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拎著大包小包回家,確實,在外一年了,如今回家,總要帶點什麼吧?那麼,這些返鄉的務工人員都會帶著什麼東西回家呢?
說到回家帶什麼?我們在台州西客站做了一個隨機的調查。在一輛開往安徽宣城的客車旁邊,我們遇到了安徽籍務工人員汪紅星,他在回家前,特地花了2000元買了一輛新電瓶車,費了好長時間才把它安全放在了客車的行李區,原來,這輛藍色的電瓶車就是他想送給女兒的新年禮物。
安徽籍務工人員汪紅星:「黃巖的電瓶車搞的很好麼,我們帶一個回家。作為新年的禮物送給她,送給我女兒,讓她上班方便一點。」
在採訪中,我們發現,像汪紅星一樣想的人還真不少。回家了,總要帶點自己工作地方的特產吧。於是,在回家的路上,他們除了在自己的行囊裡購置一些棉被、衣服,還選購了一些地方特產作為禮物,送給家人。這些特產中有橘子,也有冷凍海鮮。
貴州籍務工人員封安秀:「非常高興,蠻激動的,因為一年沒回去了。你們沿海地區海鮮特產魚、蝦、蟹不錯,我們帶了一些,我們很高興,把這些特產帶回去給父母嘗嘗。」
貴州籍務工人員陳小遠:「我把這邊的橘子帶回老家,給地方上的人嘗嘗。」
當然比起這些,更絕的是,安徽籍的戴再榮面對我們的攝像機鏡頭,把抱在懷裡的兒子,向我們秀了秀,他說兒子就是送給家人最好的禮物。
貴州籍務工人員:「戴再榮今年最大的豐收是有兒子麼,按照老家的風俗,要回去祭祖。」
同樣對於貴州籍務工人員譚林禮來說,坐上這趟回家的車是真的「回家」了,因為在黃巖打工多年,已經讓他積攢了一筆積蓄,學到了不少經驗,這一次他要回家創業。
貴州籍務工人員譚林禮:「我兩年沒回家了嘛,本來今年不想回家的嘛,臨時改變想法,打工,一輩子打下去沒什麼前途,就想回去自己搞一下自己的事情,對吧,反正自己搞麼,總比打工強一點。開一家館子,一家飯店。在外面,(家裡)老人年紀大了嘛,這邊挺遠的,老人有什麼傷風頭痛趕到家裡太麻煩了,在本地看看老人也方便一點,畢竟父母年紀大了。」
是啊,對於漂泊在外的人來說,一年之中的這次團圓是那麼難得,雖然他們都是普通人,但是每個人對自己的家庭來說又是那麼的不平凡,因為他們敢於闖出來打拼,本身就是一種成功。無論他們背負著什麼樣的行囊,無論是否帶禮物回家,只要人回家,就足夠了。一年之中,回家的次數本來就不多,能長時間在家陪伴父母的機會更是稀少,背上你的行囊,回家吧!
文章來源:王慶天天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