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劉雨靜
今年連鎖餐飲行業最流行的跨界趨勢非酒莫屬。
從咖啡連鎖星巴克、到茶飲連鎖奈雪的茶,都推出了含酒精飲料的產品線;還有不少商家推出了以莫吉託、大吉利等調酒為靈感的飲料。
最近,食品飲料行業也開始出現酒精飲料的聯名趨勢:不久前雪碧推出了一款白酒檸檬口味的汽水,據說口感有檸檬汽水和高粱酒的風味,不過它是不含酒精的,且熱量為0卡,包裝也是復古的玻璃瓶。
這款產品於9月1日早上10點開始在天貓發售,4瓶售價59元。截止發稿前,界面新聞在天貓頁面看到,該白酒雪碧套裝售出了1535份。
白酒檸檬味雪碧
在全球範圍內,可口可樂推出酒精相關飲料的嘗試要從日本可口可樂推出的「檸檬堂」說起。
與不含酒精的白酒味雪碧不同,這款產品含有3%到8%不等的酒精,而這類水果口味的低濃度酒精飲料在日本近幾年頗受歡迎——年輕人不愛喝烈酒了,而喜歡這類第三類水果起泡酒的女性消費者也在興起。後來可口可樂還在英國推出過調酒專用的預調可樂產品,同樣含有酒精。
日本可口可樂推出的檸檬堂
就在上周,喜茶也推出了與科羅娜的聯名酒精飲料:以科羅娜啤酒和綠妍為基底,加入了巨峰葡萄和科羅娜常見的青檸搭配,名為「醉醉葡萄啤」。這是喜茶首次在茶飲中加入啤酒。早前喜茶的不少門店已經可以常規地點到醉醉桃桃等酒精飲料、以及加入茶飲的實驗性酒精飲品了。
同類茶飲品牌樂樂茶、奈雪的茶,也有開酒館的嘗試:比如奈雪的茶就在北京和深圳開出了三家名為「Bla bla Bar」的奈雪酒屋,主要目標客群為25歲至35歲的年輕女性,菜單則以口味較甜的低酒精度飲料為主。
喜茶的醉醉葡萄啤
無論是汽水品牌跨界推出酒精相關產品,還是奶茶和咖啡店都開始賣酒,背後的基本邏輯都是品牌在尋求新的增長點。
以可口可樂為例,在汽水飲料增長放緩時,入局酒精飲料市場能幫助其找到更廣泛的消費者群體;而星巴克或是奈雪的茶開酒吧,本質上都是對店鋪時段更高效的利用:咖啡店和奶茶店到了晚間門店客流減少,推出酒精產品能夠提高夜間稀疏的客流。
此外,飲料品牌推出酒精的聯名,在社交媒體崛起的時代,也是品牌的產品開發逐步變成消費者直接導向的印證,還能幫助品牌收割一波聲量。
在雪碧的白酒味汽水的微博下,不少用戶提到了江小白配雪碧的喝法,這是一度在抖音流行過的搭配。雪碧配白酒的嘗試在社交媒體風靡,由此多少為品牌開發產品的提供了參考靈感——在過去,消費者的反饋需要通過品牌市調、聚焦小組等方式回收,而現在開發過程更快捷扁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