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科學的角度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會變成天上的星星

2020-11-04 微四川

「親人離開之後會變成天上的星星,一直陪伴我們。」


類似的話,大家應該都聽過。


星空,自古以來就寄託著人們的許多想像與希望,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對宇宙的了解越來越多,而真相與想像,在某個角度來說是異曲同工的。


在經典科幻電影《2001:太空漫遊》的原著小說開頭,作者阿瑟·克拉克曾寫道:

每一個現在活著的人,身後都站著三十個鬼,因為自有人類以來,死去的人恰好是在世的人的三十倍。自從洪荒初開,大約已有一千億人出沒在地球這顆行星上。


這個數字之所以值得玩味,只是因為出於奇怪的偶合,在我們這個宇宙——即銀河系——也恰好有大約一千億顆恆星。所以在這個宇宙裡,每一個生存過的人,都相應有一顆星星在天空閃耀。

人們對宇宙有過太多浪漫想像,了解宇宙不僅不會扼殺幻想,反而會賦予它一層新的意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星星。


不管我們是否明白宇宙的奧秘,宇宙都在展現著它原本應有的樣貌和規律,而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其實無時無刻地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例如天文學史上的一個重大轉折點——哥白尼日心說的提出,打破了天主教教會推崇的地心說,使得被宗教思想禁錮了近4個世紀的人們走向自由。


儘管我們很多人一生都無法飛上太空,但我們頭頂的星空會如心中的道德律一樣值得追尋,因為我們是宇宙的孩子,就像一花一木,都是向著天空生長的,這是我們的權利。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這本科普書,足夠權威,也足夠特別:


紙上天文館


想成為一個合格的天文館,必須具備以下四條件:知識要全、邏輯要清、概念要簡單、圖片要震撼!


這本書不僅全都做到了,還分分鐘能搶了天文館生意,堪稱天文科普圈的「新華詞典」


先來看看英國BBC雜誌的評價:


書裡的每張圖都是宇宙絕景,每一段內容都配有無與倫比的太空圖像。

——《BBC聚焦》雜誌(BBC focus)


最前沿的理論,最全面的數據,這是這本書最值得稱讚的地方。同時又包含大量、豐富的圖像資料,實用、巧妙的版式設計,這本書無疑是天文愛好者最佳的選擇。

——BBC《仰望夜空》雜誌(Sky at Night)



你對宇宙所有的疑問,

這本書都會給出參考答案


愛因斯坦曾說過:「我們所擁有的最美的體驗是神秘感」,而《紙上天文館》會帶你無限接近那個神秘的宇宙。


只要你充滿好奇心,喜歡尋找問題的真相,願意付出時間獲得慢慢解開複雜問題的快樂,那這本《紙上天文館》絕對適合你,它就是你關於宇宙所有疑問的參考答案。


(點擊下圖,購買《紙上天文館》)

本書作者賈爾斯·斯帕羅是英國著名暢銷書作家,也是英國著名出版公司DK的合作作者,畢業於倫敦大學學院天文學專業與帝國理工學院科學傳播專業,從事專業寫作十餘年,其代表科普作品《星座全書》《行星全書》等深受讀者喜愛。


這本《紙上天文館》,是賈爾斯·斯帕羅聯手美國國家地理,以一種編制「大眾天文學入門教科書」的野心傾情創作的科普讀本。


① 零基礎建立從「0」到「100」的完整知識框架


這是一本包羅萬象的宇宙學之書,每一次人類對宇宙認知的重大進步,書中都有詳盡記錄:


從否定地心說開始,到量子理論的出現、各大行星及其衛星的形成和演化、五花八門的系外行星,再到對宇宙深處暗能量、暗物質的發現……


人類3000年的探索宇宙的歷史,被凝練成書中的100個關鍵性天文理論、事件和發現,你將親自見證人類是如何探索宇宙的,從而建立從0到100的天文知識體系。


② 站到宇宙高度,重新審視自己


有人認為發現地球的平凡使人類自身變得很渺小,但如果你閱讀了《紙上天文館》,就會知道這是大錯特錯的想法。


一個微不足道的星球上誕生了生命,甚至發出了「宇宙的本質是什麼」這樣值得深思的疑問,這難道不就是人類存在最了不起的地方嗎?當我們對宇宙的認知越複雜,就越會為人類所掌握的智慧而驕傲。


《紙上天文館》這本書的核心,不僅是通過宇宙讓你認識到自身的渺小,更是帶你見證人類不屈的探索精神,走出自身認知的窠臼,從而發現人生更深層次的意義——就像古人在航海時通過觀星象尋找到了遠方的大陸一樣。


銀河的光帶的黑夜中非常醒目,這是由銀河系平面中密集如雲的恆星組成的。


不論學習任何學科,我們都要學習它的歷史,天文學也不例外。當我們學習歷史時,會用大事件來代表某個時期,從而將整個歷史進程簡單又清晰順下來。


天文學的歷史是一個不斷發現的過程——一場持續的,由技術進步、理論突破和人類對知識的無盡渴望推動的革命。所以,關鍵字學習法,在學習天文學時同樣是事半功倍的利器。


① 給天文小白的「教科書」


在每個章節的最開始,作者會通過「定義」「發現歷史」「關鍵突破」「重要意義」大等方面來為你總結本章內容。


比如,在《紙上天文館》的第13章「宇宙大爆炸」中,作者總結道:

認為宇宙起源於一個原始火球的大爆炸理論是20世紀最成功的科學理論。


定義:

大爆炸理論為我們提供了關於宇宙與物質誕生最好的模型。


發現歷史:

1931年,比利時神父兼宇宙學家阿貝·喬治·勒梅特首次提出了宇宙起源於一個「原初原子」的想法。


關鍵突破:

1948 年,喬治·伽莫夫(George Gamow)與拉爾夫·阿爾弗(Ralph Alpher)共同發現如何利用勒梅特的理論解釋宇宙中化學元素比例的觀測事實。


重要意義:

大爆炸理論約束了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性質,而大尺度結構影響著小得多的事件和現象。


正文部分則詳細地講解了該理論的意義,梳理理論突破的過程,總結現狀。


自發發生的宇宙大爆炸同時創造了宇宙空間、時間以及其中的能量。


② 告別百度百科,最權威「工具書」


《紙上天文館》堪稱天文版的「新華字典」,這是正文分為一百章,每一章都介紹了一個天文通識,可以直接查詢自己不熟悉的內容。


比如,當你閱讀科幻電影,或者科幻小說時,遇到不認識的名詞,如果去網站查詢,得到的結果也許並不專業,看不懂是小事,如果得到了錯誤的信息,以後反而不好糾正了。


《紙上天文館》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你即可以將之當做一本系統全面的天文科普書,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本天文版「新華詞典」,與其他書籍搭配使用,讓你對天文類書籍的閱讀體驗直線上升。


正如《選擇》雜誌(Choice Magazine)所說,這本書中的「每一段言簡意賅的文字,每一幅令人震撼的圖片,都代表了人類探索宇宙的一次重大突破,這本書是對人類探索宇宙的歷程最全面的記錄。」


《紙上天文館》中精選了300餘張解密版NASA高清照片,和以往常見的圖片不同,這本書中選取的照片角度極為獨特,宏觀與微觀視角皆有,全方位呈現天文發現。


這種市面上少見的、天文專家的報告中才能見到的細節圖片,會給你前所未有的視覺享受,就好像曾經你親自見證了那些偉大理論產生的過程。搭配著作者專業且詳盡的解說,不論是入門還是進階都能從中獲益。


就拿隕石來說,這個天外來客在人們眼中一直是神秘且危險的。而在《紙上天文館》中,你能夠以俯瞰的角度看到地球上這個存在了16億年的隕石坑:


在發現了因強力衝擊波而產生的巖石和礦物結構後,人們確認了西澳大利亞顏色豔麗的舒梅克隕星坑的存在。這個隕石坑有12千米(7.5英裡)寬。


你還可以看到隕石的構成,宇宙玩起來藝術的色彩搭配是這樣的:


偏振光線穿過球粒隕石的薄切面顯示出對比顏色,有助於識別其中的各個隕石球粒。這些小碎片在太陽系初期合併形成一塊巖石,並在之後的4.5億年間保持不變。


甚至飛上天空,看到火星上的隕石坑:


這幅圖片來自火星勘測軌道飛行器(MRO),它顯示了火星赤道以北的貝克勒爾隕石坑(Becquerel Crater)複雜的分層地形。這一地區的巖石是由層狀沉積物形成的,其模式顯然與火星自轉軸長期傾斜有關。圖中用合成的顏色區分沙子(藍色)和裸露的巖石(淡粉色)。


原來火星上面有水這個結論,是從隕石坑中得到的關鍵證據……


從隕石坑邊緣下方延伸而來的深褐色特徵被稱為「季節性斜坡紋線」,它們為火星上持續存在水提供了迄今為止最令人信服的證據。


比科學更重要的是科學精神


《紙上天文館》不僅僅是你查詢天文名詞時使用的工具書,更是一本記載著全人類探索未知的全過程的書。看完這本書後你會發現,每當人們解決一個難題,下一個難題就破土而出……正是人類的堅持不懈創造了如今這個世界,而書中傳遞的科學精神,同時讓我們對未來無限期望。


比如,作者在書中「宇宙射線」這一章節中介紹道:


1910年前後,澳籍物理學家維克多·赫斯通過一系列危險的高空熱氣球航行發現了宇宙中頻頻造訪地球的一股能量。這就是宇宙射線,但這個詞直到1925年才被提出。


日本超級神岡探測器追蹤μ介子中微子路徑的主探測罐的圖片。中微子是由進入地球另一端大氣層的宇宙射線產生的,它通過探測器的底部進入探測器,並從一個側面離開,在通過探測器的過程中產生了一束光子。


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最後一次世界博覽會上,愛因斯坦在演講中講述了維克多·赫斯發現宇宙射線的過程。在演講的最後,愛因斯坦說:「假使科學要像藝術一樣真切而完全地實現它的莊嚴使命,它的成就便不能只是膚淺地為大眾所知,而要把其內在的意義投射到人們的意識中去。」


1939年,愛因斯坦在紐約世界博覽會演講。

這次世博會的主題為「明日世界」,它向世人提示了一種可能:人類真的能憑藉一己之力改變世界。

比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科學精神,《紙上天文館》中記錄著100次人類探索歷史上振奮人心的特殊時刻,這本書不僅僅是天文版「新華字典」,更是解讀世界的說明書之一。


【免責聲明】我們重在分享,所有文字和圖片均從網絡轉載,對文中陳述內容和觀點均保持中立,不對其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因編輯需要文字和圖片之間亦無必然聯繫,僅供讀者參考。如有侵權或不實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予以刪除。

轉自:國家地理中文網

相關焦點

  • 天上有多少顆星星?這是每個孩子都會問的問題,而答案在不斷更新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天上有多少顆星星?這是每個人在童年都提出過的問題,但大多數人並沒有得到過滿意的答案。童年的夜晚,當我們仰望星空,面對漫天的繁星,我們會不自覺地想要把它們數清楚,但這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於是我們向成人求助,而此時我們大多會得到類似的答案「星星是數不清的,很多很多」。是的,天上的星星的確很多很多,也的確數不清,但並不是沒有具體的數字。天上有多少顆星星,這在天文學上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 從科學角度來說,骨灰是什麼?多年後又會變成什麼?
    在過去,死亡是活著的人避而不談的話題,覺得晦氣不吉利,而如今,人們活得越來越通透,死亡似乎也不再可怕,人們會非常坦然的面對死後的世界,以及自己的身後事。在我們國家,人死亡後主流的殯葬儀式是火葬。人體在如此高溫的環境中,所有的有機物(組織、器官等)都會被燃燒殆盡,形成的氣體和水蒸氣一起通過排氣系統釋放出去。也就是說,遺體中,除了骨頭,所有的物質都會被焚化。
  • 「千言」我們就像天上的星星,每個都有著自己的光芒,自己的理想
    星星又開始了一夜的閃耀,烏雲仿佛失意的人群,故意遮住了月亮的彎彎笑顏。人們都仿佛在這一刻徹底的放鬆,閒步在林間小道、喧囂街道,無論白日怎樣的疲憊,都被此刻的舒適掩蓋,沒有了任何的壓力。這一切看起來是美好的,但卻是黑夜裡焦慮地開始。
  •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娃娃眼睛眨呀眨什麼歌 《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在哪...
    最近一首「「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娃娃眼睛眨呀眨,誰讓她變得更憔悴,她的世界給了誰」歌曲的旋律直擊內心,在抖音裡面也是十分的火爆,那麼這首歌的歌名是什麼呢?下面就跟隨咖綠茵小編一起看一下《抖音》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娃娃眼睛眨呀眨歌曲分享吧。
  • 從此,天上多了一顆星星!
    身處著悶熱的城市街頭,這滴雨水似乎更容易讓人以為是汗水。但在那一刻,它似乎有一種刺骨的寒,我腿腳發軟,幾乎不能往前再走一步。下午三點左右,我收到了父親的消息:「你外婆去了,下午一點半左右。」我起身去上了一次衛生間,然後回到座位,繼續工作。這一刻還是來了。即便我在心裡預演了千百遍,當它真正來臨的時候還是會很難受。這種難受後知後覺。
  • 科普:天上到底有多少顆星星?
    科普:天上到底有多少顆星星?時間:2017-04-04 20:45   來源:360問答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科普:天上到底有多少顆星星? 夜空總是給人類帶來了許多深沉的含義:這是神的家、或是距離的本質、又或是無窮大的化身。
  • 【大家美文】賈平凹:天上的星星
    我們只知道夜夜天上要有星星,但從沒注意到這麼出現,那是雨天的池塘,霎時浮了萬千水泡?又是無數沉睡的孩子,驀地睜開了光彩的眼睛?它們真是一群孩子呢,一出現就要玩一個調皮的謎兒啊!這些鬼精靈兒,從哪兒來的,是一個家族的兄妹?還是從天涯海角集合起來,要開什麼盛會了呢?
  • 《星星》詩刊主編梁平:詩歌是天上的星星
    原標題:詩歌是天上的星星(文學期刊掌門人·對話中國文學期刊掌門人③) 近日,我們與《星星》現任主編梁平進行了一次關於《星星》、關於當代詩歌的對話。   問:上世紀80年代,詩歌被認為是文學的中心。《星星》在當時的詩歌勃興中發揮了什麼作用?   答:1979年,復刊的《星星》扉頁上寫了意味深長的幾句話:「天上有三顆星星,一顆是青春,一顆是愛情,另一顆就是詩歌。」我以為這幾句話在當時人們的心中、在中國詩壇點燃了星星之火,注入了長久的溫暖。
  • 天上的星星怎麼消失了?
    在群星之中有一條由星星匯成的一條亮亮的星群,像一條銀色的帶子從遙遠的天際一直延伸到眼前,人們稱它為「銀河系」。美國大選一夜間的戲劇性大反轉,讓所有關注選情的人都大吃一驚。選舉舞弊層出不窮,紛亂複雜。天上的星星哪去了?上了年紀的人都會記得,幾十年前每當夜晚滿月升起時都會看到滿天的星星在陪伴,美麗壯觀。在群星之中有一條由星星匯成的一條亮亮的星群,像一條銀色的帶子從遙遠的天際一直延伸到眼前,人們稱它為「銀河系」。在銀河系對應的兩邊各有一顆十分明亮的星星。老人講那是「牛郎」與「織女」星,被寬寬的銀河系無情的隔開了。每年黃曆的七月初七牛郎和織女都要在這裡相會。
  • 為什麼夜晚我們看到的星星沒有小時候多了
    為什麼我們現在看到的星星沒有小時候多了?相比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今天一起來解密。從客觀的角度來講,我們肉眼所看到的星星★大部分都是恆星,壽命較長,長達數十億年甚至更久,短期內不會有大批量的恆星消耗完能量而變成白矮星;相反,會有很多超新星爆發,天上的星星會更加明亮。
  • 天上只有1個太陽嗎?那再從科學角度解釋呢?
    狹義的只就我們能感受到的,能看到的那個熱辣辣的大火球在太陽系裡,天上就一個太陽。廣義的就整個宇宙來說,就目前已被人們發現和觀測到的星系大約有1250億個,而每個星系又擁有像太陽這樣的恆星幾百到幾萬億顆。
  • 為什麼我們在地球上看天上的星星,會經常出現一閃一閃的現象?
    「一閃一閃亮晶晶,滿天都是小星星,掛在天上放光明,好像無數小眼睛」,這首兒歌相信大家都會吟唱,歌詞形象地表達了從地球上觀看星星的那種搖曳不定、忽明忽暗的狀況。我們能夠看到地外天體,也就是通常意義上我們說的星星,主要是由它們發射或者反射的光線,經過宇宙空間之後到達了地球,而一閃一閃的情況,必定說明在光線傳播的過程中受到各種形式的幹擾。
  • 小時候,奶奶告訴我,人死後就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
    作者:大麥粒小時候,奶奶告訴我,人死後就會變成天上的一顆星,雖然那個人不在你身邊,卻變成天上的星,永遠守護著你,你如果想他,就抬頭看看天空。那時的我不知道死亡意味著什麼,只覺得天上的星星是如此神秘的存在。
  • 為什麼天上的星星不會落到地上?是什麼力量支撐星星不掉下來?
    而在天空中一閃而過的流星,主要是一些分散在太空裡相當小的星體的碎塊,並不是大家看到的天上的星星。流星有時會掉到地上來,我們就把它們叫作隕星。我們看到的星星基本上都是是宇宙中的恆星, 他們並不在地球上。地球上在半空的東西會掉下來是因為地球上有引力,但地心引力不足以達到可以把星星吸過來。當然除非其他星球離地球太近,就會導致小行星撞地球之類的災難 ,而在宇宙中漂浮著的星球因為彼此施力彼此受力或又受到來自宇宙的力,總之受力複雜 。但到最後都會使他們他們漂浮在宇宙中,形成自己的軌道。
  • 你知道這個是什麼神仙島嗎,天上星星都能買…
    華爾道夫 華爾道夫在吸引「眼球」上可謂爐火純青,直接把「想把天上星星送給你」這樣的誓言實現了!不是模型也不是噱頭,是真真正正的購買天上未命名的星星;親自為其命名並獲有NASA證書! 需要說明的是不是所有入住華爾道夫的客人都有資格購買星星的,只有入住特別版水屋,才能申請購買星星。而特別版的水屋僅有2棟,與其它別墅保持著一定距離、私密性極佳。
  • 他們是來自天上的星辰——《地球上的星星》
    我們都喜歡有標準答案,而沒有鼓勵學生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而這些的標準答案,往往造成了學生思維的千篇一律。我們都喜歡說嚴師出高徒,卻不懂得鼓勵孩子,給他們更多的信心,喚起他們的自我肯定。以往我們都習慣了批評應試教育,說它是「填鴨式教育」,但是真的要做到素質教育,按照我們現今的教育資源和固化的社會觀念,實現這個起碼要一段很長很長的時間。
  • 四顆小行星以名字命名,網友:當我見到天上星星,我會想起你們
    在地球上已經買不到他們所需要的東西了,直接進入了太空,買星星去了,真正印證了那就,要天上的星星我也能給你買下來,而在最近出版的小行星通告裡邊,我們看到新增樂五十四顆的中文小行星名稱,其中的四顆小行星是以香港藝人的名字而命名的。
  • 說唱音樂不是你想的那樣,《天上的星星不說話》真情實感把人唱哭
    在很多人印象中,說唱音樂離不開「炫酷」「潮流」「叛逆」之類的形容,「小眾」之名如影隨形。但在湖南娛樂頻道和芒果TV聯合製作的全新說唱綜藝《說唱聽我的》中,更多不同的主題和曲風開始湧現。比如在剛剛播出的第四期節目中,旋律說唱《天上的星星不說話》以孩子和母親的情感故事為基礎,戳中了不少觀眾的「淚點」。「天上的星星不說話,娃娃的眼睛眨呀眨,誰讓她變得更憔悴,她的世界給了誰?」寥寥幾句,選手望江晴和俞天時就道出了成長過程中和媽媽的情感關係。
  • 你知道嗎,其實你可以摘到天上的星星!
    在今年的國際小行星日到來之際,有這樣一群好奇寶寶,他們帶著一大堆如「我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嗎」「  問:我能摘到天上的星星嗎?  朱進:你能摸到天上的星星。我身後這個南丹鐵隕石,它在進入地球大氣層落地之前,就是一顆小行星。
  • 大河向東流 天上的星星為啥參北鬥?
    新華社特約記者 扎西次仁 攝大河向東流哇,天上的星星參北鬥哇……這歌詞想必大家很熟悉吧?為什麼天上的星星要「參北鬥」呢?它與北鬥導航系統有什麼關係?北鬥導航系統有什麼絕活兒?我們就此採訪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助理、博士生導師金天。為什麼手機裡好像只有GPS沒有北鬥導航系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