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26號颱風「玉兔」格外奪人眼球,其是塞班島有歷史記錄以來經歷的最強颱風。除了破壞力巨大外,「玉兔」的生成地離我國特別遙遠,距我國臺灣恆春約4150公裡,接近萬裡之遙。由此讓人不禁產生疑問,是否距離我國越遠的颱風,威力越強大呢?
首先,我們了解一下颱風生成的必備條件——海溫需在26℃以上,存在熱帶擾動,且風的垂直切變要小。具備以上條件後,才有可能形成颱風。據呂心豔介紹,「玉兔」生成於西北太平洋暖池,這裡海溫較高,有助於颱風集聚能量,且海溫越高,海洋提供給颱風的能量就越大,這也是「玉兔」為何如此之強的重要原因之一。
據了解,我國並未根據颱風生成後與大陸的相對距離而給出固定專業詞彙,但根據習慣,預報員通常將生成後位於我國颱風48小時警戒線(15°N-34°N110°E-132°E)以東的颱風稱之為遠海颱風,反之則稱之為近海颱風,「玉兔」就是一個遠海颱風。
從影響我國海域的颱風歷史資料看,遠海颱風和近海颱風的數量相當。登陸我國且影響較大的遠海颱風不算少見,從2006年第8號颱風「桑美」到2013年第7號颱風「蘇力」,從2015年第13號颱風「蘇迪羅」到2016年第1號颱風「尼伯特」,還有今年的第8號颱風「瑪莉亞」,它們的路徑都比較長,威力不容小覷。
然而,並不能因此斷定遠海颱風強於近海颱風。從持久度來看,遠海颱風的生命力的確強於近海颱風,因為在海面上的時間長,水汽聚集條件好,只要不遇到很強的冷空氣,壽命都會較長。但颱風的影響力不僅和颱風的壽命有關,還與其自身結構條件、影響區域及影響區域的防災能力等諸多因素有關。
從生成到現在,「玉兔」最大風力為72米/秒,其在進入南海後,受菲律賓呂宋島的削弱作用影響,強度大大減弱。因此,無論颱風出生於遠海還是近海,其產生的影響還是要看後天的「造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