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的溫度達到了多少度?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2020-08-10 科學探索007

對於溫度相信大家不會陌生,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跟溫度打交道。那麼溫度是如何誕生的呢?其實從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溫度也就出現了。在人類的認知裡,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是15攝氏度,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為零下63攝氏度,而金星上的溫度可達460攝氏度,太陽表面的溫度達到了5500攝氏度。

如此多的不同溫度,讓我們認知到這個世界,這個宇宙完全就是一個溫度的世界,任何地方,任何物質都會有自己一個溫度。包括智慧生命人類,自身也有一個溫度,那就是37攝氏度左右。當外界的溫度遠低於或遠高於這個溫度的溫度,人體就會感到不舒服,甚至危及到生命。

既然宇宙每一個天體,每一種物質都有自己的溫度,那麼作為浩瀚的宇宙空間溫度達到了多少度呢?可能很多人覺得,宇宙有大量的恆星存在,而恆星又是一個強大的熱輻射能源,所以宇宙在如此多的恆星加持下,溫度應該是比較高的,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想要搞明白這個問題,我們就需要對溫度的本質有一個簡單的了解。現代科學研究發現,溫度的本質其實就是粒子的熱運動。我們從宏觀的層面很難搞清楚溫度是如何變化的?它變化的本質是什麼?可是當我們走進微觀世界,你會清晰地看到物質的分子熱運動。

當分子的熱運動不斷加劇的時候,溫度也在不斷升高,相反當分子的熱運動不斷減弱的時候,溫度也在不斷降低。而分子的減弱程度有一個極限,那就是靜止不動。當分子靜止不再運動的時候,溫度也就達到了最低的極限,我們稱之為絕對零度,即零下273.15攝氏度。

不過,根據量子力量學的不確定性原理,分子的運動不可能完全靜止下來,它始終會處於運動當中。所以絕對零度只是一個可望而不可及的理論極限值。現在我們明白了,原來溫度想要真正體現出來,是需要大量粒子存在的。如果一個空間中沒有粒子,那麼溫度也就無法體現出現,在這樣的空間中討論溫度的高度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這個時候,可能很多人想到了宇宙真空,在很多人的認知裡,宇宙是一個真空存在的空間,即然是真空,那就沒有粒子存在,所以宇宙是沒有溫度表現的。那麼事實是如此嗎?其實這種認知是不對的,雖然我們經常稱呼宇宙為真空狀態,但是宇宙卻並不是完全沒有物質,粒子的存在,只是非常稀疏而已。

雖然太空中缺乏物質,但是並不缺乏能量輻射,也就是光。既然宇宙有物質粒子存在,有熱輻射存在,那麼太空中怎麼也會有溫度。我們都知道,宇宙有無數的恆星存在,但是相對於更加浩瀚的宇宙空間來說,恆星與恆星之間的平均距離達到了數光年以上。

由此可見,宇宙是真的非常空,雖然有無數的恆星光源,但是整個宇宙背景仍然是黑暗的存在。由於宇宙的空曠,即便有數不盡的恆星在發光,但是仍然不足以讓整個宇宙變熱。即使是在一個恆星系中,由於宇宙空間粒子的密度極小,分子能夠進行的熱運動非常非常弱,所以恆星系中的空間溫度也是非常低的。


而在浩瀚的宇宙中,星系空間才是佔了主要位置,恆星與恆星之間有星際空間的存在,而走出銀河系之後,更是有著更加空闊的大星際空間存在,那裡異常寒冷和黑暗。可能你走上幾百萬光年,都見不到一點光源。這就是可怕的宇宙星際空間。

現在我們知道了,宇宙由於物質的密度極小,同個單位空間內,可能只有一個或幾個粒子的存在,所以宇宙是一個寒冷的空間。那麼宇宙的溫度到底低到多少呢?而要弄明白這個問題,我們還要了解主導宇宙溫度的到底是什麼?可能很多人認為是恆星,其實這種認知是不完全正確的。

我們都知道,宇宙來源於138億年前的奇點大爆炸。當宇宙大爆炸發生之後,誕生了一種非常古老的光,這種光就是我們現在所稱的宇宙微波背景輻射。而正是這種光決定了宇宙的平均溫度。


我們都知道宇宙最初只是一個擁有無限溫度和密度的奇點,當它發生大爆炸之後,就開始快速膨脹,同時誕生了時間和空間,也誕生了溫度。剛剛大爆炸後的宇宙由於非常小,物質和能量都集中在一個非常小的範圍內,所以當時的宇宙溫度非常高,達到了一億億億億攝氏度。

隨著空間的快速膨脹,物質開始不斷向外擴散,密度在不斷降低,宇宙也開始迅速降。在宇宙大爆炸之後1秒時,宇宙的平均溫度降為100億度。最初的宇宙是不透光的,因為光子不斷與帶電粒子相互碰撞,無法自由傳播。到了宇宙大爆炸後38萬年,空間膨脹到足夠大的範圍,宇宙溫度下降到2700度,光子才變得自由,並且擴散到宇宙中的各個角落。

138億年過去了,宇宙空間也由最初的奇點膨脹為現在不知道跨越達到了多少光年範圍。最初宇宙大爆炸誕生的那些光子也分散到了宇宙的各個角落,這些光已經成為不可見光,以另一種形式擴散到整個宇宙空間,也就是我們現在所知的微波背景輻射。


根據威爾金森微波各向異性探測器(WMAP)在9年裡的觀測結果,目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溫度比絕對零度高了大約2.73度,相當於-270.42攝氏度,這就是整個宇宙的平均溫度。宇宙微波背景輻射的發現非常關鍵,這是宇宙當年經歷過超高溫的一大證據,有力地支持了宇宙大爆炸理論。

當然,由於人類現在的科技相對於宇宙來說,還是非常落後,所以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也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有關宇宙的很多理論,現在也無法得到足夠的證據來支持。很多宇宙理論都只是一種猜測,想要讓猜測成為現實,就需要我們有更強大的科技實力去不斷尋找證據。

而要做到這些,人類要真正成為星際文明才有希望。那個時候,我們對於宇宙的研究探索就不僅僅是通過天文望遠鏡的模糊觀測,而是可以通過星際穿梭,快速到達目標位置,近距離得到真實的觀測數據。我們期待著這一天的到來。


小夥伴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討論, 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本文參加

相關焦點

  • 宇宙的溫度達到了多少度?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對於溫度相信大家不會陌生,我們每天,每時每刻都在跟溫度打交道。那麼溫度是如何誕生的呢?其實從宇宙大爆炸的那一刻,溫度也就出現了。在人類的認知裡,地球表面的平均溫度是15攝氏度,火星表面的平均溫度為零下63攝氏度,而金星上的溫度可達460攝氏度,太陽表面的溫度達到了5500攝氏度。
  • 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其實我們一般人對於我們現在整個世界了解的並不是很多,科學家們就把世界分為了多個維度,而我們現在就生活在三維空間裡面,像我們看到的事物大多都是立體的存在,但是我們對於其他的維度並不是很了解,有的人說螞蟻就生活在二維空間,因為我們能夠看到小螞蟻的存在,但是螞蟻卻看不到我們。
  • 聽完科學家的答案恍然大悟
    聽完科學家的答案恍然大悟地球上能夠孕育出生命,真是不可思議。要知道在浩瀚的宇宙中,目前只發現了地球存在生命。很多人都曾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生命是什麼?生命是如何誕生的?雖然目前咱們的科學已經進步了許多,但現在仍然無法解釋出那些問題。通過現有的知識儲備,我們只知道最初的生命形態是單細胞,經過漫長的進化和演變,才有了較為複雜的生命和高智慧的人類。可是最初的單細胞又是怎麼產生的?
  • 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隨著人類對宇宙探索的不斷深入,對宇宙的浩瀚越來越了解,不少人產生了一種悲觀情緒,認為人類有可能永遠也實現不了星際旅行。那麼星際旅行真的有可能實現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我們生活的地球,距離單位以米為基準,而在浩瀚的宇宙中,基本的距離尺度單位是光年,1光年(ly)=9.4607e+15米(m),這是一個龐大到我們無法想像的數字。
  • 絕對零度這個溫度極限有可能被打破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相信每一個朋友對於溫度並不陌生,它存在於我們的周圍,存在於這個世界,存在於這個宇宙。可以說,自從138億年前,奇點大爆炸誕生宇宙之後,溫度就出現了。而溫度又是宇宙非常強大的一種能量宇宙大爆炸的瞬間正是誕生了超級的普朗克溫度,才能夠讓宇宙早期的氫和氦元素出現。
  • 人類是否已經找到宇宙的邊界?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這就是認知的不同,因此,站在科學的角度,大部分的科學家認為宇宙也是有大小和邊界的,那麼宇宙的邊界在哪裡?它的直徑又達到了多少呢?現在的宇宙對於人類來說,就如同古人站在地球上看地球一樣,浩瀚廣闊,無邊無際。我們的天文望遠鏡雖然能夠看到百億光年之外,可是卻無法確定那裡是否是邊界。曾經有科學家發現了一束光在宇宙中被反射了回來。反射處大約是139億光年遠的地方。
  • 宇宙大爆炸之前會是什麼樣子?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可是對於宇宙的起源問題卻遠比探索地外文明的存在要困難很多,現代科學提出了宇宙大爆炸的設想,認為我們的宇宙起源於138億年前,那個時候一個質量無限大,體積無限小的奇點發生了大爆炸,隨之宇宙誕生,而誕生後的宇宙也在不斷快速膨脹。我們不知道宇宙大爆炸理論是否正確,如果它是正確的,這裡又會產生另外一個問題:宇宙大爆炸之前會是什麼樣子?
  • 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等朋友們聽完科學家的解釋就會恍然大悟。木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是行星老大,它的體積是地球的1300倍,質量是地球的318倍。木星跟地球的性質是不一樣的,地球是一顆巖質行星,有著明顯的固態結構。而木星只有核心處才是一個固態結構,其它的部分都是由氣體組成。所以它是一顆氣態巨行星。
  • 宇宙中存在超光速的現象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如果有一天可以達到光速,是不是也可以趕往這些星球上去看一看?這些想法隨著長大,隨著懂得的科學知識越多,越來越覺得可笑。因為現在我們都明白了即便是達到光速,對於距離遙遠的星球來說,哪怕是光速也要上億年的時間,不可能在有限的生命中去到這些星球上。如果有一天超越了光速,甚至是達到了光速的上億倍,是不是就可以實現這些想法了呢?
  • 宇宙大爆炸時的最高溫度是多少度?為何溫度能達到這麼高?
    很多人都只知道宇宙中有最低溫度,那就是絕對零度,或者說是零下273.15攝氏度,但是其實宇宙中也有絕對最高溫度,這個溫度我們稱之為普朗克溫度,它是自然界中溫度的基礎上限,現代的科學家認為,宇宙中比普朗克溫度更高的溫度是不可能出現的,而且研究這個極限高溫則沒有任何意義,普朗克我們都知道,能量量子化理論的提出者,也是量力物理學的開門者,普朗克溫度以他命名。
  • 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根據愛因斯坦相對論,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時間就會靜止,如果速度超越光速,是否意味著時間可以倒流?就可以回到過去了?對於此問題,我們一起來聽聽科學家是如何解釋和理解的。從愛因斯坦相對論,我們知道,一個物體,它在真空中的速度只能無限接近於光速,光速是物體速度的極限,光物體的速度達到光速的時候,時間和空間將無意義,時間會停止,不管外界時間如何變化,處在光速狀態的物體的時間是不變的。
  • 為什麼宇宙和生命體如此相似?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也有不少人對宇宙大爆炸理論持懷疑態度,如果宇宙大爆炸是真實的,那麼這個最初的奇點是怎麼來的?對於奇點的來歷無人可以說得清楚,它有著太多的神秘。人類自探索宇宙以來,從最初對宇宙一無所知到現在對宇宙越來越多的認知。
  • 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當科學逐漸走進人類文明之後,自然界的很多事物可以用科學來得到解釋,於是過去的神創論就不攻自破了。可是後來一些偉大的科學家提出了這樣一個觀點:科學的盡頭是神學。有科學家將科學和神學聯繫了起來,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科學家就是牛頓和愛因斯坦。相信很多人對這位偉大的科學家都不陌生,他們可以說是人類進入科技時代以來,在物理學方面貢獻最大的兩個劃時代的偉大科學家。
  • 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原因其實很簡單,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存在矛盾」,有一些特殊的物理現象,我們目前還沒辦法解釋,一旦想要衡量的物理量達到了一個「十分大」或者「十分小」的程度時,我們的物理知識就會出現偏差,例如我們都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但是宇宙本身膨脹的速度,就是超過光速的,這是因為宇宙本身太過龐大,膨脹一秒鐘製造出來的空間遠比,光速飛行一秒的時間要長
  • 人類無法達到絕對零度,但溫度沒有上限如何解釋?科學家:相對論
    舉一個普通人認為溫度最高的物體:太陽.作為太陽系的恆星它的溫度一定很高.即使是最表面的溫度都能達到5500攝氏度左右,而太陽的中心溫度能夠達到驚人的2000萬攝氏度,人類想要進入太陽內部在可見的未來是不可能的.那麼2000萬攝氏度就是溫度的上限了嗎?
  • 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為了研究宇宙大爆炸後瞬間發生的事情,普朗克還提出了「普朗克時間」作為宇宙中最短暫的時間單位。普朗克時間和普朗克長度都是宇宙中最小的單位,如果數值降低到這兩個數值以下後,一切物理規則就會失去意義。可以說,量子力學的出現把物理學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同時刷新了人類對宇宙本質的認知,也讓眾多科學家對宇宙的本質產生了懷疑。
  • 宇宙中最高的溫度是多少?最低溫度是多少度?
    憑藉空間站中零重力的優勢,CAL將把一團原子云的溫度降至前所未有的低點,甚至只比「絕對零度」高上100億分之一度而已。CAL這也是人類目前製造出來的最低的溫度,同時也是迄今為止宇宙中最低的溫度。該星雲溫度可達零下272℃,比絕對零度僅高1.15℃,是已知的一個溫度低於背景輻射的天體,也是已知的宇宙中最冷的地方。「布莫讓星雲」是由從一顆恆星的核心逸流出的氣體形成的,氣體向外流出的速度是164公裡/秒,並且在進入太空之後很快速的膨脹。這種膨脹是造成它溫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絕熱膨脹)。
  • 理論上最高溫度可以達到多少度?答案你絕對想不到
    談論最冷的溫度似乎相對簡單。最冷的是絕對零度。你可能知道,運動引起摩擦,摩擦產生熱量。因此,絕對零度本質上是所有運動停止的時候。溫度達到-459.67華氏度(-273.15攝氏度)。我們已經接近達到這個溫度了。
  • 科學家的解釋讓你恍然大悟
    科學家的解釋讓你恍然大悟現在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人類也把探索的目光放在了宇宙當中,科學家們經過長時間對於宇宙的探索研究,發現在宇宙當中有很多神秘的現象和天體,而在科學家對於宇宙的探索中發現的最為神秘的天體,那就是黑洞。
  • 為什麼大多數的人都不相信宇宙有神?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這個宇宙到底有沒有神的存在呢?如果說沒有,可能有人會說了,牛頓和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都在積極探索研究神學,難道這兩位偉大的科學家都是沒事幹嗎?尤其是牛頓,晚年的時候基本放棄了其它的研究,一門心思專注於研究神學。既然人類科學史上如此偉大的兩位科學家晚年的時候,都將精力放在了神學的研究上,那是否說明神有可能真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