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新科學家》周刊網站6月2日報導,天文學家宣布,他們發現了一種新型星球——一個質量是地球17倍的巖石構成的世界。理論家曾認為,這樣一個世界無法形成,因為如此巨大的一個星球會隨著它的不斷增長而吸附太多的氫氣,並成為一個像木星那樣的大氣團。然而,這顆星球完全是由固體構成的,而且比此前發現的「超級地球」還要大得多,堪稱「巨型地球」。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天文學家哈維爾•迪米斯克說:「當我們意識到我們的發現時都非常吃驚。」迪米斯克帶頭進行了數據分析並提出了這一發現。
哈佛-史密森天體物理學中心研究員、哈佛生命起源計劃負責人迪米塔爾•薩斯洛夫說:「這是『地球』中的哥斯拉。但是與電影中的怪物不同,克卜勒-10c有積極的生命意義。」
研究小組在美國航天學會會議的一次新聞發布會上公布了這一發現。
這顆新發現的「巨型地球」克卜勒-10c每45天圍繞著一顆像太陽的恆星運轉一圈。這顆位于天龍星座中的星球距離地球大約560光年。該星系中還有一個質量是地球3倍的「熔巖世界」——克卜勒-10b,這顆星球的公轉周期要短得多,只有20小時。
克卜勒-10c環繞其恆星運行模擬圖
克卜勒-10c最初是由美國航天局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發現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利用凌日方式發現新的星球,當一顆行星經過一顆恆星時,恆星會變暗。通過測量變暗的程度,天文學家可以計算出行星的大小或者直徑。然而,克卜勒太空望遠鏡卻無法辨別一顆行星是由巖石組成的還是由氣體組成的。
克卜勒-10c的直徑大約為1.8萬英裡(約合2.9萬千米),是地球直徑的2.3倍。
研究人員發現,克卜勒-10c的質量是地球的17倍,遠遠超出人們的預計。這表明克卜勒-10c肯定由密度大的巖石和其他固體構成。
行星形成理論一直很難解釋這樣一個巨大的巖石構成的世界是如何發展而來的。然而,一項新的觀測研究顯示,克卜勒-10c並非獨一無二。
此外,克卜勒-10c是一顆「巨型地球」的發現對於宇宙的歷史和生命的可能性等問題還有著深遠的意義。克卜勒-10c約有110億年的歷史,這意味著它在宇宙大爆炸後約30億年的時間就形成了。
自從2005年格利澤876d被發現之後,天文學家在太陽系外發現了很多巨大的類地行星,稱為超級地球。科學家推測這些行星擁有與地球相似的板塊構造。它們結構大致相同:一個主要是鐵的金屬中心,外層則被矽酸鹽地幔所包圍。它們的表面一般都有峽谷、隕石坑、山和火山。
哥斯拉是日本系列電影中的巨型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