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金打造,九龍環繞金嵌珍珠「天球儀」,世間絕無僅有的藝術珍品

2020-12-03 華龍創藝

「天球儀,又名渾天儀、天體儀,是古代用於觀測天體運行的儀器。天球儀的球徑約30釐米,由金葉錘打的兩個半圓合為一體,接縫處為赤道,球的兩端中心為南北極。北極有時辰盤,距赤道23度左右。赤道與黃道相交,相交點為春分、秋分。球外正立的圈為子午圈,球體上飾列星辰,位置分布得十分科學。」

金嵌珍珠天球儀上部

眾所周知,乾隆是一個熱衷於文物收藏的皇帝。他在位期間,下令清宮造辦處製作的玉器、牙雕等奇珍異寶,多得不計其數。那麼,他為什麼要下令造辦處花費重金打造這樣一件天球儀呢?這自然要從天文學的起源說起……

天文學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類文化的萌芽時代。遠古時代,人們為了指示方向、確定時間和季節,而對太陽、月亮和星星進行觀察,確定它們的位置、找出它們變化的規律,並據此編制曆法。可以說,天文學是最古老的自然科學學科之一。在中國,到了清代,統治者對西方天文地學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首先接受這種文化的清朝皇帝是康熙。天文數學的精確與神奇,激發了康熙皇帝對自然科學的興趣。 法國傳教士白晉在他所著的《康熙大帝》一書中這樣寫道:在五、六個月的時間裡,康熙已經掌握了幾何學,能夠隨時說出他所畫的幾何圖形的定理及其證明過程。他說,《幾何原本》他至少讀了二十遍。

金嵌珍珠天球儀底座

康熙皇帝不僅親自研習西學,還重用精通天文學的西方傳教士南懷仁為欽天監,於康熙十三年,也就是1674年,令南懷仁鑄造了六件天文儀器置於北京觀象臺上。中西文化交流也因此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乾隆朝是清代鼎盛時期,同時期歐洲的科學技術也進入大發展階段。乾隆皇帝還將科技儀器禮制化,著錄在冊。

天球儀的支架成高腳酒杯狀,用9條不同姿態的行龍支撐球體,上為4條頭上尾下的騰龍擎住球體,下為頭下尾上的倒海翻江的降龍,形成支架穩固球體,中間一龍連結上下部分,成遊龍抱柱狀。9條行龍採用錘牒法,形成中空的圓雕,龍的表面則以抽絲法形成龍鱗、龍髯、龍睛的紋飾。行龍吞雲吐霧,形態生動,細部鏨雕精細,栩栩如生。

球儀的基座為圓形琺瑯盤底座,通體以細絲盤出纏技花紋,嵌以燒藍和淡藍的琺瑯釉,以豐富多彩的色調改變了純金的單調。景泰藍座足又以四個龍首為形,採用高浮雕法,極富裝飾性。底座盤上是奔騰的海水波浪,託盤中心則是指南針。支架的9龍與底盤4龍渾然一體,顧盼有神,與底座內奔湧的海水形成群龍共舞,翻江倒海的宏偉氣勢,科學的嚴謹和工藝的浪漫和諧集於一體,珠聯璧合,是一件絕無僅有的藝術珍品。

金嵌珍珠天球儀

這件天球儀的最大特點一個是上面的星象應該說引進了西方的星等,我們可以看到上面的珍珠有大有小,我們可以說上面最大的珍珠象徵著天上最亮的1等星。然後依次的往下降,最小的是天上的6等星。由西方引進來的。從這個儀器可以看出中西方文化相互交流的特點。

金嵌珍珠天球儀頂部 

再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外面看是一個天球儀。但是天球儀的球殼裡面實際是鐘錶的機芯,在天球儀頂端南部有三個孔。這三個孔放進鑰匙之後經過懸擰,天球儀就可以漫漫的旋轉。這樣就不僅可以看到天球儀是一個天文儀器,還能夠生動的看到它不斷的旋轉,演示出天球儀星象活動的景觀。這也是乾隆時期做天球儀的一個新的發展。

中國清王朝,從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皇帝們對西方知識的興趣從未減弱,體現出清代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而精美的金嵌珍珠天球儀就是這一歷史的見證。

相關焦點

  • 至今250年收藏在故宮珍寶館裡,純金打造,寶石鑲嵌的天文儀器
    金嵌珍珠天球儀,光看外表,就讓人感嘆世上還會有一件這樣的奇珍異寶,我看到它時,眼神肯定是西遊記中長老看到唐僧袈裟時那樣貪婪(嗯嗯,有點跑題)。這件天球儀是故宮院藏唯一一件金質的,是乾隆下令造辦處花費重金打造的,外行一直把它看作是一件金珠輝映,價值不菲的僅供皇帝賞玩的器物,但是在天文學家眼裡卻是一件18世紀晚期中國天文儀器的實物代表,科學性極強。天球儀通高83CM,總重5201千克,球徑約30釐米,座、支架和天球三部分組成,由金葉錘打的兩個半圓合為一體,接縫處為赤道,球的兩端中心為南北極。
  • 嫦娥五號:從金嵌珍珠天球儀到現在,我們從未停止探索星空
    在第一期有關紫禁城的三件國寶中,最「吸睛」的一個莫過於清乾隆年間的「金嵌珍珠天球儀」了。金嵌珍珠天球儀▼因為它實在是太貴重了!這件寶貝是用純金打造的,而且上面還鑲嵌著3000多顆名貴的珍珠,可以說是奢華到了極點。它是故宮院藏保存至今的唯一一件金質天球儀。天球儀是做什麼的呢?簡單來說,它就是一種用於模擬天球的儀器。
  • 乾隆用純金打造天球儀,千顆珍珠組成星象,耗費重金目的卻是這樣
    乾隆用純金打造天球儀在北京故宮博物院,有一件堪稱讓遊客們不禁駐足的國寶級別文物,這就是著名的金嵌珍珠天球儀。這件文物其實最大的看點還是它的土豪金色,不得不說在故宮博物院眾多文物裡,它器形碩大,堪稱無價的國寶,這件東西不是什麼大瓷瓶之類的裝飾品,而是一件具有科學意義的天文儀器。
  • 神奇的「天球儀」,「乾隆皇帝」重金打造,猜猜是做啥的?
    「天球儀」(註:故宮珍寶)又是什麼東西呢?相信絕大部分朋友都是聞所未聞。當然,這並不奇怪。畢竟,"天球儀"屬於乾隆皇帝的御用之物。它到底有何用途?大家不妨接著往下看。圖為乾隆年間的金胎畫琺瑯杯盤。比如這把「金胎畫琺瑯開光西洋人物圖執壺」。它以黃金為胎,中西合璧,獨特又尊貴。
  •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落戶九龍半島
    11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物理學家李政道94歲生日之際,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九龍會堂舉行。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三方共同籌建,校址選定九龍半島,為公辦高校、西南大學二級教學科研單位。
  • 什麼是純金、包裹金、鍍金、包金、鎏金、鍛壓金?
    足金、純金首飾的純度非常高,實在沉穩,首飾落地或者互相碰撞的聲音也會低悶沉穩,是「吧嗒」的聲音,並且落地即不動了;而成色差、純度低甚至假黃金落地或者互相磕碰時,會發出「噹噹」的金屬聲音,有時還會跳動聲音,落地後還會跳動。但千萬別用力磕碰,小心變形。
  • 鑲嵌翡翠為什麼多用「K金」而不用純金,你知道嗎?
    我們都知道翡翠是玉中之王,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鑲嵌翡翠為什麼多用「K金」。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麼是K金和純金,純金,又叫24K金,理論上來說就是100%的黃金。但在現實中不可能有100%的黃金的,所以按照規定:含量達到99.6%以上(含99.6%)的黃金為24K金。而K金是指黃金和其他金屬熔煉在一起的合金。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一說鑲嵌翡翠為什麼多用「K金」而不用純金:1.K金的硬度要比純金的硬度高,不易變形,穩定性和耐磨性都很好,拋光後的亮度也比較高。
  • 九龍半島又升級,這波操作太「野」了!
    世界上有兩個九龍半島 一個在江邊,一個在海邊 當藝術地標 成為一線城市的「標配」 香港九龍半島璀璨至今 重慶九龍半島即將迭代煥新
  • 名表的魔力金、月亮金、米色金是什麼?只是行銷話術嗎?懂的鐘表金...
    例如純金具有令人安心的份量感,而且其穩定性也造就極低致敏性。但是純金卻質地太柔軟、延展性太強,不宜用於珠寶首飾或制表工藝,否則可能容易變形、出現刮痕或凹陷。 所以,珠寶設計和制表品牌長期以來都會在貴金屬中加入些許較堅硬的材質,創造出穩定度和強度都大幅提升的合金。過去幾百年來,在合金的製成方面幾無創新技術。
  • 19世紀的天球儀
    「作者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買了一個19世紀末製作的天球儀。那時國際天文聯合會還沒有統一88個國際通用星座,所以上面含有許多如今已廢用的星座,著名的南船座和象限儀座就包括在其中。古董天球儀上描繪的98個星座在這個天球儀上,現在的船帆座、船尾座和船底座統一稱為南船座。另外雕具座在這個天球儀上是劍魚座中恆星的固有名字。除此之外都是以星座的形式存在的。
  • 天球儀:展示日月星辰運動規律
    天球儀(湯霖/攝)現存於南京紫金山天文臺的天球儀為清代製造,球面上繪有亮星的位置、星名、星座以及幾種天球坐標系的標誌和度數。天球儀很有實用價值,用來幫助人們直觀、形象地了解日、月和星星相互位置和運動規律,中國古代演示天象的儀器渾象與天球儀在基本結構上是完全一致的。天球儀上的星象和我們從天空中看到的星象正好相反,這是由於我們從天球外看天球儀的緣故,但這對於了解天象並無影響。歷史上天球儀曾經十分普遍,這是因為天球儀有一些特別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