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放大1億倍能看到另一宇宙?微觀盡頭是宏觀,劉慈欣道出真理

2020-09-12 糖糖的歷程

中華民族從來不缺乏想像力,對宇宙的想像更是自古有之,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等美好的傳說都是我們對這個世界尚未了解時有的傳說。當然,對宇宙萬物的探索並不是中國的專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藉以深化對宇宙的認識。航天事業的發展,人們在探求宇宙奧秘的進程有了質的飛躍。儘管如此,對於宇宙的真實結構仍然沒有確切的認識。

劉慈欣的《三體》,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新奇的世界,也表現了劉慈欣對宇宙的想像。

宇宙一直都是極為神秘的存在,想要認識它需要一代代的科學家的潛心鑽研和不懈努力。不過,也是因為對宇宙認識的不斷深入,逐漸顛覆了我們以前對宇宙的認知。

相對於浩瀚宇宙而言,人類猶如滄海一粟,極為渺小,宇宙中存在很多疑團等待著我們去解決。

曾經有科學家提出,如果能夠將原子放大1億倍,會不會是一個小的宇宙模型?

現在人們已知的物質的最小單位是夸克,有科學家在書中曾提到,現在學界認為,夸克作為微觀的盡頭,一旦採用某種力量對夸克進行撞擊或者施以其他影響,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宇宙。

由小及大,宏觀世界也是由一個個微觀粒子組成的,因此,如果能夠將原子放大1億倍,就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宇宙框架。

為了驗證這一假設,科學家們曾經做過如下實驗:通過對原子的觀察,進行研究。發現,如果將原子放大到原來的一千萬倍,就是宇宙。這個發現讓大家都驚喜不已,如果這樣,就能充分證明之前的假設和猜想。宏觀世界是由一個個微觀粒子組成的,而一個原子再放大就是一個宇宙,存在更小的物質甚至生命。

宇宙極其遼闊,地球乃至整個太陽系放在宇宙中都顯得極為渺小,如滄海一粟。人們要想對宇宙有一定的認識,還需要經歷很長的時間。現在的科學技術還要不斷發展,提高人類的認知能力和水平。

劉慈欣在《三體》也曾提到類似的觀點,宇宙儘管像《微觀盡頭》中說的那樣,神秘而又變化莫測,但是並不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事物的發展都是有規律的,如同《易經》所主張的一樣,事物之間存在著普遍的聯繫。宇宙雖然離我們很遠,與現在的科技能夠探查到的距離也有限,但不妨換一種思路,從微觀角度出發,宏觀世界是由一個個微觀世界所構成的,宇宙也不例外,當對構成物質的最小單位夸克施加作用力時,可以影響到宏觀世界。

關於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的關係,需要科學進一步去證明。

劉慈欣這一個出身與山西農村,半路出家的作家卻可以寫出《三體》這樣的科幻巨著,實在是令人佩服。《三體》也使得中國的科幻小說提升到世界水平。

劉慈欣的《三體》為我們描繪了一個新奇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類並不是世界的主宰,人要尊重自然規律、順應規律,從而更好地利用規律,否則終有一天就會受到自然的報復。

我們要對自然心存敬畏,只有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發展自己。

《三體》中包含著很多法則對於今天的人也很是適用。比如說 "黑暗森林法則"

這一法則幾乎貫穿《三體》 的始終,那麼究竟什麼是黑暗森林法則呢?

這一法則是指,在一片漆黑無比的森林中,獵手到處都是,他們隱藏自己的聲音、氣味、甚至呼吸防止自己被發現,同時,也極為警覺,鎖定那些發出聲音的人並消滅他,弱肉強食,很是殘酷。

在《三體》的第一部中,葉文潔就因自己一時的生氣,而妄自向宇宙發送信息,暴露地球的位置,引起了三體人的注意,引發了幾百年的人類與三體人的戰爭。

這也是因為當時三體人的生存環境惡化,迫切需要找一個新的棲息地生存,在接收到地球的信號後,開始入侵地球。

三體星球的文明要高於地球,其攻擊以現代人類的力量很難抵擋,也因此被打得遍體鱗傷。幸運的是,在這個抵抗侵略的過程中,發現了三體的位置,從而將其位置信息發到宇宙中,再次體現了黑暗森林法則,三體星球被更加高級的文明摧毀。

其實,這個黑暗森林法則也可以廣泛運用到現在商業場上的市場競爭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要保持自己的優勢,不斷推陳出新。優勝劣汰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則,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質量才能讓企業長足發展,不被時代所拋棄。當前很多企業家都已經認識到這個道理,比如馬化騰、雷軍、李彥宏等人。

因此,在今天,沒有讀過的朋友一定要買一套來讀,從中相信你一定會有所收穫,不會後悔你今天的選擇。

《三體》能夠帶給人的絕不是其中所描繪的科幻世界,還有其現實性,以及所蘊含的道理,這也是劉慈欣《三體》的魅力所在。

《三體》這套書一共有三部,它們分別是《地球往事》、《黑暗森林》、《死神永生》。每一部都很精彩,很值得人去細細閱讀。

劉慈欣的《三體》為我們描述了一個我們所難以觸及的世界,文筆熟練,邏輯嚴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可嘆作者的不凡寫作功底,讓你沉迷其中,無法自拔,因其中的情節影響自己的思維,給你精神上的衝擊。而劉慈欣筆下的世界,地球之於宇宙就仿佛人之於地球,宛如滄海一粟,甚為渺小。

這套書精裝版只要89元,一共3本也就是您和朋友一頓飯的錢,讓你接觸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近距離感受《三體》的魅力,何樂而不為呢?

喜歡的朋友點擊下方圖片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微觀盡頭的世界:原子放大1億倍能再看見一宇宙?劉慈欣道出真理
    在網上流傳的這個視頻中,大概內容是這樣的:攝像機鏡頭從一個人的眼睛開始慢慢拉遠,慢慢的,鏡頭裡面出現了地球、太陽系、銀河系、河外星系乃至整個宇宙,這個時候鏡頭還在不斷拉遠。鏡頭裡面出現了人體細胞、血液、血管……最後又回到了眼睛這個鏡頭,這個視頻似乎在揭示這樣一種現象:微觀世界與宏觀世界不存在界限,宏觀世界的盡頭就是微觀世界的盡頭,也就說宇宙的盡頭可能就是最基本粒子原子的開端。
  • 將原子放大1億倍,就能看到一個宇宙嗎?《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理
    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好奇之心,而到了近現代隨著人類相繼發明了天文望遠鏡、火箭、宇宙飛船、太空探測器等,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人類對宇宙的真實結構依然一無所知。傳統認為宇宙結構是一個大空間,然後包含無數的星系、恆星和星球,這些天體和無盡的空間組成了宇宙,不過隨著黑洞、暗物質、暗能量等新天體的發展,傳統的宇宙結構受到了極大挑戰。
  • 原子放大一億倍,能再看見一個宇宙?《三體》作者劉慈欣道出真相
    人類在探索茫茫宇宙的同時,許多無法用常理來解釋的現象相繼出現,它讓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渺小,也再一次感受到宇宙的廣闊無垠。在種種疑團當中,有一個問題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把原子放大1億倍,是否會出現一個宇宙的模型?微觀盡頭一書中提到過一個實驗:對目前人類已知最小的粒子夸克進行撞擊。
  • 《三體》劉慈欣的微觀世界: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
    《三體》劉慈欣的微觀世界: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自古以來,人類就對宇宙充滿好奇之心,而到了近現代隨著人類相繼發明了天文望遠鏡、火箭、宇宙飛船、太空探測器等,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人類對宇宙的真實結構依然一無所知。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相
    如果我們把原子放大一億倍,是否能呈現出一個宇宙?微觀的盡頭能不能看待成宏觀?在種種疑團當中,有一個問題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把原子放大1億倍,是否會出現一個宇宙的模型?這一問題在當時被提出來之後,引起了科學家的重點關注。這是一個很大膽很刺激的問題,它推開常理重新定義了宇宙的結構。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劉慈欣終於揭開真相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劉慈欣終於揭開真相對於科學家推測的微觀世界盡頭就是宏觀世界、原子裡面可以窺探宇宙全貌這個猜測,很多人以為是異想天開,其實著名的科普作家、《三體》的作者劉慈欣在它的著作《微觀》的盡頭就做過有關的猜想。
  • 有科學家提出了猜測,將一個原子放大一億倍或許能看到整個宇宙
    但是也有科學家提出了一個更加令人吃驚的猜測,將一個原子放大一億倍或許能夠看到整個宇宙,該觀點一經提出就引起了人們的廣泛關注。 也就是說,每一個原子都是一個宇宙,完全打破了宏觀和微觀的界限,將極大和極小相互聯繫,在宏觀世界的盡頭或許就是微觀世界的起點。 我們先來看看在放大1億倍之後,原子的尺寸到底是多少。資料顯示,一個典型原子的尺寸是 10^-10 米的數量級,也就是說,將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後,這個原子的尺寸只有1釐米左右。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一個宇宙模型就出現了,劉慈欣的猜想真奇妙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一個宇宙模型就出現了,劉慈欣的猜想真奇妙中華民族從來不缺乏想像力,對宇宙的想像更是自古有之,盤古開天地、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等美好的傳說都是我們對這個世界尚未了解時有的傳說。當然,對宇宙萬物的探索並不是中國的專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藉以深化對宇宙的認識。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三體》劉慈欣道出真相
    如果把原子放大一億倍,能否呈現一個宇宙?微觀的結束能算宏觀嗎?近幾十年來,隨著我們人類科技的飛速發展,我們對宇宙的認識達到了一個更高的水平。愛因斯坦和霍金的相對論以及黑洞理論啟發我們從另一個角度去了解宇宙。人類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同時,許多常識無法解釋的現象層出不窮,讓我們意識到自己的渺小,重新感受到宇宙的浩瀚。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後,一個宇宙模型完美出現了,微觀世界如此真實
    相對於浩瀚宇宙而言,人類猶如滄海一粟,極為渺小,宇宙中存在很多疑團等待著我們去解決。曾經有科學家提出,如果能夠將原子放大1億倍,會不會是一個小的宇宙模型?現在人們已知的物質的最小單位是夸克,有科學家在書中曾提到,現在學界認為,夸克作為微觀的盡頭,一旦採用某種力量對夸克進行撞擊或者施以其他影響,很有可能會影響到整個宇宙。由小及大,宏觀世界也是由一個個微觀粒子組成的,因此,如果能夠將原子放大1億倍,就能夠看到一個完整的宇宙框架。
  • 把原子放大一億倍,它是否就是一個宇宙?微觀世界究竟有什麼秘密
    火星來的探索家帶您走進宇宙深處,探索茫茫宇宙中的奧妙無窮。如果我們把原子放大一億倍,是否能呈現出一個宇宙?微觀的盡頭能不能看待成宏觀?在種種疑團當中,有一個問題令人感到不可思議:如果我們把原子放大1億倍,是否會出現一個宇宙的模型?這一問題在當時被提出來之後,引起了科學家的重點關注。這是一個很大膽很刺激的問題,它推開常理重新定義了宇宙的結構。
  • 宏觀宇宙源於微觀世界?科學家:把原子放大十億倍將呈現宇宙框架
    實際上,原子並不是最小的物質,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如果將原子這樣小的物質放大十億倍後,會是一番什麼景象,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看看吧。大部分科學家喜歡在茫茫太空中探索適宜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盼望著有朝一日人類能夠殖民這些星球,但是這樣艱巨的任務並不是在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就算我們發現了適合人類居住的類地行星,以人類目前的科技來講,我們也到不了那裡。
  • 顯微鏡放大40億倍後,我們會看到什麼?那將是一個精彩的世界
    而銀河系同樣也不是靜止不動的,它也在圍繞著更大的宇宙結構在旋轉。星體旋轉的基本條件是引力,引力大的物體會吸引著引力小的物體圍繞它旋轉,而在原子內部,中子和質子同樣在圍繞著原子核旋轉,這一基本規律跟宇宙星辰的運行是多麼的相似。可能在我們的眼裡,原子的世界是非常渺小的,認為宏觀跟微觀是不同的世界,可是在科學家看來,宏觀的盡頭就是微觀,而微觀的盡頭也是宏觀。
  • 微觀世界的奧秘:如果原子放大一億倍,可能在裡面看到宇宙?
    微觀世界的奧秘:如果原子放大一億倍,可能在裡面看到宇宙?根據愛因斯坦提出來的,宇宙大爆炸理論。這個宇宙是由一個奇點爆炸而來的,在爆炸中,現在這個宇宙中的所有物質,都是來自這個奇點中的。那麼在爆炸的巨大衝擊力下,這個宇宙的邊界還在不停地擴大,所有這個宇宙理論上來說,是無邊無際的。那麼在這個浩瀚無限的宇宙中,存在著非常多的,讓我們人類難以理解的事物。就比如,為什麼這麼巧,剛好在我們的地球上,就有了可以讓出現生命的條件?為什麼在太陽系的其他行星上沒有這種條件出現?這個宇宙到底有多大?難道這麼一大個宇宙,就只有我們地球上有生命的存在了?
  • 把一粒沙子放大1億倍,從微觀和宏觀理論看能否成為一個宇宙?
    現在科學研究的方向有兩個,一個是宏觀研究和微觀研究,人類所有的科學家發現無論是從宏觀還是微觀研究得出的科學的最終答案是一致,正如宇宙是從一個質點誕生的,所以微觀和宏觀是關聯,宇宙是一個很大的空間,而我們只佔據了宇宙空間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我們身上是有空間的,粒子也是有空間的,不僅有人問道把一粒沙子放大
  • 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是一個宇宙?那我們就生活在其中嗎?
    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是一個宇宙?那我們就生活在其中嗎?「一花一世界」,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是整個宇宙,這個說法目前誰也不能論證,所以可以回答是,也可以回答不是。一個原子的直徑約為10m,屬於微觀世界;宇宙卻有約930億光年,是宏觀世界。
  • 如果將顯微鏡無限放大,會看到什麼?每顆原子都藏著一個世界!
    人類在地球上生存很長時間了,一直都在探索宇宙,宇宙比我們想像中浩瀚的多,我們根本無法預知宇宙的盡頭到底在哪裡,很多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在潛心研究宇宙中到底隱藏著什麼?其實宇宙就在我們身邊,任何一個微小的物質放大之後都是一個宇宙,很多人剛開始都聽起來非常荒謬,畢竟一個原子的體積那麼小,怎麼會是一個宇宙呢?
  • 如果用顯微鏡放大40億倍,會看見什麼?「宇宙」就在裡面!
    宇宙當中的任何事物都是由原子構成的,包括人類也是。在宇宙當中存在著太陽系,而在太陽系當中又有地球這樣一個充滿生機的世界,中國有一句話叫做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在一朵小花當中就有可能看到一個全新的世界。宇宙對於我們來說範圍實在是太過於廣闊了。
  • 如果將顯微鏡無限放大,會看見什麼?每個原子都藏著宇宙!
    世界上的萬事萬物存在總有它的道理,宇宙是非常浩瀚的,人類探索宇宙這麼長時間,都未找到宇宙的盡頭。很多科學家一直認為,宇宙其實就在人類的身邊,將任何一個物體放大之後,都是一個宇宙,這種說法看似有些荒謬,但並不是無跡可尋。
  • 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就會成為一個宇宙嗎?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
    有人問:一個原子放大1億倍會成為一個宇宙嗎?如果站在我們人類的角度,原子放大1億倍顯然不能和宇宙劃等號。比如一個氫原子,0.1納米,放大1億倍後,也不過直徑1釐米,大小相當於一個玻璃彈珠——然而你應該是看不到它的,因為原子又是由原子核和外圍旋轉的電子組成,原子核的直徑只有原子的十萬分之一,電子就更小了,這就意味著它們形成的原子放大1億倍你也根本看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