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的微觀本質

2020-10-18 zhaoyj6789

物理量都是人造概念,是人類為了認知,分辨自身和外界物體而設立的。哥本哈根學派主張:「自然科學不是自然界本身,而是人和自然界關係的一部分,因而依賴人。」溫度是衡量物質冷熱程度的物理量,在微觀本質上認為代表的是分子、原子的運動的劇烈程度。在熱力學中分子(原子)的運動包括平動、轉動和振動。在固體的摩擦生熱的解釋中,認為固體分子的無規則運動的總動能和分子間相互作用勢能構成了宏觀物體的熱力學能。

人類對事物的認識總是漸進的,不斷深入的,隨著認識的深入會發現各種數學物理模型都是理想化的條件。這種認識永遠無法走向對事物的絕對認識,因為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所有的系統都是宇宙的一部分。所謂的溫度的微觀本質是大量分子的平均動能,這種結論也是不完備的。

溫度的微觀本質是分子熱運動學說的建立,部分來源於對布朗運動的研究。微小顆粒在水中的運動嚴格來說屬於機械運動,這種機械能由彈性能轉化而來,而彈性能在更微觀層級上可能是水分子的電磁場的勢能。顆粒做布朗運動,是機械能和彈性(勢)能兩者之間不斷相互轉化的一種動態平衡的結果。微小顆粒是不溶於水的,對水分子來說是異物,它與水分子之間形不成化學鍵的結合。微小顆粒的布朗運動,並不等同於水分子的運動。

物理量之間往往互相依存,測量一種物理量,往往要藉助其他物理量或物質的其他物理特性。我們生活中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製成,溫度計液泡內一般是水銀,酒精、煤油等液體。在工業上,廣泛使用溫差電偶溫度計——它利用某些金屬的溫差電現象來實現對溫度的測量,測量範圍可從3000度到接近絕對零度。專用的高溫溫度計有光測溫度計,比色溫度計和輻射溫度計。在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試驗中,對溫度的測量則利用到了雷射散射,軟X射線能譜等光學原理。

布朗運動,是微粒在液體(氣體)中的運動,從試驗中觀測到:溫度越高,微粒的布朗運動越激烈,但這是在壓力不變情況下的結果。微粒的布朗運動,與溫度成正比,與液體的壓力成反比。而壓力加大到一定程度,微粒的內部結構甚至會發生變化,被壓癟,沉入水底,喪失在水中的布朗運動。比如,空氣中漂浮的柳絮,我們用手將它搓捻一下,它的物理性質、化學結構及質量並無變化,但它卻不能再浮於空氣中。微粒的布朗運動的劇烈程度,和溫度,壓力及微粒是處於液態和氣態的環境中都有關係。固態物質分子熱運動中的平動和轉動的阻力肯定要大於液態和氣態的分子。在當今的電子顯微鏡下,人類也無法觀測到液體,固體分子出現類似於微粒的布朗運動中的平動,轉動及振動。微粒在氣體和液體中的布朗運動的劇烈程度,與溫度成正比,與液體中微粒的數量成反比,與液體的壓力成反比,也就是說,溫度並非是分子運動劇烈程度的唯一決定條件(由布朗運動證明了分子運動),而將溫度的微觀本質定義為分子熱運動,與其他無關,顯然從數學形式和邏輯上是不成立的:布朗運動強度係數,正比於溫度反比於密度和壓力

在空調的製冷過程中,壓縮機將氣態的製冷劑加壓,製冷劑的壓力及溫度增高,但體積縮小許多,在高壓下產生液化現象。製冷劑溫度增高,那麼分子運動該增強;但是由於製冷劑體積的急劇壓縮及液化,分子的運動空間受到擠壓,但運動劇烈程度反而增強,顯然有悖於常理。例如:在一個20平方米的房間內放入3個人,那麼三個人在裡面有運動空間;而放入100個人,那麼人的平動、轉動和振動都會受到限制。所謂的天文學中的白矮星,中子星及超固態,由於物質結構已經與普通物質的分子,原子結構不同,但這些物體也存在溫度這項物理量,顯然溫度的微觀本質的運動學說有其局限性。100攝氏度的水和100攝氏度的水蒸汽,溫度相同,如果認為分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完全相同,明顯缺少說服力。

傳統觀點認為:熱傳播的條件是存在溫度差,只要存在溫度差,就會發生熱傳遞,直到溫度相同為止。熱傳播的方式有三種:傳導、輻射和對流。兩個固體之間的熱傳遞主要通過熱傳導,液體及氣體熱傳遞時對流明顯。而熱輻射是非接觸的兩個物體之間的唯一傳遞方式,以可見光、紅外線、微波等來傳遞熱,但在分子運動學說中,沒有電磁波輻射和吸收的概念。例如太陽以電磁波——光的方式,經過太陽系內的空間將熱能傳遞給地球。現在問題又來了,在宇宙內,存在許多接近真空的空間(裡面基本沒有分子和原子),但這些空間內也有溫度這項物理量,並且接近太陽的地方溫度極高,而有些空間溫度接近絕對零度。這些空間中通過電磁波測定溫度的高低,分子熱運動學說又該如何涵蓋這種情況?類似於水的蒸發現象,物體輻射和吸收電磁波是同時存在的:吸收的多於輻射的,則溫度升高;輻射的多於吸收的,則溫度降低。而兩個非直接接觸的物體溫度相同時,並非是不再吸收和輻射電磁波,而是類似於水的飽和蒸汽壓的狀態,吸收和輻射達到了動態平衡。天文學中估計太陽已經存在50億年,期間它一直在輻射出光能熱能,那麼它的溫度該逐步下降,分子的運動劇烈程度逐步降低嗎?顯然這是錯誤的,因為太陽的溫度是相對恆定的,它通過核聚變反應釋放出核能,核能又以光能和熱能的形式對外釋放。熱能和溫度息息相關,在接近真空的環境中,溫度在微觀本質上是和電磁能流密度相關的。分子吸收外界輻射來的電磁能之後,在壓力不變的情況下表現出運動增強的現象,也有可能出現由液態變為氣態的轉化。而在壓力增大的情況下,氣態分子也可以輻射出電磁能,出現凝結液化現象,同時伴隨著溫度升高對外放熱的結果。

微粒的布朗運動只存在於氣體和液體中,以上主要通過布朗運動分析了溫度微觀本質運動學說的不足。下面我們來說固體摩擦生熱中的情況。

在古代對熱就有兩種看法:一種把熱看成是一種特殊物質,它不生不滅,存在於一切物體之中,物體的冷熱程度,取決於所含熱質的多少;另一種認為熱是物質微粒的某種運動形式。十八世紀時,由於熱質說無法解釋摩擦生熱的現象,而分子熱運動學說較好的解釋了摩擦生熱及機械能和熱能之間的轉化問題,於是否定了熱質說,而確立了分子運動說的地位。熱質說的致命缺陷是熱質的不生不滅這種簡單化和機械化的思維。而如果認為熱質是分子(原子)電磁能的一部分,由於分子之間的摩擦運動,固體分子間運動加劇,再導致熱質(電磁能)由被分子的禁錮態變為釋放態,從而導致熱質(電磁能)的密度增高,物體溫度升高。兩塊石頭、金屬等硬質材料激烈撞擊時,就會有火花冒出,摩擦也可以生電。因而,摩擦導致物體釋放被禁錮的電磁能是順理成章的。機械能轉化為熱能的能量守恆,導致了分子運動學說的確立,而質能方程,則暴露了運動學說的缺陷。例如: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光子被禁錮於植物內;植物通過緩慢氧化作用或者燃燒,又釋放出光子。在分子層級上,這是化學過程,但在原子層級上,它也可以視為物理過程,是物理學研究對象。

物體的溫度是可以變化的,但在微觀上,它不但是物體分子的平均動能,也包括物體的外部電磁能動態平衡的外部環境,在物體內部也和分子(原子)的電子能級軌道及電子附帶的電磁能有關。在壓力、物體狀態(固、液、氣)等物理量相同的條件下,溫度的升高,物體分子(原子)運動劇烈程度會增加。在某一特定溫度下,溫度也是物體分子的一種內稟特性。

搞清楚溫度的微觀本質是有現實意義的。在超導研究中,低溫對於超導體來說,不但是一個外部電磁能環境,也是超導體內部分子的電子的能級狀態有關,並且超導體很可能將自身導電過程中產生的少量電磁波輻射傳遞給了冷媒。這將導致常溫超導材料的研究不可能成功。除了在極低溫度下某些材料具有超導性,在極高壓力下某些材料也出現超導性,極高壓力也會改變物體分子的細微結構。目前的超導材料,在應用中由於性價比差,不可能大面積推廣。高溫核聚變,低溫下的量子計算機的研究,工作條件過於苛刻,可能將會面臨無情的自然法則,成為當代的「煉丹術」研究。

相關焦點

  • 溫度的本質是分子熱運動,那麼宇宙存在最高溫度嗎?
    理論上宇宙確實存在最高速度,叫做普朗克溫度T≈1.42*10^32K。溫度的本質,是微觀粒子的熱運動,這點是完全正確的;微觀粒子的熱運動越劇烈,組成的宏觀物體溫度越高,並滿足麥克斯韋-玻爾茲曼分布。如果按照對溫度的定義,那麼宇宙是存在最高溫度的,這個溫度由光速和其他物理學常數來確定,叫做普朗克常數,大約1.42億億億億度。
  • 溫度的本質是什麼,溫度是否有上限?
    最近北方的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一般到了12月份溫度都已經是零下5到10℃左右了,而南方有些地區溫度雖然相對較高,但是溫度也開始緩慢下降,一般應該是在零上5℃到10℃左右。溫度的變化也是衣服薄厚的變化,溫度在生活中也是一個重要的穿衣參數。
  • 微觀世界的隨機和宏觀世界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疊加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同時擁有多個速度,就好像微觀粒子有很多分身一樣,每個分身霸佔著一個空間位置,每個分身都擁有一個不同的速度。所以面對具有疊加態的微觀粒子,我們就很難像宏觀世界這樣去100%精準預測將來微觀粒子一定會如何如何。
  • 探求宇宙奧秘,了解微觀粒子波粒二象性的本質
    他把光子的動量與波長的關係式 p=h/λ 推廣到一切微觀粒子上,指出:具有質量 m 和速度 v 的運動粒子也具有波動性,這種波的波長等於普朗克恆量 h 跟粒子動量 mv 的比,即 λ= h/(mv), 這就是德布羅意公式。
  • 宏觀宇宙是確定的,微觀宇宙又是隨機的,宇宙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於世界的本質充滿困惑。尤其是量子力學的發現,使得困惑就沒有離開科學家們的大腦。量子力學是一個有趣的又特別燒腦的東西,更為諷刺的是科學家們認為最為精確的物理學本質居然是隨機的。為什麼說物理學本質是最為精確的又是最為隨機的呢?
  • 幫助人類探索宇宙本質,尋找微觀奧秘
    首先,經常把「遇事不決,量子力學」掛在嘴邊的,大部分都不理解量子力學的意義,也不理解理論物理中對宇宙本質的看法,只是簡單地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常識來判斷宇宙中發生的所有事情,這個時候就會出現問題,在物理學中我們可以簡單的分為「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我們的日常生活都在宏觀世界中,而微觀世界中的物理規律就是我們說的「量子力學」。
  • 從微觀到宏觀,探究物質本質!智學教育的生物老師——陳迪
    生物是一門探究生命的學科,從微觀到宏觀對生命的各個方面進行理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同樣也要擁有這種探究物質本質屬性的精神。 小到一個元素,一個細胞,大到一個生態系統,整個自然界,離我們很近,又離我們很遠。這裡帶我們探究生命科學的,正是智學教育的生物老師——陳迪。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量子世界與宏觀世界的表現截然不同,其中最大的區別大概就在於量子「疊加態」,也就是說,一個微觀粒子可能因為「疊加態」同時存在於幾個位置,而這種狀態在宏觀世界中卻從來沒有出現過。究竟是什麼使整個宇宙沒有呈現出量子態?可能正是因為無所不在的連續的退相干過程,才使我們的宏觀世界沒有出現量子態,這也正是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如何理解這個在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之間的界限?
  • 太陽溫度高,然而人類製造的高溫遠高於太陽,溫度有沒有上限?
    溫度是有下限的,溫度的下限就是-273.15攝氏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絕對零度。溫度為什麼會有下限呢?因為溫度的本質就是運動,代表的是微觀粒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換一種通俗的說法來講,就是運動的速度越快,則溫度越高,反而運動速度越慢,則溫度越低。
  • 為什麼高溫無限,而最低溫度為-273.15攝氏度?
    從科學上來認識溫度的本質溫度表示微觀粒子的熱運動的劇烈程度,要知道圍觀粒子例如分子、原子等,它們不是靜止一動不動的,而是時刻處在運動中,這些粒子的平均動能越大就意味著溫度越高。在這裡提到的是平均動能,因此隨便一個粒子運動的最劇烈,並無法代表這個物體的溫度。
  • 太陽溫度高,然而人類製造的高溫遠高於太陽,溫度有沒有上限?
    溫度是有限的,溫度的限就是-273.15攝氏度,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絕對零度。溫度為什麼會有限呢?因為溫度的本質就是運動,代表的是微觀粒子熱運動的劇烈程度,換一種通俗的說法來講,就是運動的速度越快,則溫度越高,反而運動速度越慢,則溫度越低。
  • 宇宙中溫度的本質是什麼?溫度有下限,溫度有沒有上限呢?
    溫度是衡量物體冷熱程度的一個指標,從微觀上來講,就是物體內部分子運動的劇烈程度,溫度高,運動就劇烈,溫度低分子運動就緩慢。人也擁有溫度的屬性,人類的平均溫度在37攝氏度左右,適宜人類生存的溫度大約時15攝氏度。當然,人類也可以在一定範圍內改變溫度,比如將水加熱或者將水冷凍。
  • 光的本質揭秘之一引力和微觀粒子的作用
    物理學家對此議論紛紛、面面相覷,危難之際,物理學家德布羅意等人把波動理論和粒子假說揉在一起提出了物質波理論,認為微觀粒子既是粒子又是波動,算是勉強把危機應付過去了。有人提出光是波動,物質波理論會告訴你這種看法對,光就是波動;有人提出光是粒子,物質波理論也不算它錯,光就是粒子。甚至認為不但微觀粒子,宏觀粒子包括我們人類都有波動性,當然了像我們一樣瘦人的波動性比胖人小。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本質是什麼?運動是這個世界的根本屬性,而振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最簡單的運動形式有四種,即勻變速直線運動、拋體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和簡諧振動。其中,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和拋體運動是不可重複的運動,因此是運動狀態是拓撲關係;而圓周運動和簡諧振動看起來可以重複更簡單,其實不然。
  • 與絕對零度相對的絕對最高溫度,是否存在?在哪裡可以發現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攝氏溫度,它規定水結冰的溫度為零度,一個大氣壓下水的沸點為一百度,這種溫度計數法十分方便,且得到廣泛應用。溫度的本質,還是物理學研究到分子以後的事了,那時候分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分割,而溫度的本質就是分子不規則運動的宏觀表現。
  • 【光學薄膜微觀結構科普篇系列一】
    >光學薄膜微觀結構和薄膜的性能       從事薄膜工程技術工作的人員都知道,要製備高性能的薄膜,必須綜合考慮各個製備因素,對影響薄膜成型及性能方面要做的面面俱到。通常,大家都知道包括壓強、溫度、空氣溼度等多方面會影響薄膜性能,同時,通過大量的工程實踐經驗相必對常見的影響因素也已了如指掌。但是,我們是否已經達到了本質性認識呢?正好我近來也在做關於薄膜雷射損傷方面的工作,因此要對薄膜的微觀成型與性能方面做以了解,所以寫此文對薄膜成型的微觀方面的知識加以總結,同時,也真誠地希望對讀者有幫助。
  • 它們的本質是什麼?
    第二種,粒子的狀態呈現一種概率(由波函數描述),是粒子固有的秉性,其精確性受到了更為深刻和本質的限制。()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物質的溫度取決於其內部原子、分子等粒子的動能。如果粒子停止運動,其動能就低到了量子力學的最低點,此時物質即達到絕對零度。
  • 溫度的本質究竟是什麼?科學家給出了答案,網友表示大開眼界
    太陽「熱量」跨越1.5億公裡傳遞給地球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首先我們要弄清溫度的本質是什麼?平時我們氣溫高的時候會感覺很熱,氣溫低的時候會感覺很冷,這就是溫度,它的單位是攝氏度或者華氏度,溫度就是這麼簡單,表面上溫度這種現象很容易理解,也沒有什麼特別,但是其實我們都太天真了,溫度其實大有學問,溫度上升了我們為什麼會感覺熱?又是什麼導致溫度上升或者下降?
  • 量子的本質特徵--微觀粒子間能量交換是不連續的
    百度上指出:量子力學是描述微觀物質的一種物理學理論,與相對論一起被認為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許多物理學理論和科學如原子物理學、固體物理學、核物理學和粒子物理學以及其它相關的學科都是以量子力學為基礎。那麼什麼是&34;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答案。我們認為:&34;的本質反映的是微觀粒子間能量交換是不連續的、微觀粒子具有的動量能量是可量化的。
  • 電阻的微觀原理是什麼,哪些因素又會影響電阻的大小?
    對於固體材料來說,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形成電流,由於固體當中同時存在正電荷和負電荷,於是自由電子的定向移動會受到阻礙,這就是電阻的微觀原理。電流的本質是電荷的定向移動,物質由原子組成,原子由帶正電荷的原子核與帶負電子的核外電子構成,在導體材料中,部分核外電子脫離原子核的束縛成為自由電子,如果在導體兩端加上電場,導體內的自由電子將會產生定向移動,也就產生了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