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記殷殷囑託 洱海保護治理進入全新歷史階段

2021-01-15 騰訊網

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也是大理最靚麗的風景和名片。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大理時,囑託幹部群眾,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6年來,大理舉全州之力,全面推進洱海保護治理工作,開啟了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的新徵程,洱海保護治理進入全新的歷史階段。

隆冬時節的大理,蒼山積雪,洱海揚波。漫步洱海生態廊道,溼地、草坪、灌木、鮮花……錯落有致、野趣橫生。在生態廊道上,有一群鮮活的身影點綴在大自然的美景中。

樂蒙幼兒園園長張希月

學習一下怎麼樣通過自己的雙手撿起地上的紙屑,或者是把垃圾扔到垃圾箱裡,去保護我們的環境,保護我們的母親湖洱海。

孩子們要成為未來洱海的守護者,這條生態廊道就是他們了解洱海故事的開始,這個隔離進入洱海汙染物的最後一道屏障,是洱海治理"八大攻堅戰"中的一項重大工程,涉及環洱海流域湖濱緩衝帶790多公頃的生態修復和溼地建設、30公裡汙水管網完善等。大理劃定了洱海生態環境保護"藍、綠、紅"三線,對綠線範圍內的1806戶7270人實施生態搬遷,騰退近岸土地1029畝,用於建設環湖生態廊道和湖濱緩衝帶。

大理市洱海管理局副局長 洱海生態廊道建設指揮部工程部部長 楊劍平

一方面對這樣大量的衝刷物進行有效攔截,第二個通過植物的吸收,它也能夠一定程度把水體裡面溶解態的氮磷等拿出去。

目前,129公裡生態廊道已經全線貫通,海西46公裡段已投入試運行。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洱海生物多樣性和水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大大提高。在這些眼睛看得見的成果背後,是大理重拳治汙的決心和舉措。2015年,從常規治理轉為搶救治理,大理州全面打響環湖截汙、生態搬遷、礦山整治、農業面源汙染治理、河道治理、環湖生態修復、水質改善提升、過度開發建設治理"八大攻堅戰"。57座非煤礦山被關停,46個規模養殖場關停搬遷,12.36萬畝大蒜改種……陣痛之後是修復,洱海流域建成19座汙水處理廠、135個村落汙水處理站、3.7萬畝生態溼地,全面消滅27條主要入湖河流Ⅴ類及以下水體。水體治理是個系統工程,一點一滴做,一項一項抓,終於得到了自然友善的回應。

上海交通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 王欣澤

今年洱海的水質是近三年來最好的一年,從各方面的指標來說,都和我們的期望更進了一步,有很長的一段時間,洱海的透明度都達到兩米五以上,即使是現在這個季節,洱海水質透明度最差的季節,也可以達到一米七、一米八。

通過努力,洱海保護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洱海總體水質由富營養初期狀態轉為中營養狀態,洱海保護由搶救性治理轉入保護性治理階段。湖泊治理要三分建,七分管,為了全方位地監管洱海水質,大理州邀請了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交通大學等10多家國內一流科研單位,組成洱海保護治理科研團隊和專家諮詢體系,為洱海治理保護提供科學的評價體系和技術支撐,開發建設了大理洱海監控預警系統。

大理州洱海管理局副局長 李毅峰

我們構建了洱海流域的生態環境的數據中心,打破部門間的數據孤島,已經接入了13家部門,累計接入了4.7億條的數據。我們同時構建了覆蓋整個洱海陸域和水域的模型體系,建立了洱海岸上的汙染負荷和湖體水質的動態響應機制,幫助我們理解湖體水質變化的機理,對汙染源進行精準治理,實現對湖體水質的長效的管控。

洱海流域生態系統修復初見成效,流域綠色轉型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讓我們來看看2016年到2020年洱海全湖水質變化(出圖不配音:2016年,洱海全湖水質5個月Ⅱ類、7個月Ⅲ類;2017年,洱海全湖水質6個月Ⅱ類、6個月Ⅲ類;2018年洱海全湖水質實現7個月Ⅱ類、5個月Ⅲ類;2019年,洱海全湖水質實現7個月Ⅱ類、5個月Ⅲ類;2020年全湖水質實現7個月Ⅱ類,國控284斷面水質有望評價為"優"),就能看出治理的成果在不斷得到鞏固,一度消失的"水質風向標"海菜花又重現洱海

遊客 張女士

聽朋友說,只有洱海水質特別好的時候,海菜花才會開,我們這個時間過來還能看見,特別幸運。

保護洱海已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創造了"我不上誰上、我不幹誰幹、我不護誰護"的洱海精神,為雲南建設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樹立了標杆、作出了示範。

記者:楊春翎 田野

編輯:字昕

責編:郭建輝

第703期《政風行風熱線》節目預告

1月20日上午11點至12點,大理州商務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會琴,將做客《政風行風熱線》,就全州商務工作、市場體系建設、農村電商和現代物流產業發展、對外貿易、優化商務營商環境等相關問題,與聽眾朋友們進行溝通交流,希望大家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相關焦點

  • 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洱海!央視《焦點訪談》聚焦洱海生態系統修復
    >由此開啟了一場保護與治理的攻堅戰雙廊鎮位於洱海東北岸,優美的自然風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蘊,使它素有「洱海風光第一鎮」的美譽,旅遊業也一直是當地的支柱產業。即便是淨化後達標的中水,也是不能直接往洱海裡排放的,那麼這些水流向何處呢?歷史上洱海周邊的農田都是抽取洱海水灌溉的,而如今淨化後的中水氮磷含量正好適合用於農田灌溉,不但解決了周邊農田的灌溉用水,還解決了中水的去向問題,一舉兩得。而除了灌溉農田之外,這些中水甚至還發揮了更大的用途。
  • 牢記囑託 南南鋁實現「鳥槍換炮」華麗升級
    殷殷囑託,歷歷在目。  黨的十九大召開前夕,沿著總書記的足跡,在南南鋁等地見證了我市大力發展實體經濟,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取得的重大突破和累累碩果。  不負囑託,擔當重任,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市上下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主動適應市場積極優化升級,加快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不斷推進工業現代化、提高製造業水平,讓產業迸發出更多新動力、新活力。
  • 牢記囑託擔使命 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
    牢記囑託擔使命 奮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長三角的「白菜心」 ——一論學習貫徹市委九屆十二次全會精神 2020-09-30 06: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5年水質從五類上升到三類 洱海治理模式能否複製
    被汙染的湖泊需要多少年治理才能重現碧波蕩漾?曾經已經出現富營養化初期汙染的雲南大理洱海給出的答案是5年。而根據國際的治理經驗,大型湖泊一旦進入富營養階段,水質恢復需要30年以上的時間。洱海的治理形成了「科技創新、全民參與」,「湖泊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模式。  靠科技治水  「蒼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蒼山雪。」洱海風光毓秀,名聲在外。  趙漢超在洱海邊的才村生活了40多年,他見證了洱海由清變濁,又從濁變清的過程。在上世紀80年代,趙漢超和村裡的同伴常去洱海遊泳,湖裡的水清,捧起就能喝。
  • 十九大時光: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的囑託(下)
    原標題: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寧夏的囑託(下) 確保與全國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閩寧鎮,曾經的幹沙灘,現在的金沙灘。 金秋時節,永寧縣閩寧鎮原隆村村民何利霞,在村裡的寧夏光伏農業科技示範園忙著採摘香菇。「真想請總書記再來原隆村,跟他說說俺家的變化。」何利霞說。
  • 蒼山不墨千秋畫 洱海無弦萬古琴
    人民視覺   核心閱讀   20日上午,在洱海邊,習近平總書記仔細察看生態保護溼地,聽取洱海保護情況介紹。他強調,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   洱海治理是近年來我國城市近郊湖泊保護的典範,環湖截汙、封湖禁漁、底泥疏浚,無不動真碰硬。   蒼山疊翠,洱海清澈。
  • 湖泊治理保護的生態樣本
    洱海是雲南省第二大高原淡水湖泊,是大理市主要飲用水源地,是大理人民的「母親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周圍開發過度,生態破壞嚴重,入湖汙染負荷不斷增加,1996年和2003年,洱海兩次暴發藍藻,特別是2003年7、8、9三個月洱海水質急劇惡化,透明度降至歷史最低(不足1米),局部區域水質下降到了地表水Ⅳ類。
  • 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美麗中國·調查)
    ,習近平總書記仔細察看生態保護溼地,聽取洱海保護情況介紹。他強調,一定要把洱海保護好,讓「蒼山不墨千秋畫,洱海無弦萬古琴」的自然美景永駐人間。洱海治理是近年來我國城市近郊湖泊保護的典範,環湖截汙、封湖禁漁、底泥疏浚,無不動真碰硬。蒼山疊翠,洱海清澈。2014年,洱海水質有7個月達到地表水Ⅱ類標準,其餘5個月為Ⅲ類標準。這樣的美景來之不易。
  • 大理洱海水汙染治理PPP項目背後:民資如何幫政府「省錢省時」?
    本級政府財力難以支持環湖截汙工程  在有效的洱海環境保護工程到位之前,依法拘留排汙者、加強管理是政府採取的手段之一,但僅僅依靠懲處非法排汙者還遠遠不能達到治理好洱海的目的。  「因此,洱海的保護與治理是在今後較長一段時間,政府和社會各界將共同面對並解決的一項複雜、系統而又艱巨的任務。」彭永臻說。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交通大學河湖環境技術開發中心主任孔海南關注洱海的生態環境保護已超過20年。孔海南表示,長期以來人類對洱海資源的過度利用打破了洱海的自然生態平衡。洱海面對的不僅僅是環境汙染問題,而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經濟問題。
  • 一湖清水映「綠」廊——高原明珠洱海「顏值」再提升
    洱海碧波蕩漾,岸邊草地林地綠意盎然,環湖的溼地、灘涂也恢復了「野態」,吸引著眾多的水鳥……今年9月,大理市陽南溪到才村碼頭共12公裡的洱海生態廊道投入試運行,旋即成為「網紅打卡地」,遊人漫步生態廊道,一步一景,趣味橫生,仿若入畫。這是洱海「顏值」的再提升,也是洱海保護治理工作書寫的綠色新篇章。幾年前,生態廊道原址上布滿沿湖而建的民房。
  • 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保護治理透視—新聞—科學網
    陳景院士帶領團隊研究成功了鐵鹽沉澱吸附法原位處理陽宗海砷汙染的技術,該技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使全湖水質由治理前的劣Ⅴ類恢復至Ⅲ類。   陽宗海屬雲南九大高原湖泊之一,這九大高原湖泊的保護治理是世界級的難題,而砷汙染的成功治理,為飽受汙染之苦的九大高原湖泊帶來了曙光。
  • 南下「科守」洱海20年,洱海風採重現背後有一個上海「最美科技工作者」
    我們要用三十年的時間,還洱海一個更好的生態。」這是孔海南的誓言。上世紀90年代開始,由於長期汙染導致湖水富營養化,洱海兩次大規模暴發藻華,水質從接近可直接飲用的國家地表水標準二類迅速下降,湖邊百姓坐在家中都能聞到隨風飄來的臭味。洱海水環境惡化引起國家高度關注,洱海保護被納入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
  • ...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重慶新增兩個國家重點實驗...
    名稱:把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在重慶大地上 重慶新增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 發布:2020-04
  • 洱海之濱的柳樹情緣
    洱海之濱的柳樹情緣 作者 施劍羽 「望海啊望海,望寬了天地望寬了心扉;望海啊望海,望綠了世界望綠了翠柳。」這是我在1981年春首次遊覽蝴蝶泉時,在望海樓面向洱海寫下的感慨式詩句!
  • 雲頭條牢記囑託系列報導⑤|雲南開創奮進跨越新局面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雲南省以打破常規、創新突破、真抓實幹詮釋使命與擔當。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近年來,雲南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過程,不斷做大經濟總量、做優經濟質量,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創新驅動進一步增強,經濟發展的內生性、協調性和韌性明顯提升,一條強勁上揚的曲線勾勒出一份新時代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雲南答卷。中國(雲南)自貿試驗區昆明片區。
  • 牢記囑託發揮優勢 持續強化科技創新
    劉國中在全省科技工作座談會上強調 牢記囑託發揮優勢 持續強化科技創新 恢復窄屏 發布時間:2020-09-30 08
  • 海菜花「拍了拍」你:我和洱海還有這些故事
    的演變過程,洱海的保護治理也與此相伴隨。 此外,為更進一步提升洱海自淨能力,大理州洱海保護治理及流域轉型發展指揮部投放水生植被 湖泊治理是世界性難題。洱海的自然條件和發展現狀,決定了洱海保護治理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 這位來自黃浦江畔的科學家以滇為家,守護洱海十五年
    在洱海項目實施的多年時間內,孔海南每年在上海家中不到一個月;他堅持自己做低鹽清淡的三餐飲食,減少高血壓病的發病機率;隨身帶有心臟節律監視器與袖珍心電圖機,以防萬一應急等措施。2012年5月,洱海項目進入驗收階段,他的心臟病幾乎每周發作,但他一直堅持到當年9月項目驗收結束,才緊急回到上海連續進行了兩次較大的心臟手術。
  • 海菜花,重現洱海!
    曾經,大理洱海水質經歷了從貧營養湖泊向中營養湖泊再到富營養湖泊的演變,海菜花在洱海也一度難覓蹤跡。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2016年底,雲南省開啟搶救式保護工作,全面打響洱海治理攻堅戰。經過多年來的全民參與、不懈奮鬥,洱海主要水質指標變化呈總體向好趨勢,今年1至5月,洱海全湖水質為Ⅱ類。隨著洱海水質持續穩定改善,海菜花、苦草、狐尾草等洱海原有的水生植物面積逐漸增加,形成了穩定的水生植被群落。洱海的水生植被也已從2018年的26平方公裡增加至目前的32平方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