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觀世界的隨機和宏觀世界最本質的區別是什麼?

2020-11-22 騰訊網

「隨機」這個概念我們都很熟悉,但是我們通常理解的隨機其實並不是真正的「隨機」,為什麼呢?舉個例子,我們說扔硬幣猜正反面算是一個隨機事件了吧,但是其實當我們扔出硬幣的初始時刻,我只要知道硬幣的初速度、扔的角度、風阻、風速、地面的彈性係數等等物理參數,我就可以通過物理規律來預言硬幣將來每一個時刻所處的狀態,而無需等待將來到來。當一個事情通過初始狀態就已經知道將來的一切了,請問這能叫隨機嗎?

我們通常認為扔硬幣的確是一個隨機事件,是因為我們並未掌握一切初始物理參數而已。而且要注意的是有的事件看起來像真正的隨機,其實依然是「偽隨機」,比如彩票預測,很多人說這是一個真正的隨機事件,的確我們不能預測結果,但是其實這個行為是可以預測的,只要我知道機器的動力學相關參數、機器的原理等等,我其實是可以預測結果的,雖然不能100%精準預測,但是這也說明了這個事件的確是可預測的。

這裡我就要談到一個關鍵,那就是某個事件,如何隨著時間的推演,越來越具有可預測性,那麼這個事件多半都是偽隨機。舉個例子古人不能預測彗星啥時會出現,認為這完全是一個隨機事件,但是現代科學的發展我們完全可以預測,從古代到現代科學進步了,預測彗星這個事件也變得越來越具有「可預測性」,所以這的確是一個偽隨機事件。

但是微觀世界的隨機就不一樣了,微觀世界的隨機性不是因為我們掌握的物理規律不夠造成,而是因為微觀粒子具有一個特性「疊加態」,微觀粒子可以同時處於多個位置,同時擁有多個速度,就好像微觀粒子有很多分身一樣,每個分身霸佔著一個空間位置,每個分身都擁有一個不同的速度。所以面對具有疊加態的微觀粒子,我們就很難像宏觀世界這樣去100%精準預測將來微觀粒子一定會如何如何。

前面我專門寫了一篇關於薛丁格貓的思想實驗,但是很多網友依然沒明白微觀世界的隨機性到底是怎麼回事,這裡我通過兩個思想實驗對比來說明這個問題。首先薛丁格的貓是怎麼個思想實驗呢?其實就是把一隻貓放到一個不透明的箱子裡,箱子裡面有鐳元素、改革計數器、錘子、毒瓶,由於鐳衰變屬於隨機事件,所以鐳如果衰變會導致改革計數器觸發錘子去敲碎毒瓶,從而導致貓死,當然如果沒衰變貓就活著,所以鐳衰變的隨機帶來的貓生死的隨機。更重要的是鐳元素衰變屬於微觀世界的隨機,也就是鐳其實處於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從而導致貓也處於生和死的疊加態,所以微觀世界的疊加態就被帶到宏觀世界來了。

但是不少網友表示不理解,這裡我在舉一個思想實驗來對比下,假設此時薛丁格的貓實驗改變下,不讓鐳成為因果鏈的源頭,我們改為一個人扔硬幣,如果正面則去按箱子外面的按鈕去觸發錘子敲毒瓶,如果反面則不去按這個按鈕,不少網友說,由於扔硬幣正反面是隨機事件,所以貓的生和死也是隨機事件,而扔硬幣由於隨機,所以硬幣一直處於「正面」和「反面」的疊加態,所以貓也處於生和死的疊加態。

大家仔細品味下這兩個實驗有沒有本質區別?如果你依然覺得這兩個實驗本質沒區別,那麼對不起,你依然沒聽懂我再講什麼,你依然沒理解到宏觀和微觀隨機的差別。這兩個實驗最本質的區別在於因果鏈的源頭,一個是鐳衰變與否,一個是硬幣是正面還是反面。鐳當它存在的時刻就一直處於衰變和未衰變的疊加態,而扔硬幣不一樣,當你扔出去的一刻其實硬幣是正面還是反面就已經決定了。

所以只有因果鏈的源頭是疊加態的隨機,造成的後續一連串的結果,這種實驗才是真正薛丁格的貓要表達的精髓。所以今天開始一定要明白,微觀世界的隨機其實本質是其「疊加態」造成,疊加態是罪魁禍首,疊加態是真實存在的,疊加態是微觀區別宏觀的一個標準,疊加態不是由於微觀粒子運動速度太快導致看起來像疊加態,疊加態是一種微觀粒子的內在屬性,貝爾不等式在微觀世界不成立已經足以證明疊加態的真實性。我是《小彭來給您解惑》,如果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關注我,如果對文章有異議可以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宏觀宇宙是確定的,微觀宇宙又是隨機的,宇宙的本質究竟是什麼?
    隨著科學的發展,人類對於世界的本質充滿困惑。尤其是量子力學的發現,使得困惑就沒有離開科學家們的大腦。量子力學是一個有趣的又特別燒腦的東西,更為諷刺的是科學家們認為最為精確的物理學本質居然是隨機的。為什麼說物理學本質是最為精確的又是最為隨機的呢?
  • 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之間的界限在哪裡?科學家給出肯定的答案
    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為什麼物理學界兩大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學,會被很多人如此調侃,量子究竟是什麼,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區別又在哪裡?普朗克時間和普朗克長度都是宇宙中最小的單位,如果數值降低到這兩個數值以下後,一切物理規則就會失去意義。可以說,量子力學的出現把物理學帶入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同時刷新了人類對宇宙本質的認知,也讓眾多科學家對宇宙的本質產生了懷疑。
  • 微觀的盡頭是宏觀嗎?一口氣讀懂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差別
    目前,這些科學無法解釋的現象都集中在「微觀世界」中,也就是宇宙萬物的最小組成部分——基本粒子在運動時發生的事情,我們口中常常提到的「量子力學」就是描述微觀世界中物理規律的一門學科。大部分的科學家都認同愛因斯坦對於宇宙的理解,但是也有一小部分科學家認為量子力學才是宇宙的真理,可以說宏觀和微觀之間似乎存在一個無法解釋的界限,導致了兩者遵循不同的規律,那麼宏觀和微觀之間又應該怎麼去區分呢?
  • 宏觀世界是各種確定性,微觀世界卻是隨機性,如何定義這一切?
    這樣我們可能用宏觀的世界進行了解,如果我們用微觀世界對它進行解釋,那麼它們一定是沒有規律的在運動。 愛因斯坦對此卻有不同的看法,他認為任何世界都是隨機的,因為我們不知道這件事情之後的變量,那麼在宏觀世界中
  • 宏觀和微觀存在明確的界限嗎?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我們在網絡上,經常可以看到這樣一句話:「遇事不決,量子力學」,為什麼物理學界兩大基石之一的量子力學,會被很多人如此調侃,量子究竟是什麼,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區別又在哪裡?首先,遇事不決,量子力學這句話的原文是「遇事不決,可問春風」,一句唯美的句子被網友魔改成為一句調侃人類物理學基石的段子,可謂充滿了濃鬱的後現代魔幻主義色彩。
  •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
    宏觀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區別,二者的區別是明顯的,主要表現在:   (1)研究對象不同。微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是單個經濟單位,如家庭、廠商等。正如美國經濟學家J·亨德遜(J·Henderson)所說「居民戶和廠商這種單個單位的最優化行為奠定了微觀經濟學的基礎」。而宏觀經濟學的研究對象則是整個經濟,研究整個經濟的運行方式與規律,從總量上分析經濟問題。正如薩繆爾遜所說,宏觀經濟學是「根據產量、收入、價格水平和失業來分析整個經濟行為。」美國經濟學家E·夏皮羅(E·Shapiro)則強調了「宏觀經濟學考察國民經濟作為一個整體的功能。」
  • 宏觀宇宙源於微觀世界?科學家:把原子放大十億倍將呈現宇宙框架
    實際上,原子並不是最小的物質,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如果將原子這樣小的物質放大十億倍後,會是一番什麼景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大部分科學家喜歡在茫茫太空中探索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盼望著有朝一日人類能夠殖民這些星球,但是這樣艱巨的任務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就算我們發現了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以人類目前的科技來講,我們也到不了那裡。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2)
    但是,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界限問題,還遠沒有定論,科學家們使越來越多的「宏觀物體」顯示出了量子態,而量子世界的本質卻還沒有顯現出來。「經典」性質,並不是物質先驗的,最基本的性質,也是由量子態轉化而來的。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有啥不同?看完才知道真相
    上一期我簡單談到了微觀世界的一些特性,其中介紹了微觀粒子具有的一個運動狀態「疊加態」,今天我將進一步講解微觀和宏觀世界到底有啥不同。第一個不同在於:可預測性。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說宏觀世界有很多事情是可以準確預測的,比如上一期談到的踢足球問題,當你踢球的一瞬間,所有初始參數就會生成(力、角度、風阻、球的質量等),只需根據這些初始參數結合牛頓第二定律就可以準確預言出將來這個足球的運動軌跡。
  • 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的界限在哪裡?聽完科學家的解釋恍然大悟
    原因其實很簡單,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之間「存在矛盾」,有一些特殊的物理現象,我們目前還沒辦法解釋,一旦想要衡量的物理量達到了一個「十分大」或者「十分小」的程度時,我們的物理知識就會出現偏差,例如我們都知道宇宙中最快的速度是光速,但是宇宙本身膨脹的速度,就是超過光速的,這是因為宇宙本身太過龐大,膨脹一秒鐘製造出來的空間遠比,光速飛行一秒的時間要長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和諧的微觀世界在經驗中,粒子來自宏觀物體的抽象,它是物質的質量、能量等在空間中的局部集中,有確定的位置,並且有明確的邊界與其它物體之間隔離。而波動是振動能量在介質中的傳播,其連續分布並可以擴散到更大的空間中,兩列波相遇可以發生幹涉現象,遇到障礙物則可以發生繞射。
  • 同一片時空下,為什麼微觀粒子和宏觀物體有不同的物理規則?
    在所有的科學內容中,最讓人無法理解的無疑是量子力學,其中疑問最多的就是——微觀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波動性和粒子性竟然同時出現在微觀粒子上,這不禁讓大家疑問,在同一片時空下,物質真的有兩套規則嗎?這與我們的經驗發生了嚴重的衝突,不禁讓我們產生疑問,為什麼波動性和粒子性可以在微觀領域和諧共處?為什麼我們在宏觀物體上從來沒有發現波動性?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是同一片時空嗎?
  • 產品思維:產品的宏觀與微觀世界(下)
    本文介紹了在產品的微觀世界中,如何針對常見的用戶、設計、交易決策三個層面來構建基本的微觀思維框架。希望內容對你有所啟發與幫助。提示必須要提前,不然用戶看不懂;這個按鈕的位置能不能放最上?上一篇,西特寫了關於產品宏觀思維上的一些基礎,產品的宏觀思維取決於每個人對世界的認知,但產品除了要有遠大的理想,意識。更多時候是實打實的處理產品中每一個細節需求的。今天西特就聊聊產品裡的「薔薇」:產品的微觀世界。01 用戶所有人都在說用戶,那麼到底何為用戶?
  • 微觀世界的量子態,是宏觀世界變化之源
    量子世界神奇不可思議的各種現象,妙不可言,已被諸多實驗證實,不僅如此,宏觀世界的自然現象變化,也能從微觀世界的量子態行為找到生變的根源。從不確定量子態的微觀世界,到整體受規律法則約束的宏觀世界,用機率描述的量子態行為,證明了「色空不二」,如《心經》所說,虛空是「真實不虛」,空性中觀,在微觀的量子行為有諸多可能的路徑,得到生動形象的證實。
  • 穩定的情緒來自對宏觀世界的透徹看法,對微觀世界的澄澈看法
    對微觀世界的澄澈看法,如果人已將生死看透,就沒有了恐懼、驚慌和不安的任何理由,如釜底抽薪。對宏觀世界的科學理解,大大穩定了人們的情緒,使之不會在突發的災難中手足無措,驚恐萬狀。 在前現代社會,人們謀生艱難,生活艱辛,平均預期壽命只有三四十歲,隨便一個肺病就可以輕易奪去人的性命,人對生命充滿了不安全感,導致迷信泛濫,聽天由命。
  • 微觀與宏觀的界限
    期 根據物理學目前的理論,退相干過程正是微觀世界向宏觀世界轉換的過程,這個過程涉及到量子信息向周圍環境的擴散。
  • 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真隨機與機械論的世界
    20世紀物理學最大的兩個成就是量子力學和相對論,他們一個是研究微觀世界的神器一個是研究宏觀世界的法寶,它們已經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石。今天我們就粗淺的聊聊細思極恐的量子力學。量子力學這要對一門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態物質,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結構、性質的基礎理論,在研究的過程中,我們是越研究越糊塗,量子力學的大師,哥本哈根學派的創始人玻爾都稱自己不懂領子力學,在學習量子力學的過程中你會發現上完本科時你好像完全懂了,上完碩士你又迷糊了,上完博士你基本上是完全不懂了,量子力學就是這麼讓人匪夷所思,與我們的宏觀世界截然不同。
  • 微觀粒子世界-量子的智慧選擇
    微觀世界的粒子具有粒子性和波動性,用來描述量子的粒子性和波動性的雙重屬性,以及粒子的產生和消滅過程的基本理論是量子場論。量子場論和規範理論十分成功地描述了粒子及其相互作用。非常奇怪,人們產生了質疑:是什麼導致了這種現象?這個看起來是隨機且無法預測的電子或者光子實驗,一個個單獨發射,但是結果卻出現了清晰簡單的與光波一樣的圖樣。人們想問:單獨的量子(電子或光子)到底是通過哪個狹縫?量子如何「知道」哪裡適合著陸,哪裡不適合著陸?是什麼決定著量子最後選擇哪個著陸點呢?
  • 微觀世界分子原子粒子為什麼都在振動或運動?
    本質是什麼?運動是這個世界的根本屬性,而振動是運動的一種方式。最簡單的運動形式有四種,即勻變速直線運動、拋體運動、勻速圓周運動和簡諧振動。其中,勻速或變速直線運動和拋體運動是不可重複的運動,因此是運動狀態是拓撲關係;而圓周運動和簡諧振動看起來可以重複更簡單,其實不然。
  • 微觀和宏觀的邊界在哪裡
    量子力學是原子和亞原子尺度的物理學理論,是微觀世界的法則,而一旦尺度大於原子,奇異的量子力學規律立刻結束,而熟悉的經典力學物理規律由此開始。似乎存在一個明顯的邊界,微觀世界的規律結束,宏觀世界的規律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