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鵰俠侶》裡面,楊過一直對生父楊康的事情耿耿於懷。在楊過心裡,楊康是個頂天立地的大英雄,楊康的死肯定是死於別人的陷害,要麼就是被錯殺。所以,當楊過知道父親的死和郭靖、黃蓉有關的時候,他就陷入了一個矛盾的境地,一方面事實上楊過把郭靖也當成父親一樣崇敬,另一方面殺父之仇又不能不報。
其實楊過雖然後來在大義感召之下,強行把自己心中的仇恨壓了下來,但實際上楊過一直對這件事情很敏感。最後,這件事情的真相終於由柯鎮惡說了出來,楊過雖然不喜歡柯鎮惡,但是素來知道柯鎮惡的為人,因此楊過的心魔被柯鎮惡解除了。
作為楊過的生母,為什麼穆念慈生前不告訴楊過這一切事情的真相呢?
當然如果我們看的一直是小說的連載版,就不會有這種疑問了,因為在連載版中楊過和穆念慈並沒有什麼關係,楊過是楊康強暴了捕蛇女秦南琴的私生子。穆念慈自然不會對楊過說明什麼,至於秦南琴對楊康恐怕也知之不多,怎麼跟楊過說呢?但既然後來通行的三聯版和世紀新修版裡,楊過都是穆念慈的兒子,那麼我們的疑問也就成立了,為什麼穆念慈生前不對楊過說明一切事情的真相呢?因為穆念慈說不出口。
小說裡也寫得很清楚,楊過每每問穆念慈關於父親的事情時,穆念慈總是唉聲嘆氣,更是要楊過不要想著為父報仇,因為這個仇根本就不存在去報的。在穆念慈看來,楊康的死完全就是罪有應得,可以說是與人無尤。
穆念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她生下來不久,親生父母就染病死了,楊鐵心一則感念穆念慈父母的救命之恩,二則可憐穆念慈孤苦,所以把尚在襁褓之中的穆念慈撫養成人,認為義女,父女倆相依為命、流浪江湖。小說的設定,楊鐵心是個忠義當頭的好漢,所以穆念慈從小接受的教育也是忠義二字,然而楊康的行徑可以說是完全走向穆念慈「三觀」的反面。
這之後的事情就好看了:一方面穆念慈選擇性地相信楊康在金國任要職,是有重大圖謀想利用自己的職務之便在有朝一日為大宋立下大功;而另一方面,現實的情況卻是一再打穆念慈的臉,因為楊康從來就沒把自己當成是漢人,也從來沒想過要為大宋立什麼大功,他所做的一切只不是想為金國立下汗馬功勞,好在某一天甚至能夠登上金國皇帝的寶座,完顏洪烈就曾跟楊康說過父子倆要當李淵和李世民。
楊康當然有遠大理想和抱負,但是他的理想和抱負在金國才能實現,所以現實一而再再而三地打穆念慈的臉。然而穆念慈卻不甘心,她一再相信自己的感情能夠讓楊康浪子回頭、重新做人。當然,這一切都是穆念慈的一廂情願。
終於,在鐵掌山上,穆念慈醒來了,她明白自己根本就改變不了楊康。但是這個時候,穆念慈卻已經失身於楊康,此後就有了楊過。
以穆念慈自小接受的教育,可以預見,她教育楊過也肯定是昔日楊鐵心教育她的那一套。這個時候,楊過來問她自己父親楊康的事情,她當然不好說了。難道讓穆念慈告訴楊過,他的生父楊康是個認賊作父的奸險小人?
既然如此,那倒還不如不說,以後讓楊過自己去判斷。人都不可能預見未來的,所以穆念慈也想不到這一個不好說,差點害得楊過萬劫不復!
諸君以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