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德是用來弘揚的,不是用來強迫的
一個年輕女子早上搭搭乘地鐵上班,好不容易找了個角落的座位坐下安靜地看繪本,這時候,又上來一對母女,她們就坐在了女子旁邊。
女子看書喜歡用書籤,書籤是個吊著流蘇的卡片,旁邊的小女孩看到了,轉頭跟她媽媽說:「媽媽我要這個。」
女孩的媽媽看了看女子,見女子沒理她的意思,小聲跟小女孩說:「你想要就去問姐姐,問媽媽沒用。」
然後小女孩就問女子,能不能把書籤給她?女子拒絕了她。
女子還以為小女孩會走開,誰知小女孩伸手拉住流蘇,把書籤從書裡扯了出來,直接把卡片掰斷丟在地上,得意地看著女子。
女子讓小女孩道歉,小女孩竟然哭了。
小女孩的媽媽連忙把小女孩拉到身後護著,對女子說:「你這人怎麼這樣?不就是一個書籤,至於跟孩子過不去嗎?」
孩子一哭,整個車廂的人都看著女子,指責女子弄哭了孩子:
「小姑娘看上去文文靜靜的,怎麼一點愛心都沒有?」
「小孩子要就給她嘛,這麼點東西,又不貴。」
「這麼小裡小氣的,也不怕以後嫁不出去……」
面對道德綁架威力,女子真的是無助、無奈又氣憤。
從古至今,人們受到的教育都是以道德律己,可當道德從一個評定人格的量尺,變成了束縛他人的枷鎖時,道德本身就變了味。
(二)我沒有義務為你的過錯買單
前陣子,微博裡的一條新聞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一個快遞員在送貨途中,因一邊玩手機一邊騎三輪車,撞到了前面一輛寶馬車。 毫無疑問,這次事故是三輪車全責,經過4S店定損,寶馬車維修費用在1萬3千元左右,但考慮到這個快遞員只有15歲,經過調解,車主黃女士做出了讓步,願意將賠償降至4000元,並給他一周時間。
快遞營業點墊付了1000元,快遞員答應接下來把剩下的3000元還上,結果,卻遲遲沒有了消息。黃女士打電話過去問的時候,快遞員卻反悔了,理直氣壯地說:「你也不差這點錢吧,為什麼一定要我賠?上次撞上了保時捷都沒賠這麼多錢。」
這是什麼邏輯?有錢就要為你的過錯買單?有錢就要自認倒黴?什麼時候貧窮也變成了做錯事還理直氣壯的理由?
很多時候,貧窮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覺得自己窮,全世界就該讓著你。
2002年孫儷剛拍完《玉觀音》,就通過一檔節目看見了貧困家庭的孩子——向海清的生活狀況。
當時向海清正在上高一,孫儷看到這個報導後特別心疼,說孩子面臨考大學,要是輟學了就太可惜了,於是決定資助向海清上學。後來,向海清上了大學,孫儷又繼續承擔了他大學的所有花銷。結果這個習慣了不勞而獲的男孩慢慢開始膨脹,拿著孫儷給他的錢談戀愛、打遊戲、買新手機,甚至有一次十天內要走了1000元錢。
孫儷怕自己的資助讓他形成依賴,也認為向海清有了自力更生的能力,便停止了對他的捐款。可向海清卻不這麼認為,他覺得,既然孫儷當初答應了資助自己,就不應該中途放手,更何況孫儷根本不缺這點錢。所以,在孫儷停止資助後,他就一封信把孫儷給舉報了。
當時孫儷因為這件事被無數網友攻擊,好在後來知情人說出真相,網友們才知道,向海清才是忘恩負義的那個人。
我伸手把你拉出火坑,你轉身卻把我推進火坑裡,現實版的農夫與蛇的故事。
(三)「舉手之勞」是我的謙辭,不是你用來綁架我的說辭
在我們的生活中,以「舉手之勞」強制要求別人做事的案例並不少見。
前段時間,英國一位著名慈善家Olive Cooke跳橋自殺了。她從16歲開始,一直到去世,70多年中,她一直在竭盡所能做善事。她幾十年如一日地堅持賣塑料罌粟花,為皇家退伍軍人協會籌款,除此之外,她還捐助了二十幾個慈善機構,連退休金都成了善款。
這樣一個心懷大愛的老人,原本應該在眾人的祝福和感念中慢慢合上雙眼,安詳的去到另一個世界,然而,她卻懷著絕望離開了這個世界。
每個月,Olive Cooke都會收到超過200封的郵件和無數電話,不是感謝,而是要求她捐款。別人將她的所有積蓄全部掏空,卻還責怪她給的太少。
可憐的老人已經一貧如洗,可她無法對那些要求她接濟的人說「不」,她曾經說過:「我已經付出太多了,我再也拿不出更多了。」
可外界並不放過她,她的捐贈對這些人來說,不是善舉,只是履行了必要的義務。這些雪片一樣的信件和電話壓得她喘不過氣來,當她寄給兒子的250英鎊離奇失蹤後,她最終無法信任任何人,自己結束了生命。
這種事情多到數不勝數:
星光大道大衣哥唱歌成名後,被村民逼著為他們買車,一人給一萬塊錢。
成名後的趙麗穎為家鄉修路,卻反被罵路修得不夠好,不夠寬。
廣東某企業家有錢後回村為村子建別墅,每戶一棟,村民們卻要求每對夫妻一棟,在企業家拒絕之後,村民聚眾衝進別墅砸爛了所有東西。
在這些受幫助者的眼裡,這些事不過是幫助者的舉手之勞,就算多幫一點,也無傷大雅。可是我們要記住,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是本分。所謂舉手之勞,只是別人的謙辭,絕不是你用來綁架對方的說辭。
董卿曾說過一句話:「有稜角的善良才是真善良,沒有鋒芒、沒有稜角的人,是很難在這個粗鄙的世界走得更遠。」
確實,在這個道德綁架盛行的時代,我們要學會讓善良帶著稜角,對於過分的要求,要勇於說不。
(四)迫使別人遵從道德,本身就是不道德的行為
不知你們有沒有發現?現如今的道德綁架有個非常普遍的特點:慷他人之慨。
去年九寨溝發生地震,當時出演戰狼2的吳京就被逼捐了一個億,很多人說:「吳京,你戰狼2賺了四五十億,九寨溝地震你就捐一個億吧!」
然而當時吳京已經默默捐出了100萬,但他從來不宣揚此事,不知情的網友卻一直站在道德頂端逼著他捐錢。
之後吳京提起這件事,只說:「我會用我的方式把慈善進行到底,誤會總有澄清時。」
雖然後來誤會解開,網友紛紛道歉,可是,如果吳京真的沒有捐錢呢?那他就應該被網友這麼逼著捐錢嗎?
道德是我國從古流傳至今的美德,可是道德應當是自律,而並非律人。當你逼著別人去遵從道德時,你所做的事本身就很不道德了。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被一些小事道德綁架:
「人家大媽跳廣場舞怎麼了?老年人難得有點娛樂活動嘛。」
「小孩子不懂事,你一個成年人計較什麼啊?」
大媽不在他家門口跳舞,他當然寬容大量;被熊孩子搗亂的不是他,他當然毫不在意;需要出力的不是他,他自然可以清風雲淡。
可如果這些事發生在他們的身上,他們還會如此淡然,寬容,卻不為所動嗎?
有時候,出發點再好,心再好,只要加了強迫的性質,這件事就變了味。
以道德約束自身,為聖賢。以道德約束天下,為賊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