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合肥3月24日電(記者侯雪靜、王勝先)24日社科院國情調研杜仲項目課題組、國務院軍轉辦轉業軍官培訓中心、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金寨縣人民政府、金寨百利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共同籤署「中國金寨生態杜仲橡膠資源培育師範基地」合作課題研究備忘錄。
根據備忘錄,金寨百利農林開發有限公司將在5年內建成10萬畝杜仲資源培育基地,實施杜仲膠資源種植培育及綜合開發項目,其中2014年完成種植1萬畝。林科院負責新型杜仲膠品種的培育和提供育苗、嫁接等技術指導。該種植培育基地被列為社科院「國情調研杜仲資源培育基地」,同時也被國務院軍轉辦轉業軍官培訓中心列為「軍轉幹部產業創業示範基地」。在項目運營期間金寨縣政府將支持並指導企業申報相關產業扶持資金等。
金寨百利農林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路傳軍是一位選擇自主擇業的退伍軍人。「當初選擇杜仲產業,看中杜仲是集醫藥、飼料、肥料、橡膠、軍工、設備製造等多個行業的大產業,尤其適合廣大山區的水土保持、退耕還林和農民脫貧致富,是一項利國惠民的好項目。」路傳軍說,目前該基地已完成杜仲橡膠種植梯田改造2000畝。
金寨縣副縣長汪承平介紹,中藥材是金寨特色產業,有較好的杜仲種植基礎。當前杜仲橡膠資源培育也將為農民增收、拉動就業、解決城鄉差距等做出巨大貢獻,當地政府將給予企業以多方位支持。
當前杜仲已經不止是傳統的中藥材,杜仲橡膠可替代傳統橡膠,成為我國戰略儲備資源。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情調研杜仲項目課題組組長李景源介紹,杜仲橡膠具有獨特的橡(膠)塑(料)二重性,可廣泛應用於化工(橡膠)、航空航天、國防、交通運輸、通信、電力、水利、體育、醫療等行業。
我國天然橡膠對外依存度高達80%,國際價格波動嚴重影響了橡膠工業的健康穩定發展,開發第二膠源已迫在眉睫。
國家發改委在2011年新的產業結構調整目錄中,將「天然橡膠及杜仲種植生產」作為單獨一項列入了鼓勵類農林產業項目之中,標誌著我國政府將杜仲橡膠產業培育正式納入了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體系。
社科院2013年社科院首次發布的我國第一個以單個樹種的《杜仲產業綠皮書》顯示,中國橡膠消費量連續11年居世界第一,天然橡膠材料長期以來依賴進口的局面影響我國橡膠產業健康穩定發展,開發杜仲橡膠是緩解我國橡膠原料依賴進口的有效途徑。
中國林科院經濟林研究開發中心副主任杜紅巖,「林科院經過三十年的系統研究選出了高產杜仲橡膠的良種,大幅提高杜仲橡膠的產膠量,極大降低了杜仲橡膠的成產成本。當前我們將這一科研成果應用於企業生產實踐將產生巨大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
中國社科院哲學所副所長、國情調研杜仲項目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孫偉平表示,發展杜仲產業是解決我國天然橡膠資源匱乏的唯一途徑。此外通過發展杜仲產業可以優化林業產業結構,促進林業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結合。
「未來杜仲橡膠產業化運營還有大量工作要做,良種選擇是未來產業能夠成功的關鍵。此外,由於杜仲產業見效需要一定周期,因此放手讓農民探索套種其他農作物。 讓農民得到實惠,讓企業有效益 是杜仲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個關鍵因素。」孫偉平說,未來發展杜仲產業需面向市場,綜合開發。
國務院軍轉辦轉業軍官培訓中心副主任谷靜學表示,杜仲橡膠產業見效快、易推廣、收益高,目前開發效益取得階段性成果。將來可將軍轉幹部自主擇業與杜仲產業相結合,為全國自主擇業軍轉幹部在自主擇業方面趟出一條路子,總結一些經驗。
杜仲是跨農業、林業、工業、醫藥等多個學科的產業,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發展研究中心自2008年10月以來,著手組織杜仲項目的國情調研,五年多來一直致力於推動杜仲產業的發展。李景源於2011年3月向全國兩會提出「關於運用系統思維,統籌杜仲產業發展」的提案;2013年3月李景源再次向全國兩會提出「促進杜仲系統開發,做大做強杜仲產業」的提案;2014年提出「關於儘快成立 杜仲產業發展辦公室 的建議」的提案。
根據《杜仲產業綠皮書》,我國具備將杜仲橡膠產業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的有利條件:一是具有地理優勢,可在全國27個省份種植。二是具有技術優勢,中國林業科學院已選育出6個高產杜仲良種,採用果園化栽培技術可比傳統栽培模式產量提高40倍,每公頃產膠量達400千克。三是具有廣闊市場前景,隨著汽車工業發展,我國天然橡膠消耗量逐年增長,預計2015年將超過350萬噸,而我國年產天然橡膠達60萬噸左右,杜仲橡膠可填補市場缺口。
(原標題:社科院調研金寨杜仲橡膠培育基地籤署合作課題備忘錄)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