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摩爾的錯,摩爾定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個人電腦上懸了40年。
1981年,藍色巨人IBM推出了IBM5150,英特爾的處理器、微軟的作業系統,如今耳熟能詳的個人電腦套裝,在40年前第一次聚齊。
個人電腦新世界的大門在IBM之前只開出一條縫隙,露出了未來的微光。實際上,在電子管向電晶體變遷的洪流中,小型化的計算機成為普通人的工具是一種必然。IBM發力的五年前,賈伯斯已經在車庫鼓搗出了蘋果的第一款產品Apple-I。
隨後一切都走在了快車道上,從1973年第一款商業個人電腦Micral問世不到十年間,我們現在電腦上的幾乎所有基礎設備都基本實現了。內置存儲功能在1977年由CommodorePET完成,滑鼠在1974年由施樂完成產品化,緊接著個人電腦上的圖形系統在第二年實現了。
然而,繁榮背後隱藏著擔憂。個人電腦的百花齊放,帶來的是從硬體到軟體千裡戰線的紛爭。
無論是蘋果還是施樂,都將個人電腦視為未來的風口,從來不會洩露有關於產品的技術細節,用戶選擇了一臺電腦,就意味著被綁死在單一品牌上,不同電腦上的軟體甚至是作業系統也是無法互通的,現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換顯卡、換硬碟更新系統等常規操作,在當時是難以想像的。
IBM5150能夠迅速在已經是混戰中的混沌個人電腦市場蕩平所有對手,勝負手就在於盯住了開放與擴展性。IBM一反之前推出的大型機產品的習慣,沒有將個人電腦的設計保密,而是製作了詳細的說明書和開發手冊,迅速建立起一系列的個人電腦行業標準。正是在這個階段,IBM還迫使英特爾向AMD開放了X86處理器的設計標準。
圖1使用MS-DOS的IBM5150
即使距離第一臺個人電腦的推出已經過去了接近十年,業界仍然認為IBM5150是現代個人電腦的鼻祖,原因就在於這臺電腦確定了個人電腦的原則,開放的硬體和軟體標準成為了業界的主流,英特爾、微軟和戴爾的起點都從這裡開始,成為了未來世界的開端。
人使用工具,而非工具使用人。
硬體標準化是現代電腦的開端,沒有了標準化的硬體,我們現在就不會看到即插即用的顯卡、音效卡,攢機黨熟知的PCI-E、雷電等接口更如同天方夜譚。
圖2早期帶有3D加速功能的顯卡
在IBM的推動下,個人電腦和傳統的大型計算機迅速劃清了界限,個人電腦從電腦設計公司的一言堂脫離開,和各種標準化組織一起走上了快車道,計算機的技術大爆炸要從計算機飛入尋常百姓家開始。
圍繞個人電腦的模塊進入技術大爆炸,帶來的是個人電腦的定義逐漸模糊化。針對不同的使用場景,個人電腦從原有的大方殼進化成筆記本、平板電腦以至於智慧型手機的形態。為了滿足不同場景的要求,每個人手上的「個人電腦」開始混亂。
十年前,個人電腦已經做到了一臺設備完成文檔處理、上網這類輕辦公和遊戲、視頻應用的結合。在個人電腦移動化的推動下,如今我們似乎又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場景中,設計圖紙用工作站,看視頻用手機,辦公用超極本……
用戶需求的細化,在不斷蠶食摩爾定律的成效,也在不斷掏空用戶的錢包。
應用需求增長和性能的增長本身是一對矛盾,不充值就不會變強。會存在同時滿足所有應用帶來的性能需求的硬體嗎?
永遠只用一臺電腦是一個看起來很滑稽的口號。工程師曾經嘗試用軟體工程的辦法繞過這個問題。微軟的UWP設想使用統一的軟體構架,強行縫合行動裝置、輕辦公設備和工作站設備,最終還是敗給了多年生態割裂引發的巨量應用上。
逃避摩爾定律,擁有一臺性能永遠在增長的個人電腦,看上去很美,實現起來難如登天。
通過利用伺服器部署雲電腦的設想早已有之。先將應用部署在伺服器端,然後將終端用戶的的滑鼠、鍵盤、觸摸等控制動作抓取,發送至雲端伺服器,雲端伺服器做出反應後,以視頻流的方式返回給終端。也就是說,用戶在操作雲端伺服器,而其看到的是伺服器端傳回來的畫面。
然而,這樣的設想對於通信速度和伺服器的要求極高。人眼舒適放鬆時可視幀數是每秒24幀,集中精神時不超過30幀,伺服器的延時不能超過41ms,伺服器的延時直接宣告了這種設想的死刑。
這樣的硬體,將在5G和雲計算的浪潮下實現。
我們在梳理個人電腦的發展中不難發現,在通信速度沒有變化的情況下,使用權和擁有權是一體的。這不難理解,我們的硬體都是物理實現的連接,比如如果要使用更先進的3080顯卡,就必須買到實體硬體,忍痛閒魚出掉一年前斥巨資購買的2080,在主板上插上新的顯卡。
不過這個常識很快要被新技術顛覆了。摩爾定律和比爾定律是對硬體發展的規律總結,硬體當然不可能突破客觀規律的限制。通信技術與雲計算的發展其實為繞過硬體規律提供了條件。
阿里雲的雲電腦「無影」實現了在不升級硬體的情況下,不充值也可以變強。雲電腦是一個很早的概念,自伺服器架構提出開始就有了桌面上雲的設想,受限於網絡速度和伺服器架構的落後,應用場景僅限於非圖形類的應用模式。
「無影」成為雲電腦的起始,是一種必然。「無影」背後的阿里雲,帶來的是成熟的雲資源調配技術,根據實際應用的需求配置對應的性能。無影適用於日常企業辦公、軟體研發等多種場景,不同場景可按需選用。大規模推廣使用後,可以彈性節省全社會50%的計算資源。在不遠的未來,用天貓精靈玩3A大作將會成為可能。
(gif圖)
雲電腦帶來的是個人電腦的下一個時代。我們經歷了使用電腦的完整設備,在硬體標準化的變革中轉為使用對應性能的外設,5G和雲計算帶來了未來的一種可能,割裂開硬體和軟體的聯繫,使用戶專注使用軟體本身成為了可能。
http://news.zol.com.cn/752/7527141.html news.zol.com.cn true 中關村在線 http://news.zol.com.cn/752/7527141.html report 4279 一切都是摩爾的錯,摩爾定律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在個人電腦上懸了40年。1981年,藍色巨人IBM推出了IBM5150,英特爾的處理器、微軟的作業系統,如今耳熟能詳的個人電腦套裝,在40年前第一次聚齊。個人電腦新世界的大門在IBM之前只開出一條縫隙,露出了未來的微...