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宇宙確實存在最高速度,叫做普朗克溫度T≈1.42*10^32K。
溫度的本質,是微觀粒子的熱運動,這點是完全正確的;微觀粒子的熱運動越劇烈,組成的宏觀物體溫度越高,並滿足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
比如在常溫下,物體分子的熱運動最大概率速度在0.1cm~1cm/s之間;同時相對論描述,宇宙中存在最高速度——「光速」。
如果按照對溫度的定義,那麼宇宙是存在最高溫度的,這個溫度由光速和其他物理學常數來確定,叫做普朗克常數,大約1.42億億億億度。
關於普朗克溫度,還可以這麼理解:對於一個系統,外界注入能量越多,系統的溫度越高,系統的體積被壓縮得越小,系統溫度也越高;那麼當宇宙的所有能量壓縮成一點時,就達到了宇宙的最高溫度,既是宇宙大爆炸第一個普朗克時間的溫度。
所以宇宙存在最低溫度「絕對零度」,為-273.15℃(0K),但是絕對零度不可達到;同時宇宙也存在最高溫度「普朗克溫度」,為T≈1.42*10^32K。
宇宙大爆炸後,平均溫度在逐漸降低,目前宇宙的平均溫度大約2.725K,在一些極端地方,存在較高的溫度,但是也遠遠沒有普朗克溫度高。比如:
(1)太陽表面溫度5700K;
(2)太陽核心溫度1500萬度;
(3)白矮星核心溫度超過一億度;
(4)中子星核心溫度,超過60億度;
(5)超新星爆炸時的溫度超過100億度;
(6)人類製造過的最高溫度4萬億度。
好啦!我的內容就到這裡,喜歡我們文章的讀者朋友,記得點擊關注我們——艾伯史密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