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電影節 |《同義詞》:戲夢巴黎

2021-01-15 ELLEMEN睿士

以色列導演那達夫·拉匹德(Nadav Lapid)的第三部電影長片《同義詞》(Synonymes)是一部拍攝於巴黎的法國主製片電影,處女作《警察》(Ha-shoter,2011)使其在洛迦諾電影節引起人們的注意;入選坎城電影節影評人周的《女教師》(HaGanenet,2014)更是讓人對他的新作品充滿了期待與好奇。

但導演卻選擇了「出走」,從「遠方」巴黎以一個局外人的視角來繼續他對以色列的書寫。說是出走,但其實已然並不是第一次,因為整個電影都是基於拉匹德近二十年前在巴黎生活回憶的自傳,其中當然也不乏奇遇、迴響與幻想。

那達夫·拉匹德2000年代初服完兵役後就讀於特拉維夫大學哲學系,隨後成為體育記者並開始撰寫小說,在生活看似一帆風順之時他突然決定停止一切並遷居巴黎。一種無名且不解的類似於「憤怒」的情緒推動了他徹底離開自己的國家,以便拯救自己的「命運」。在巴黎的生活期間他拒絕說希伯來語,完全切斷了任何與以色列有關的事物與人,借著一本法語詞典他瘋狂地希望精確地掌握這個拿破崙曾經使用的語言,似乎只有也必須這樣他才可以洗刷掉自己身上的猶太/以色列印記。

他生活於清貧和孤寂之中,靠打零工養活自己,花銷精確至分,每日的食譜完全相同,克勤克儉地有些像是苦修士。這種單調、邊緣的生活不是一種必須和必然,而是一個主動的選擇。他開始認識一些法國朋友並向他們講述自己以前的生活:以色列的種種,尤其是服兵役期間的遭遇。日復一日他對巴黎的幻想逐漸減弱,雖然對法國文化、法語的了解卻是在日益精進,他感到曾經代表希望的這個城市對於他來說其實也只是一扇扇關掉的門。他嘗試考取法國的電影學校卻在最後一關功敗垂成,恰好在此時,一家以色列的出版社決定出版他的小說集。帶著苦澀的失敗感他離開了法國回到以色列。

看過電影之後就可以發現這段拉匹德敘述的成為導演前的巴黎經歷,除去開頭和結尾,將主人公的名字換為約阿夫(Yoav),幾乎完全就可以成為《同義詞》的劇情梗概。藉由此再與電影比較,就可以發現導演在拍攝這部電影時的處理方法:以現實主義的基調面對細節,用想像力的再創造加入劇情,最後再借隱喻的力量來完成表達。面對這部類似自傳的電影如是,仔細思考其實這完全也是之前兩部作品的創作方式。所謂現實主義,所有涉及約阿夫的生活細節都是如此被處理;再創造的最大部分則是約阿夫所遇到的一對法國朋友這一設計,他們是艾米爾(Emile)和卡洛琳(Caroline),大資產階級實業家的富二代和他的女朋友,前者衣食無憂幻想成為作家,後者貌美溫柔卻也像男友一樣其實令人捉摸不透。與他們的交往幾乎成為了約阿夫生活之外的最大生活,除此之外當然也不乏其它「奇遇」—比如領事館的打工經歷以及與若干猶太復國主義者(sioniste)的相識;而整部電影中約阿夫面對自己以及他人、世界的態度也就逐漸跳出個體經驗,成為了一個圍繞著以色列的隱喻。

拉匹德三部電影無一例外都是在講述兩個或者幾個「世界」的碰撞,並無交集、無法理解也無法和解的世界。《警察》中的激進左翼「恐怖分子」與特警;《女教師》中的兒童「詩人」約阿夫(是的,他也叫約阿夫)和女教師以及現實世界;再及至《同義詞》中的主人公與法國、與母國以色列。拉匹德屬七十年代生的新一代以色列電影人,他們嘗試盡力擺脫「浩劫」(Shoah)/納粹屠猶/以色列復國等二十世紀重大歷史事件後世人在面對以色列(猶太人)時這唯一印象,以及由歷史記憶和世界政治角力而形成的對這種印記的不容置喙的政治正確式的立場—任何來自外部的對於以色列的「批評」和討論都很容易迅速地被套上反猶的立場。盡力擺脫或者至少保持距離,以人性的角度祛猶太化地面對以色列作為一個公民社會的種種問題(階級、貧富、與阿拉伯人的領土/種族矛盾)或者不帶歷史負擔地以一種現代的眼光來描述它,他們關心的是以色列人作為人而非猶太人的生活境遇。持這種商榷態度或者距離感的知識分子、藝術家就如同在任何一個國家那樣,某種程度上反而會被視為一種局外人;而他們則就像當年的拉匹德和電影中約阿夫一樣,有一種困頓的不解感和逃離欲望。

這種對以色列社會/政治/教育系統下成長起來的國民人格的討論和商榷肯定表現在了藝術作品的細節之中,比如強烈的尚武或者不敗決心,因為失敗對於他們而言不是擇機東山再起,而是徹底的終結於死亡,也因此不管是約阿夫還是電影中的其他人從外表上看都是陽剛氣過足的肌肉男,而內心上則像是徹頭徹尾的男性強權主義者,甚至頗有幾分施虐狂(Sadism)的症狀(在《警察》中尤甚);弔詭的是,在《同義詞》中對這種「人格」的商榷和表現卻偏偏因為此型人格本就過於浸入創作者自身而過度侵佔了藝術作品的肌理。相較於《女教師》中的輕巧和遊刃有餘,《同義詞》則顯得過於乾澀和堅硬。故事過於「一路到底/死」,冷冽中缺乏細膩和輕柔,男主演原生態的表演雖然非常精彩(可以料想會是本屆柏林電影節最佳男主演的有力競爭者)但亦是有著同樣的問題。且艾米爾/卡洛琳這一對朋友的設定也並非成功,他們過於虛空,甚至令人想起七十年代後義大利政治電影中那些為完成「政治任務」而出現的臉譜化角色。

《女教師》中有一句這樣的對白,幾乎可以視作那達夫·拉匹德的夫子自道:「詩意是與這個世界相反的東西,成為詩人是與這個世界的本質相斥的」,他的電影也慣於描繪這樣的「不尋常之人」,《同義詞》中的不尋常,在海報上從上至下貫穿的法語形容詞中就可以看的出來:兇惡的(méchant)/下流的(obscène)/無知的(ignorant)/醜陋的(hideux)/衰老的(vieux)/卑劣的(sordide)/粗俗的(grossier)/可憎的(abominable)/惡臭的(fétide)/可悲的(lamentable)/噁心的(répugnant)/惡劣的(détestable)/愚蠢的(abruti)/平庸的(étriqué)….也許他尋找的其實是某些東西的反義詞。

撰文:Muyan

相關焦點

  • 柏林電影節公布完整片單,王小帥張藝謀王全安爭金熊
    當地時間1月17日,柏林電影節在其官網上公布了主競賽單元的完整片單。此前,僅知曉入圍主競賽單元,但未確定是否參與競賽的張藝謀的《一秒鐘》,最終確認將與王小帥的《地久天長》和王全安的《恐龍蛋》一同爭奪金熊獎。《一秒鐘》海報目前,關於這三部電影的情況,曝光的資料都不多。
  • 柏林電影節動態:傑瑞米·艾恩斯擔任評審團主席
    柏林電影節動態:傑瑞米·艾恩斯擔任評審團主席 時間:2020.01.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柏林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處女之誓》
    影片女主角的扮演者阿爾芭-洛爾瓦徹,是義大利最著名的演技派女星之一,曾主演過《巴勒莫狂花》《質數的孤獨》等作品,去年剛以《飢餓的心》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女演員桂冠。她在《處女之誓》裡的戲份吃重,有望角逐柏林影后。
  • 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柏林電影節引關注
    新華社柏林2月17日電(記者田穎 張毅榮)德國兩部難民題材影片《過境》和《滕珀爾霍夫中央機場》17日在柏林電影節全球首映,2016年以來這一題材一直是柏林電影節關注的焦點。  《過境》是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之一,由德國導演克裡斯蒂安·佩措爾德執導,改編自德國女作家安娜·西格斯1944年出版的同名小說。
  • 《美麗人生》羅伯託·貝尼尼攜新作亮相柏林電影節
    《美麗人生》羅伯託·貝尼尼攜新作亮相柏林電影節 時間:2020.02.24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魚肉
  • 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作品《爛故事》發布新海報
    柏林電影節最佳編劇獎作品《爛故事》發布新海報 時間:2020.05.0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Esther
  • 66屆柏林電影節開幕首日 《凱撒萬歲》平淡揭幕
    柏林電影節正式開幕    1905電影網訊 當地時間2月11日晚7點30分,第66屆柏林電影節如約而至。電影節各項活動也陸續舉辦    隨著電影節的開幕,本屆柏林電影節各項議程都已經開始。《每日銀幕》也將在柏林舉辦期間增開一個特殊的場刊。包括巴西、丹麥、英國、德國和美國等國家在內的知名媒體都將為本屆柏林電影節所有的競賽片撰寫影評並給出評分。雖然說媒體評分並不等同於評委的判斷,但是在某種程度上,場刊的評分的確可以反映出影片的水準,並能以此為依據在最終的獎項歸屬上做出預測。所以,在整個柏林電影節期間,場刊的綜合評分是最重要的數據之一。
  • 第69屆柏林電影節,中國包攬影帝影后,這個獎含金量夠高
    第69屆柏林電影節獲獎名單出爐!王景春、詠梅憑藉王小帥導演作品《地久天長》奪得影帝、影后創辦於1951年,與坎城國際電影節、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並稱為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世界三大電影節)在被稱為中國導演福地的柏林電影節上,中國多位導演都以柏林為轉折點打開世界的大門1988年,張藝謀指導的電影《紅高粱》,獲得第三十八屆西德西柏林國際電影節
  • 2021年柏林電影節將頒發「中性獎項」 取消最佳男女演員獎
    從明年起,柏林國際電影節將不再按男女性別頒發表演獎項,而是合併為最佳主角銀熊獎,並增加最佳配角銀熊獎。主辦方表示,2021年電影節將如期線下舉辦。柏林國際電影節主辦方稱,他們將從明年起停止分別向男女演員頒發表演獎項。
  • 雅思閱讀同義替換詞的考點
    下面新東方網雅思頻道為大家整理了雅思閱讀同義替換詞的考點,供考生們參考,以下是詳細內容。   雅思閱讀題目出題的本質是三種替換:同義詞/詞組替換,句型替換,語法替換,筆者將從這三方面根據學生在葉毅斌老師的雅思閱讀課堂中所做的筆記進行分類整理。
  • 第70屆柏林電影節揭曉,黃海設計海報刷爆朋友圈!
    今天你們的小浪郎「我」又要幫大家漲姿勢了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主競賽單元各獎項於不久前頒出,影片《無邪》獲得最佳影片金熊獎。(Mariette Rissenbeek)擔任執行主席,義大利人卡特裡安(Carlo Chatrian)擔任藝術總監,這是他們聯手的第一屆柏林電影節。
  • 解讀柏林競賽片|國產動畫首次入圍 張震爭影帝
    1982年,國產動畫短片《三個和尚》曾獲第32屆短片競賽最佳編劇銀熊獎,此後尚無其他華語動畫在柏林電影節獲過獎。這也是繼宮崎駿《千與千尋》之後,新世紀第二次有亞洲動畫電影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當然,這部電影將聚焦於他人生的一段高光時刻——在1943年期間,他曾與佔領巴黎的納粹分子進行抗爭,用音樂鼓舞了不少人。  艾蒂安-科馬爾是一位全能型電影人,主演的電影《人與神》曾入圍坎城國際電影節,他同時還擔任過諸多影片的製片工作,《姜戈》是科馬爾首執導筒。
  • 引爆柏林電影節話題的《列夫·朗道》,時長700小時的14部片子下周...
    據悉,已在今年第70屆柏林電影節展映的《列夫·朗道:娜塔莎》和《列夫·朗道:退變》將率先上線。剩餘的影片也將每隔幾日在官網上線,並且整個項目的700小時素材全部都會上線。《列夫·朗道:娜塔莎》和《列夫·朗道:退變》在今年的柏林電影節上成為話題之作。
  • 雅思寫作高分同義替換詞有哪些?
    雅思寫作中有一些高分技巧需要考生去學習,那麼今天環球青藤小編就來給大家說一說雅思寫作高分同義替換詞有哪些?希望能給各位考生帶來幫助,祝願各位考生都能取得滿意的成績。雅思寫作高分同義替換詞:1.individuals,characters, folks替換people ,persons2: positive, favorable, rosy (美好的),promising (有希望的),perfect, pleasurable , excellent, outstanding, superior替換good3:dreadful
  • A類雅思閱讀考點解析:詞與同義替換
    二、多變的同義替換考點   同義替換在雅思閱讀考點中為核心考點,幾乎所有題型都有考查對文中意思轉換與正確答案匹配的能力,因此同義替換所展示出來的並非是單單的同義或近義詞組的替換,還有詞組以及結構上的替換。
  • 金敏喜柏林電影節封后獲獎感言告白傳緋聞導演:我愛你(圖)
    第67屆柏林電影節銀熊獎得主金敏喜 [圖片=網絡]柏林當地時間2月18日晚間,第67屆柏林電影節閉幕,金銀熊獎各名花有主,最佳導演獎由芬蘭導演阿基-考裡斯馬基獲得,韓國演員金敏喜憑藉洪尚秀導演的作品《獨自在夜晚的海邊》摘得影后,影帝由喬治-弗裡德裡希 (《明亮的夜》)奪走,匈牙利電影
  • STX在柏林電影節拿下「星雲和瑟曦母女殺手出擊」的動作驚悚片
    【STX在柏林電影節拿下「星雲和瑟曦母女殺手出擊」的動作驚悚片】STX在柏林電影節拿下「星雲和瑟曦母女殺手出擊」的動作驚悚片《火藥奶昔》的多地發行權:北美、拉丁美洲和中國。據稱花費高達8位數(千萬)美元級別。
  • 柏林電影節的第一個華人影帝,他能否在娛樂圈樹立標杆?
    廖凡,你也許不太熟悉他的名字,因為他不是一個流量明星,也從來沒有在哪個平臺上被熱搜過,但是如果你喜歡電影,你一定知道他,因為他的演技,實在很棒,在《讓子彈飛》中飾演的經典角色《師父》《邪不壓正》中,他更是第一個在柏林電影節獲得影帝的中國人,他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下面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
  • 英國演員海倫·米倫獲頒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獎
    2月27日,英國女演員海倫·米倫在德國柏林獲頒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終身成就榮譽金熊獎。海倫·米倫1945年7月在英國倫敦出生,20多歲時開始舞臺演出,參加過大量舞臺劇、電影和電視劇的拍攝,塑造了許多性格鮮明的影視角色,成為英國家喻戶曉的演技派「常青樹」。
  • 賈樟柯紀錄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在柏林電影節全球首映
    中國導演賈樟柯新作《一直遊到海水變藍》2月21日在第7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全球首映,22日舉辦拍照式和新聞發布會。↑2月22日,在德國首都柏林,中國影片《一直遊到海水變藍》導演兼編劇賈樟柯出席新聞發布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