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如此浩瀚,上仙帶你去看。
大家好,我是星學菜上仙!
大之極致莫過於宇宙,小之極致莫過於原子,這是漫長歲月以來人們的共識。
在我們的宇宙之外或許還存在著平行宇宙、無限宇宙、高維度宇宙等更大的空間物體;在原子之下或許也還存在著夸克、膠子、上帝粒子等更小的微粒,但是,這些目前都還只是存在於理論之中,到底是否為實還猶未可知。
拋卻理論的推測,原子可以說是世間萬事萬物的基本組成微粒,換言之,任何物體都是由原子組合排列而成。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宇宙是宏觀世界的最大臨界值,而原子是微觀世界的最小臨界值,如果突破了這兩個臨界值,會如何呢?
最近,本仙就聽說了一個有趣的理論,有科學家認為宏觀世界的盡頭就是微觀世界的起始,即宇宙就是原子!
這個理論的有趣之處就在於宏觀和微觀是可以互相轉換的,這顛覆了宇宙大爆炸理論,超越了時空理論,甚至涉及到了維度的轉換。
這個理論的設想本身極為大膽,在本仙看來也太過誇張,不過,作為一個興趣點來討論還是不失為一種樂趣。
在宏觀世界中,宇宙萬物的運行都遵循著某種特殊的規律,如月球繞著地球運動,地球繞著太陽運動,而太陽也在繞著銀河系中心運動。
在微觀世界中,原子內的電子也同樣會繞著原子核做著有規律的運動。
所以宏觀和微觀除了尺度上的不同外,也存在著很多的相似點。
假如將一個普通的原子放大一億倍會如何呢?
據本仙的了解,一個典型原子的尺寸為10^-10米數量級,而原子內部的原子核和電子的數量級分別為10^-15米和10^-16米。
照此來計算,將一個典型的原子放大一億倍之後,這個原子的尺寸也只有一釐米左右,而原子內部的情況我們則根本無法看清楚。
理論也畢竟只是理論,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還不足以將一個原子放大到能夠看清的程度。
那麼我們的宇宙是否就是一個原子,它們之間能否互換?
本仙覺得,這個……嗯,太不可思議了,恕我不能接受這種觀點,當然這並非只是直覺。
原子其實是從德謨克利特提出「原子論」以後才被世人所認知,而後根據數代科學家的計算,得出原子內部的運動規律與我們的太陽系和宇宙中其它天體的運動規律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如果原子的結構類似太陽系,那麼電子不可能維持在原軌道上運動,它要麼會墜入原子核,要麼會逃離出去。
隨著量子力學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才逐漸意識到,宏觀世界和微觀世界完全是兩個不同的世界,宏觀物理學可以普遍套用的愛因斯坦相對論到了微觀世界就不管用了。
這也就造成了宏觀和微觀兩個極端,而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力學分別是這兩個學學派的支柱,它們相互扶持又永遠對立。
當然,原子是否與宇宙有深層次的聯繫,光靠理論推測還是不夠的,想要揭開這個謎底,人類的科學水平就必須要有顯著的提升,要麼可以洞徹微觀原子內部結構,要麼可以探索宇宙深空。這些離我們還都太遠太遠,本仙亦不知要等到何時才能看到。
最後,願星途不再孤獨,願探索永無止境!
作者留言:
各位有什麼獨到的觀點或者見解都可以在評論區發表,本仙期望與大家共同探討。
今天已是正月初九,往年此時都在考慮外出務工的事了,而今年病毒作祟,只能窩在龍村老家,不得外出。
也不知此次疫情要持續到何時,願大家都平安無事吧,同時也為正抗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送上真摯的尊重與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