的東西,放到廣東人這裡,「都不是事」,甚至,在某一年還興起了一個段子,起因是在某搜尋引擎的搜索框裡打出「廣東人」三個字,緊彈出來的搜索反射就是,「廣東人吃XX省人」,讓人瞠目結舌,雖說調侃的成分佔據多數,但這一現象也說明了廣東人的愛吃敢吃會吃也成了很多其它地區的人看待他們的標籤,造成了一定影響,暫且不說是正面或負面的影響。
  • 鵜鶘什麼都想嘗一口,熊和長頸鹿也都被咬,網友:嚇壞廣東人!
    有的人說最皮的是蝦!為啥,皮皮蝦啊?那鐵定沒那麼簡單呀,我們本屆動物最皮之王就是我們專吃皮皮蝦的鳥!鳥怎麼皮了?不記得控主給你講的跑警察局還不知道自己吃貓糧還是鷹糧的貓頭鷹了?但是貓頭鷹也不算什麼,鵜鶘這種鳥才是真的皮,還是真牛皮!
  • 廣東人並不是什麼都敢吃,至少非洲大蝸牛就不敢吃
    中國吃貨堪稱地表最強,而廣東吃貨更是中國吃貨的代表。名聲在外的廣東吃貨們,被世人調侃為在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一群人。外地人認為幾乎沒有什麼是廣東人不敢吃的,比如貓肉、蛇肉、蟲子等這些我們大部分人不能接受的食物,廣東吃貨都毫無顧忌。但是廣東人也不是什麼都敢吃,比如非洲大蝸牛。
  • 畫風喜感又沙雕,除了自己啥都敢吃,鵜鶘這鳥也太欠了吧!
    單看安靜閉嘴的時候,鵜鶘還是一隻正常的鳥類,身材龐大,眼神犀利,霸氣側漏,還是挺有威懾力的。但只要一張嘴……畫風就變得喜感而又沙雕起來。簡直是「開口跪」!嘴這麼大為啥不作為一個移動倉庫儲存在嘴裡呢?那是因為鵜鶘的嘴雖然大,但是不透氣,魚放久了,可是會腐壞的,那是吃掉可是會吃壞肚子的,簡直得不償失。這嘴有時候還中看不中用,吃個東西老費勁了,「啥破玩意,本大爺不吃了,哼。」
  • 鵜鶘這種鳥,憑藉著一張巨嘴,真可謂是誰都敢去惹一惹!
    鵜鶘是一類水鳥的總稱。它們的外形辨識度很高:只要看到長著一張長長的尖嘴和一個巨大喉囊的水鳥,那必定是鵜鶘無疑了!而鵜鶘這種鳥,憑藉著一張巨嘴,真可謂是誰都敢去惹一惹! 1.大嘴鳥鵜鶘是一種大型鳥類,在全世界的範圍內均有分布。一隻成年的鵜鶘體長可以達到1.7米,而展開翅膀的它們,身形可達3米!
  • 廣東人吃「福建人」,那福建人吃什麼呢?反正這些東西我不敢吃
    廣東人吃「福建人」,那福建人吃什麼呢?反正這些東西我不敢吃美食顯而易見就是好吃的食物,但是有些食物它看上去不好吃,卻是很對一些人的胃口。有一些食物看上去並不是很好吃,吃起來的話可能就很美味了。比如福建的這幾種美食,怕是一般的人都很難接受吧,他不僅名字嚇人,而且長得也讓人無從下口。廣東人吃「福建人」,那福建人吃什麼呢?這幾種美食可能沒辦法被所有人都喜歡,但是它確實是當地的幾種特色小吃。這幾種食物反正小編是不敢吃,也不知道他們當地人是怎麼下得去口的。別說是吃到嘴裡了,我就是看看也覺得嚇人。大家做好心理準備,小編開始放圖了。
  • 廣東人都不敢吃的野生四腳蛇,被稱是中藥補腎食材!網友說:有毒
    廣東人可以說是被各地稱為最能吃的人了,基本上什麼奇特的野生動物都逃不過被吃的厄運,越是野生的, 也越特別喜歡吃,因為人們覺得野生天然的動物,會越能補身體,誇張一點說只要能見到肉的動物,都能成為當地人的食材!
  • 嘴巴最大的鳥類,一口能吞下一斤多的魚,張嘴的時候好呆萌!
    嘴巴最大的鳥類,一口能吞下一斤多的魚,張嘴的時候好呆萌!對於一些我們沒見過的鳥類,我們了解的途徑基本上就是在電視上面的紀錄片,今天說的這種鳥類在很多漫畫和動畫片裡面都有見過,這種就是鵜鶘,一種嘴巴特別大的捕魚鳥類,嘴巴和自己的身形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大小差不多和我們見過的鵝差不多,不過它的那張大嘴就是它最為明顯的特徵了,在水裡面捕魚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張嘴連魚帶水都被吞進最裡面,吃魚帶喝湯,美滋滋。
  • 鵜鶘 簡介
    鵜鶘【拼音】:  tí hú   (提胡)  俗稱塘鵝。鵜形目鵜鶘科鵜鶘屬禽的統稱。特徵為大而具有彈性的喉囊。棲息於全世界許多地區的湖泊、河流和海濱。  鵜鶘用像小撈網似的大喉囊捕魚而食。鵜鶘不是用喉囊儲存魚,而是立即把魚吞下。褐鵜鶘(即西方鵜鶘)從空中撲入水中捕魚,動作十分壯觀。但其他鵜鶘編成隊形而遊泳,將小魚群驅向淺水處,在該處用喉囊捕魚。  鵜鶘每窩通常產1~4枚卵,卵呈藍白色,產在由樹枝構成的巢中,孵化期約1個月。幼雛將嘴伸進親鳥的食道取食親鳥回吐的食物,3~4歲成熟。鵜鶘在陸上動作很笨拙,但飛翔姿勢優美。
  • 廣東什麼都吃?廣東吃人?
    很多人對廣東的印象就是什麼都吃,水裡遊的,天上飛的,地上走的,都能成為廣東人的桌上佳餚。廣東人確實是很愛吃,也很敢吃,「天下所有食貨,粵東幾盡有之;粵東所有之食貨,天下未必盡也」。」廣東人喜歡吃蛇。「這給外省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是的,廣東人確實喜歡吃蛇肉。
  • 不懂廣東話,你怎麼敢說懂廣東人?
    廣州火車站的白馬商場長年四季都擠滿了全國各地來進貨的人,連虎門、南海這種小地方都能搞起規模盛大的模特大賽;廣東鄉鎮企業像拔節一樣飛速生長,實行「三來一補」等策略賺得盆滿缽滿,多少年之後,江浙一帶才把這種體制發揚光大;廣東流行樂壇上世紀90年代率先出現籤約歌手制,推出了毛寧、楊鈺瑩、李春波等當紅炸子雞,北京等地才如夢初醒抄個不亦樂乎;作為一個被譏為「沒文化」偏於一隅的城市,廣州出了敢於言人所不敢言的
  • 符號鵜鶘意義和鵜鶘象徵性,那些不為人知的神奇面紗
    像鵜鶘一樣。讓自己處於有利位置,並觀察自己的資源。抓住你最大的,最好的抓住,然後無所畏懼!此外,花時間與社區中的人建立健康的關係,目標是為團隊建立合作福利。這就是鵜鶘的作用,或者至少是白鵜鶘。這些鳥是集體漁民。他們作為一個團體聚集在一起,通過在水面上敲打翅膀將魚一起捕食,將魚移到另一側的地表水中,另一組鵜鶘在那裡等待舀起魚袋。可以肯定的是,鵜鶘象徵著集體努力,以識別和捕獲資源。
  • 鵜鶘教練搶了超級巨星,金特裡讓他成為鋼頭鶯,鵜鶘不想要鶯?
    首先,我們必須理解為什麼金特裡不讓英格拉姆走到中間距離,對於這一點,我們可以理解,為了順應時代潮流,在這個NBA的時代,每個人都在打魔球,三分+籃筐,因為中距離的效率並不划算,而在這裡,英格拉姆只能含淚看著自己58.6%的自己跟上時代並不是錯,而是獲勝的隊伍過去幾年的冠軍不是魔球的球隊,猛禽隊倫納德+西卡,中距離投擲多少次?杜蘭特扔得更遠嗎?
  • 鳥界嘴欠小能手:鵜鶘,嘴大卻幹著缺心眼的事!一文了解鵜鶘生活
    鵜鶘的大嘴:來自大自然的神奇造物,能容納14公斤的魚!對於鵜鶘我們最感興趣的永遠是它那種萬物皆可吞的大嘴。鵜鶘喙部的上部分和其他鳥類無異,神奇的是它們喙部的下端:是一層由皮膚結構組成的囊狀結構,這個部位叫做「喉囊」。
  • 外來物種入侵中國,3種被吃到靠人工繁殖,3種連廣東人都不敢吃!
    我國是被外來物種入侵最為嚴峻的國度之一,但同時也是對付外來物種最為輕鬆的一個國度,如果問起處置外來物種的方法,只有一個——吃!有些已被吃到只能靠人工繁殖,但也有幾種就連愛吃野味的廣東人也不敢吃。小龍蝦,這個物種最慘了,相信它應該會因為來了中國而後悔吧!
  • 這種兇猛山貨,外地人見到不敢捉,在廣東每天能吃掉數噸
    導讀:這種兇猛山貨,外地人見到不敢捉,在廣東每天能吃掉數噸廣東的富庶程度在全國排在前列,廣東人的吃貨精神在全國範圍內也是公認的前幾名。俗話都說食在廣州,論起吃美食,廣東人也頗有一股敢為人先的精神。曾經聽一位廣東人自嘲,天上的飛機、地上的板凳桌子不吃,其他的都可以商量。
  • 都說廣東人什麼都敢吃?看完小吃街的「昆蟲盛宴」,我徹底服了
    都說廣東人什麼都能吃,什麼都敢吃,起初我還太相信,直到有一次我到廣州那邊出差,晚上和同事一起到當地非常有名的小吃街去品嘗當地的美食,這條小吃街非常的熱鬧,全是各式各樣的店鋪和小吃攤。當我看到一個個專門賣昆蟲的小吃攤時,瞬間不淡定了。這也能吃?廣東人口味也太重了吧。
  • 中國人什麼肉都敢吃,為什麼不敢吃貓肉?看完你還敢吃嗎?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作為吃貨大國的中國,對於貓這種物種,沒有人會隨便對它們下嘴為什麼會這樣呢,難道是因為長得太可愛了,所以我們不捨得吃它們,但是對於古代人來說,他們可不管動物可不可愛,只要能填飽肚子,可是什麼都敢吃!
  • 【rlyl物種說】今日--褐鵜鶘(Brown pelican)
    ▲褐鵜鶘的喉囊平時,喉囊收縮,所以不很明顯。鵜鶘食魚為生,褐鵜鶘捉魚的時候,與紅嘴鵜鶘不同的是,從空中俯衝入水,景象頗為壯觀。其他鵜鶘則是像漁船一樣,在水面把小魚都趕到水淺的地方,然後圍起來捕捉。它們主要吃魚類、兩棲類及甲殼類。褐鵜鶘群會以單排遷徙,並在近水面上低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