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在一個「空氣之海」的海底

2021-01-18 攝影與詩歌


人類生活在一個「空氣之海」的海底——確切地說,這個大海裡的空氣有520萬億噸重。


這麼多的大氣被均勻塗抹在地球表面的一個薄層上,而其中的99%又分布在地面以上18英裡的範圍內。這18英裡的大氣層就像一個巨大的「氣象劇場」。


其中上演著既華麗又可怕的自然現象——從傾盆大雨到狂暴颶風,從電閃雷鳴到雪落荒原,反覆無常,難以捉摸。


地球的大氣壞境是如何形成的?它如何塑造了我們身居的世界?為什麼說「雲就是天氣」?


讓我們一起漫遊於這片神奇的空氣之海。



一朵雲就是一個星系,由微小水滴組成。它們無視重力,懸浮於空氣中,就像糖漿中的氣泡。


在大多數雲裡頭,大量失重的水滴都穩穩呆著,但如果雲很大,並有其他力量作用於液滴——舉例來說,熱對流產生的上升和下降氣流,或雲在山間上上下下,那麼一些液滴會發生碰撞,合併成更大的水滴。


如果繼續合併,最終它們會變大到開始被重力往下拉拽,一路收集更多的水滴,直到變成雨滴。當雲裡面的水蒸氣,也會開始下降,但如果雲底部的溫度高於冰點,它們就會融化成雨。



如果我們跟著一顆從雲層高度往下落的雨滴,那必須繼續加快步伐,因為它一邊落一邊加速,達到一個限度。如果是在真空中,雨滴的加速將一直持續下去,但在空氣中的話,空氣阻力會減緩它的下落。


當重力和空氣阻力相互平衡時,水滴停止加速,並達到最終速度。當然,雨滴的大小和重量決定了這個速度能有多大:越重,則越快。


並不是說雨違背了伽利略的定律——大型物體和小型物體具有完全相同的加速度——只是就其大小與質量之比而言,小雨滴遇到的空氣阻力更大。



這和羽毛比卵石下落慢的原因是一樣的。直徑小於0.5毫米(鹽粒大小)的毛毛雨,其最終速度為每小時4.5英裡,而直徑約為5毫米(家蠅大小)的大雨滴最終速度為每小時20英裡。作為對比的話,可以來看看一個下落的人,會以每小時125英裡的最終速度衝向地面。

 

雨滴的形狀不像淚滴。最小的像構成毛毛雨或蘇格蘭霧的那些雨滴,幾乎是完美球形。


當它們變得更大,達到5毫米範圍,底部將由於空氣阻力而變平,呈現出一種像圓麵包一樣的輪廓。超過5毫米的雨滴在它們的圓麵包底部形成了一個凹坑,看上去越來越像蘑菇傘或肥大的降落傘。9毫米是雨滴的尺寸上限。


如果大於這個值,就會分裂成更小的液滴,因為在較高的最終速度下,空氣阻力與速度平方成正比。



另一個影響下降速度的因素是大氣的密度。即便重力更低,火星上的雨滴也會比地球上的雨滴下落得快,因為火星上幾乎沒有空氣阻力。


在過去的幾千年裡,我們星球的大氣密度可能發生過變化,但直到最近我們才找到辦法測量這些變化,在南非普裡斯卡附近的一個農場裡發現了雨滴印記的化石。


火山噴發出來的一層新火山灰變成了巖石,保留下這些痕跡。通過對巖石做年代鑑定,這場過境陣雨被證明是發生在27億年前。



分析這些微小隕石坑的科學家們意識到,它們不僅僅是一個時間膠囊,更是大氧氣事件期間大氣厚度的快照。


他們估計,這些古代雨滴的直徑為3.8到5.3毫米之間,考慮到濺出來的半徑,大氣密度與今天相比沒有多大不同。所以吹在時間旅行者臉上的風和今天地球上的任何風在感覺上都一樣。


(加)克里斯多福·杜德尼 著

小莊 譯

出版社:浙江大學出版社 | 耕雲



極端天使越來越頻繁地威脅人類的生活,如何與自然和諧共生將是未來人類優先考慮的議題之一。《空氣之海漫遊指南》從科普、歷史、社會、文學等多角度闡述了天氣現象,同時引領讀者著眼於人類的未來,深入思考壞境問題。


本書的作者克里斯多福·杜德尼是屢獲殊榮的暢銷書作家,出版有四本非虛構作品和十一本詩歌集。曾四次獲得加拿大總督獎提名,並贏得加拿大廣播公司文學競賽的詩歌獎。目前居住在多倫多,在約克大學教授寫作。




陽光是美味的

雨是清新的

風支撐著我們

雪令人振奮

真沒有所謂壞天氣這種東西

只有各種各樣的好天氣



識別二維碼關注



點擊閱讀原文即可擁有

相關焦點

  • 海底神秘文明隱現 2020年人類或回歸海底再長鰓
    「海底人」究竟是什麼?  有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既能在「空氣的海洋」裡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氣」裡生存,是史前人類的另一分支,理由是:人類起源於海洋,現代人類的許多習慣及器官明顯地保留著這方面的痕跡,例如喜食鹽、會遊泳、愛吃魚等。這些特徵是陸上其他哺乳動物不具備的。  俄羅斯學者魯德尼茨基認為,這個大膽的假設很有道理。
  • 常年生活在海中的人類,有可能變成魚人嗎?海薩滿族就是前車之鑑
    提出的&34;中認為,人類的祖先類人猿,長期生活在沼澤地區,經過長時間的進化,毛髮漸漸變少,一步步變為今天我們這樣。這樣便不禁有人想問,人類長期生活在海中,是不是就有可能變成人魚了?而且,人類能否長期生活在水中麼?即便可以,人類都起源於海洋還是引來許多懷疑。尤其是,神奇的巴瑤族的生活現狀慢慢被大家知道後。
  • 最鹹的海,海的最大深度,海底的未知
    海的兩岸沒有大河流人;在通往大洋的水路上,有石林島及水下巖嶺,大洋裡稍淡的海水不易進來;紅海中較鹹的海水也難以流出。科學家還在海底深處發現了好幾處大面積的「熱洞」,大量巖漿沿著地殼的裂隙湧到海底,巖漿加熱了周圍的巖石和海水,以致深層海水的溫度比表層還高,熱氣騰騰的深層海水泛到海面,加速了蒸發,使鹽的濃度越來越高。因此,紅海的水就比其它海域的水鹹多了。
  • 海底巨物之未解之謎:這些魚究竟是傳說還是真實存在?
    海底對於人類來說還是一個未知的世界,散發著迷人的魅力,吸引著我們去開發探索研究。你們或聽說過這些事跡——海底巨怪,究竟是真實存在還未發現,還是只存在於傳說中呢?最出名的就是它滿口鋒利的牙齒,看一眼就令人不寒而慄,人類在它面前,連開胃菜都算不上。不過至今作為海底頂級的掠食者的它為何滅絕還是一個未解之謎。
  • 海底有人居住?海南海底發現72座村莊,生活跡象明顯!
    這種地質變遷活動很正常,因為人類本身也在遷移。關於大海,很多人都對其抱有不一樣的幻想,《海的女兒》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它就介紹了一個生活在海底世界的部落,那麼現實生活中真的有人能在海底生活嗎?在海南,曾發現海底有72座村莊,並且有明顯的大量村民曾在這裡生活過的痕跡,這一發現讓人匪夷所思,畢竟在海裡氧氣稀薄,對於需要靠氧氣生活的人類來說,在海底幾乎不可能存活,更不用說生活了。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 科學家在海底發現神秘人臉 被證實存在海底人
    原來濤島每年有約40萬遊客造訪,這些遊客在沙灘上留下眾多垃圾,給海岸的珊瑚礁帶來相當嚴重的汙染,於是這組名為「絕望」的雕塑就在海中誕生了。 有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既能在「空氣的海洋」裡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氣」裡生存,是史前人類的另一分支;另一種種觀點認為,「海底人」不是人類的另一分支,很可能是棲身於水下的特異外星人。
  • 海底沒有人住,為何海南發現72座海底村莊?依然存在生活氣息!
    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人類能夠生存的地方,對於整個地球來說,真的很小,而從古至今,人們對海洋充滿著幻想,幻想著能夠在海裡生存,而這也只是空想而已,但是在海南瓊山市演豐鎮的海底,卻發現了很多的村莊的遺蹟,而且還不只一處,一共被發現的有七十二個,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 南極神秘的太空人海,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
    太空人海,聽起來像月球上的什麼地方,但是實際上它是位於南極的一片海域。人類對南極的探索已經走過了半個多世紀時間,但在南大洋的這篇神秘的太空人海,至今卻沒有多少國家涉足,這裡氣候惡劣,海底冰層深厚,時不時還有冰山出沒,一度被視為南極科考的禁區。
  • 疑似於大西洋海底發現神秘人類 "奇異人類"聚居海底壯觀
    有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既能在「空氣的海洋」裡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氣」裡生存,是史前人類的另一分支﹔另一種種觀點認為,「海底人」不是人類的另一分支,很可能是棲身於水下的特異外星人。
  • 海底探秘|天然之城——與那國島的海底古城
    幻想中的史前城市 /  人們根據傳說和海底發現的遺蹟,構想出了史前城邦的繁榮景象:它們規模宏大,鋪設著整齊的石板道路,建有運動場,挖掘了運河等,城市的牆壁上裝飾著奇珍異寶,人們過著奢華的生活……但是,這些城市神秘地沉入大海的原因還需要人們繼續探索和考證。
  • 《妄想山海》海底圖騰在哪 海底圖騰位置分析
    ,但是海底圖騰是不一樣的,那麼妄想山海海底圖騰在哪呢? 在《妄想山海》遊戲當中有三個不同圖騰,分別是狩獵圖騰、戰鬥圖騰和海底圖騰,其中狩獵圖騰、戰鬥圖騰是直接在地圖上就能看到的,但是海底圖騰是不一樣的,那麼妄想山海海底圖騰在哪呢?下面就跟隨九遊下載小編一起看一下《妄想山海》海底圖騰位置一覽吧。
  • 海洋和海,多了一個洋,卻有千差萬別
    一般來說,海非常接近陸地或人類居住,海底由大陸的青花崗巖巖石構成。一個海大部分是封閉的水域,這可能是水體的主體,如圖所示。地中海,又稱大海,是連接非洲和南歐的一個水域,它連接23個國家(非洲、歐洲和亞洲)和四個領土。
  • 你所不知道的海底動物的另一面「話嘮殺手""海底警察"海中泰迪
    地球上約72%的面積都是海洋,海洋非常漂亮,有絢麗的小魚,各色的珊瑚,還有無數未知的生物,人類到現在也從來沒有真正的了解過海洋,就算在比較發達的21世紀中我們也沒有真正的敢說了解海洋的一切。今天來給大家介紹一些海底生物你所不了解的另一面。
  • 海底真的可以住人嗎?海南海底發現了72座村莊,依然有生活跡象
    通過我們認知,地球是一個兩級稍扁,赤道略鼓的球體。在我們印象中的神話故事裡,凡江河湖泊都有龍的存在,並且住在河底、海底。由於受到這些神話典故的影響,我們一直覺得深不見底的大海之底有著人類的蹤跡。究竟有沒有呢?其實還要從大海的情況開始了解。
  • 海底捕獸夾:藏身於海土之下,海豚都被一口咬住!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許多物種的存在讓我們難以相信,因為有些生物能夠將自己體型過大的獵物抓住,並且將其作為自己的食物。在海底有著許多動植物,我們至今都沒能夠全部了解到,不過有一種生物被人稱之為「海底捕獸夾」,時常將海底的食物作為自己渺小身體的口腹,甚至於海豚都被一口咬住,這種生物是什麼呢?
  • 人類正在積極探索大海文化,在海底開車遨遊海洋,你會去嗎?
    人類的發展實在是太快了,不過短短幾百年間,我們就從只能靠雙腿走路的時代進入到了全機械化的時代,在如今,我們可以坐汽車,坐飛機,坐輪船,現在的公路也是建造的非常漂亮,開車經過那麼舒服的公路的時候,心情也應該是很愉悅的吧,但我們人類最開始通公路的時候還是遇到了很多的困難的。
  • 百慕達「海底金字塔」:比埃及金字塔更壯觀,可能是「海人」所建
    在人類文明的歷史上,有很多令現在的人覺得不可思議的古蹟。就比如說古埃及的金字塔,就是人類難以研究透徹的一個存在。
  • 《妄想山海》海底圖騰怎麼玩 海底圖騰圖文教程
    導 讀 妄想山海海底圖騰是一個很強大的boss,而且處在海底,所以很多玩家無法找到它的具體位置,但是其豐厚的獎勵使得不少玩家都會去尋找它
  • 海底發現神秘人類 "海底人"神奇外形疑似特異外星人(組圖)
    有一種觀點認為,「海底人」既能在「空氣的海洋」裡生存,又能在「海洋的空氣」裡生存,是史前人類的另一分支﹔另一種種觀點認為,「海底人」不是人類的另一分支,很可能是棲身於水下的特異外星人。
  • 海底一萬米到底有多恐怖?海底一萬米是一個地獄般的存在?太恐怖
    200米的海底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200米之上,陽光照射充分,生物種類繁多,是海洋生物最密集的生活區域;200米以下,越深生物越少,但是它們越強大,因為極端的環境造就了它他強大的破壞力。海底500米的地方是藍鯨棲息生活的地方,不過藍鯨性情溫和,一般不攻擊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