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的本質:用戶時間變現的增長
每個企業都需要增長,到底增長是什麼?曾經剛創業的時候,我們也不太懂,我們覺得那是用戶增長了,交易額增長了,不斷地供應商進來,會讓企業越做越大,但其實不是。詳情了解看水印
我們今天看完之後,我們覺得真正的增長是分三個階段,有三個周期:用戶的增長,時間的增長,時間變現的增長。
入 駐 詳 情 十 我 危鑫 t w w 0 2 3 0
大部分能在第一個階段用戶增長能存活的公司叫立足,遠談不上成功。我現在的公司就處在這個階段,只是說經過一年的發展獲得了不少用戶而已,遠談不上成功和存活。
第一個階段能活下來的公司很快進入第二階段的PK和競爭,主要是用戶時間佔用的競爭,在第二階段競爭中真正存活的公司才是成功的公司。
今天我們看到無論在微信中還是在抖音快手中,都會存在這樣的情況。舉個例子,在微信競爭已經進入第二個階段,用戶時長的競爭。微信出來之後除了微信聊天和群之外有一個重量級產品叫朋友圈。
今天我們看到一個情況是,朋友圈用戶總量在下滑,更可怕的是另外一個產品是公眾號,公眾號訂閱號一度把各種新聞資訊網站擠得抬不起頭。
但是今天整個公眾號頭條資訊下跌20%到30%,背後是為什麼?因為短視頻。在這個年代,微信的日活和月活沒有變,第一階段競爭結束了,大家競爭的是誰可以在用戶中搶佔時間,很明顯朋友圈和公眾號輸給了短視頻,這是為什麼抖音和快手能在快速增長過程中起來的關鍵。
誰能把第二仗打贏,在用戶時長上佔用用戶的心智才能真正的活下來,所以市場競爭非常殘酷。即使騰訊微信這麼大的企業,做的產品如果跟不上整個流量紅利增長邏輯一樣會被淘汰。
現在微信想再做短視頻,做騰訊視頻,做直播的時候已經沒機會了。為什麼?因為在第二階段競爭的時候抖音和快手已經進入第三波的增長,叫時間變現的增長。今天在短視頻的市場上,他們已經建立起了一套通過打賞、分傭、拔草等一套完整機制。
我們和同行都在經歷這樣的過程,我們當時判斷2017年底會起來,其實我們是佔領了新市場。投資人中有騰訊,他投了我們,也投了拼多多。
騰訊投了拼多多和我們,差異在哪?做的內容不一樣,我們做的是品牌商品,比如銀泰萬達中的品牌,大部分會入駐天貓唯品會等線上旗艦店。希望獲得這部分內容的用戶以前的需求在社群生態是沒有得到滿足的,這是我們和拼多多最大的不一樣。
因為是進入了一個空白市場,這個市場中這部分用戶的需求和對應的市場沒有人提供服務,但我們提供了,這是我們過去一年的進展比較快的原因。
我們過去一年中看到用戶背後真正的邏輯,核心是用戶,這是第一波。用戶爭完之後爭奪時間,然後再看時間變現價值,所有的合作夥伴、供應商一定會選擇變現能力最高的。
我們看完這個事情之後回頭看,其實也就這樣。當時在阿里的時候很快起來,每年淘寶用戶量翻倍,交易額翻倍,遍地開花,插根扁擔都可以變成樹。
現在回頭看,當時整個網際網路從線下到線上的過程是面臨客戶增長的過程,當時淘寶打敗eBay,線上的紅利都被阿里吃了。這是當時的關鍵,所以阿里做什麼業務都可以起來。只是這個邏輯在當年叫做從線下到線上。後來叫做從網站到APP,現在叫做從APP到社群。
每一次網際網路產生新的大量公司,新的商業模式,新的機會背後都是用戶遷移。今天我們看到很大消費增量不來自於一二線,基本上飽和,三四五線的消費紅利是巨大的,這是我們看到的機會。
每一代公司起來都有機會點,如果你能找到一個新的世界,原來沒有的,大量人口搬到這裡,恭喜你,發現了一個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