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M型社會結構,指的是在全球化趨勢下,富者在數字世界中,大賺全世界的錢,財富快速攀升;另一方面,隨著資源重新組合分配,中產階級因失去競爭力,而淪落到中下階層,整個社會的財富分配,在中間這塊,忽然有了很大缺口,跟M的字型一樣,整個世界分成了三塊,左邊的窮人變多,右邊的富人也變多,但是中間這塊,就忽然陷下去,然後不見了。
日本趨勢專家大前研一最近說的一句話;你別再以為,只要咬牙忍一忍,好日子還會回來,你可能已經從中產階級 淪落到「下流社會」而不自知……這其實說的就是M型社會。
所謂極化營銷(market polariton),是筆者根據M型社會的情況結合實際研究出的。其概念是指在M型社會結構下,市場已經被分割成若干塊(segments of the market),其中最高端市場和最低端市場處在M的兩個極尖上,中間市場已經逐漸消失(escaping the middle-market trap),營銷戰略制定者和定位者應當把政策和策劃重點放在高端市場和低端市場兩個極點上,進行以此為基礎的系列市場動作,是為極化營銷。
High end market middle end market low end market
高端市場 中端市場 低端市場
一、《哈利﹒波特》極化高端營銷(high end marketing)的成功案例
前些日子,研究所的朋友jason告訴筆者說,喂,老張,現在《哈利﹒波特》(以下簡稱《哈》,下同)被吵作的好厲害,人氣好高好高,你去看看,看對你研究這個社會和研究營銷有沒有借鑑作用。筆者起初時間緊張,沒有行動,後來jason從臺灣回滬後主動幫筆者買了書及DVD。書將近800頁,要賣180塊錢一本。DVD一片要15塊,七片也一百多塊。讀了之後,筆者並沒有就書本身多研究,而是就其營銷方式和營銷的成功進行了分析。現在筆者從極化營銷 (market polarization)的角度對《哈》進行一些分析。
01. STP分析
從市場選擇的角度來看,《哈》選擇的是少兒和青少年市場,《哈》書對小朋友閱讀英文的促進確實是有的。
從目標市場來看,《哈》針對的少兒市場的邊際高端效應。所謂邊際高端效應,簡單地解釋就是說,一般人對自己可能比較節約,但對後代特別是少兒的學習教育投資是從來不計成本的,而這種不計成本望子成龍的心態便造就了少兒學習產業商業化的高利潤空間,直接上升為高端目標市場。
從市場定位來看,《哈》的精準目標核心群是小學學生及其邊際關係人群,包括家長,老師。這是一個很高明的定位,也是一個很英明的策劃。
實踐資料和數據顯示,這個定位相當成功。《哈》書前六冊銷售已經突破3億冊。《哈》七在銷售儀式上一宣布銷售,24小時內就銷售出830萬本。這就是實際情況。
High end market middle end market low end market
高端市場 中端市場 低端市場
少兒學習教育市場 社會流行文學小說類 專業學術研究類 地理歷史類
說明:這裡高低端是從利潤角度而言。
02.基於STP的具體市場動作的營銷4P分析
首先是定位。在STP分析中,我們已經分析了定位,這裡不重複。
其次是定價。《哈》書的定價是人民幣180元,顯然是比較高端的定價。
第三是渠道。《哈》書和電影的渠道採取的嚴格的代理制。並且這種代理中暗藏促銷。以中文版為例,在中國的翻譯代理唯一指定是馬氏姐妹。其他出版等等,也是代理制。
第四是促銷。《哈》的促銷也相當成功。每有《哈利•波特》新作問世,在世界各地,均有書迷搶先於當地的官方出版商,在網上公布自己的譯文,但布魯姆伯瑞往往只是口頭稍加點撥,並無實際法律行動。蓋因書迷的譯文傷害更多的是當地出版商的利益,於布魯姆伯瑞影響不大,因而樂得做好人,決不肯得罪書迷,因為投資更大,也更賺錢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還要靠書迷捧場,大賺票房。而本地出版商,由於只對自己的譯文享有權利,因此無權過問網友自譯,此時只能暗自叫苦。哈七出版前一年,羅琳便主動放風,稱主人公難免一死。於是全球沸騰,媒體亂猜結局,小朋友們亦懇求羅琳筆下留情,放哈利一條生路。但羅琳不為所動,雲裡霧裡,東拉西扯,終將讀者胃口吊至天高,促成並進一步放大了哈七的種種天文紀錄。其種種促銷行為的結果是,作者、經紀人和出版商有唱有和,各施巧技,配合得天衣無縫,布魯姆伯瑞、利特爾先生和羅琳女士獲得利潤的最大化。特別是《哈》的作者羅琳女士,從一個靠領取政府救濟金的、找不到工作的失業婦女,搖身一變,成為英國第一女富翁。
二、海爾部分產品極化低端營銷(low end market)成功案例
海爾這些年的發展之路可以濃縮在下面這組數字中:營業額:1984年348萬元,2000年實現全球營業額406億元,是1984年的11600多倍;利稅:1984年資不抵債,2000年實現利稅30億元,自1995年以來,累計為國家上繳稅收52億元;職工人數:1984年只有800人,2000年達到3萬人,是1984年的37.5倍;品牌價值:2000年海爾品牌價值達到300億元,是1995年第一次評估時的7.8倍,是中國家電行業第一名牌;產品門類:1984年只有一個型號的冰箱產品,目前已擁有包括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69大門類10800多個規格品種的產品群;出口創匯:已在海外建立了38000多個營銷網點,產品已銷往世界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0年實現出口創匯2.8億美元,自1998年以來,出口創匯每年以翻一番的速度增長,是中國家電業出口創匯最多的企業。這裡我們重點分析海爾部分產品極化低端營銷問題。
海爾的爾部分產品極化低端營銷是通過製造差別化產品來滿足差別消費人群,制訂差別的價格。海爾的生產線是連續性的,因此其產品的價格段也是連續性的,從10000多元到2000多元,幾乎每隔50元就有兩款產品供選擇,可以滿足不同的需求和購買力的消費者。而真正能使海爾迅速發展的,恰恰是其定位和定價在低端的大量產品。
所以,Electrolux(伊萊克斯)公司的CEO漢斯 斯特伯格在關於極化營銷 (market polarization)的論述中說:「low cost Asian players such as Haier,were applying pressuer at the low end of the market, while premium…….」其意思說象海爾這樣的亞洲玩家,在家電行業的低端市場進行的低成本的低端市場極化營銷是成功的,是可以用來舉例說明問題啟發他人的。
關於海爾低端極化營銷的分析方式和分析工具和《哈》的分析一致,這裡就不再重複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