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來的探索家帶您走進宇宙深處,探索茫茫宇宙中的奧妙無窮。如果我們把原子放大一億倍,是否能呈現出一個宇宙?微觀的盡頭能不能看待成宏觀?最近幾十年我們人類的科技在飛速的發展,人類對宇宙的認識也更上了一個臺階,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相對論以及黑洞論給了我們啟發,使我們學會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宇宙。
人類在探索茫茫宇宙的同時,許多無法用常理來解釋的現象相繼出現,它讓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再一次感受到宇宙的廣闊無垠。在種種疑團當中,有一個問題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把原子放大1億倍,是否會出現一個宇宙的模型?這一問題在當時被提出來之後,引起了科學家的重點關注。這是一個很大膽很刺激的問題,它推開常理重新定義了宇宙的結構。
隨著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對宇宙的認知也越來越多,一個很奇怪的現象被天文學家發現:地球圍繞著太陽旋轉,太陽圍繞著銀河系旋轉,而銀河系的中心卻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整個宇宙看起來非常的有規律,就像一個整體密不可分。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宇宙中速度的極限就是光速,如果我們無法超越光速就永遠無法撼動巨大的宇宙,這是否是宇宙的一種自我調節保護方式?
通過對於圍觀世界的觀察,一個令人震撼的結果出現了:宏觀宇宙與微觀世界的基本構成大致是一樣的。許多科學家們曾經提出過假設,微觀的盡頭是否就是宏觀呢?微觀盡頭一書中提到過一個實驗:對目前人類已知最小的粒子夸克進行撞擊。很多的科學家認為,夸克是整個宇宙中最小的構造,它是微觀的盡頭,一旦我們對它施加影響很有可能會作用到整個宇宙。
並且在微觀世界裡隱藏著更多的維度空間,宏觀世界極有可能起源於微觀世界,如果我們把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一個宇宙的框架將會出現在我們眼前。總而言之,微觀與宏觀有著極大的相似之處,如果有可能把它放大,一個嶄新的框架將會出現。
不過宏觀世界是由三維構成的,而微觀世界的結構是不確定性的,人類目前還無法對它的維度進行定義,如果我們能在微觀領域獲得更高的成就,也許會發現不一樣的東西。宇宙無處不在,我們自身也是宇宙的一部分,或許我們想要在茫茫宇宙中尋找的答案一直就存在於微觀世界。好了今天就講到這裡,如果大家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關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