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百年光學巨人Carl Zeiss
在人類的歷史上,從未有過一家公司在光學領域有著如此卓越的貢獻和強大的開發實力,這就是獨一無二的Carl Zeiss,150年以來,蔡司在光學領域成為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話,甚至可以這樣說,每一個做光學設備的工廠,它的產品或多或少的都和蔡司有著直接或者間接的聯繫,這是無法迴避的事實。
1846年,卡爾.弗雷德裡希.蔡司先生在德國歷史名城耶拿創立了卡爾.蔡司公司。這家公司從為耶拿大學製造高質量的放大鏡起家,起初主要是生產顯微鏡和其它一些光學儀器。1866年,蔡司聘用了當時年僅26歲的耶拿大學教授恩斯特•阿貝(ernst karl abbe)為公司的研究員,這個牛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蔡司的發展,可以說,沒有阿貝,就沒有今日的卡爾蔡司,甚至都不會有現代光學工業,同時這個人也是肖特玻璃工廠的創辦人之一,他死後遺囑將自己在蔡司工廠和肖特玻璃的股份全部捐獻出來,為紀念他的老朋友卡爾蔡司而創辦了卡爾蔡司基金會,這個基金會也是現今卡爾蔡司集團的奠基人和最大股東。
附註:恩斯特•阿貝(ernst karl abbe)的貢獻:他在 1866年開始與卡爾蔡司合作研製光學儀器,促進了德國光學工業的發展。以顯微鏡為中心,他的兩項重要貢獻為:①幾何光學中的正弦條件,確定了可見光波段上顯微鏡分辨本領的極限,為迄今光學設計的基本依據之一;②波動光學中的兩步成像理論——阿貝成像原理。a.b.波特1906年以實驗證明了這個理論。它成為近年以雷射為實驗條件的光學變換基本理論之一。他在1867年製成測焦計,1869年製成阿貝折射計及分光儀。1870年後又製成數值孔徑計、高度計和比長儀等。1879年與o.肖託合作,研製成可用於整個可見光區的復消色差鏡頭。他還改進了不少天文觀察儀器。除了在光學的貢獻,恩斯特•阿貝有感當時工人所受的刻苦待遇,便在蔡司公司推行每天工作8小時、有薪假期、有薪病假、退休金等制度,成為現代僱員保障制度的先導者。
在鏡頭製造領域,卡爾蔡司的輝煌始於1890年發明的正消除色散攝影鏡頭(Anastigmat)。同年,普路塔(Protar)鏡頭問世;1896年,普蘭納(Planar)鏡頭髮表,奠定了卡爾蔡司在色差糾正技術上的權威地位,而且直到現在,planar結構也是標準和中焦鏡頭首選的光學結構,各家的標頭和85mm鏡頭無一不是由planar結構稍作變化,或者根本就是原樣照搬而來。1902年,蔡司廠又設計出1:6.3的天塞(Tessar)鏡頭,這款鏡頭明快銳利,號稱鷹眼,直到現在長盛不衰,被稱為百年天塞。
150年以來,蔡司在光學上做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比較大的就有:1902年設計出tessar天塞結構鏡頭,1932年設計出sonnar結構鏡頭,1935年開發出T*鍍膜,1954年設計出Biogon結構鏡頭,視角首次達到90度,1962年為水星8號探測器設計光學鏡頭,這也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支在太空中使用的鏡頭,1963年設計出Hologon結構鏡頭,視角達到了106度,而且毫無變形……
不過,大規模生產的民用蔡司鏡頭雖然已經擁有了卓絕的相質,但蔡司所生產的電影鏡頭才算是真正超越人類想像力極限的器材,考慮到電影膠片面積只有35mm相機膠片面積的一半,這些頂級電影鏡頭的素質就更加令人嘆為觀止了,當然,和卓越的素質一樣,這些鏡頭的價格也都是非常昂貴的,一般都在數十萬美元左右,而且需要定製,特殊規格的鏡頭另外單獨報價。
和鏡頭相比,蔡司的SLR生產業務就不那麼令人振奮了,其主打品牌Contax在20世紀70年代和2005年兩次停產就足以說明問題,為應對新世紀的挑戰,蔡司放棄了自己的機身生產業務,轉而和各種各樣的公司合作,為他們提供鏡頭,並且將自己的部分135鏡頭轉入日本生產以降低成本和取得更好的市場成績,於是這就有了蔡司鏡頭的索尼DC,蔡司鏡頭的諾基亞手機,還有我們今天要介紹到的主角:蔡司的ZF接口手動鏡頭群(類似還有用於Pentax K卡口的ZK和用於M42螺口的ZS鏡頭髮布,規格都是相同的,後文就不一一說明了)。
(責任編輯:董海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