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宇宙是非常大的,大的根本找不到邊際,跟宇宙相比,無比廣闊的銀河系甚至都不如一粒沙子。而原子是極其小的,如果我們拿一個原子跟桌球相比,就相當於拿桌球跟地球相比,簡直小到了極限。實際上,原子並不是最小的物質,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如果將原子這樣小的物質放大十億倍後,會是一番什麼景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
大部分科學家喜歡在茫茫太空中探索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盼望著有朝一日人類能夠殖民這些星球,但是這樣艱巨的任務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就算我們發現了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以人類目前的科技來講,我們也到不了那裡。因為宇宙太大了,科學家發現的離地球最近的類地行星都有將近五光年的距離。於是,科學家們不得不打算從另外一個角度重新認識這個宇宙。
微觀世界指的是一些極其微小的物質世界,如原子、電子、質子等。通過對微觀世界的研究與分析,科學家發現了一個令人感到不可思議的現象:宏觀世界與微觀世界的基本構造是大致相同的。我們都知道,太陽系內的八大行星都是圍繞著太陽旋轉的,而太陽系是圍繞著銀河系中心的黑洞旋轉的,整個宇宙好像有著一種規律,它們就像一個整體,連在一起,互相影響著對方。
科學家發現,在微觀世界裡同樣有著這樣的規律,極小的物質裡面還包含著更小的物質,因為無限小,那裡自成一個宇宙。如果將一個原子放大十億倍,將會呈現出一個全新的宇宙框架。宏觀世界很有可能就是誕生於微觀世界,如果我們對微觀世界盡頭的物質施加影響,極有可能會作用到整個宏觀世界。宇宙是三維構成的,而微觀世界還存在著一些不確定性,雖然兩者之間有著許多的相似之處,不過科學家暫時還不能對微觀世界的維度做出定義。
有網友講,宏觀與微觀只是相對而言,它們同根同源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我們總是喜歡把自己當作參照物,去區分宏觀和微觀,可能我們無法理解,但是兩者之間必然存在著某種聯繫。我們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也許我們所在的宇宙對於某個未知的生物來講,只是一個肉眼看不到的原子而已。火星來的探索家每天都會更新精彩文章,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