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直奔華南沿海的颱風「山竹」一直成為輿論的焦點話題。根據氣象部門的消息,「山竹」強度已經遠超之前重創日本的颱風「飛燕」,成為今年迄今為止的全球「風王」,並有可能成為今年登陸中國的首個超強颱風。

雖然山竹在登陸菲律賓後,眼區有所鬆散,強度也由昨天下午的超強颱風(17級以上,65米/秒)減弱為當前的強颱風(15級,48米/秒)。但是山竹對廣東珠三角及粵西沿海的大風影響仍然要特別重視,預計15-17日,廣東中西部沿海、珠江口、香港、澳門等地和海區風力可達11-13級,「山竹」中心經過的海域或地區14-16級,陣風17級!
由於「山竹」颱風路徑比較長,很多網友都開始等不及了,又期待又害怕...期待著颱風來了就可以停工停課了,又害怕颱風會造成很大的損失。
在9月12日,網友@一個阿呆仔在微博上聲稱,「網友在飛機上拍到颱風山竹」,並配了一張飛機乘客視角拍攝的照片,圖中颱風山竹中心呈現出了一個水果山竹剝開後的樣子。
該微博發布後,被不少網友轉發。網友們紛紛表示:「原來颱風眼竟然長這樣」、「果然是山竹啊名副其實」、「難怪說是今年最強颱風」、「看著好好吃」、「期待山竹的朋友颱風榴槤」、「這樣的颱風眼還真是難得一吃」。
也有部分理智的網友發現了圖片的不對勁:「颱風天飛機怎麼飛的?」、「照片是P的吧」。隨後,不少專業氣象預報部門官微轉發了該條微博進行了闢謠。其中,中央氣象臺也轉發並配文「渾然天成」,意指這是一張經過PS處理的圖,並不是真的。
既然是假的圖,那為什麼這次颱風要取名為「山竹」呢?難道是因為颱風形狀長得像山竹?答案肯定不是的!
正確答案如下:
颱風命名法的由來
在2000年以前,每當颱風要來的時候,可能受到影響的國家就會各自給這個颱風取名字,導致同一個颱風有很多不同的名字。
後來為了便於各國交流,世界氣象組織想出了一套統一的颱風命名系統,既然颱風特指的是亞太地區的熱帶氣旋,那麼就由亞太地區的中國、柬埔寨、朝鮮、美國和越南等十四個國家和地區的成員組織各提供10個名字,經有關專門會議批准後循環使用。
於是,泰國人提出了山竹、榴槤等名字,而中國則提出了體現民族風格的名字,如龍王、悟空、玉兔、風神等等。
有了這個取名表格,每次颱風來的時候,只要按照順序,把表格裡現成的的名字,直接拿來用就行了。這樣,既解決了颱風名字不統一的問題,又省去了每次颱風來臨之前,各國要現取名字的麻煩,這些名字都用完一遍之後,再從頭開始,依此循環。
比如「悟空」這個名字,在命名過2000年的一次颱風之後,又命名了2006年的另一次颱風,這就是因為颱風命名表格裡的這140個名字,已經用完了一遍,又重新開始循環了。
不過,如果某次颱風造成了很大的破壞,比如2005年的龍王,它的名字就會從這個取名表格裡退役,換上一個新名字(海葵),從此以後,「龍王」這個名字,一般就特指2005年的這一次颱風了。
其實颱風的命名,一般多用"溫柔"的名字,以期待颱風帶來的傷害能小些。但是颱風在危害人類的同時,其實也在保護人類。因為颱風給人類送來了淡水資源,大大緩解了全球水荒。一次直徑不算太大的颱風,登陸時可帶來30億噸降水。另外,颱風還使世界各地冷熱保持相對均衡。赤道地區氣候炎熱,若不是颱風驅散這些熱量,熱帶會更熱。
雖然「山竹」的聲勢很浩蕩,但還是希望在解決水荒和炎熱的同時,能夠溫柔對待地我們,因為你在我心裡,依然是那個可口的山竹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