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地球上之所以擁有大量的生命存活,那是因為我們生活的太陽系中的恆星——太陽在無時不刻進行著威力強大的原子反應。通過這些原子的劇烈反應,太陽釋放出大量的能量,而這些能量經過傳播之後被地球接收到了,因此冰層融化,地球上有了液態的水,植物也因為陽光的存在開始生長。整個地球都在陽光的照射下慢慢的煥發生機。
同時我們也知道,由於我們在太陽系中距離太陽很遠,那些由太陽釋放出來的能量經過這段時間後強度大大的削弱了,到達我們地球上又經過了大氣層的阻攔,因此落在地球上溫度陽光剛剛適合生命的存活,因此地球也是太陽系中唯一一個存在著大量生命群體的星球。據科學家研究,太陽的表面的溫度高達五千多度,地球上的任何物體如果靠得太近都會在一瞬間被氣化。
但是太陽的溫度並不是宇宙中最高的溫度,宇宙中有許多質量體積都比太陽更加龐大的恆星,這些恆星的內部的核聚變相比於太陽都規模更叫龐大,速度更加劇烈,因此溫度也是難以想像的到。但是對於宇宙的最高溫度,高達33位數的溫度來說,太陽的溫度或許還不夠它的一個零頭
而宇宙大爆炸的一瞬間,就高的溫度可以達到1.4億億億億度,這樣的溫度是什麼樣的一個概念?太陽表面的溫度大概是五千多度,就這樣的溫度,目前為止人類還沒有足夠的科技能夠接近太陽附近。而一旦接近太陽表面,地球上還沒有足夠的物質材料能夠抵擋如此強大的溫度。而太陽這個溫度在宇宙最高的溫度面前也是同樣的命運,一瞬間也會氣化。
不過,這樣的溫度只會在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才會產生,而在如今相對而言比較平穩的宇宙中,這樣的溫度是不會再有的。但是問題來了,宇宙大爆炸是一百多億年前的事了,科學家們是怎麼計算出如此高的溫度的?那是因為這時普朗克溫度,代表了宇宙最高的溫度,如果還有其他的溫度超過這個溫度,那麼這個溫度就是沒有意義的。而根據現代科學家認為,宇宙大爆炸的那一瞬間所擁有的溫度就是普朗克溫度。
其實,陽光照在地球上並不能直接帶給人們「熱」的感覺,或者說我們感受到的「熱」並不是直接來自於太陽的光芒。太陽光的本質是這一種能量。無形無質,不能直接被利用,就連植物都不能。而我們之所以會感覺到溫度,完全是因為「空氣分子」的作用。
一般情況下,在寒冷的冬天,空氣分子的活動就會因為缺少能量而變得不活躍,而人類之所以感覺到冷,那是因為人們時刻在產熱量維持自身的細胞的正常工作,但是空氣從人類的皮膚附近吸收了熱量,從而加速運動。而人類的熱量被空氣分子剝奪,細胞的工作變得不再活躍,因此反饋到大腦中就會感覺到冷。而反過來,空氣中的分子一旦活動過於活躍,那麼就會帶動人類的皮膚的附近的空氣快速運動,而人類皮膚通過這些分子的運動就經過神經系統反饋到人類的大腦中,於是就成了「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