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落戶九龍半島

2020-11-27 投資九龍坡

11月24日,在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物理學家李政道94歲生日之際,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九龍會堂舉行。

▲歐陽自遠(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探月工程首任首席科學家)致辭

據介紹,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由我區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三方共同籌建,校址選定九龍半島,為公辦高校、西南大學二級教學科研單位。同時,將借力中國科學院大學科研人才優勢、西南大學教育資源優勢和九龍坡區的產業優勢,實行精英教育模式,採取擇優招生原則,開展科學與藝術學生教學、研究活動,培養高精尖高層次人才,推動科學與藝術的融合發展及國際合作交流,實現產學研協同發展,為九龍坡區打造長江文化藝術灣區美術半島,融入成渝雙城經濟圈,實現「三高三宜三率先」發展總願景,提供人才資源和發展動力。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

釋疑 | 為什麼以「李政道」命名?

李政道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哥倫比亞大學全校級教授,美籍華裔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經其同意後,科學與藝術學院最後命名為「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

對於科學與藝術的關係,李政道一直有一個基本思想,即科學與藝術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幣的兩面。它們共同的基礎是人類的創造力,它們追求的目標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由此,在「科學與藝術學院」籌備過程中,西南大學校長張衛國曾寫信給李政道,提出希望學院能夠以「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命名的請求。

2020年8月26日,李政道回信同意,並祝願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為祖國不斷培養科學與藝術多元化的高層次人才,成為全球最具創新優勢的科學與藝術學院。

意義 | 實現科學與藝術的探索與嘗試

歐陽自遠認為,西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和重慶市九龍坡區能夠洞察科學與藝術在當今世界發展中的重要意義,並且在九龍半島的這塊城區留存下來的最後一塊工業遺產地的基礎上,實現科學與藝術的探索與嘗試,這不能不說非常具有前瞻性。

法國作家福樓拜曾說:「科學和藝術在山麓分手,回頭又在頂峰匯聚。」這說明,科學與藝術雖然各屬不同領域,探索世界的方式、使用的語言不同,但最後還是要相互融合、相互借鑑。西方近代的科學技術發展發明,也同樣是建立在文藝復興的基礎上的,好多偉大的科學家就是藝術家,好多偉大的藝術家同樣也是科學家。

因此,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的成立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這所學院的建成將成為中國乃至世界在科學與藝術的研究方面最集中、最深入、最富有成效的教育與研究中心,成為孵化科學與藝術產業技術的一個創新主體。我們期待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科學與藝術的人才培養、學術研究創造等方面,為世界作出重大的貢獻。

▲李政道 圖:中科院網

相關焦點

  •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渝成立
    上遊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渝鳳/文 通訊員 王茂松/圖今(24)日上午,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重慶九龍坡區九龍會堂隆重舉行。據了解,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是重慶九龍坡區、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三方共同努力籌劃的成果。早在2019年10月25日,九龍坡區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洽商共建科學與藝術學院,就學院籌建達成了初步意向。一年多的時間裡,三方多次進行會談研討,展開實地考察,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並於近期完成《「科學與藝術學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
  • 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重慶成立
    重慶日報客戶端消息,11月24日,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重慶九龍坡舉行。早在2019年10月25日,九龍坡區就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洽商共建科學與藝術學院。一年多來,三方多次進行會談研討,展開實地考察,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並於近期完成《「科學與藝術學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選定九龍半島為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落戶地址。
  • 強強聯合,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重慶成立。恭喜重慶學子
    重慶傳來好消息,李政道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在重慶九龍半島成立!為什麼說是強強聯合?學院是由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重慶九龍坡區三方共同籌建!最值得重慶學子高興的,是這所籌建中的高校,是公辦性質的,將作為西南大學二級教學科研單位。
  • 我國又添一所新高校,以李政道命名
    11月24日,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在重慶九龍坡舉行。據上遊新聞報導,該學院是重慶九龍坡區、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三方共同努力籌劃的成果。早在2019年10月25日,九龍坡區就與中國科學院大學、西南大學洽商共建科學與藝術學院。一年多來,三方多次進行會談研討,展開實地考察,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並於近期完成《「科學與藝術學院」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並選定九龍半島為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學院落戶地址。
  • 2020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舉行 科學家...
    央廣網上海11月28日消息(記者吳善陽 通訊員江倩倩)科學與藝術是人類文明的奇蹟,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雙翼。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
  • 九龍半島又升級,這波操作太「野」了!
    世界上有兩個九龍半島 一個在江邊,一個在海邊 當藝術地標 成為一線城市的「標配」 香港九龍半島璀璨至今 重慶九龍半島即將迭代煥新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藝術大獎賽揭曉
    對微觀世界規律的探索,有助於人類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脈搏,如果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表達,這一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會引發什麼樣的科藝共鳴呢?今天,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
  • 李政道寄賀信寄語科藝愛好者:破除偏見和專業局限
    上海交大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28日電 (記者 許婧)以「自旋(Spin)」為主題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以下簡稱科藝活動)28日如期開幕。今年剛過94歲生日的李政道是科藝理念的倡導者和身體力行者,他在信中寄語所有科藝愛好者們:「穿梭在科學與藝術之中,用創意和技藝,讓抽象的科學概念,鮮活地悅動於眼前,被更多人看見,被更廣泛理解。」鼓勵科學與藝術工作者攜手共進、交融互通,破除偏見和專業的局限,在更廣闊的空間思考,以更堅實的臂膀來迎接未來的挑戰。
  • 李政道寄賀信寄語科藝愛好者:破除偏見和專業局限
    上海交大供圖中新網上海11月28日電 (記者 許婧)以「自旋(Spin)」為主題的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以下簡稱科藝活動)28日如期開幕。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為本屆科藝活動寄來賀信,基於其主導的中美聯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項目(CUSPEA,China-U.S.PhysicsExaminationandApplication)而設立的「CUSPEA之家」當日正式揭牌落戶上海交大。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研究員王垂林代李政道宣讀了賀信。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
    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今年的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94歲李政道每一兩天就出去走走畫畫,他來信說諾獎得主選了今年科藝...
    在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另一邊,物理系教授陳益新受邀以科學家身份創作了一幅主題畫《光子科技新時代》,在畫面中天上的量子衛星、地面和海底的光纖光纜通過光子流聯通,攜帶著各種千變萬化的信息,傳遍全球每個角落而互不幹擾,形成「光纖彩虹」。這一場景同時出現在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中,著名物理學家、1957年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還為今年科藝活動發來親筆信。
  • 這場特殊的展覽李政道寫來了賀信,上海交大新成立的這個中心也與他有關
    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簡稱科藝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今年的活動以「自旋(Spin)」為主題,融合科學之理性思辨和藝術之感性視角,聚焦微觀世界的粒子運動規律,管窺未來科技發展趨勢,探尋科學與藝術的奧秘和通途。
  • 94歲的李政道先生親筆賀信,這場盛宴大咖雲集不容錯過
    2020年11月28日,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這是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通大學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
  • 粒子自旋建構紛繁世界 科藝碰撞激發無限可能 2020李政道科學與...
    對微觀世界規律的探索,有助於人類把握未來科技發展的脈搏,如果用藝術的語言來詮釋、表達,這一晦澀抽象的物理概念會引發什麼樣的科藝共鳴呢?今天,作為科學界與藝術界一年一度的盛會,上海交通大學第七屆李政道科學與藝術講座基金系列活動如期開幕,國內外知名科學家、藝術家代表和科藝愛好者們齊聚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共研科學藝術融合與創新這一深刻命題。
  • 當科學碰上藝術?今晚相約雲上「聽月」!
    當科學碰上藝術?今晚相約雲上「聽月」!今晚7:30第五期【聽月】科學與藝術沙龍之「細推物理須行樂——李政道的科藝情懷」帶你體會不一樣的中秋!掃碼看直播!
  • 92歲李政道先生發來賀信!今天,交大這場視覺盛宴...
    今天,92歲的李政道先生致信一場以「時間反演」為科學主題的視覺盛宴正式開幕科學重理性思辨、藝術重感性領悟讓我們一同去看看有哪些精彩吧!李政道先生致信李政道先生在為本次活動的信函致辭中寫道:「時間之河的流動是不可逆轉的,但是在想像的空間中,我們可以令時間之河倒流,並進一步研究微觀環境下物理規律的時間反演對稱性。」他深信,這次舉辦的科學與藝術作品展,能幫助公眾更好地理解「時間反演」這一科學主題。
  • 內蒙古藝術學院新校區在和林格爾新區開工
    舉報   新華網呼和浩特10月13日電(曹楨)10月12日,內蒙古藝術學院新校區舉行開工儀式
  • 【新華網】中國科學院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
    【新華網】中國科學院向斯洛維尼亞科學與藝術學院贈送璣衡撫辰儀藝術複製品 2019-01-30 新華網 汪亞雄 【字體:大 中 小】
  • 十位華人當選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新院士—新聞—科學網
    據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官方網站消息:美國藝術與科學學院日前公布了新入選的213
  • 經典之作,吳冠中手稿《探聽藝術與科學相呼應》
    我中學時代在浙江大學高工學電機科,後改行學藝,覺得拐了一百八十度的彎,從此分道揚鑣,與科學永不相干了。近幾年聽李政道教授多次談論科學與藝術的相互影響,促使我反思在藝術實踐中的甘苦,感情的甘苦,而這些甘苦正是剖析藝術中科學性的原始資料。有關這方面的探索和感受,我曾發表過一些短文,引起不少爭議,在此我將其歸納為三個方面的問題,就教於科學家和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