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柴達木盆地東部邊緣的巴音諾瓦山,地質學家在一個神秘洞穴中發現了約有14.5萬年歷史的"金屬管道",這個發現讓科學家都感到難以置信。
神秘鐵管
洞穴內金屬管道
要知道14.5萬年前的原始人正處於石器時代,況且遠遠超越了柴達木盆地人類活動的年限,不可能是人類的傑作!
既然不是人類所為,難道是外星人造訪地球的傑作?
小編這期帶大家去探索這個神秘的洞穴和那些具有14.5萬年歷史的"金屬管道"。
託素湖
青海省德令哈市西南50公裡遠的巴音諾瓦山,位於東經36度50分北緯37度20分,背靠託素湖,而那個神秘的洞穴就位於巴音諾瓦山腳下。
海拔2800米的託素湖被沙漠戈壁地帶所包圍,清澈見底的湖水和光禿禿的沿岸,給人一種身臨絕境的感覺。
託素湖經緯度
由於此處氣候乾燥視野開闊,再加上大氣透明度格外的好,被譽為是全亞洲最好的天文觀測地點之一,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德令哈觀測站就在其附近。
巴音諾瓦山被當地人稱作"外星人基地",就是源於山腳下的那個神秘洞穴和其中的"金屬管道",關於這個稱呼,還有個更為玄乎的佐證,那是在1981年7月24日所發生的神秘事件。
託素湖
據說在甘肅和青海兩地,很多人都看到了不明飛行物,但有人確定最終的去向就是去了德令哈,如此一來在當時德令哈一舉成名,而"外星人基地"的稱呼則成了實至名歸。
1996年,青海省作家協會名譽主席、地質學家白漁先生,為了他的著作《走進柴達木》做實地素材搜集,親身來到了託素湖。
白漁先生走近那個神秘的洞穴,被眼前的景物所驚呆,三角形的洞口如同人工開鑿一般,那些"金屬管道"牢牢地鑲嵌在山體石頭中,有的橫向插進洞外的巖壁上,就像過去家用的煤爐煙囪,有的裸露在洞中呈上下垂直狀態,看上去就像是因為某種目的而建造。
地質學家、作家白漁
這些管道直徑大約都在40釐米左右,表面看上去精緻光滑,內部中空,完全就是智慧生物製造的物體,這跟現代建築所用的管道非常的相似。
隨後白漁先生又在湖邊和水中找到了一些不規則的管狀物,他將一些樣本送到了實驗室進行了化學成分檢測。
巴音諾瓦山
實驗室的檢測結果嚇人一跳,那些金屬管道的含鐵量居然在30%以上,按照這個比例似乎說明,大自然沒有這個能力創造他們。
如果不是大自然的傑作,那麼金屬管道的由來只有兩種可能,要麼就是古人類創造的,要麼就是外星文明創造的結果!
巴音諾瓦山
2001年,一支科考隊來到了巴音諾瓦山,之後他們將樣本送往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進行深入分析。
在核工業北京地質研究院實驗室,樣本檢測結果出來,那些鐵管的主要成分是黃鐵礦和石英砂粒組成,跟地外一些隕石的成分比的話相差太遠。
斷掉的金屬管道
高級工程師王文廣認為,黃鐵礦在自然界中沒有自行成為管狀物的自然條件,再加上這些"鐵管"的特殊外形和被深深地插進石頭裡面,就更加排除了自然形成的可能,那麼還有另外一種可能,就是古人類的傑作。
洞穴內管道(斷掉)
隨著對這些"鐵管"的年代測算,由古人類創造的可能性卻被排除了,年代測算結果顯示,那些金屬管道形成的時間最少不低於14.5萬年,也就是說大大超過了在柴達木盆地活動的古人類出現的時間上限,況且14.5萬年前正處於原始人的石器時代,根本不可能掌握了這種技術性很強的製造能力。
金屬管道示意圖
金屬管道精緻的外表形態表明,這些金屬管道一定是由智慧生物所造,那麼排除了古人類的嫌疑,就剩下一種可能了,那就是外星人的傑作了。
難道真的是外星人製造了這些管道,並安插在了石頭上嗎?
地質學家在進一步研究中發現了關鍵性的問題,王文廣在一張地震局提供的照片中發現了端倪,他發現照片中的"鐵管"有問題,在管壁中心灌裝的是"石膏",而管壁則是黃鐵礦成分。
金屬管道橫截面
這個發現又讓地質學家找到了是自然界所為的證據,石膏在柴達木盆地中並不少見,是由鹽湖結晶後的礦物質的結果,形成管狀物是因為黃鐵礦跟石膏相遇形成一個包裹層,將石膏圍在中心,直到這些管狀物進入淺水區後,黃鐵礦裡面的硫元素就被氧氣置換出來,重新和水結合形成硫酸根,然後輕而易舉地將石膏溶解,造就成了中間空心的"鐵管"。
地質學家的解釋圖意
這個解釋對於地質學家而言,算是一個比較合理的科學解釋了,然而接下來的發現,又把地質學家的結論給徹底推翻了。
科學家對這些"金屬管道"用伽馬儀檢測後發現,其輻射值超出周邊砂巖的20倍高,這不光是"金屬管道"含有很高的放射性物質,就連管道跟巖石斷裂的地方都很高,如此一來,本來清晰明朗的科學論斷,就這樣被高輻射的問題又給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
懸崖外壁的金屬管道
為什麼這些"金屬管道"含有如此之高的放射性物質呢?
難道是在製造途中故意人為地添加進去的?
顯然這個問題又複雜化了,又將外星人製造的結論推向了高處。
但很快又有人給外星人製造的結論潑冷水了,他就是蘭州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高軍平教授,他也是第三批考察神秘洞穴的科學家。
高軍平教授從事地質學研究20多年,經驗豐富見多識廣,但面對這些"金屬管道"時,他同樣大吃一驚。
高教授仔仔細細地找遍了整個地區,找到了很多管狀物的"金屬管",隨後將樣本送往蘭州大學實驗室進行化驗。
插在石頭內的金屬管道
實驗測試結果並無新意,但高教授的論斷卻令人矚目,他認為那些"金屬管道"就是古代的植物化石。
早在數百萬年前,託素湖周邊還有很多大樹,那些大樹在洪水衝積中逐漸被泥沙埋藏進湖底,在一系列漫長的地質演化中,樹幹部分就變成了現實中的金屬管道。
高軍平教授跟白漁先生採集樣本對比(右白漁)
然而,高教授的論斷卻無法讓當初的白漁先生信服,因為當初他所採集的樣本,跟5年之後高教授所採集的樣本簡直是相差千裡,這不僅讓人對鑑定結果產生質疑,而且還有多個問題沒有得以說明。
毫無疑問,高教授的理論觀點跟白漁先生的理論觀點完全不同,一個認為是自然現象,另一個認為是超自然現象,到底這兩個觀點哪個更讓人信服呢?
白漁先生也是地質學家出身,研究考察的足跡遍及於柴達木盆地角角落落,而高教授從事地質學研究20餘載,經驗豐富見多識廣,兩者對此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結論。
白漁先生提出了三個極為關鍵的問題跟高教授對質:
第一個問題,既然"鐵管"是植物化石,那麼30%含量的鐵是如何進入植物的?
伽馬儀檢測
高教授認為,管狀物雖然令人感到奇怪,但其實組成結構就是些含鐵量極高的粗砂巖和礫砂巖,它們被洪水從山上衝下來,跟湖邊的樹幹樹枝結合腐爛的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會釋放出大量的有機酸或者腐殖酸,而恰好又跟大量的含鐵元素結合,日久就形成了黃鐵礦。
第二個問題,我們知道植物和普通的鐵不會含有輻射,那麼放射性物質又是從哪裡來呢?
神秘洞穴
高教授認為,那些湖相沉積所形成的砂巖裡,含有放射性物質的鈾並不奇怪,而鈾的化學特性就是產生強輻射。在水面上氧化作用下鈾的牽引力特別強,但到了與空氣隔絕的地下,鈾元素的牽引力減弱就很容易沉澱下來。
沉澱下來的鈾元素剛好被植物的有機質吸附結合,導致了植物化石鈾元素含量超高,當植物化石(金屬管道)離開水面時氧化作用開始,鈾元素的牽引力增加開始釋放輻射。
巴音諾瓦山
第三個問題,既然是樹幹化石,為什麼更軟的樹皮(形成鐵管管壁)沒有腐爛,反而是堅硬的樹幹出現了腐爛導致中間空洞的現象?
高教授認為,樹幹在腐爛的過程中,有機酸或腐殖酸由於中間濃度高,所以是從樹幹內部向外擴散的,當擴散到樹皮外圍界面時,由於泥沙的阻擋無法再向外擴散,就隨機和沉澱下來的鐵結合,所以樹皮外圍部分出現堅硬的鐵質外殼,而樹幹部分腐爛風化形成空心。
金屬管道口(斷掉)
高教授的理論認為,"金屬管道"的形成是樹幹埋入湖底,經歷數百萬年受物理化學作用的結果,泥沙形成砂巖,樹幹也隨之形成了化石,最後湖面下降湖床上升露出了水面,那些"金屬管道"在風化中現身。
高教授的這個理論能不能成立呢?
託素湖
致命的問題又來了,既然砂巖跟樹幹化石是同一時期形成的理論,那麼砂巖都至少是在數百萬年形成,為什麼植物化石的碳十四斷代測算卻僅僅有14.5萬年呢?
又是誰將這些樹幹化石憑空塞進了堅硬的砂巖中而不留痕呢?
難道是碳十四測算法出了問題?還是這個化石理論本就存在著問題?
託素湖
歡迎高手留言評論,別忘了關注加點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