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原子內部是一個宇宙,那麼從行星出發後將再無法回去!

2020-10-18 星辰大海種花家

一億是個很大的數字,無論原來是多大,一旦乘以一億倍,那立馬就成了天文數字,種花家曾經不止一次想過,要是全國每人都給一塊錢,那老子就發大財了!印象中這原子實在很小,放大一億倍,會有一個全新的宇宙嗎?

原子有多大?放大一億倍到底是怎麼個放大法?

不同原子的半徑大小還是有區別,不過我們以標準10^-10米來衡量原子的大小,這個是能搜索到的值,大家應該沒多大意見,關鍵是放大一億倍,主要的分歧應該會在這上面:

1、將半徑放大一億倍

2、將體積放大一億倍

各位投票選擇下是哪個?大部分朋友可能會直接將半徑放大一億倍,這可能是下意識的操作,但仔細想想,這半徑放大一億倍,這球體積需要半徑的三次方,這一億的3次方就罪過了,這還是放大一億倍嗎?

因此正確的放大一億倍的方式應該是將1億開立方,如下:

N=³√一億=464.16倍

也就是將原子的半徑放大463.16倍即可達到原子放大一億倍的的體驗,但很明顯一億倍的放大比例即使放在半徑上,也只能達到0.1M的級別,大概就一個稍大一點的海洋球大小,大家總不會考慮我們整個宇宙就在這個海洋球內吧,儘管當年的動畫片星際旅行中有一個這樣的設定,一個文明星球將身體縮小到了分子的級別,但科學非常先進,需要顯微鏡才能和他們面對面溝通!這個可能性肯定是不存在的,畢竟複雜結構的高等生命體需要一定的空間,不可能無限縮小!

原子無限放大就能成為宇宙嗎?

盧瑟福通過α粒子散射發現了才知道原子內部絕大部分空間居然空空如也,原子核只是在內部佔據一丟丟大小,但對電子分布模式的不了解,因此才有了如下行星類似的原子模型!

當然這也是我們中學裡學到的原子模型,比較容易理解,但它不正確,因為電子在原子內部的運行模式是概率雲,也就是說出現是隨機性的,我們只能測算出它在這個軌道上出現的概率!而且有原子內部的粒子運行方式與現代宇宙中的恆星與行星運動聯繫起來的紐帶完全不一樣:

  • 電子和原子核之間維繫的是庫侖力

  • 電子不會掉到原子核裡是因為電子簡併斥力

  • 原子核中的質子與質子之間存在庫倫斥力

  • 質子與質子以及中子結合起來的是強力

從假設的條件來看,這個模型中心的原子核看起來將作為恆星存在,但它沒有能量提供的機制,唯一的中子數高了可能會有一個中子衰變成質子,並且釋放出一個電子和一個反中微子,這是不是一個超喪的話題?

假如這是一個恆星系的話,這電子看起來就是行星,但上面的中子衰變意思是突然從中心恆星哪裡跑出來一顆行星?這顆行星的位置在哪裡?

還有電子直徑都一樣,唯一有區別的就是能級不一樣,但它吸收了能量之後會躍遷,然後釋放出一個光子,然後再跌落,這行星還有這個功能?我們看這太陽系的行星大小各不相同,但電子沒有區別!

再有就是萬一是金屬原子,一通電自由電子就到處跑了,這是啥意思?「行星」成了傳遞能量的電子,當電勢消失時,電子在哪個原子核外還不一定呢!還有氧化化學反應都會造成電子遷移,按理來說,太陽系外圍行星應該會突然消失不見,然後又突然回來......

還有一個超級喪的話題,假如打算從一顆「行星」登陸到另一顆「行星」,那麼你將會發現從那顆行星出發後將再也找不到落腳點,因為根據海森堡不確定性原理,速度與位置將無法同時測定,怎麼登陸?但此時你也回不去了,因為當你出發後原來所在的「行星」就飄忽不定了,你將成為宇宙的棄兒!

當然如果你有興趣,可以根據微觀世界的物理規律,想像一下會碰到哪些有趣的事情,或者留言探討下,看看誰的更有趣!

相關焦點

  • 如果地球出現一個直徑只有一個原子那麼大的黑洞會怎麼樣?
    如果霍金對那麼一個原子那麼大的黑洞有可能會在霍金輻射下劇烈蒸發,如果霍金算得沒錯,原子大小的黑洞吸收質量的速度遠小於輻射質量的速度,那麼這個迷你黑洞將在劇烈的輻射中消耗殆盡。但是萬一霍金輻射錯了呢……萬一黑洞不存在霍金輻射呢?……這問題就比較複雜了,要看這個黑洞的初始速度和運動方向。
  • 如果將原子放大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
    在粒子物理標準模型中,輕子與夸克都被看作是點粒子,什麼是點粒子呢,就是沒有內部結構的粒子,無法繼續往下分了。到現在為止,我們似乎找到了組成物質的最基本單元,但真的是這樣嗎?顯然不會是這樣,弦論又給我們指出了另一條道。
  • 宇宙很空曠,原子內部也一樣,但空曠處並非一無所有
    我們的身邊雖然物質充盈,但放眼宇宙,空曠卻是永恆的主題。溫度的本質就是運動,而物質的運動永不停止,即使一塊冰冷的石頭,它內部的原子也始終處於運動之中,只不過它們的運動並不是很快,所以石塊的溫度並不是很高。如果運動完全停止,那麼溫度就會降到最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絕對零度,即-273.15攝氏度。
  • 宇宙是被禁錮的原子?將原子放大2000萬倍後,發現答案沒那麼簡單
    宇宙是令人敬畏的一片空間,一提到宇宙,它給人們的印象就是廣袤無際,浩瀚無垠。確實,宇宙之大令人難以想像,自從人類進入了宇宙時代以來,科學家們知道了宇宙是在138億年前由一個緻密奇點爆炸形成的,並且目前宇宙仍在膨脹,而且是超光速的膨脹。
  • 宇宙很空曠,原子內部也一樣,但空曠處並非一無所有
    溫度的本質就是運動,而物質的運動永不停止,即使一塊冰冷的石頭,它內部的子也始終處於運動之中,只不過它們的運動並不是很快,所以石塊的溫度並不是很高。如果運動完全停止,那麼溫度就會降到最低,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絕對零度,即-273.15攝氏度。由於溫度的本質是物質的運動,所以在一個空間之內,物質的密度越低,空間的溫度也就越低,而宇宙的溫度為-270.42攝氏度。
  • 原子的結構和宇宙驚人的相似,科學家: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
    學過物理學的可能都知道這麼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我們的原子內部是由原子核和圍繞原子核不斷運轉的電子組成,與此同時,我們的宇宙中無論是太陽系的結構還是其他星系的結構都和原子的結構驚人的相似,於是就有科學家提出宇宙可能就是一個微觀世界的觀點。
  • 任何一個原子放大,裡面都有一個星球,住著智慧生物,是這樣嗎?
    隨著二十世紀初對原子內部的認識,每一個原子內部都是一個小的「行星系」,因此也有人據此認為佛教早就洞察了宇宙的本源,那麼將原子無限放大,真會看到一個我們這樣的世界嗎?因為電子和質子中和後變成中子,然後15分鐘左右後中子又將衰變(質子要到1920年被盧瑟福發現,中子要到1932年才被查德威克發現)。
  • 宇宙大撕裂時代即將到來,每一個原子都將被摧毀,人類怎麼辦?
    接下來一個重要的事實需要從弗裡德曼方程中推導出來:宇宙臨界密度!如果宇宙是平坦的,那麼這些物質的密度,總和應該等於臨界密度:從弗裡德曼方程中推導出的臨界密度其中的H是哈勃常數,G則是引力常數。暗能量在數十億年前就已經掌控了宇宙,未來宇宙的極度擴張似乎不可避免,2003年提出的宇宙終極命運-大撕裂說也登上了舞臺,這個說法是遙遠未來的膨脹時代,暗能量控制下的斥力將會撕碎從星團到星系再到恆星以及行星與原子和次原子粒,未來宇宙會在有限的時間擴張到無限大。留給地球的時間還有多久?
  • 宇宙是一個生命體?將細胞放大1000倍後,發現很像一個微型宇宙
    牛頓發現網萬有引力定律雖然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但是牛頓卻無法解釋引力到底是如何產生的,直到今天科學家依然無法找到引力來自哪裡,也無法解釋引力產生的原因,因此我們是否可以換個角度去思考宇宙本質,比如我們的宇宙有沒有可能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宇宙中存在的各種天體就是它的細胞,我們知道生命體是可以自己產生意識和作用力的,由於宇宙的引力無法解釋它是如何產生的
  • 如果將顯微鏡無限放大,會看到什麼?每顆原子都藏著一個世界!
    如果將顯微鏡無限放大,會看到什麼?,每顆原子都藏著一個世界!人人都知道,世界中的萬事萬物都是由原子組成,就連人類也是。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很長時間了,一直都在探索宇宙,宇宙比我們想像中浩瀚的多,我們根本無法預知宇宙的盡頭到底在哪裡,很多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在潛心研究宇宙中到底隱藏著什麼?其實宇宙就在我們身邊,任何一個微小的物質放大之後都是一個宇宙,很多人剛開始都聽起來非常荒謬,畢竟一個原子的體積那麼小,怎麼會是一個宇宙呢?
  • 核物理理論出現漏洞,宇宙中的原子內部究竟發生了什麼?
    一個原子就是一個宇宙,或許是這樣的。原子的結構就像是恆星系一樣,原子核當做恆星,電子當做是行星,這樣看來原子的結構是不是就與恆星系的結構非常相似了。但是儘管是這樣,原子內部在發生著什麼,核物理仍然不能完全解釋清楚,它是向真正的宇宙一樣在運行著呢?
  • 如果有一天太陽將內部燃料用盡了,它會怎樣?地球會隨之毀滅嗎?
    太陽造就了地球上的萬物、光照大地、滋養著萬物生長,她是這個世界真正的造物主,但我們這位太陽媽媽並不是長生不老的,太陽媽媽已經年滿50億歲了,太陽從50億年前誕生到現在,她已經燃燒掉內部一半的燃料了,如果有一天太陽將內部的燃料都用盡了
  • 原子內部幾乎全是空的,但為什麼人體是實實在在的?
    這些構造塊是否真正具有基本或點狀粒子仍不得而知,但我們確實了解宇宙從宇宙大尺度到微小的亞原子尺度。 如果原子是由連續結構組成的,那麼在薄金薄片上發射的所有粒子都將直接通過它。經常出現硬質後座力,甚至使某些粒子從其原始方向反彈的事實,有助於說明每個原子固有一個硬而緻密的核。
  • 微觀世界的奧秘:如果原子放大一億倍,可能在裡面看到宇宙?
    微觀世界的奧秘:如果原子放大一億倍,可能在裡面看到宇宙?根據愛因斯坦提出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宇宙是由一個奇點爆炸而來的,在爆炸中,現在這個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來自這個奇點中的。那麼在爆炸的巨大衝擊力下,這個宇宙的邊界還在不停地擴大,所有這個宇宙理論上來說,是無邊無際的。那麼在這個浩瀚無限的宇宙中,存在著非常多的,讓我們人類難以理解的事物。就比如,為什麼這麼巧,剛好在我們的地球上,就有了可以讓出現生命的條件?為什麼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沒有這種條件出現?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難道這麼一大個宇宙,就只有我們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了?
  • 如果將65億個太陽壓縮成原子大小,它會形成什麼?黑洞還是宇宙?
    文/仗劍走天涯如果將65億個太陽壓縮成原子大小,它會形成什麼?黑洞還是宇宙?宇宙太空中有很多的天體,而人類所居住的地球,僅僅只是一顆行星而已。行星在地球在外太空當中非常的普通。就算是在太陽系當中,也有很多的行星。不過很顯然,地球這顆行星和其他行星相比,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而相信這個特殊性,人類也都非常的清楚,那就是有生命。
  • 三體:一沙一世界,一個原子竟蘊含一個宇宙?科幻正被證明為事實
    在人類不斷探索宇宙的過程中,大量無法用我們的常識解釋的現象不斷出現,使我們認識到自己的微不足道,同時也真正欣賞到宇宙的宏偉。在這些疑問中,有一個始終令人困惑的問題:如果將原子擴大1億倍,我們是否會得出宇宙模型?
  • 把原子放大無數倍就會發現另外一個宇宙嗎?
    把原子放大到無數倍會不會發現另一個宇宙?現在網絡上充斥著這種問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本來是佛教中蘊含的一種哲學觀點,裡面有辯證法的成分,就是說再小的事物,也有世界的縮影在裡面,可以幫助人們在認識世界的時候,不要忽略小的地方,全滿思考問題。
  • 原子不可再分割,內部會是空心的嗎?每顆原子都藏著一個黑洞
    盧瑟福的原子模型其實已經非常接近現代原子的模型了,除了電子還有明確的軌道外,其他的都與現代原子模型相差不大了,雖然我們認為原子內部是空還是不空與原子是軌道運行還是電子云模式運行並沒有太大的出入,但是實際上兩者的差異可以說是天差地別的。
  • 如果將細胞放大數十億倍,那麼每個細胞是否就是一個宇宙?
    網絡上經常會有類似這樣的觀點,我們的宇宙會不會是一個生命體,人類就是生命體裡的細菌?或者類似問題中那樣,細胞(細菌)放大數十億倍,會不會就是一個宇宙? 基於我們目前的認知來說,宇宙就是宇宙,細胞就是細胞,細胞只是組成最後生命微小的一部分,無論放大多少倍,細胞都不可能是宇宙! 細胞是由更微小的基本粒子組成的,叫做原子,而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電子組成的,就是這麼簡單,這也是目前科學給出的答案!
  • 第九大行星可能是一個原生黑洞?只有原子那麼大,卻重達10億噸
    因此提出「第九大行星」可能不是行星,而是一個原生黑洞。而且原生黑洞比普通黑洞小得多,甚至可能小到無法用肉眼辨別。打個比方,原生黑洞的體積或許只有原子那麼大,但它的質量卻相當於一座大於10億噸的大山。東京大學的一個科研小組在開始探索關於第九大行星性質假設的幾個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