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物理學家李政道94歲生日之際,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九龍會堂舉行。
▲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致辭
據介紹,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由我區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三方共同籌建,校址選定九龍半島,為公辦高校、西南大學二級教學科研單位。同時,將借力中國科學院大學科研人才優勢、西南大學教育資源優勢和九龍坡區的產業優勢,實行精英教育模式,採取擇優招生原則,開展科學與藝術學生教學、研究活動,培養高精尖高層次人才,推動科學與藝術的融合發展及國際合作交流,實現產學研協同發展,為九龍坡區打造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美術半島,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實現「三高三宜三率先」發展總願景,提供人才資源和發展動力。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
釋疑 | 為什麼以「李政道」命名?
李政道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經其同意後,科學與藝術學院最後命名為「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
對於科學與藝術的關係,李政道一直有一個基本思想,即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由此,在「科學與藝術學院」籌備過程中,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曾寫信給李政道,提出希望學院能夠以「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命名的請求。
2020年8月26日,李政道回信同意,並祝願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為祖國不斷培養科學與藝術多元化的高層次人才,成為全球最具創新優勢的科學與藝術學院。
意義 | 實現科學與藝術的探索與嘗試
歐陽自遠認為,西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和重慶市九龍坡區能夠洞察科學與藝術在當今世界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並且在九龍半島的這塊城區留存下來的最後一塊工業遺產地的基礎上,實現科學與藝術的探索與嘗試,這不能不說非常具有前瞻性。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科學和藝術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匯聚。」這說明,科學與藝術雖然各屬不同領域,探索世界的方式、使用的語言不同,但最後還是要相互融合、相互借鑑。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發展發明,也同樣是建立在文藝復興的基礎上的,好多偉大的科學家就是藝術家,好多偉大的藝術家同樣也是科學家。
因此,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的成立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這所學院的建成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在科學與藝術的研究方面最集中、最深入、最富有成效的教育與研究中心,成為孵化科學與藝術產業技術的一個創新主體。我們期待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科學與藝術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創造等方面,為世界作出重大的貢獻。
▲李政道 圖:中科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