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熱血漫畫《灌籃高手》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湘北隊長赤木剛憲的外號——大猩猩。另外,《銀魂》的作者空知英秋也屢次以大猩猩的形象來作為自己的替代品,導致他直接被銀魂粉絲們戲稱為「空知大猩猩」。2013年上海動物園在網上為園區內新出生的大猩猩寶寶徵名,「空知英秋」這個名字成為了極高票數的候選名(但是最後沒採用),由此可見網友們還是挺有幽默感的。縱觀這些年來關於大猩猩的影視作品,無論是《金剛》、《人猿泰山》,還是《巨猩喬揚》、《猩球崛起》,大猩猩給人留下的印象用八個字就能概括:頭腦簡單四肢發達。
關於頭腦簡不簡單這件事兒我們放在後面說,至少從明面上看,大猩猩確實對得起四肢發達這四個字。從分類學上來說,大猩猩是靈長目、人科(你沒看錯)、大猩猩屬的動物,現存兩個種,分別是西部大猩猩Gorilla gorilla和東部大猩猩Gorilla beringei,其中西部大猩猩又被稱為西部低地大猩猩,東部大猩猩又分為東部低地大猩猩和山地大猩猩。有時候人們會把大猩猩和黑猩猩都簡稱為猩猩,其實這個叫法並不準確,因為猩猩屬和黑猩猩屬都是靈長目的另外兩個屬,猩猩屬的物種又被稱為紅毛猩猩,跟大猩猩應當區分開。
大猩猩生活在非洲大陸,其中西部大猩猩主要分布在非洲中西部的熱帶雨林中,東部大猩猩主要分布在非洲中東部的維龍加和布溫迪山脈。兩種大猩猩的外表大同小異,都是孔武有力型的動物。大家可能聽說過「銀背大猩猩」這個說法,其實銀背大猩猩不是一個具體物種,而是一種毛色類型。成年的雄性大猩猩背部毛色會逐漸變淺,那些褪色成銀灰色毛髮的雄性大猩猩被統稱為銀背大猩猩,是雄性大猩猩風華正茂、身體強壯、成熟有力的標誌,而雌性和年齡尚小的雄性大猩猩就不具備這種特徵。
一提到大猩猩,可能大家腦海裡第一時間冒出來的都是這樣的畫面:一隻身材魁梧有力的大猩猩張大嘴巴發出怒吼聲,犬齒粗長而鋒利,彰顯著它無與倫比的剛猛。與此同時,它直立起上半身,兩條粗壯的胳膊也抬將起來,手掌屈指成拳,左右開弓捶打在自己寬厚的胸膛,發出令人心驚膽戰的「咚咚」聲。捶完之後它沒有張開手指,而是直接將拳面抵在地上,四肢並用向前方奔跑,如移動堡壘,似鐵甲戰車,每跑一步就連大地都為之震顫。沒錯,這一幕堪稱大猩猩的標誌性動作,各大電影中只要涉及到大猩猩,這一暴走過程都有所體現,成為經典。
這一套經典動作跟現實中的大猩猩也差不了太多,但是真實的大猩猩會更著重於展示自己的體態和力量,並不是每次都真的選擇戰鬥,這涉及到一個生存成本問題。我們人類有句話叫君子動口不動手,大猩猩其實也一樣,它們也知道一旦真的打起來很可能是兩敗俱傷,受了傷就無法自如應對下一個挑戰者或者大型食肉動物的襲擊,所以大猩猩會優先展示自己的力量,包括站姿、跑姿、犬齒長度,還會用力錘擊地面和自己的身軀,或者拖起重物(例如一截樹幹)進行投擲,意思就是我很強壯,你惹不起。如果對方不吃這一套,那就只能爆發肢體戰鬥了(包括衝撞、撕咬、捶打等)。
成年的雄性大猩猩身高約為1.75米,體重約為170公斤,臂展可達2.5米。至於大猩猩的力量相信大家看外表也能看出來了,舉個簡單的例子,大猩猩擅長爬樹,可以憑藉雙臂或單臂懸掛在樹枝上或蕩來蕩去,而雄性大猩猩的體重可有300多斤,它們的前肢力量和肌肉強度可見一斑。單純的力量已經如此強大威猛了,更別說雄性大猩猩的犬齒粗長而堅固,還可以解放前肢(這一點在對付絕大多數掠食動物時有極大優勢),利用與人類打架相似的方式對目標進行多重打擊。所以即便大猩猩的分布地跟花豹這種狠角色有所重疊,花豹也不敢去招惹大猩猩,即便是大猩猩的幼崽,掠食動物們也難以下手(被族群保護得很周全)。
雖然說大猩猩如此孔武有力,極不好惹,但它們卻並不怎麼吃肉,主要進食植物的葉子、樹枝、樹皮、樹髓、水果、蕨類、菌類等。如果在進食過程中發現昆蟲、蠕蟲等小動物,大猩猩也不挑嘴,會一起吃下去,但是肉類在大猩猩所有食物中的佔比不足5%,也極少專門去捕捉小動物來吃,基本可以算是標準的素食主義者了。
說實話,很多人都被大猩猩強壯健碩的身軀給蒙蔽了,認為大猩猩真的是頭腦簡單四肢發達,還很容易被激怒。事實並非如此,大猩猩其實也很聰明,族群間交流方式複雜,並且會使用工具,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紅猩猩、黑猩猩更加出色。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有一隻名叫Koko的西部低地大猩猩,從小被動物學家Francine Patterson照顧和訓練,可以與人類通過手語交流,一生中掌握了上千種手語姿勢,還能理解兩千餘個英語單詞,甚至還有自己的寵物貓咪,成為了全世界最有名的一隻大猩猩。可惜的是去年6月份Koko去世,享年46歲,算是大猩猩中的老壽星了。所以大家不要因為大猩猩的外表,而忽略掉它們也是非常智慧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