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扣帶,又名尼龍搭扣,它是一種在服裝、鞋、帽、拎包等許多物品上廣泛應用的附件。人們喜歡用它,是因為它一粘即牢,一扯即開,使用起來十分方便。說來它可還是瑞士工程師喬治·德梅斯特拉爾上山打獵時的意外收穫。
那是1948年秋季的一天,德梅斯特拉爾上山打獵。在追捕獵物時,他多次穿行於荊棘草叢之間。回來後,他發現衣服上粘著大量薊花,用笤帚撣除也無法徹底清除,只好用手摘。可是用手摘也很費勁,因為它粘得很牢。這種能牢牢附在布衣上的植物花使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莫非這種花有什麼特殊結構嗎?
德梅斯特拉爾摘取幾朵大薊花放到顯微鏡下觀察,結果他驚訝地發現每朵花上都長有許多很小的鉤子。原來正是這些小鉤子緊緊地抓住了布料。由此他聯想到利用這種細微的鉤狀結構定能使布與布之間產生一種新的結合方式。如果在布帶上置放一些類似大薊花的小鉤子,就能使兩條布帶互相咬合,用它來代替紐扣、拉鏈之類的固定裝置,密封性可能會更好。
很多事情往往是這樣:想到容易做到難。德梅斯特拉爾打獵回來後產生的設想,經過8年的實驗與改進,才漸趨完美,終於在1957年製造出定型產品。這種產品是由兩條一樣寬的尼龍帶組成,一條上面織滿絨毛圈,看上去是密密麻麻的一片,實際上卻是一行行的整齊排列;另一條上面是硬質合成纖維的橫行排列,行距較大,乍看上去像一行行的環形套。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些「環形套」是從一側斷開的,長的部分帶有一個彎鉤,短的部分呈圓弧狀。將這兩條帶子按合到一起,硬質的小鉤就都鉤住了毛絨絨的圓圈,變成了一個密封的緊固裝置。它結實耐用,輕巧易拉,可以清洗又不易卡住衣服。
這種新穎而又頗為實用的扣合裝置,後來被命名為「免扣帶」。1957年,德梅斯特拉爾將他的發明在世界許多國家中申請了專利。現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見到免扣帶的身影。
免扣帶不僅用於服飾領域,連測量血壓時,它都起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甚至汽車、飛機、降落傘、太空裝或太空梭上也能見到它的蹤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