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修心?

2021-01-07 嵩嶺連天漢

現代社會生活工作節奏快,壓力大。每個人似乎都很忙碌,沒有時間專門去修心。其實,我們是可以在日常的工作生活當中修行自己的心,讓自己身心健康。今天就來介紹佛使比庫的自然內觀法,告訴大家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修心。

佛使比庫(Achaan Buddhadasa 1906~1993)或許是二十世紀後期泰國最有名的法師。他用泰文及英文寫了很多關於禪定、比較宗教學和在日常生活應用佛法的書。在佛使比庫一本巨著《出入息念》(Anapanasati)中,他詳盡解說練習正統的呼吸法,從最初級到最後的覺悟。雖然這個方法是他自己修行的重心,但近年來他更傾向以很開放的方式來教授如何把禪定應用於日常活動。

下面依據佛使比庫著作的《自然內觀法》簡單介紹其禪修法。和前面的文章一樣,本文的方法僅供初步了解,如果讀者想要認真修行,必須自己前往佛使比庫的傳承禪修中心,尋找合格的老師和全面的資料。

自然內觀

有兩種訓練方法,一種是經由自然方式產生,另一種是經由系統的訓練方式產生。兩者的效果相同:精神專注而有助於細密的內觀。不過,有一點要特別注意,以自然方式產生的專注力,通常已經足夠用來內觀,而由系統訓練所得到的專注力,不但往往超過所需,不知如何加以應用,甚至可能會產生對這種高度禪定的錯誤滿足,當心在高度禪定時,很容易獲得極度的快樂,因而黏著在那種狀態,或是誤以為那就是涅盤的境界。自然方式產生的專注就充份足夠作內觀,而完全沒有任何副作用,也沒有系統禪定訓練可能產生的缺點。

早期的經典,有許多地方談到,人們在自然的情況下獲得不同程度的覺悟,佛陀如此,其後很多的教師也是如此,他們並沒有採用後期經論所教的方式,於森林內坐著,專心地練習把注意力集中在某個對象。

所以請不要輕視這種自然就可產生的專注法,它是我們很多人已經擁有或有能力去開發的方法。我們可像古代的修行者一樣,即使不懂現代的專注技巧,也可利用它,並因而獲得覺悟。

想對我們身心世界,也就是五蘊有完整的認識,其所需具備之內在覺察力,必須經過幾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喜悅、快樂、舒服。把一件事情做好,或是布施(可說是獲得功德最基本的方法),都可以得到快樂。再高一層是道德或完全清淨的言行,它會帶來更大的快樂。比這兩種更深入的喜樂來自專注(禪定),即使是最低層次的專注,都能帶來很大的喜樂。

當這種喜樂引發之後,它能夠使我們的心寂靜下來。通常,我們的心不易自製,不斷受到外在各種想法及感受的誘惑而成為奴隸,隨境界起伏不定。但是隨著內心喜悅的來臨,內心的平靜、穩定也跟著增加;當穩定度良好時,會產生完全的專注。這時候的精神狀態是寂靜、穩定、富彈性、收放自如、輕盈、自在,適合於處理任何事情,尤其是清除無明。

這樣的喜樂與寧靜並不會使心死寂、頑固如同頑石一樣,絕對不會發生這種後果。此時與常人不同的祇是心更平靜,更適合思考與內觀,身體則沒有什麼不同。這時心的境界是完全地明朗、冷靜、穩定與自製,換句話說,非常適合工作與認識。這正是我們要追求的專注程度,而不是不動如石頭的高度專注,這種高度專注不適合了解、分析事情真相,深度集中心念,全然無法透視真相,它是在一種無覺知的狀態,不適合做內觀,深度禪定是內觀的一個主要障礙。當要做內觀時,必須離開深定,回到較低程度的禪定,然後才能運用心力。深度禪定祇是工具,我們寧可有適合內觀的平靜、穩定的心,當我們使用這種平靜、穩定的心來內觀,會對全體世界有正確的見解。這種內觀能力可以自然地產生,就像佛陀弟子親聞佛陀說法後自然獲得一樣。這才有助於正確思維,並帶來正見的內觀。而它並不需要任何儀式,也沒有什麼秘密。

這並不表示內觀力可一蹴即成。因禪定力的深淺及運用方式的不同,隨時可能獲得初果,但不可能一下子就完全覺悟。透過專注與清晰地觀察,將能感受到非常特殊、深刻的內觀經驗。如果獲得的是正確的內觀智,就能親身體會事實真相,當練習熟練,體會隨之深化,終而對所有的現象都能如實知見。即使獲得些微的內觀力,也能使人在修行上得到初步成就,至少,也會使人得到聖者的最初果位,假使沒有達到這種成就,也能使人有高尚的品德。如果環境配合,而且心念品質足夠,甚至可以得到完全的解脫,這完全看因緣。但是,無論成就是高或低,祇要心能自然地專注,內觀力就會自動引發,就能更接近事情真相。如果一個修行者在平靜、專注的狀態下,誠實地去聽聞、思考、研究,並希望因此能認識它們的實相,那麼他的認識就不會錯。他通常會因而獲益。

綜觀自然專注與內觀的方法,我們可以看到這種方法可以使人於每天的生活中體驗「沒有任何事物值得追求或存有」這句話而獲得涅盤、自由。任何想要體會涅盤的人,必須努力淨化自己,發展個人良好的德行,在這樣的淨化中,我們會發現自己無論工作或休閒都充滿喜悅,由此喜悅自然引發精神的明淨、鮮活和寧靜,心更能自然、自發地做正確思維與觀察,此時的觀察能使我們真正看到,沒有任何事物值得追求或存有,自然會放掉過去緊抓、黏著的習氣,能夠自以前觀念中的「我」、「我所」掙脫出來,所有的盲目渴求因而止息,煩惱便不再有任何棲息落腳處,滅苦的目標於是完成。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能用自然的禪修方式獲得的成就。這種超越黏著、超越「我」、「我的」的內在寂靜,就是修行的最後目標,也是佛陀所證的自在境界。

目前,有許多老師教導系統式內觀,這種練習首先是專注訓練如數息法,然後才教毗婆舍那或內觀;有些正式的禪定訓練則開始就教內觀。想要學習有系統的訓練,學習者通常會到一處專門的禪修中心或安靜的地方住一段時間,在這段期間,唯一的功課是密集的禪修訓練,努力發展足夠的專注力與察覺力,平衡精神活動,學習去經驗超俗的生活、涅盤。無論禪修者做的是隔離式的系統訓練,或是自然的訓練方式,他必須做到在日常生活中將毗婆舍那與正念緊密結合。有智能的人沒有過去或未來,他了解自由其實就是知道沒有獲得或失去任何東西,不必追求或存有任何東西。

佛使比庫簡介

他是一位很有包容性的教師,強調所有宗教的核心或真理都是一樣的,所以經常引用所有宗教的形象和說法。佛使比庫是泰國佛教的領袖之一,把泰國佛教從簡單的宗教儀式提升到透過不執著而得到和平。

佛使比庫建立的「解脫自在園」是一座居住少許尼眾和三十至五十位比庫及在家眾的寺院,它被一個很大而且寧靜的池塘和數十畝泰國南部的森林所環繞著,山丘裡散布著小茅屋。進入「解脫自在園」(Wat Suan Moke),會感覺人與自然之間有禪宗式的和平與和諧。

跟佛使比庫居住在一起的人可以自由練習各種修行法,他可以獨自靜坐,修煉嚴格的呼吸法,如密集的正統練習法,或在佛使比庫的指導下研讀典籍。而更普遍的是住在「解脫自在園」的比庫和尼眾在寺院中做各種工作時,練習一種動中禪,這是佛使比庫教法的主要焦點──經由每日的活動練習自然禪法,雖然他不否定其它上座部教師所宣傳的嚴格密集禪修法也可獲得內觀及解脫,但他警告我們,若黏著於任何修煉、禪定法或任何心的特別狀態是危險的。

佛使比庫弘揚自然發展的內觀,他不自認為是指導人家修煉的老師,他祇認為是提供舒適居住地方,及提供一些如何允許自然智能開展的良方的好朋友。關於佛使比庫更詳細的資料可看 Donald Swearer 編撰,Westminster Press 出版的 Toward the Truth(《邁向真理》)。

無論禪修者做的是隔離式的系統訓練,

或是自然的訓練方式,

他必須做在日常生活中

將毗婆舍那與正念緊密結合。

有智能的人沒有過去或未來,

他了解自由其實就是知道

沒有獲得或失去任何東西,

不必追求或存有何任東西。

願眾生能以此正見獲得真正快樂與解脫。

相關焦點

  • 「出馬仙」要如何「修心」
    文 | 羽少爺圖 | 映山紅晚輩小生又來了,跟大家交流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出馬仙如何修心。很多弟子立堂之後出不來,找到自己師傅的時候,總有師傅不負責的甩下一句「你要修心」。「修心」本來是好事,是每一個修行者都應該做的,但屢屢被神棍拿出來做自己騙錢的擋箭牌,現在反而成了反面詞語。雖然現在在出馬仙的圈子裡談「心」色變,但小生還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修心的問題。
  • 武漢不孕不育醫院:日常生活中如何吃不液化精液
    精液液化是一種容易導致男性不育的疾病,會給男性的正常生活帶來很大的困擾。這種疾病的症狀可以在我的日常生活中自我發現,精子液化的原因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習慣密切相關。所以對付這種男性不育疾病的方法就是注意日常生活中的預防工作,防止精液液化在飲食上也有很多講究,很多朋友不太懂。那麼,日常生活中怎麼吃才能防止精液液化呢?我們來看看武漢不孕不育醫院的詳細介紹。
  • 開運故事 | Allen Lv:修心,開運
    我是呂清,你也可以叫我Allen,一個工作生活在上海的自由影視製作人。然而我的大學專業並非跟影視相關,是行政管理,猜不到吧?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名為」PUSH MEDIA」的公司做影視製作,那時候潮牌VANS是我們的大客戶。
  •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鍛鍊自己的右腦?這些方法很實用!
    右腦的開發可以提高人的記憶力,對人的記憶是很有幫助的,那麼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開發自己的右腦呢?下面一起來了解一下吧!2、左手用剪刀平時生活中我們用剪刀都是用右手的,那麼你可以試試用左手,但是平常能見到的剪刀都是「右利手剪刀」,所以左手在使用常規剪刀時,只有左拇指加用向內下方的力量,才能達到剪紙剪線的目的。
  • 穴位養生堂「科普」日常生活中如何健腦?
    髓質中又有灰質團塊即基底核,紋狀體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大腦額葉位於端腦,是一個重要的神經組織區域,包括前區、中區和後區。前區是腦前額葉,有著廣泛的神經聯繫和複雜的結構圖式,以及豐富的、複雜的雙向性聯繫,是大腦中最重要的區域之一。記憶、判斷、分析、思考、操作是大腦前額葉控制下表現出來的五項基本能力。
  • 婚姻裡,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製造浪漫
    我認為我們的關係應該是談話的唯一話題,以免我們最終談論工作或我們正在休息的孩子。我們感到有壓力讓夜晚計數。而且,在這個瘋狂節奏的世界中,婚姻不需要的一件事就是壓力更大。我們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如何到達那裡,但我們很確定我們會在它發生時知道它。所以我們搜索並煩惱,希望並等待。什麼是浪漫?根據偉大的谷歌,浪漫是「質量或感覺神秘,興奮和遠離日常生活。」
  • 如何消滅蟎蟲?日常生活中的消蟎小妙招與你分享
    如何消滅蟎蟲?日常生活中的消蟎小妙招與你分享時間:2020-12-21 19:40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如何消滅蟎蟲?日常生活中的消蟎小妙招與你分享 如何消滅蟎蟲 關於怎樣消滅蟎蟲,具體詳情如下: 1、蟎蟲對人體的危害極大,除蟎避蟎應該根據蟎蟲的存活的相反條件進行的,比如蟎蟲喜歡潮溼,我們就保持乾燥等等。 2、我們可以利用現有設備,比如利用空調的除   原標題:如何消滅蟎蟲?
  • 日常生活中如何減少糖分攝入?
    我的觀點是:日常生活中想要減少糖的攝入,首先需要明白哪些食物中含有糖,這裡的糖不僅僅包括常見的白糖,而且還包括一些潛在的糖類;其次,需要明白糖類攝入過多對健康所造成的危害,方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最後,需要掌握一些減少糖類攝入的方法,才能更好地控制糖的攝入,對促進健康起到積極作用。
  • 關於人工智慧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應用的十大最佳案例
    因為很多人都是將人工智慧視為大型科技巨頭們才會關注的東西,而且不會對自己現在的生活帶來影響的。可是實際上呢,人工智慧遲早會出現於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只不過是時間的問題。為此,本文小編就整理總結一下,當下日常生活中應用人工智慧(AI)的十大最佳案例,具體如下。
  • 日常工作中的前額葉訓練
    但是支持複雜智商的前額葉,會由於壓力而簡單的停止工作。比如人在被熊襲擊的時候,並不屬於複雜的計算和把握氣氛的情況,向前額葉的高度智商領域傾注能量是沒有意義的,所以讓大腦一片空白,爬蟲腦直接決定是戰鬥、逃跑、還是裝死。這樣簡單粗暴的處理方式,恰好可以讓我們安全的活下來,想想也是件好事。問題是我們生活的時代具有其特殊性,在眾人面前做報告失敗的危機是重大的。
  • 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
    下面僅舉幾個日常生活中的量子物理學實例,其中有的往往並沒有被意識到是量子力學的事例。燒烤很多人喜歡吃燒烤,熊熊的燒烤炭火燃燒,加熱發著紅光而烤熟東西。熾熱的物體會發光是一種人們司空見慣的現象:加熱物體時會先發出紅色,溫度再高時變成黃色,然後溫度再高時變成白色。
  • 千裡「修心」,以愛之名!
    儘管這是一種可治癒的疾病,多數患兒經過及時的手術治療後就可以回歸正常的生活。但是由於醫療條件的限制,很多孩子甚至都不知道自己患了病。這一次,成都市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療隊開展的「善地」救心行動,不僅為孩子們進行先心病篩查工作,還會為篩查出「先心病」的患兒進行免費救治。
  •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引導孩子進行科學探究
    但是兒童早期科學啟蒙的範圍遠不限於此,植根於日常生活中豐富自然現象的科學探究,對於幼兒來說,更具深刻的價值和趣味,是兒童學習科學更為主要的途徑。科學啟蒙不僅僅是炫酷的STEM玩具更是植根於日常生活的科學探究孩子是在與物質世界的相互作用中發展出他們對世界的理解的。生活中許多熟悉的現象,往往蘊含著豐富的科學原理,吸引著孩子去發現、去探究。
  • 如果不能被根治,日常生活中又該如何緩解?
    偏頭痛多發於絕經期前後的女性,表現為單側搏動性頭痛,不僅是會擾亂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的「魔鬼」,還會給患者造成嚴重的疼痛感,那偏頭痛到底是什麼呢?偏頭痛是一種常見的頭痛類型疾病,表現為反覆發作、一側頭痛或劇烈頭痛,可伴有噁心嘔吐、腹痛、視線模糊、畏光畏聲等。
  • 日常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識 被燙傷後起了水泡如何處理你造嗎?
    日常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識 被燙傷後起了水泡如何處理你造嗎?時間:2020-08-11 09:28   來源:優遊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日常生活中的科普小知識 被燙傷後起了水泡如何處理你造嗎? 被燙傷後起了水泡,如何處理?用消毒後的針刺破、用手撕破水泡的皮。這是支付寶螞蟻莊園小課堂8月11日的題目。
  • 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學現象
    通過學習心理學課程,對心理學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心理學並不是一種深奧的理論,而是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來看幾個心理學現象,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第一個現象是,右撇子的人會習慣性地拿起右邊的東西,而不是左邊的東西。這個心理學現象,在商業上有一個常見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那些價格高的貴重的東西,通常會被放在顧客右手能夠觸碰到的地方;而那些便宜的東西,卻一般會被放在貨架的左邊。
  • 概率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概率論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概率論是一門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不過大多數人對這門學科的理解還是很平凡的:投一枚硬幣,0.5的概率正面朝上,0.5的概率反面朝上,這就是概率論嘛。學過概率論的人多以為這門課較為理論化,特別是像大數定律,極限定理等內容與現實脫節很大,專業性很強。
  • 風動工具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風動工具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見到的風動工具主要是應用在工業製造中的鑽孔、攻絲、鋸割、去鏽、磨光、拋光、脹管及螺釘,螺栓和螺母的緊固等。而真正的風動工具它的應用領域非常多,下面我們風動工具廠家來為大家介紹一下,生活中無處不在風動工具。
  • 修身修心的螺旋拉伸運動,共振宇宙能量!
    仔細觀察,其實螺旋在自然界中無所不在,也看出造物者的設計如此精細有效率,不會有絲毫浪費。人體肌肉骨骼結構就像件完美的建築架構,各器官組識因為這個架構而獲得適當支撐並正常運作。但隨著年齡增長、錯誤姿勢養成或過度壓力與勞碌,都會造成肌肉緊繃或身體僵化。長久的不良生活習氣使得肌肉與肌肉間的筋膜(myofascia)容易黏附在周圍的組織,並進而造成肌肉的僵硬與凍結。
  • 心衰了該如何控制?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這些
    心衰了該如何控制?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這些 2020-12-31 14: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