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面幾次更新中,小編已經連續推送單樣本T檢驗和配對設計T檢驗,詳情看這裡:單樣本資料的t檢驗(案例篇),配對設計的t檢驗
兩獨立樣本T檢驗是利用來自兩個總體的獨立樣本,去推斷兩個總體的均值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現實生活中,我們想比較兩個班級之間的成績;比較城市和農村的幸福指數等。)
兩獨立樣本t檢驗的適用條件:
(1)獨立性,兩觀察值之間要相互獨立
(2)正態性,各個樣本均來自正態分布的總體;
(3)方差齊性,兩樣本所在總體的方差相等;
三個條件中,獨立性對檢驗結果的影響是最大的,一般要根據試驗的設計方法和資料的性質來確定。
【原理】
(一)建立假設檢驗,確定檢驗水準α
(二)計算統計量
(三)確定P值,給出結論
【正態性檢驗】當樣本資料的正態性得不到滿足時,倘若只是少許偏離正態,其結果仍然可行;若偏態很嚴重,則檢驗的結果無實際意義。
通常有圖示法和統計檢驗法
圖示法:P-P圖,Q-Q圖
即採用繪製統計圖的方式來觀察。這可很直觀且全面地給出樣本的數據特徵。
統計檢驗法:
在SPSS中,統計描述中的「探索」過程,如圖所示:
一般情況下,Shapiro-Wilk更適用於小樣本或者非整數加權樣本。
系統會自動繪製Q-Q圖並且提供正態性檢驗的結果。
【方差齊性檢驗】在SPSS中,默認採用Levene's法, 「探索」,子菜單「繪圖」,勾選 「未轉換」,可以做出更詳盡的Levene's的方差齊性檢驗。除此之外,獨立樣本的T檢驗中會自動給出是否方差齊性的結果。
【案例分析】
現希望比較兩老師的教學質量,以某次考試後的成績為比較對象。
①單擊「分析」→「描述統計」→「描述」,具體操作如上圖
P>0.05,故滿足正態性
正態性也滿足;
②進行獨立樣本的T檢驗
③將變量score 放入「檢驗變量」框,將班級class 放入「分組變量」
④其結果如圖所示:
看「已假設方差齊性」,P=0.004<0.05,因此認為兩位老師任教的班級的考試成績存在差異,也即教學質量存在差異。
數據源:連結:https://pan.baidu.com/s/1h4421mtliwo8SeIpdx1Itw 密碼:teu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