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猩猩一直被認為是和人類同根同源,都是由古猿分化而來。然而自然的選擇卻讓兩者走上了不同的進化之路。比較明顯的一點,就是肌肉的差異。人類中的健身愛好者,每天活躍在健身房才鍛鍊出一身令人羨慕的肌肉,而大猩猩每天大多時間都在休息,卻滿身腱子肉。
杜克大學的一位生物學博士曾經感嘆道,我們是肥胖的靈長類動物。眾多的科學研究也證明人類確實比大猩猩更胖,這無疑又是一把插在我們身上的小刀。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大猩猩可以坐享其成,而人類卻成為肥胖的靈長類動物?
我們將從宏觀與微觀兩個層面去探尋大猩猩的肌肉奧秘。相比較人類,大猩猩身體裡有個非常厲害的部位,消化系統。我們會發現很多大猩猩都有「啤酒肚」或 「將軍肚」,但不同於人類皮下厚厚的脂肪,這裡填滿的是大猩猩強大的大腸。
讓們的大腸更大也更長,相同的時間,猩猩所能吸收的營養物質遠比人類多得多。另外,人類不能吸收的植物纖維素卻是大猩猩重要的能量來源。它們腸道中以纖維素為食的細菌是重要的蛋白來源,能夠隨時聽取肌肉調配。
從微觀層面來看,其實就是基因的差異性。雖然人類和大猩猩的基因很相似,但僅存的那一點點差異基因就足以影響兩個物種不同的形狀。早期DNA被封裝在脂肪細胞時,猩猩和人類已經出現了分化,這種轉變讓人類開始更多的儲存脂肪,而不是進行消耗。
相比我們親緣關係最近的動物,即使是有六塊腹肌的人,脂肪儲備也非常的多。健康人類體脂含量範圍從14%到31%不等,而其他靈長類動物卻大多低於9%。這種基因編碼的巨大差異更多是由自然界殘酷的生存競爭所決定的。每一種動物都發展出了適合自身的生存機制與競爭策略,肌肉增長就是其中之一。
雖然人類的肌肉不如大猩猩,但從能量消耗來看,人類卻更勝一籌。如果按體型比例來計算,人類每天攝入的熱量要比猩猩多400-800卡路裡。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都供給了大腦。儘管大腦只佔人體體重的約2.5%,消耗的能量卻高達20%。
人類若是擁有動物那樣發達的肌肉,估計無時無刻都得需要進行和休息了,而以原始人類的狩獵和採集方式,很難找到充足的蛋白質來維持身體的健康。因此最終的結果就是失去大量的肌肉以及強壯的身體,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幾乎能秒殺一切的聰明大腦。
當然,人類在這個過程中,儲存能量的脂肪也開始增加,作為重要器官的緩衝物質,它我們免於感冒,免於飢餓。同時豐富的能量來源也讓我們在應急情況下,大腦的能量維持不會下線。
縱觀人類和黑猩猩各自的600-800萬年的進化史,人類的大腦幾乎增加了兩倍,猩猩的腦容量卻在原地踏步。而它們把更多的資源集中在了自身強大的肌肉中。
可能我們的祖先認為,將多餘的能量轉化為脂肪而不是加快消耗掉,更容易獲得生存優勢。這就是人類脂肪堆積,卻不如黑猩猩肌肉發達的原因。
有時候,適合自己的或許才是最好的。人類若想要長出更多健壯的肌肉,那就堅持不懈地對抗先天基因的限制吧!你覺得這種基因好嗎?
往期回顧:
同樣是哺乳動物,為什麼鯨魚能下潛水下2000米,人類卻會被壓扁?
把猩猩當人類撫養,能否進化出人類意識?這3個科學實驗或能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