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為知名的獎項,它涵蓋了和平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物理學獎、經濟學獎,但是唯獨沒有數學獎。是諾貝爾疏忽了,還是他故意不設置數學獎?
在過去,一直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諾貝爾年輕的時候,談了一個女朋友,但是卻被一位研究數學的給撬走了,以致使終身未娶。所以,諾貝爾臨終前在設置諾貝爾獎項時,特意不設數學獎。事實真的是如此嗎?看了諾貝爾一生經歷的三段戀情你就明白了。
第一次初戀留下悲痛
在1851年,年僅18歲的諾貝爾到巴黎研讀化學,並在一個實驗室工作。初到巴黎時,諾貝爾感覺很孤單。在巴黎的一次晚會中,他邂逅了一位來自祖國瑞典的女孩。諾貝爾向她傾吐心聲,訴說自己的失望、沮喪。這位北歐佳麗被感動了,一直鼓勵開導他。自此以後,兩人相愛了。不幸的是,這段戀情不長,女郎突然得了肺結核去世。這段戛然而止的初戀給諾貝爾沉重的打擊,以至於此後20年,諾貝爾沒再去考慮個人感情問題。
第二次戀愛在中年
諾貝爾的第二次戀愛,是在43歲。此時的諾貝爾早已功成名就,身價不菲。他登報招一名女秘書兼家庭主管。廣告是這樣寫的:「一位富有、有教養、上了年紀的紳士。他住在巴黎,希望找一位同樣成熟,懂得外國語言的淑女,擔任秘書兼家庭主管的職務」。這個廣告的內容,看來未免有點奇怪,倒象是「徵婚」。結果諾貝爾收到大批的應徵函。
在眾多應徵信函中,諾貝爾選中了來自奧地利維也納,署名波莎·蘇菲亞的女性。她時年33歲,未婚,通曉多國語言,是一名家庭教師。諾貝爾給她寫了一封長長的回信,很快,波莎決定維也納來到巴黎。
但是波莎在諾貝爾那裡工作並沒有做多久,因為她一直不快樂。波莎告訴諾貝爾,她正與一位奧地利男爵相戀,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程度,但是男爵的母親認為波莎非名門出身,家境一般,並不同意兩人在一起。波莎就是受不了男母親的氣,才想另覓職業的。如今,男爵對她仍然念念不忘。
諾貝爾聽了波莎的訴說,很震驚。他安慰她說你終究會忘記他的。可是,事實並沒有如諾貝爾所希望的那樣發展。一次,諾貝爾一人出門遠行,波莎一個人留在了巴黎。她接到了男爵的信,再也控制不住對男爵的思念,買了回維也納的車票,最終兩人終成眷屬。波莎結婚後,仍然與諾貝爾保持著通信,但是此時的關係僅僅是止於友情。
晚年的第三段戀情
波莎回到維也納後,諾貝爾不久也去維也納旅行。在那裡,4諾貝爾認識了一位年僅20歲的賣花女郎蘇菲·海斯。諾貝爾被她的青春與活力所打動,兩人開始交往,並承諾會給予她以物質上的幫助。
但是兩人在一起時,兩人不像戀人,反倒是形同父女。兩人的文化背景與教育程度都想去甚遠,彼此之間毫無共同語言。這位叫蘇菲·海斯的女郎純粹是把諾貝爾當做一張長期飯票,經常索取金錢。購物都籤在諾貝爾名下,甚至經常以「諾貝爾夫人」的名義去各地旅行,身邊還跟隨著年輕異性。
諾貝爾曾打算向蘇菲·海斯求婚,但是他的母親認為自己的兒媳婦應該是一位身體健康、能操持家務的女子。而蘇菲·海斯患上了貧血症,並非合適人選。儘管兩人沒有在一起,但是諾貝爾對蘇菲·海斯的關心並未減少,慷慨地給她寄錢。他又安排一位維也納律師,存了一筆30萬匈牙利克朗的巨款,保證蘇菲·海斯每月都有500元的利息收入。
1895年7月,已走到人生暮年的諾貝爾再度來到巴黎,花了兩個月時間草擬遺囑,包括諾貝爾獎項的規劃。1896年,諾貝爾去世,享年63歲。
1901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頒發,當時一種開出了5個獎項,最為知名的獎項是德國物理學家倫琴因發現了X射線,而成為第一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諾貝爾獎頒發至今已有119年的歷史,並無數學獎這個獎項。之所以沒有數學獎,並不是因為諾貝爾被一位數學獎橫刀奪愛。
比較合理的解釋是諾貝爾沒有理解數學的價值,認為只是可有可無的一門學問。諾貝爾未滿18歲就中止了中學學習生活,他一生所從事的工作基本上都是在於化學打交道,他的數學知識停留在很基礎的水平上,無法預見到數學在科學發展中的巨大推動作用,所以沒有設立數學獎項,這才是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