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河星際歷史:《天琴座的稜鏡》銀河家族的誕生

2021-01-14 星際圖書館





寫給遍布銀河系的天琴座孩子,願你們憶起自己的星際傳承——Lyssa Royal & Keith Priest 合著《天琴座的稜鏡:探索人類銀河起源》




第一章 注入維度



所有的意識和能量曾經融合成一個「整體」。這個「整體」意識到它自身的各個方面,但以不同於個體化意識的方式。在地球目前的發展中,自我首先被認識,然後是社會,最後是整體或一切。分離仍然存在,這種與本源的分離是幻覺。這種幻覺是為整體提供所有必要的功課和挑戰的工具,為了重新結合回歸源頭。



從本源分離之前,「整體」存在於維度實相的另一個八度音階中。所有一切的「部分」都想知道,從這個統一的實相中分離,並暫時忘記整合的存在會是什麼樣。這種思想的力量在如此大規模的層面上開始產生分裂。從分離中產生的幻覺將是挑戰性的遺忘,其中意識將需要從自身神聖的本性中創造記憶來再次聯合。



所謂的「創造」實際上是分離,更確切地說是注入維度(Dimensional Infusion)。那麼,注入維度的實際過程是什麼?



在天琴座的時空結構中存在著所謂的白洞。把這個白洞比作稜鏡。當一束光通過稜鏡時,得到的光譜被分散成七個可見的彩色頻率。當「整體」的一部分通過天琴座稜鏡(白洞)時,意識被分裂成七個振動頻率,代表地球銀河家族的群體意識。每個「碎片」在所有這些不同的頻率或密度上變得有意識。頻率先前被結合為整體(如白光)。當整體的這部分通過稜鏡時,它表現為七個意識頻率。意識也分離了,正如「大爆炸」理論的象徵性描述,這些碎片彼此「遠離」。幻覺由此產生,認為每個碎片都是非常孤獨的。



「整體」明白這次經歷的目的是學習從分離的角度重新整合。但怎麼做? 作為個體的靈魂或群體的「碎片」尋找剛被創造的宇宙。「注入維度」不僅創造了意識碎片,也創造了恆星、行星、氣體和分子組成物質實相。然而,物質實相僅代表了從分離中產生能量頻率的一小部分。



正如科學所發現,物質是以特定速度振動的緻密化能量。宇宙的各方面都是由能量組成的。在地球科技中,還沒有發現如何測量實相的某些部分。如果科技達到這種能力,將會看到無數進入時間、空間和維度的通道。目前,地球銀河家族通過天琴座稜鏡分裂成的七個頻率層級將在下面探索。從這一點開始,術語「密度」將用於參考這些頻率層級。(注: 譯者認為這裡的密度相當於維度)



第一密度:意識如同點、物理物質。



這個頻率級是最基本的。它為原子和分子的形成提供物質和能量。例如,礦物和水的基本生命形態都是從第一密度的頻率開始運作的。人類自身也擁有這個頻率。它構成了基本的基因編碼。



第二密度:意識如同線、生物物質、群體或物種身份的發展。



這個密度振動表達的意識不具有自我(或自我意識)。動植物王國的大多數物種都存在於此。然而,他們在密度中的位置取決於很多額外的因素,包括自我的存在或不在。



第三密度:意識像體積、群體身份的喪失、個體身份的發展、記住過去/認知未來/保持現在。



這是人類出現在的密度。它是一種振動,創造了分離的幻覺,因此是走向覺醒的挑戰。人類目前正經歷一個過渡時期,進入第四密度實相,這可以解釋人類正在經歷的許多快速變化。這是最能表達與整體分離的頻率。正是從這裡學到許多關於整合的功課。在自我成長的培養中這是所有層次中最為強烈的。



鯨目類(海豚和鯨魚)目前同時存在第三和第四密度中,並與人類一起過渡到第四密度。靈長類動物的意識也存在第三密度中。它們的進化正變得越來越明顯,因為人們開始觀察到它們表現出,曾經被認為只是人類固有的某些特徵 (如語言技能和病理行為)。



第四密度:包含體積意識、超意識、重新整合群體身份同時不散失自我身份、當振動增加時感知過去、現在和未來變得更加流暢,同時與多維度和多密度實相連接的能力也變得更加流暢、負極導向的意識變得更加難以保持。



目前在地球上,第四密度實相交疊第三密度。這可以解釋人類對統一和平、無條件愛的渴望逐漸增加,與體現第三密度特徵的分離幻覺相對。個人實相的振動頻率被提升,因此可能以更快速更劇烈的方式面對個人問題。地球上成千上萬的人正在接受濫用藥物的治療項目、從事人道主義工作,很容易看到他們如何發揮作用來改善地球。這是責任義務的頻率。這是個人開始憶起自由意志的編碼的頻率。這是肉身作為表達意識的載體的最後一個頻率。因此很多文明選擇在這個密度中度過很長一段時間。



第五密度:「我」作為群體身份的經驗意識、不受線性時間的限制。



在這個密度中,有知覺的意識開始覺醒憶起自己的傳承。這就是智慧的密度。當個人喚醒內在的智慧,他們通常想要與那些仍然專注在較低密度的人分享。許多來自這個實相的人選擇成為別人的嚮導。第五密度的存有與它的意識家族(超靈或高我)融合併逐漸憶起。這是體驗到非物質取向的第一個密度。



(註:由第五密度過渡至第六密度,由第六密度過渡至第七密度,兩者並無明顯差別。因為這些密度都不是物質取向的,在這些轉變中有很多融合)



第六密度:作為維度本身的意識



這經常被稱為「基督意識」,因為它體現了與基督或佛陀相等的頻率層次。從這個頻率中會發生全面的憶起,個人開始為整體負責而非自我。自我發展的進程和整體發展的進程成為相同的一體。



第七密度:作為多維體驗的意識、群體矩陣身份 (社會記憶複合體)。



這是完全的合一或整合的頻率。那些振動提升到這個頻率的人,與身份融合成為大眾意識的整體。他們吸引其他頻率的存有,為自然流動提供電流走向整合。一旦第七密度的存有到達

臨界數量,他們將通過天琴座的稜鏡 (從我們的視野來看它會是黑洞出口點),併到達下一個八度音階,在那裡等待著另一次冒險。







第二章 銀河家族的誕生



通過天琴座的稜鏡,第一次分裂創造了一群存有,可以稱為創始者(Founders)。創始者體現了最終成為人類的集體意識。他們可以投射到非常高層級的第四密度,但他們的自然狀態是非肉身的。通過天琴座稜鏡從整體的部分中分離出來時,他們仍然保留著有關的記憶,關於整合的想法和分離的目的,儘管有點像夢。正是他們精心策劃著人類的進化。他們在男性和女性的極性平衡中扮演父母原型的角色。



創始者逐漸意識到他們從整體分離時所選擇的藍圖。從這幅藍圖中他們知道,「孩子」攜帶著「父母」的編碼。既然他們扮演了父母的角色,他們就有責任去影響新意識被創造後的成長。在這樣做的過程中他們成為了藍圖,開始理解和活出它,知道藍圖將編碼未來的「碎片」。



創始者開始理解剛創造的極性實相的自然能量模式。對他們而言變得顯而易見,那就是新分裂的群體意識與特定的實相(即密度),主要在三點上相互作用:(1)純粹的正極點、(2)純粹的負極點、(3)兩者的結合點。所有的互動都發生在連接每點的線條中,很少意識層面存在於純粹的點中。這個認識激發他們去理解一個極性實相的範例,對他們來說這是全新且令人興奮的。這個範例因為他們的出現,如下面的二維圖表所示。正極性和負極性都朝結合方向發展。





當他們思量這個範例的時候,他們開始理解分裂的意識如何通過天琴座的稜鏡再次融合回來。可以改變上面的線性模型,得到模板的三元關係。如圖所示:




這個三元組表示整合過程的可能性。文明自然地在三元模板內隨機移動(根據混沌法則),直到達成能量的平衡。



如果一個文明或意識選擇整合(從兩個極性中成長的意願),他們將自然地向結合點移動,由兩個極性的動力推動。這可以視為允許整合的形式。另一方面,如果一個文明或個人拒絕整合,模板將擴展來容納他們否定的相反極性。擴展的模板暫時不在這裡列出。



當他們認為他們準備好了,創始者開始另一次分裂。就像整體的一部分變得好奇,從思想中創造新的實相,創始者模仿他們的「父母」來發揮思想的力量,創造他們自己的碎片。這種分裂廣泛地發生,個性意識源於創始者的群體意識,開始探索宇宙。由於這種分裂,銀河家族呈現在這裡的每個存有都是創始者的一部分。



有無數的碎片和無盡的探索之旅。其中有些碎片成長為文明,在地球的發展中發揮了作用。這些在地球已知實相中有涉入點的文明,將在後面章節中予以探討。



當創始者分離時,有些允許他們的能量充分緻密化,以進入物質實相中。創始者選擇了能夠支持類人生命的行星。然後他們引導這些碎片進入第三或第四維度的物質存在。隨著時間的流逝,這些碎片逐漸適應了物質的存在,仍然以較少數量存在的創始者他們的幫助也變得不那麼需要了。






在創始者分離後,第一個最終被殖民的地區是在天琴座附近。與地球有遺傳關係的大部分銀河家族,起源於天琴座系統。正是在那裡,第一次整合的嘗試發生了。創始者認為這很容易且可預測,相反,類人生命形態呈指數級向外擴散,直到編織出非常複雜的錦緞。錦緞上的線開始纏繞在一起,直到最後,線的源頭迷失在錦緞設計的多彩迷宮中。



從地球的角度來看,以下錦緞上的主要角色:



天琴座(Lyra)

類人種族誕生的主要區域。我們銀河家族中所有的類人種族,都具有與天琴座相關的基因根源。它是演奏著人類之歌的象徵性豎琴。



織女星(Vega)

天琴座中最亮的恆星α星。作為天琴人誕生的後代種族,織女星人在他們的信仰和行為上顯化為天琴人的相反極性。在天琴人和織女星人之間頻繁發生衝突。



頂點星(Apex)

在天琴座系統內,是首次嘗試創造整合社會的行星。



天狼星(Sirius)

它是三星系統的星群,在地球神話中被稱為犬星。來自天琴座星群的存有第一批殖民的地區之一。天狼星體現了三位一體的模板能量,持續走向整合的動力。有大量各種各樣的意識類型在這個系統中化身。



獵戶座(Orion)

這是挑戰極性整合的主要「戰場」,獵戶座從天狼星播種而來,就像織女星從天琴座播種而來,獵戶座與地球有直接的聯繫,在後面的章節中探討。



昴宿星(Pleiades)

由天琴座的分支殖民昴宿星,這個群體是地球來自外星文明的主要基因來源。



大角星(Arcturus)

大角星是地球的未來自我的理想原型,他們協助療愈個人和行星意識。它的振動,主要在第六密度,被歸於天使王國。



澤塔星(Zeta Reticuli)

這個文明與地球緊密相連。網罟座是策動綁架的主要組織,更準確地說法稱為「臨時拘留」,因為這個組織總是送回被綁架者。在後面的章節中會有更多關於這個群體的內容。



雖然有些文明在時間上相互交疊,並且可能不是線性的,以下是比較各種文化發展的線性轉化。



一旦人們從最初的震驚中恢復過來,認為外星人與地球的歷史有關,這似乎真的是一個非常合乎邏輯的解釋。為什麼人類會自負地認為,只有他們對地球過去的起源負責? 在地球上,有些種族已經「發現」了新種族並開始與他們融合。也許在這發生之前,這些種族從來就不知道其他種族的存在。這個模式不僅適用於地球,也適用於宇宙。在人類能夠突破恐懼發現地球的過去之前,還需要找到多少關於火箭和飛行員的古老壁畫?



最明顯的問題是:如果外星人真得存在,為什麼他們不現身?答案可以從地球人類對人類學的研究中找到。科學家們不會揮舞著相機和設備直接進軍原始部落。原始文化的同化有時需要幾十年才能完成。在人類自己看來,似乎已經足夠「文明」了。然而,對於已經實現全球統一甚至太空旅行的民族而言,他們可能看起來還很原始。也許他們在等待,躲在灌木叢裡,只讓少數人看到他們,直到整個社會都知道他們不構成威脅。



如果他們存在的信號從來沒有傳播到社會中呢?如果人類繼續忽視原始部落將會消失的證據呢? 同樣對於許多外星種族而言,情況似乎就是這樣。到目前為止,所有不具威脅性的方法似乎都不成功。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最初的方案對策在喚醒人類的潛力上顯得更為深遠。有些地球訪客正在利用恐懼。有時社會如此快速地認可「否定」而不是「肯定」,以至於人類的框架如今可能開始被用來同化地球,成為它先前被否定的現實。恐懼被喚醒——相當粗魯。也許這解釋了對外星人綁架經驗的觀察越來越多,作為喚醒人類的一種方法進入更廣闊的實相。



在人類的發展水平上,一顆行星的自然演化模式還沒有形成。很顯然,如果一個文明不能解決行星層面的衝突,它將無法到達宇宙時空維度的摺疊。這個飛躍需要意識的擴展,可能依賴於結合的整體。如果整體沒有整合平衡,嘗試可能是徒勞的。人類可能目前正在經歷這種限制,嘗試過很多次失敗的太空發射以及太空項目的預算限制。地球可能還沒有準備好,人類想要到達星辰,但往往連鄰居的手都夠不到。



聯繫地外文明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發展全球視野。擴張來自行動——人類自己主張對地球負有責任。外星人將不會介入來清理人類的混亂。地球正進入成年期,已被踢出巢穴。它將服務於人類以釋放其受害者的身份,要求與生俱來的神聖權利,在地球上創造天堂。外星人只能提醒人類有無限的潛力。他們的交流可以比作懸空的胡蘿蔔。如果人類想要那根胡蘿蔔,必須採取必要的措施來統一和整合。







第三章 天琴座的發源地



從物質存有感知現實的角度來看,創始者的形態有兩條胳膊、兩條腿、一個頭和軀幹。他們有一雙好奇的大眼睛,象徵著他們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內在攜帶的遠古記憶。人類看他們就像昆蟲一樣,體型非常高、有長長的、優雅的四肢。如果他們進入第四維度的加速版本,第三維度的人類可以感知到他們。與他們的互動通常能在改變狀態下發生。在這種狀態下他們顯現出以太和夢境的樣子。(在夢境中,創始者可能會轉變成大型昆蟲的形象,比如螳螂、竹節蟲、甚至蚱蜢)。



在進一步分裂他們的意識之後,創始者開始將能量固化為物質,創造了一個原始的肉身種族,供大多數人類意識可以投生。在超原子層面上,組織編碼的存在基於碳的環境中創造了類人型肉身,作為意識的物質體現的載體。創始者使用這種自然發生的編碼,來幫助他們在物質和非物質狀態下創建自己的版本。這種形態象徵性地體現了他們進入極性宇宙的樣子。這再次代表了「父母」以他們自己的形象創造「孩子」的想法。



創始者是人類種族的「能量源」祖父母。他們渴望著體現自己不同維度的樣子。這就塑造了生命的原本形態,有助於在剛誕生的新現實中創造多樣性的過程。他們既是源頭又是原型。



當他們通過能量緻密化進入光的形態時,他們

開始意識到所有的生命將再次進化,回歸創始者然後回歸源頭。意識會變得分離和分散,有時完全不像樣,但它身體上會重新回歸源頭,無論精神上、情感上和靈性上都是如此。



因此,創始者開始了分離過程的下一步。他們的第一步就是開始制定必要的計劃,讓生命遍及整個天琴座系統。他們意識到隨著時間的推移,生命形態會通過吸引力自然地吸引進入行星文明。



在天琴座星群中選擇了行星來容納這些新種族。當這些星球開始自然地發展靈長類生命時,創始者對這些進化中的靈長類生物,它們DNA結構的超原子層面上播種等離子能量。進化持續了很多代,直到靈長生物(類人)擁有必需的基因來維持第三維度意識的更高振頻。經過稍作改造後,很快在幾個行星上開始化身進程。



創始者將自己進一步分離碎化,以便釋放出所需的意識來投身在這些星球上。當分離發生時,每個意識都被吸引到碎片振頻與其兼容的特定行星上。



如前一章所述,透過天琴座稜鏡分裂的意識,其基本模板可以認為是三位一體。它代表一個極性、相反極性、和整合點。創始者觀察到,這種能量的自然流動在發展中的物種內湧現。這些不同星球的群體最初都是同種類的,還沒有以明顯的方式表現出模板的任何單一方面。



隨著時間的推移,個體和群體之間的互動越來越多,許多群體變得兩極化,要么正面要麼負面。有些群體開始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融合。創始者希望看到這種局面。這個過程開始了各自的生活。隨著這個進程呈指數級增長,創始者開始看到整體的無限映像,在某種程度上這變得勢不可擋。



隨著這些群體的進化並且實現太空旅行,他們將自己顯露在該區域其他星球的群體發展中。文化開始融合發展,新的哲學誕生了。在一段時間內,由於這些行星間的文化互動,天琴種族迅速發展了先進的技術、廣泛的哲學和強大的社會。然後模板的動態開始顯現。



兩極開始固化,產生他們自己的極性分化,並以指數級的方式繼續下去。負極性開始分化,顯現出自己的正負兩極。正極也是如此。陰性表現出它的陽性,陽性表現出它的陰性。兩極分化像病毒一樣在先前繁榮的文明中爆發。



創始者創造這組簡單的「鏡子」被打碎成無數的碎片。他們創造的許多基因「窗子」(物質存有),已經失去了與他們的直接聯繫。物質存有已經過著自己的生活,儘管最初的程序仍然是影響他們發展的潛在因素。






作為非天琴物種發展的第一個群體是織女星文明。他們形成了非常獨特的哲學和精神取向,並開始將自己與天琴種族隔離開來。他們最初是以負極性為導向的文明,表現為天琴座的負極,因為他們採用了一種服務自我(收縮)的哲學。天琴座本身可以被認為是正極,因為所有其他文明都「誕生」於此(擴展)。



隨著時間的流逝,天琴種族與織女文明之間的衝突不斷增加。兩組群體都沒有以整合的方式發展。兩者都有內在的極性衝突。沒有誰是對的或錯的,他們都提出了同樣的觀點,只是角度不同。他們只是不知道如何平衡他們的能量。當他們努力處理自己和文明之間的關係時,兩極分化繼續呈指數級增長。



第三個文明開始從天琴種族中誕生,因為這顆星球是象徵整合三角形的頂點(同時表現出負面和正面的極性)。在它發展的這個階段可以被稱為頂點(Apex)行星。後來,它變成了銀河星系謎宮中更複雜的一塊。



頂點星球通過吸收天琴座和織女星的極性特徵開始它的文明。基因上他們是混合而成。在他們的種族內部,多樣性甚至比在我們當今地球上更為廣泛。有深膚色和淺膚色的人、和平者和徵服者、藝術家和士兵。即使與我們地球的種族相比,他們也根本沒法和平共處。分裂開始在文化中產生,直到整個星球被吞沒在極性的衝突中。看不到任何解決辦法。這個頂點星球的未來似乎毫無希望——他們最終任憑汙染和武器幾乎摧毀他們的世界。



當相反的極性被暴力而不是整合,它們會導致聚變。這種聚變在頂點世界表現為核戰爭。少數居民躲在地下,但其餘的人由於自身無法適應而消失。在全球範圍內發生的事情非常有趣。從太空觀察的角度來看,這顆星球是自我毀滅的。從那些地下倖存者的角度來看,他們活得很好。由於他們的核爆炸,他們的星球最終被推進到另一個維度。



大災難後,他們星球上的輻射仍然相當高,這迫使他們呆在地下。當他們從情感衝擊中恢復過來後,就到了收拾殘局的時候。他們的發展和驚人的轉變將在以後的章節中進行探討,因為他們不僅在地球的轉變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在銀河家族和創始者中也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與此同時,天琴種族和織女文明也在繼續發展。有些天琴座群體希望從織女星的衝突中解脫出來,並尋找許多其他地區進行殖民。有些織女星群體也逃離了星球上的衝突,建立了很多文明包括牛郎星和半人馬座(本書將不涉及)。可追溯的哲學史和遺傳史的清晰界線已經不復存在。人類正在迅速擴散,帶著經驗和極性的種子。目標總是深埋在每個人的靈魂深處,它悄悄地推動著他們前進。目標一直是...現在仍然是...整合。



很明顯,創始者進入兩極分化的起點並不容易。他們創建了一個方程式,希望根據他們的計算得出結論。如同新的混沌科學,這三個文明之間的能量流動(天琴座、織女星和頂點星),對創始者而言變得不可預測。整個銀河家族只能等待和觀望,他們知道在混亂中自有秩序—神的秩序。



這些早期的功課已經銘刻在人類的以太記憶中,提醒人們曾經存在過的一切,以及可能成為的一切。在這場鬥爭中人類絕不孤獨。創始者仍在靜靜地等待。他們不僅存在於「外面」,也存在於人類靈魂當中,人類靈魂作為最基本的原型。生命和存在的循環只不過是個圈,開始和結束是一樣的。當人類感到進化的召喚時,是創始者通過廣闊的時間和維度在耳語。他們是人類的一部分對著自己說話。也許是時候傾聽了。



相關焦點

  • 【銀河光之家族】宇宙的誕生
    物質在宇宙開天闢地之際誕生。物質就是稠密化的流光,溼婆神和夏克提女神愛的結晶。  流光在經過各種層次的稠密化之後,形成了各種緯度和世界。流光創造了合一的螺旋,並且經由進一步的稠密化,形成了兩個世界的重疊區域,11:11次元門戶。當流光完全壓縮成為物質的時候,二元性螺旋就產生了。
  • 地球解放:銀河中央文明
    有時候他們會用實體的有翼天使的形象出現在人類的歷史裡。 銀河聯盟有一個名為『阿斯塔指揮部』的特殊單 位。阿斯塔指揮部的成立宗旨就是解放地球。另 外一個重要單位是木星指揮部。木星指揮部的 主要工作是全太陽系的精神解放;同時負責看 守木衛三門戶。它也是星光教團和藍龍家族幕後的靈性指導單位。 David Wilcock 發表了關於球型母艦的文章。
  • 《第二銀河》旅行指南 一場無以倫比的太空之旅
    這是第二銀河政治、經濟、歷史和文化的中心區域,由五個不同的強權--新歐羅巴聯邦、晨曦經合體、斯瓦羅斯共和國、天啟帝國和星際合眾國統治著,一片不安的秩序和文明的空間。外圍星域擁有至少10倍於源點星域的恆星系,法外之地、犯罪天堂,無數流浪者、冒險家、亡命之徒、海盜和遊牧民們的「樂園」。如果你確信自己準備對付他們,那麼可以去那裡看看。
  • 我們必須知道:地球現在受銀河聯邦密切關注的狀態
    我們銀河星系的銀河系聯邦位於天狼星系。我們的太陽是該星系與銀河系聯邦的星際閘。那是為什麼天狼星對地球如此重要並在我們歷史中起重要作用的原因。銀河聯邦歷史我們星系的銀河系聯邦是宇宙裡最古老的銀河系聯邦。因此,銀河系聯邦以天琴座和獵戶座為成員建立。他們第一個旗艦是Pelegai,在戰爭之後少數完整的船。這是非常痛苦的時期,這次戰爭的創傷需要多次元時間的恢復。當初,因為歷經星際戰爭之後倖存者很少,銀河系聯邦非常小。天琴座委員會和獵戶座委員會因他們的新興聯邦而延伸加倍。換句話說,他們就是當時的銀河系聯邦。
  • 《銀河帝國:基地》:人類未來2萬年的遙想
    「人類史上最好看的小說」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基地》曾被譽為「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說」,這種說法確有其事——1966年,世界科幻小說大會在俄亥俄州克利夫蘭召開,給當年的雨果獎新設了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獎項——「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說」。託爾金的《魔戒》三部曲和阿西莫夫的《銀河帝國:基地》系列都獲得提名。
  • 電影|《星際穿越》和《銀河護衛隊1-2》
    《星際穿越》(Interstella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執導的一部原創科幻冒險電影,由馬修·麥康納、安妮·海瑟薇、傑西卡·查斯坦及麥可·凱恩主演,基於知名理論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 得主基普·索恩的黑洞理論經過合理演化之後,加入人物和相關情節改編而成
  • 宇宙驚豔之美;銀河系星流、星際之門,創造之柱等
    這無比壯觀絢麗的景象其實是巨蛇座鷹狀星雲的「恆星子宮」,它能夠誕生新的恆星。四,星際之門:戒指星系。戒指星系的外圍是由明亮的藍色恆星組成的環狀物,而中心的圓球則可能由較老的紅色恆星組成,兩者之間是一片幾乎完全黑暗的區域。
  • 《第二銀河》記錄者神廟 銀河的記憶(二)
    今天,《第二銀河》世界史編撰委員會將繼續為大家解答那些人類文明在成長中被遺忘的記憶……記錄者神廟:RT第二銀河世界史編撰委員會至於大多數改裝套件上看不到任何國家的影子,這是因為改裝大師們本來就分布在銀河各地,這些改裝套件設計的初衷也不是為單一某個國家服務。
  • 遊戲實錄 |《第二銀河》星際航行演示
    「在漆黑的夜空深處我們看到了宇宙誕生前的虛無。」——愛倫坡 在你的心中,宇宙是什麼樣的?是漆黑無邊,充滿著未知和危險?還是浩瀚遼闊,存在著無數生命的機會?恆星、星系、星系團、氣體和塵埃,這些物質組成了一個異常廣闊的宇宙,無數光點穿越億萬光年,出現在你的面前。
  • 銀河是如何翹成「炸薯片」樣子的?
    自古以來,夜空中美麗浩瀚的銀河,引發了人們無數的想像和勇往直前的探索,從三國時期的「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到宋代的「銀河宛轉三千曲,浴鳧飛鷺澄波綠」 ……寄託了一代又一代人們對銀河的期許和嚮往。「翹」的銀河隨著觀測技術的進步,天文學家得以凝視他們夢寐以求的這片星河,人們對銀河真實面貌的認識也在不斷推陳出新。
  • 【薦書】《銀河帝國》,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說!
    》文末有福利最近小編迷上了星際小說,動輒幾百萬字不在話下,看得累也看得爽。 他的著作幾乎覆蓋人類生活的一切方面,上天下海、古往今來、從恐龍到亞原子到全宇宙無所不包,從通俗小說到羅馬帝國史,從科普讀物到遠東千年歷史,從聖經指南,到科學指南,到兩性生活指南…… 而他最有名的代表作,就是被評選為人類歷史上最好看的系列小說(Best All-Time Novel Series)的《銀河帝國》系列
  • ·阿西莫夫&《銀河帝國》·壹
    他研究的是基地早期發展出的『銀河聖靈』神學體系,按說這類研究者都應該是無神論者,但這位教授似乎有些走火入魔了,他認為謝頓是銀河聖靈的世俗代表,替神執行祂的意志。」「那我認為這樣一個非唯物主義者已經不適合神學的世俗教學工作了。」
  • 銀河電波 | 第31屆銀河獎來襲!!提前劇透!!
    從今天起到銀河獎頒獎典禮前我們將特別開設「銀河電波」欄目帶各位感受下本屆銀河獎的風採第24屆、第26屆「銀河獎」得主。代表作:《三體X:觀想之宙》《時間之墟》《古老的地球之歌》等。第26屆「銀河獎」得主。代表作:《出巴別記》《神僕》《斯巴達克斯》等。
  • 星際艦隊之銀河戰艦月卡黨雷達推薦
    部分玩家還不知道星際艦隊之銀河戰艦先買什麼雷達好,下面18183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月卡黨雷達推薦。
  • 科幻聖經:《銀河帝國》系列,到底影響了多少各行業領袖?
    講述人類未來兩萬年歷史,被譽為「人類想像力的極限」,被馬斯克用火箭送上太空的科幻神作!人類在這個小小的行星(他們稱之為「地球」)上,建立了兩百多個不同的行政區域(他們稱之為「國家」),直到地球上誕生了*個會思考的機器人。
  • 《第二銀河》星際合眾國、飛彈平衡性等問題解答
    歡迎參加第三十九次銀河議會,本次銀河議會主要內容有:對1.6版本細節問題的解答;對指揮官關注已久的改名卡、飛彈平衡問題以及星際合眾國上線時間作出了回應;除此之外,銀河議會根據大家的反饋表示「後續或將考慮增加不同檔位的塗裝」。一起來看看整體會議內容吧!
  • 第二銀河:如何進行星際旅行?這三種方法一定要記住!
    科幻類電影一直以來都廣受影迷歡迎,尤其是太空星際類型的電影,像《星際迷航》、《重返地球》、《星球大戰》、《星河戰隊》等科幻電影,對於宇宙空間和星際旅行的描述十分生動,讓人對真正的星際旅行十分嚮往。雖然以目前的科技發展,實現星際旅行並不現實,但是在遊戲中,這些想法都可以成真!
  • 加官進爵 《銀河戰艦》軍銜系統榮耀曝光
    當星際策略手遊《銀河戰艦》遭遇西方傳統軍銜系統,渺渺銀河又將再燃勇者軍魂!為了國家榮譽和個人功勳,指揮官們,快向世人展示你的赫赫軍功吧!英名流萬世 古有將帥徵戰沙場十餘載,今有玩家縱橫銀河無人敵。每位《銀河戰艦》的指揮官們都擁有雄心壯志,願報效國家,率領本國勢力獨步銀河。而最能體現指揮官對國家做出的突出貢獻,莫過於指揮官肩上的軍銜了。 軍銜系統讓每個人都擁有加官進爵、流芳百世的機會,因為它是面向所有勢力所有指揮官的系統玩法。
  • 從「銀河戰士」的歷史,到薩姆斯不算完美的歸來
    《薩姆斯歸來》在保留了「銀河戰士」系列高貴冷豔、殺伐決斷的薩姆斯的「形」的同時,卻失去了無數密道、機關和隱藏道具精巧勾連起來的探索趣味的「神」,這款依然不可多得的《銀河戰士2》重製佳作,因此更像是正餐《銀河戰士:Prime 4》到來前的甜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