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號的凱旋背後:讓中國航天「去美化」的歷史過程啟迪未來

2020-08-12 佰思科學

本文作者:佰思科學|沈東旭 邱亞明


前言


2020年8月10日上午9時許,遠望五號航天測量船,在完成了天問一號等航天測控任務之後,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為了中國第一次火星探測任務的順利升空,遠望船隊中的遠望五號、六號、七號三艘航天測控船,遠赴大洋深處,助力天問一號任務的完美起步。

遠望七號

而就在三天前的8月7日,在深圳的一場會議上,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正式提出,華為要「向上捅破天,向下紮下根」。眾所周知,由於近期美國的制裁,華為不僅不能從美國公司購買關鍵元器件,甚至連自己設計的晶片都不能用含有美國技術的生產線製造。以至於近期大家都在念叨,麒麟晶片即將絕版啦(趕快準備好搶購Mate40吧)!

餘承東在中國信息化百人會2020年峰會上

然而中國航天與華為,這兩者之間有什麼聯繫嗎?「去美化」,是它們之間的共同點。華為等中國高科技企業,這兩年被迫走上了「去美化」道路。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中國航天在很多年前就不得不實施「去美化」。在這篇文章裡,讓我們回顧一下中國航天「去美化」的過程。對剛剛開啟「去美化」進程的華為來說,中國航天能給我們什麼樣的歷史啟迪呢?


一、從蜜月到禁運


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美之間曾經有過一段蜜月期,當時中美合作的出發點是為了對付共同敵人蘇聯。中美航天合作,雖然奠基於八十年代末期,但合作主要發生在蘇聯解體之後的九十年代。無數的歷史表明,美國是一個非常現實主義的國家,意識形態整天掛在嘴上,但左右實際行動的,全是利益。

1989年2月,老布希總統訪華時,時任總理向老布希贈送了一臺飛鴿自行車

1989年1月,趕在2月份老布希總統訪華前,中美兩國政府籤署了《關於衛星技術安全的協議備忘錄》,為中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鋪平了道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老布希絕對算得上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長徵二號系列火箭

美國之所以允許中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是看中了中國發射衛星的性價比,說白了就是便宜。得益於中國在飛彈技術方面的長期投入,加上中國低廉的人力成本,中國衛星發射在國際市場的報價,比別人家低了一大截,便宜個30~40%是很正常的。由此可見,只要中國人下決心把東西做出來,基本上就是全球最低價,從改革開放之初就是如此,這是歷史的常態。

銥星系統的標誌

美國允許中國進入國際衛星發射市場是有原因的。美國在90年代期間有個衛星發射的大活,迫切需要降低發射成本,就是著名的銥星系統摩託羅拉搞了個全球衛星電話系統,要向太空發射66顆衛星組成的星座,實際發射了95顆衛星。

銥星系統發射任務列表:長徵(Chang Zheng)2號運載火箭承擔了相當一部分發射工作

銥星系統的想法其實不錯,就是通話收費太貴,所以生意不好。摩託羅拉一看情況不妙,在1999年就讓銥星公司宣布破產,反正自己製造的衛星都賣出去了。對於中國衛星發射的低價格優勢,美國相關的利益集團看不下去了。恰好1999年,美國炮製了著名的考克斯報告,指責中國在多個領域盜竊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包括在發射衛星的過程中竊取美國的智慧財產權。好熟悉的味道,祖傳配方一直沒變啊!

美國眾議員克里斯多福·考克斯

以這個由頭,美國全面禁止了與中國的航天合作,規定含有美國零部件的衛星不能交給中國發射,而且禁止向中國銷售航天產品,包括元器件,禁止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航天交流。因此,1999年6月中國最後一次銥星發射,是中美間最後一次航天方面的合作,禁運一直持續到今天,而且不出意外的話,還會繼續持續下去。


二、奮起於逆境


美國的禁運措施,基本上斷掉了中國火箭進入國際市場之路。當時的國際衛星發射市場,實際上完全掌握在美國人手中:中國為外國發射的衛星都含有美國元器件,甚至就是由美國公司生產的。如果外國選擇中國來發射衛星,只能用中國產的衛星。但當時中國航天整體技術水平比較低,自產衛星也就能賣給自己,外國人不要。因此中國被隔絕在國際衛星發射市場之外很多年,直到2007年,基於東方紅四號的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中國這才算重返國際衛星發射市場。

奈及利亞通信衛星一號

不過在這個時候,重返國際衛星發射市場,對中國航天的意義已經遠沒有之前那麼大了。九十年代,為外國發射衛星的收益對中國航天來說是可觀的收入,當時國家一年也沒有幾次航天發射任務。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國家的航天投入越來越高,航天發射任務也越來越多,變成了以國內市場為主,海外合作更多的是發展國家之間的友好關係,成了點綴。尤其是從2018年開始,中國的航天發射次數成為了世界第一。而在2020年,中國規劃了40次航天發射任務,將連續三年領跑全球。

2010-2019年,俄中美三國航天發射次數對比

另一方面,世界主要國家,在航天發射領域基本上也是各過各的:美國的衛星主要由美國自己發射,俄國、歐洲、中國當然不能例外,甚至印度、日本,也有自己玩的能力。從上圖可以看出,中美俄三國佔了全球80%左右的航天發射份額。因此在航天發射領域,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性市場,一直都是「去全球化」狀態。


三、展翅高飛正有時


被美國全面禁運的二十多年裡,中國在航天領域取得了非常多的進步,不僅僅是航天發射這一方面。

北鬥導航系統

比如前不久正式投入運營的北鬥三號衛星導航系統,是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衛星導航系統,全面優於美國正在使用的GPS II,與GPS III技術水平相當。佰思科學之前有專文進行介紹。《深度解析大國重器-「北鬥導航」!你信嗎?看遍全球,「北鬥」系統當仁不讓是第一!》(點擊題目進入文章)

國際領先的東方紅五號通信衛星

再比如2020年1月5日定點成功的東方紅五號通信衛星平臺,技術水平世界領先,能實現10Gbps的通信傳輸速率,未來還要實現100Gbps和1Tbps的更高速率。

北鬥三號搭載的氫原子鐘具有世界領先水平

此外,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也帶動了元器件產業。很多航天級晶片和器件不能進口,只能進行自研,反而推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比如在北鬥研製過程中,中國最早希望從歐洲購買核心設備原子鐘,結果歐洲人不僅要價高,還要人為降低原子鐘的精度--這簡直是對中國人智商的侮辱,以為中國人做不出高精度的原子鐘。結果中國人不僅做出來了最先進的原子鐘,質量還比歐洲人的好。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上面的銣原子鐘,上天之後出了質量問題,壞了好幾臺,在全世界人民面前丟人現眼。

銣原子鐘體積小,重量輕,但精度不如氫原子鐘

現在中國火箭與衛星上的元器件,98%以上都是純國產的,甚至俄羅斯都大量從中國進口航天元器件。據估計,俄羅斯每年從中國的航天元器件進口金額在10億美元量級。


四、中美必將繼續脫鉤


綜上所述,中國航天在持續的「禁運」中走過的是一條持續發展的道路,從遠遠落後於美國,到逐漸望其相背,甚至某些領域有所趕超的狀態。因此,封鎖不會阻擋中國的發展,只能讓中國人更加發奮圖強,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會促進中國的發展。再以之前說過的原子鐘為例,如果不是歐洲人要價太高,欺人太甚,中國當時很可能會從歐洲進口,從而放棄自行研發。但實際上,自己做過了才發現,這東西做起來根本就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很快也就搞定了。


華為當前面臨的半導體領域的困境,其實也是類似的。當有便宜的貨架產品可買的時候,誰會去刻意另起爐灶,還要自當小白鼠呢?但一旦被逼入角落,無路可走,只能奮起的時候,真正的力量就會迸發出來。等做起來就會發現,所謂的技術門檻,絕不是高不可攀,其實不過爾爾。從歷史來看,還沒有外國人做得出來而中國人做不出來的東西。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比爾·柯林頓

中美「脫鉤」的進程,具有歷史必然性。當中國發展到一定階段,「脫鉤」必然發生,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同某個美國政客上臺與否並無關聯。中美航天「脫鉤」是在1999年,正是比爾·柯林頓當政時期。現在來看,比爾·柯林頓可能是老布希之後對中國最友善的美國總統。

錢學森對中國火箭事業的發展貢獻巨大

當年中國航天被「禁運」,是因為火箭領域國家長期持續的投入,在國際上具備了競爭力,美國就要從技術和市場兩方面進行圍堵。現在美國的禁運名單上,不僅有華為,還有一長串中國企業的名字,說明中國在很多領域都開始威脅到美國的地位。因此,中美兩國在高科技領域的「脫鉤」,必將持續下去,這是不可逆的歷史進程。


對華為也好,對其他被禁運的中國企業也好,我們有理由相信,它們一定能夠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後記:華為已經啟動「塔山計劃」,以突破半導體製造為戰略目標,開始了晶片領域的新徵程。我們都知道,塔山是遼瀋戰役的關鍵一仗。遼瀋戰役之後,四野大軍就要揮師入關了。我們期待著華為「入關」的那一天。

相關焦點

  • 全年任務圓滿收官 遠望7號船凱旋
    今天(17日)上午9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人頭攢動、彩旗飄飄、鑼鼓喧天,熱烈迎接圓滿完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首次火星探測器任務的遠望7號船凱旋。此時遠望7號船正向碼頭緩緩靠攏,遠望親友們早已等候在此,熱切地盼望著遠望號和他的船員們凱旋。在海上工作生活近2個月的船員們,回到祖國,看到親人們,此時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 遠望5號船自太平洋凱旋
    遠望5號船凱旋  央廣網8月10日消息 (記者楊宸琇 高超 王煦之 王璐瑤 安善福)8月10日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海上測控以及亞太6D衛星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
  • 歷史上今天航天事2012年8月11 遠望3號6號船完成首次載人對接返回
    歷史上今天的航天事件2012年8月11 日16時許,隨著一聲汽笛長鳴,遠望三號、六號測量船,在圓滿完成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等4次海上測控任務後順利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港口。至此,執行天宮一號與神舟九號載人交會對接海上測控任務的3艘遠望號測量船全部凱旋。
  • 遠望5號,凱旋
    8月10日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海上測控以及亞太6D衛星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累計海上作業58天,安全航行15000餘海裡。此次遠洋航行,遠望5號船相繼克服複雜海況、惡劣氣象、時差跨度等挑戰,針對任務特點難點和崗位人員設備實際
  • 遠望5號船自太平洋凱旋
    解放軍報南京8月10日電( 高超、記者安普忠)今天上午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以及亞太6D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此次遠洋航行,遠望5號船累計海上作業58天,安全航行15000餘海裡。
  • 「遠望號」開啟2020年收官之旅,它是中國航天業的「千裡眼」
    如果大家平時喜歡看航天方面的新聞,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當火箭發射之前,都會有名為「遠望號」的船先行出海進行海上測控,或者是海上火箭運輸等工作,這麼做的意義是什麼呢?明明是上天的事兒,為何要用到船?
  • 「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正式亮相
    近日,一組網友拍攝的「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的照片在網絡上出現,相關設備已經安裝完畢。「遠望7號」航天遠洋測量船裝備了北鬥探空系統等新型設備,是我國最新一型航天遠洋測量船,將對我國後續航天發射起到重要作用。
  • 遠望5號船完成嫦娥五號等3次任務後凱旋
    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嫦娥五號、高分十三號、天通一號02星等3次海上測控任務後,遠望5號船今天上午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至此,遠望5號船今年累計海上作業233天,再創歷史新高,總航程達到51萬餘海裡,相當於繞地球23圈多。
  • 全年任務圓滿收官遠望7號船載譽歸來
    7號船凱旋而歸,順利停靠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預示著該船年度海上測控任務取得「滿堂紅」。為了完成好這次任務,遠望7號船橫跨南北半球,是遠望船隊中最後一個撤收的,同時也是最早到達測量海域的。對海區的氣象和電磁環境情況進行了調研,對任務流程進行了充分的演練。良好的參試設備狀態和海區海況為海上測量工況提供了技術支撐,為任務的圓滿完成奠定了基礎。
  • 遠望5號赴太平洋執行測控任務,海上作業超100天
    遠望5號船24日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海域執行海上測控任務。這是遠望5號船今年第3次出航,計劃海上作業超100天。根據航天發射任務總體安排,他們將在海上度過元旦,預計2021年初完成任務凱旋。今年以來,遠望5號船參與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亞太6D衛星發射等4次海上測控任務,海上作業已達143天。
  • 遠望號:40餘年萬裏海天牧星攬箭 刷新大洋上的「中國名片」
    荔枝新聞專稿(記者/祝亦楠、高超、王煦之 視頻/趙姍姍 攝像/吳潮洲)如果留意航天發射新聞,「遠望X號」的名字幾乎出現在每一個航天發射任務中,這個神秘的名字背後,到底是什麼?故事還要從上世紀60年代說起。
  • 遠望人的徵途是星辰大海——中國航海日 跟隨遠望號船隊「蹈海探天...
    (通訊員 高超 攝)  央廣網北京7月11日消息(記者郭淼 通訊員高超)7月11日,是第15個「中國航海日」,正在奔赴太平洋預定海域執行衛星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航天遠洋測量船上,船員們組織了航海知識宣講、船員救生演練、帆纜繩結演示、集體籤名宣誓等豐富多彩的航海科普活動,進一步強化船員們的海洋意識、增強「海洋強國、航天報國」的使命感、責任感。
  • 中國航天年度大戲將開啟!遠望6號船首赴三大洋執行海上測控任務
    據環球網、中新網報導:7月13日上午,我國第三代航天遠洋測量船「遠望6號」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首次奔赴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指定海域執行多次海上測控任務,這也是遠望號船歷史上首次單航程同時在三大洋執行任務。
  • 揚帆太平洋,遠望5號船開啟跨年度航程
    解放軍報南京9月24日電(特約記者高超、記者安普忠)今天上午9時許,隨著一聲嘹亮的汽笛鳴響,遠望5號船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奔赴太平洋海域執行海上測控任務。這是該船今年第3次出航,計劃海上作業超100天,預計2021年初完成任務凱旋。
  • 「遠望3號」,長徵五號海上測控的「火眼金睛」
    據環球網報導,11月19日上午,我國第二代航天遠洋測量船的「遠望3號」緩緩駛離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的碼頭,遠赴幾萬公裡外的太平洋執行多次海上衛星測控任務,並將在11月下旬為擇機即將部署發射的「嫦娥五號」提供關鍵的測控支持。
  • 遠望5號船凱旋!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海上測控
    來源:我們的太空8月10日9時許,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火星探測海上測控以及亞太6D衛星任務的遠望5號船,平安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累計海上作業58天,安全航行15000餘海裡。停靠碼頭後,遠望5號船將統籌組織人員休整、設備檢修、備品備件補充等工作,為包括嫦娥五號探月工程在內的多項重大航天發射任務做好充分準備。
  • 圓滿完成火星探測器「天問一號」測控任務 遠望7號船載譽歸來
    來源:江陰網江陰日報訊(記者 顧炯 通訊員 黃杰 賈潔卿 韓帥 陸紀鵬) 8月16日上午9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人頭攢動、彩旗飄飄。人們以激動的心情迎接圓滿完成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發射首次火星探測器任務的遠望7號船凱旋。
  • 我國新一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船正式入列
    新華社記者王玉山攝    新華社南京7月12日電(記者王玉山、李國利)我國新一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遠望7號船,在完成60餘天的海上綜合校飛後,12日正式入列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    遠望7號船是由我國自主設計研製、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大型航天遠洋測量船。
  • 遠望5號平安歸港,在嫦娥五號任務中扮演了什麼角色?
    5號是中國研製的第三代遠洋航天測量船,隨著中國航天發射越來越頻繁,航天監測也變得非常重要,雖然在國內已經建立了多座太空監測站,但受地球曲率影響,一旦火箭或者飛行器飛到另外一側,那麼航天部門就會丟失對目標的跟蹤,所以近年來中國也開始在其他國家建設海外監測站,但地球畢竟以海洋為主,如果
  • 遠望5號船圓滿完成3次海上測控任務凱旋
    新華社南京12月14日電(亓創、高超)在太平洋海域圓滿完成3次海上測控任務的遠望5號船,14日上午返回中國衛星海上測控部碼頭。據了解,因某型衛星發射任務時間調整,遠望5號船及時修改航行計劃、提前返航,本航次海上作業82天,安全航行1.8萬餘海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