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名天下的蔡司鏡頭T鍍膜有什麼神奇之處?

2021-01-20 馬薇家常事

隨著vivo和蔡司光學的合作,這個諾基亞王朝就合作過的光學巨頭又進入了我們的視野,很多人以為這次vivo也一樣,也就在手機上貼個蔡司的標識,實際上兩者的合作更深入,甚至還聯合成立了影像中心,在vivoX60系列中就提供了聞名天下的蔡司T*鍍膜技術!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不屑一顧,這鍍膜有什麼稀奇的,不就是在鏡頭上加一次防止炫光的膜,這就是合作?可以說這種看法是對蔡司有很大偏見,甚至是侮辱,所以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蔡司。

蔡司是世界一流光學巨人

蔡司跟徠卡一樣,也是德國品牌,很多人都覺得徠卡牛逼,其實蔡司才是全球的光學巨頭,技術首屈一指。著名的ASML光刻機(你沒看錯,就是臺積電製造晶片的那種5nm光刻機)就是就是蔡司的荷蘭實驗室和飛利浦一起搞的。

現在的蔡司已經很少有照相機鏡頭了,而是搞光學結構,顯微鏡、醫學設備上很多都有用到蔡司,最牛逼的是蔡司還搞天文望遠鏡,1985年就有建造了3.5口徑的望遠鏡,並且蔡司擁有全球獨一無二的不受溫度影響的零膨脹玻璃「Zerodure」,客戶包括NASA、歐洲航天局在內的機構,蔡司主要負責製造衛星、太空梭的光學鏡頭,當年美國登月,用的就是蔡司的鏡頭。所以在光學領域,蔡司基本就是這個領域的天花板。

蔡司T*鍍膜也不容小覷

目前世界三大鏡頭鍍膜是蔡司T鍍膜,賓得超級鍍膜和富士EBC鍍膜,並且鏡頭鍍膜就是蔡司公司最先推出的,所以對於鍍膜來說蔡司有著技術優勢和無可撼動的地位,也是王者一樣的存在。

鏡頭鍍膜就是在鏡頭上塗一層反射塗層(蘋果出了一款顯示器,帶凹面的可以減少光線反射,也是類似道理),鏡頭對拍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既要透光率好,又要反射光線照射,是不是顯得很矛盾?就跟你想曬太陽,但不想光線太強是一個道理,所以這種矛盾需求註定這是一項難搞的技術。

當取景有強光或者逆光時,再強的設備和攝影師也無法避免鏡頭的「炫光」,這就是我們俗稱的「鬼影」,導致畫面產生光暈或者大面積發白,嚴重影響到拍照成像。

那「鬼影」從何而來?最主要來自鏡頭表面反射的光線,現在手機上有多個鏡頭,這種情況還會更明顯,形成多次反射,影響更大,而鍍膜就是減少光線反射的塗層,這方面蔡司可以說是權威的存在。

那T*鍍膜有什麼特別?簡單說就是多層鍍膜。剛開始測試塗層時對兩層和三層進行了測試,由18片或更多鏡片組成的廣角鏡,標記為T*,然後就一直沿用至今。蔡司T*鍍膜既能減少光線反射,也能配合鏡頭內的特殊光學玻璃,在提高透光的同時讓成像更清晰銳利,能更真實的還原畫面。

我們都知道拍照就是鏡頭與光線的藝術結合,大家定製鏡頭的傳感器就是為了能夠進取更大的的進光量,這位拍照提供了更多可能。所以光對拍照作用非常大,但光有了之後要能很好的為我所用才能發揮其真正作用,蔡司作為光學巨頭自然深有研究,所以這種從根上解決拍照問題我非常期待,希望帶來不一樣的表現。

相關焦點

  • 乾淨殺菌,不傷鍍膜,鏡片鏡頭的好助手——蔡司清潔消毒溼巾
    好在鏡片產商也有對應的主打易清潔的產品,比如古老的鏡頭紙,偶爾也能客串下眼鏡布,不過這個使用要求把紙撕開,使用斷面擦拭,也比較麻煩。這幾年,樓主也陸續買過多款擦鏡紙,有蔡司的、小林的,也有雜牌的,偶爾還用酒精溼巾湊合過,用下來,還是蔡司的最好,畢竟是百年光學廠出的擦鏡紙,使用體驗還是一流的,剛好最近比較閒,就順手來曬單了。
  • Camera冷知識 聊聊鏡頭鍍膜的那點事兒
    聊著聊著忽然有一個網友問了一句:「富士的鏡頭怎麼樣啊,好不好啊」,我呢就回答了一句:「成像質量挺好的,富士龍鏡頭的SUPER EBC鍍膜非常有名,號稱是世界三大鍍膜技術之一呢」。本來只是一句很簡單的回答,但是卻激起了那個網友的濃厚興趣,連著追問了我三個問題:「鍍膜是幹啥用的?」「鍍膜對鏡頭有什麼影響?」「世界三大鍍膜技術都是啥啊?」
  • 鏡頭的鍍膜到底是什麼
    鏡頭鍍膜,通過減少光在折射界面的反射而增加光線的透過率。在複雜的光學系統中,它也可以減少系統中的散射光。鍍膜常用在相機、望遠鏡,顯微鏡的目鏡、物鏡、稜鏡的表面,用以增加像的照度。鏡頭的鍍膜非常重要鍍膜技術是一項非常複雜的技術,佳能/尼康/富士等廠商經過了多年的積累,如今鍍膜技術已經更新了數代,而對於國產廠商來說,雖然曾經膠片時代中國的鏡頭廠商也由自己的鍍膜技術,但是普遍技術老舊,而且已經很多年沒有新技術誕生,而鍍膜又是一個需要長期經驗積累的技術領域
  • 光榮與夢想 ZF接口蔡司鏡頭全面介紹
    1866年,蔡司聘用了當時年僅26歲的耶拿大學教授恩斯特•阿貝(ernst karl abbe)為公司的研究員,這個牛人在很大程度上左右了蔡司的發展,可以說,沒有阿貝,就沒有今日的卡爾蔡司,甚至都不會有現代光學工業,同時這個人也是肖特玻璃工廠的創辦人之一,他死後遺囑將自己在蔡司工廠和肖特玻璃的股份全部捐獻出來,為紀念他的老朋友卡爾蔡司而創辦了卡爾蔡司基金會,這個基金會也是現今卡爾蔡司集團的奠基人和最大股東
  • 都有哪些鏡片鍍膜,質量上有什麼區別?鏡片鍍膜的優點是什麼?
    都有哪些鏡片鍍膜,質量上有什麼區別?鏡片鍍膜的優點是什麼?鏡片鍍膜是一種眼鏡的防護性鍍膜,它可將現代樹脂鏡片轉變成堅實的日用品。很遺憾的是,人們購買眼鏡時對鏡片鍍膜並不重視,眼鏡佩戴者幾乎將這個決定留給了驗光師。我們為您提供了一份快速指南,幫助您挑選抗眩光鍍膜、硬鍍膜、透明鍍膜和其他鍍膜。總之,一切都取決於您! 1.
  • 自從蔡司鏡頭跟iPhone有一腿,單反我再也沒碰過了
    但哪怕iPhone 7也不是萬能,想讓手機拍攝效果比強大更強大,你需要一個手機外掛鏡頭。隔壁老蔡卡爾蔡司最近就推出了3款ExoLens外掛鏡頭,還說iPhone只要有了它們,隨手就能拍大片。真有這麼好?馬上來看黑鬼的驗貨。 0.6× Asph T* 廣角鏡頭 想讓照片畫面更寬廣,廣角鏡頭少不了。
  • vivo X60系列正式發布:蔡司聯合研發鏡頭 3498元起
    而就在發布會前夕,vivo方面也官宣攜手蔡司,進行了相機的聯合研發,讓人更加期待。vivo X60系列也採用了回歸本原的設計,輕薄的機身帶來了優秀的手感。vivo X60機身厚度僅為7.36mm是vivo迄今為止最薄5G手機。vivo X60微光及華彩配色後殼採用創新的緞面AG工藝,它不僅會給你帶來綢緞般順滑、細膩,在視覺上也更加高級。
  • 什麼叫做優勢互補?vivo與蔡司的合作就是例子
    關注智慧型手機市場的人都知道,明天就是全新專業影像旗艦vivo X60系列正式發布的日子,這款新品不僅將藉助創新的第二代微雲臺設計為用戶帶來更優秀的影像防抖體驗,同時還得到了蔡司鏡頭的幫助,確保影像體驗可以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不過不少網友心裡都有疑惑,vivo與蔡司為什麼能夠走到一起呢?
  • 感受蔡司的震撼!索尼頂級24-70鏡頭全國首測
    決定購買什麼品牌的數碼單眼相機,並非取決於一時的喜好,品質優秀且數量充足的鏡頭群與個人所擁有的鏡頭類型是兩個非常重要的影響因素。索尼採用了新的α卡口,可以說沒有原有的用戶群。雖兼容美能達卡口,但是索尼並不再生產美能達卡口的鏡頭,原本不多的美能達用戶也隨著這幾年尼康和佳能的強大而投入N、C的懷抱。
  • 剛入手的德國蔡司詳細測評
    很多人不知道45倍鏡的概念是什麼,通俗的理解就是4500米處的物體,用45倍鏡觀察和普通人站在距離一百米處的效果類似。但是實際生活中,我們碰到的大多數望遠鏡都無法完全達到設定倍數的效果。觀測效果除了與製造工藝有關,還與周圍天氣環境有關,在晴朗無霧霾的環境下,觀測效果會更好。
  • 左手蔡司,右手微雲臺,從X60看vivo的影像競爭力
    而就在幾天前,vivo還宣布與蔡司結成全球影像戰略夥伴。影像,已經成為vivo手機發力的關鍵點,並將其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聯合影像系統我們都知道,蔡司是一家擁有175年悠久歷史的百年老店,一直以製造精密光學器件和鏡頭而著稱。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太空總署在月球探測和登月行動中,均採用了搭載蔡司鏡頭的相機完成拍攝任務。
  • 鏡頭上的秘密武器 淺析佳能鏡頭鍍膜技術發展
    其實是有原因的。鏡頭中的光學設計就不用講了,這個是成像的根本;而鏡頭中鏡片材質和鍍膜技術是對畫質進一步提升的關鍵。而亮處和暗處交界的位置容易出現色散,也常有紫邊現象。鍍膜就是為了抑制眩光和紫邊等效果而存在的。
  • 影像領域的「活化石」:多次登月的卡爾·蔡司鏡頭
    在人類太空探測史中,蔡司鏡頭可以說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存在於人類史上最早的幾張月球表面的高清照片,便是出自於這枚蔡司500mm鏡頭。而這枚卡爾蔡司鏡頭,則在月球上完成了293張高解析度照片的拍攝!在極度寒冷,並伴有大量月塵的情況,這枚蔡司鏡頭仍舊完成了重要的拍攝任務,足以體現其十分強大的品質,以及出色的拍攝性能了。
  • 蔡司鏡頭帶你從月球視角看地球
    近幾年來,我國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可謂非常迅猛,尤其在2020年更是有了多項突破式的成長。比如近日「嫦娥五號」的探月之旅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而隨著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將於不久後回到祖國的懷抱。屆時,中國將會成為繼美國、蘇聯之後,第三個實現月球採樣返回的國家。
  • 蔡司和GM鏡頭區別在哪?專訪G大師鏡頭日本主管專訪
    蔡司和GM鏡頭區別在哪?     近日,日本相機網站DC.Watch專訪了負責開發索尼GM系列鏡頭的高管,究竟索尼G大師鏡頭的設計背後有哪些故事?G大師鏡頭和自家的蔡司小藍標的定位又是怎樣區分的?如果你也對這些問題感興趣,這篇專訪似乎能回答這些問題。
  • 聊點技術:刮傷鏡頭鍍膜意味著什麼?
    在不改換門庭的情況下,一顆鏡頭一般都會伴隨大家使用很長一段時間,也相信大多數人都遇到過剮蹭鏡頭前組的情況,這時候最容易引發的擔憂就是「傷著鍍膜了麼?會不會影響成像效果?」其實換個角度來看,這個問題問的就是「鍍膜究竟有多大用處?」從光學性質來看,鍍膜的核心用途就是增加透光率,那麼假設沒有鍍膜,一塊玻璃的光透過率有多少呢?
  • 前阿波羅15號太空人拍賣珍貴蔡司鏡頭
    登上月球表面的阿波羅15號太空人使用的第一款長焦蔡司鏡頭日前作為美國航天局的紀念品在美國進行拍賣。這款特殊的500mm蔡司鏡頭是登月指揮官David Scott 在執行阿波羅15號登月任務的時候隨身攜帶的相機的重要一部分。
  • 蔡司Terra望遠鏡 不懼惡劣天氣讓細節觸目可及
    望遠鏡放大倍率為10×25,那麼這些數據到底代表著什麼呢?前面的數字代表望遠鏡的放大倍率,相當於你觀察10米距離遠的目標的時候,它就在我們肉眼1米遠這樣距離的目標。後邊的是通光直徑,也就是物鏡的鏡片的直徑。一般來說口徑大一些且倍數高一些的望遠鏡辨別能力高一些。Terra具有10 倍放大倍率提供廣闊視野,同時保證穩定成像。
  • 螢石與鍍膜的奧秘 佳能EF鏡頭技術解析
    常見的鏡頭有EF 70-200mm f/2.8L IS II USM、EF 70-200mm f/4L IS USM、以及EF 200mm f/2L IS USM。它們都有非常出色的光學表現力。 ·亞波長結構鍍膜SWC   除了色散外,反射同樣對鏡頭有著致命的殺傷力。
  • 赤壁外傳 適馬24-70&蔡司24-70對比評測
    其鏡身上的蔡司標籤非常醒目,彰顯著索尼24-70的身份,而適馬24-70的金色裝飾圈也表明了自己的地位。兩支鏡頭都有著對焦距離標識窗,鏡體設計也都簡潔大方。    細節對比鍍膜    從鏡頭前端看,適馬與索尼的濾鏡口徑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