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UC震驚體標題還是那個味,今天小灰我跟大家聊一聊被SE雪藏了10年的經典IP《寄生前夜》,遊戲是根據日本作家賴名秀明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其中女主角阿雅(Aya)在設定中是1972年出生,到系列的最新作2010年發售的PSP遊戲《第三次生日》時已是38歲,但她卻依然保持著20歲左右的身體。
遊戲講述的是生物體內的線粒體與人類之間的戰爭,線粒體是一種存在於大多數細胞中的由兩層膜包被的細胞器,簡單來說就是生物體內細胞進行有氧呼吸的地方,是給生物提供能量的單位,而在億萬年的演化中,線粒體們的進化速度大大超過了攜帶它們的生物本身。
到了20世紀末線粒體已經進化出了自己的意識,同時作為生物能量供給單位其本身擁有巨大的力量,這股力量強大到可以直接幻化出人形,於是在世紀末的某個時刻線粒體爆發了,它們要消滅人類主宰這個世界。
作為向人類宣戰的起點,線粒體製造意外車禍使阿雅的姐姐瑪雅死亡,然後瑪雅的器官被分別移植到了主角阿雅和反派梅麗莎的體內,至此線粒體在兩人體內的進化之路也開始出現差別,而阿雅保持20歲身體的秘密也正是來源於這些線粒體。
說起本遊戲的類型你很難把它分類到RPG或者是ACT,《寄生前夜》更像是生化危機和最終幻想的結合體,在本系列的前兩部作品中玩家在非安全場景移動時會像傳統日式RPG那樣踩地雷式遇怪,遇怪後會進入另一個獨立的戰鬥空間直至戰鬥結束。主角阿雅可以使用線粒體能力類似於RPG中的魔法技能,而普通的攻擊主要由槍械來完成。在選擇道具時遊戲會暫停並且顯示出攻擊範圍,算是一種半即時制的戰鬥模式。
遊戲的成長系統和裝備系統則完全是借鑑傳統RPG,角色等級上升後可以加點,裝備的武器和護甲也是用槍械和各種原創護具,替代了日式RPG中的劍盾法杖等。
總體來說《寄生前夜》是SE在上世紀末的一次嘗試,在發售的1998年頂著《生化危機2》,《合金裝備》,《精靈寶可夢 黃》,《塞爾達傳說:時之笛》等等前輩大ip的壓力取得了近百萬的銷量,而遊戲模式也為後來者開拓了一些新的思路。
只是到了2010年發售的《第三次生日》劇情上已經和前兩作毫無關聯,並且也變成了一款第三人稱射擊遊戲,雖然就當年PSP的機能來說遊戲畫面確實很驚豔,如果不是頂著《寄生前夜》的招牌也是一款不錯的遊戲,奈何粉絲不買帳本作銷量不佳,隨之這個系列又開始了10年的冷藏,直到今年《最終幻想7重製版》發售其製作人北瀨佳範有談及《寄生前夜》才讓本系列再次進入玩家視野,希望借著這幾年重製版老遊戲的大賣,SE可以考慮《寄生前夜》的系列的復活吧,不過到今年阿雅姐姐已經快50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