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微信的一些改動都會引發社會上廣泛的關注,誰讓微信已經成為了全國第一、月活用戶超11億的超級App呢?1月14日下午,有網友發現通過輸入表情命令的方式可以發表一些從來都沒見過的默認表情,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10個頗具新鮮感的表情,已經能在部分微信用戶的界面中顯示:分別是柴犬、吃瓜、抱拳、流汗......相比之前的表情更多一分活潑。經過一兩個小時的發酵,「微信新表情」的話題已經衝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微信的影響力可見一斑。
然而有趣的是,這些新表情雖然已經加入到微信的底層代碼中,但對大多數用戶來說其實是體驗不到的。原因很簡單,這估計又是一次「A/B灰度測試」,正如此前朋友圈表情包回復一樣,只有部分幸運用戶才能夠嘗鮮如此功能,而另外一部分用戶就只能看著別人嗨。
不過好消息是,相信這次新表情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正式向所有用戶開放,而不用擔心像朋友圈表情包一樣「被收回」。距離微信上一次更新默認表情包過去了多長時間,小雷已經不記得了。尤其是在今天這個以收藏表情包、第三方表情包佔主流的時代,默認表情的進一步壯大確實令人感到有些意外。不管怎樣都好,至少往後的聊天裡我們能夠使用的表情包又多了一些,聊天中的趣味性也更強了不是麼。
有第三方表情包,還要什麼新表情?
儘管微信已經加冕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受歡迎的社交軟體,但並不意味著它是完美的。拋開其他功能用途不說,微信在表情包方面的支持算不上豐富,尤其是默認表情包的數量,在QQ、微博等軟體的對比中已經算得上是「特別少」了。
其實如果你稍微仔細一點觀察,那麼不難發現其實微信最開始的默認表情包就是來自QQ,甚至在前50個默認表情包裡,還出現了經典的QQ形象,這背後的關係自然不言而喻。
當然,微信也有自己的「原創」表情,默認表情包列表中的最後幾列「大黃臉」表情,就是QQ中所沒有的。但從情感表達的角度來看,這寥寥數個「大黃臉」表情並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論豐富程度根本不是QQ、微博這些「前輩」的對手。
微信能夠有今天這種社交體驗,幾乎是拜自定義表情包所賜。由用戶、第三方創作者製作的表情包極大地豐富了微信用戶的聊天體驗,以至於在一定程度上,用戶對默認表情包的依賴降到了最低,甚至可以說是滿不在乎。
但默認表情包的更新也具有一定的實際意義,畢竟第三方表情包都是要下載的,如果默認表情的情感表達能更加豐富細膩,那麼自然能夠省去下載表情包的功夫了。總而言之,加入新的表情包是一個絕對正面的舉動,我們甚至要抱怨這一變化來得有些遲了。
三大平臺,微信動作最慢
使用表情包進行交流並非00後的專利,早在網絡論壇時代網友們已經熱衷於使用各式各樣的表情符號來表達情感。例如百度的「滑稽」表情,和QQ的「微笑」,已成為老一代網友心目中最熟悉而又深刻的網絡符號。
來到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網聊」行為由於智慧型手機的出現變得更加高頻率,同時用戶對聊天表情包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這很容易理解,在過去我們和網友/朋友聊天必須坐在電腦前,但現在我們用手機就可以,聊天的行為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
然而,聊得多了就容易尬聊,而發表情包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種「尷尬的沉默」,同時又能活躍氣氛。手機QQ並沒有因循守舊地抱緊大獲成功的已有表情包,而是在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形象(哪怕褒貶不一),同時新增更多的默認表情。如今手機QQ默認表情包之豐富已經達到了「滾動兩秒不見底」的地步,同時它也在努力地借鑑微信上的第三方表情包支持,總而言之在使用表情包這個層面上,QQ的體驗是要比微信更好的。
而說到默認的表情包那麼就不得不提微博。雖然微博和QQ、微信的軟體定位不一樣,但默認表情包的豐富程度遠超QQ和微信卻是鐵一般的事實。原因很簡單,微博不支持使用第三方表情包,因此只有儘可能地豐富默認表情,才能讓用戶在寫博文的時候更好地表達情感。
毫不誇張地說,我們今天接觸到的絕大多數新表情都是由微博率先使用,例如微信新增的「旺柴」表情,其樣式和神韻和微博上的「Doge」十分神似,然而「Doge」在微博上已經存在兩三年了。
另外,微博也會時不時地更新已有的表情庫,和知名的影視作品進行聯動(之前就加入過漫威形象的表情),在表情方面的探索和創作已經可以當QQ和微信的老師了。如果微信的默認表情能夠豐富到微博的水平,那麼在聊天的時候想必能夠更加聲情並茂吧。
一次無關痛癢的升級
我們都知道,微信對新功能總是保持著「克制」的態度,例如一個深色模式弄了好幾年都沒弄好,文件管理系統的改進也十分緩慢等等。當然微信也有自己的道理,其任何的功能改動所帶來的影響,覆蓋的是11億用戶,自然不能輕舉妄動。但是讓我們想不到的是,微信居然會謹慎到連表情包的修改,都需要好幾年的時間來思考。
然而就實際情況來看,新增了這麼七八個表情包,對大多數用戶的價值可以說是近乎0,如果和之前的「朋友圈表情評論」、「深色模式」相比,那麼在用戶價值上更是差了好幾個量級。
正如我們所說,我們相信絕大多數的微信用戶都會選擇下載或者搜集第三方表情包來幫助自己抒發情感,而且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上第三方表情包都能做得更好。在日常的聊天中,使用默認表情包的頻率應該已經大幅度下降,微信新增默認表情包給一般消費者帶來的體驗提升相當有限。
微信如擠牙膏般的擠出幾個新的表情包來其實改變不了什麼,11億微信用戶那豐富的情感表達,不是這七八個表情包所能滿足的。在我們來看,這一升級甚至還不如放開第三方表情包的存儲上限,讓用戶有更多的空間來存放那些古靈精怪而又妙趣橫生的自製表情。
當然我們也不打算否定微信的努力,畢竟在和不太熟的人尬聊的時候,使用這個幾個新增的表情包或許會更加合適:情感表達拿捏得更好,不會過於陌生又不會過分親近。
如果我們往好的方向想,那麼新表情包的加入很可能意味著微信團隊會走「親民化」路線,並出現了顧及用戶體驗的發展苗頭。或許我們可以期待一下,未來微信的更新和變化會變得更加頻繁,每一次調整都更願意聽取用戶的意見。這款已經誕生接近10年、早已功成名就的國民級產品,很可能會在新的時代裡為我們帶來更多的驚喜和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