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2月15日6時訊(記者 姜念月)昨(14)日上午剛見面,田小星就反覆說:「我和丈夫都是醫生,醫生有醫生的責任,實在是沒有什麼特別。」
田小星是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主治醫生,主要工作任務是排查發熱病人是否為新冠肺炎患者。她的丈夫是重慶市中醫院呼吸與重症醫學科主治醫生劉煌,是重慶市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目前正在湖北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支援。
2020年1月21日至今,田小星始終堅守在重慶的防控第一線,作為醫生,她是患者的「壯膽藥」;作為妻子她是丈夫的「定心丸」;作為母親她還是兩個女兒的「守護神」。談到願望時,田小星說:「希望疫情早些結束,劉煌能早日歸來,然後我們要補個婚紗照,讓他煮魚給我吃。」
田小星正帶著小寶玩耍。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毅 攝
作為醫生她說:「我試過後才知道,病人們是有多不舒服」
1月21日開始,田小星就承擔起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的任務,為每位就診患者進行基礎檢查,包括問病史、觀察咽喉、聽診肺腑等,目的在於排查患者是否屬於新冠肺炎或是其他病種。田小星說,發熱門診是排查新冠肺炎的第一道門。
坐發熱門診要穿防護服,剛開始一個班12個小時。上廁所怎麼辦?和許多醫護人員一樣,田小星想到了紙尿褲。「穿之前還是挺『掙扎』的,想著自己這麼年輕就要用這東西。」田小星說,她至今都忘不了那種「尷尬」的感覺,而且穿著也很難受。
「我試過之後,才知道那些常年穿著紙尿褲的重症患者是多不舒服。」後來,田小星為了行動更方便,在工作時長壓縮到一個班8小時後就開始選擇禁水少食來解決上廁所的問題,加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她始終都會有一點喘不上氣的感覺。
累了田小星就在凳子上休息一下。受訪人 供圖
田小星等醫護人員節約下來的防護服,對病患來說卻存著在一定的「視覺衝擊」,以至於她在坐診時,有病人看著她的專業行頭不敢進來。每當那時,田小星就會指著凳子溫和地說:「你進來吧,沒什麼,你怕就坐遠點聊。」
很多時候,來找田小星的患者只是普通的呼吸道疾病,但他們總覺得害怕,甚至哭著請田小星給他們做新冠肺炎的檢測。此時,溫和的田小星會故意提高嗓門說:「這個又不是絕症,又不是不能治療,你出門又做好了防護的,怕什麼呀?」田小星說,聲音大一些,可以給患者壯膽。
但她也遇到過真正的疑似患者。印象最深的是一個發熱較重的18歲女孩,因為在老家吃過「流水席」,她和父母已記不清到底和多少人接觸過,田小星只能讓女孩留院檢查。女孩很年輕,從頭到尾一言不發。田小星感到女孩很恐懼,她安慰道:「不要怕,我在,其他醫生護士也在,你有什麼事都可以跟我們說。」最終,女孩拿著加了田小星微信的手機放心地辦了住院,最終她的檢測結果為陰性。
2012年參加工作以來,田小星診治過許多患者,哪些需要溫柔安撫,誰更適合大聲鼓舞她都分得清清楚楚並且耐心十足。而在患者們眼中,這位看起來嬌小的醫生就是「可靠」和「勇氣」的代名詞。
田小星帶著大寶和劉煌視頻。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毅 攝
作為母親她說:「孩子們還小,在我自己臉上噴酒精是最安全的」
但不是一開始,田小星都這麼遊刃有餘。
1月20日,得知自己要上發熱門診後田小星有些擔心。丈夫在石柱支醫未歸,公婆已經回湖北老家,家裡只有她的母親和兩個女兒。上發熱門診,就意味著會給家人帶去一些風險。
「但醫生就是這麼個職業,有人病了就得有人治。」田小星說,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證家人的安全,她計劃下班就換一套新的衣服,進家門就洗澡,但現實卻是「殘酷」的。田小星的大女兒6歲,小女兒1歲3個月,每當她一進家門,小女兒就會跌跌撞撞地飛撲向她。田小星笑得有些無奈:「別看她剛學會走路,跑得特別快,她外婆攔都攔不住。」
為了保證女兒的接觸安全,田小星開始往手上、衣服甚至臉上噴灑酒精,以保證自己的「清潔」。但不久,田小星的臉開始因這些酒精的腐蝕發紅、脫皮,手一碰就生疼,但她卻從未想過停止。
「我的女兒們還小,作為母親,我必須保證她們和我的皮膚接觸是安全的,在我自己臉上噴酒精就是最安全的。」與此同時,田小星也已經接到醫院的通知,從2月17日開始,她就會回到普通門診去上班,屆時她就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也不用為了安全再往臉上噴酒精了。
田小星一早就和劉煌視頻確定他的身體狀況。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記者 陳毅 攝
作為妻子她說:「你不在,有點難,但我能克服」
田小星和劉煌是讀研究生時認識的,2012年他們結婚了,還是當時最流行的「裸婚」,沒有婚禮也沒有婚紗照。在田小星眼裡,劉煌是個積極、上進又有責任心的好醫生,所以這次他爽快地答應去湖北也在田小星的意料中,只是她沒想到劉煌會走得這麼匆忙。
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正在上班的田小星接到劉煌的電話,他要去湖北支援了,一瞬間田小星有點懵。「初一時我們還在討論說到底誰去,初二他就通知我說他要去支援了,是『通知』,不是商量。」田小星承認,劉煌的這個決定讓她有點措手不及,畢竟此前,所有家裡的大事都是夫妻兩商量後才共同決定的。
當天早上9點過,穿著防護服的田小星見到了來跟她道別的劉煌,兩人只能遠遠地看著對方,別說牽手觸碰了,說話都要大聲一些才能聽得見。「你為什麼要去?」田小星想知道原因。「我是湖北人,是黨員,是呼吸科醫生,我不去誰去……」也許是知道自己這次確屬「自作主張」,劉煌的聲音少了些理直氣壯。
「你去嘛,注意做好防護,先保證自己,才能救更多的病人。」田小星說,雖然心裡萬般不舍,她還是選擇鼓勵丈夫,因為這就是醫生的責任。那天,眼看丈夫就要走了,田小星忽然拼盡全力吼出聲:「劉煌,等你回來要補我一套婚紗照!還要給我煮魚,你專門為我創作的那種!」「要得媳婦,你放心在家裡等我回來。」劉煌爽快地答應了。
擔憂了一晚上的田小星給丈夫劉煌留言。受訪人供圖
田小星說,她愛吃魚,劉煌就按照她的口味自創了一道魚菜。
轉眼20天過去了,田小星每時每刻都盼著丈夫回家,為此她還專門去買了一本日曆,但等來的都是劉煌「服從安排」的回答。日前,田小星又擔心得失眠了,因為聊天時她聽劉煌說有點胸悶。「他接觸的都是確診的病人,到底哪個環節出了問題很難追溯。」田小星說,她就這麼翻來覆去,根據劉煌的生活習慣地思考著,猜測他是不是用手扶了眼鏡,口罩沒有及時換還是耳朵裡進了東西……
天亮了,田小星迫不及待地打開了和劉煌的視頻通話,開口便問:「你好點了嗎?」「好點了,可能是沒休息好。」劉煌回答。此時,田小星的眼淚也流了下來,她又說出送行時的那句話:「你回來了,要補我一套婚紗照哦,還要做那道你自創的魚給我吃!」「好好好,媳婦,我回去一定給你做飯吃,犒勞你這段時間辛苦了。」屏幕那頭,劉煌被田小星逗笑了。
看著劉煌笑了,田小星也破涕為笑,她堅定地說:「照顧好自己,你不在,是挺難的,但我能堅持。」
這就是田小星,和許多人一樣,她有很多身份。自始至終,她都以醫生的責任、母親的堅毅和妻子的溫柔詮釋著自己的生活,用溫暖的能量治癒患者,呵護女兒,照亮愛人回家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